本文目錄
明朝哪些皇帝是昏君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朱由校、朱翊鈞、朱厚熜。
1、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君王。朱由校是有名的木匠皇帝,學識不高,酷愛木匠,朝中的事情還好有大臣輔佐,如果在王爺家那還行,但是當君王就有點尴尬了,而且重用宦官,對明朝各個方面造成了非常大的壞影響。
2、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号禹齋,明朝第十三位君王,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朱翊鈞就是那個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他窮奢極欲,橫征暴斂,民不聊生。他統治之下,吏治敗壞,賣官鬻爵。
3、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君王。朱厚熜有個名号就是仙丹皇帝,他在位時間比較長,但是喜歡弄長生不老這些藥,也重用了很多宦官,最後明朝也是一直走下坡路。
明朝其他的昏君
1、朱厚照
對于朱厚照,最大的罪狀就是重用宦官,他身邊有八位最得寵的太監,合稱“八虎”。他們利用明武宗的信任,飛揚跋扈,胡作非為,殘害忠良。而且,這八虎中,為首的劉瑾則是太監中的極品,如果不是後來還出了一個魏忠賢,那麼他會當之無愧成為明朝太監第一人。
2、朱祁鎮
朱祁鎮因為聽從宦官王振的意見,花了全國五十萬大軍打瓦剌,結果朱祁鎮沒有軍事才能,把明朝的家底全部打光還被俘虜,真是丢人至極。朱祁鎮還在奪門之變之後,大肆殺害于謙等土木之變的文人,還不讓景泰帝進祖陵,說昏庸也不為過。
明朝皇帝誰最窩囊
明仁宗朱高熾,是永樂皇帝朱棣的大兒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曆代帝王中最窩囊的。老爸健在的時候,不受老爸喜愛,又受兩個弟弟漢王高煦、趙王高燧的擠兌,繼承權幾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駕崩,四十七歲的他終于繼承了皇位,龍椅還沒有坐熱,當了八個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終明一代,他當皇帝的日子,僅僅比後來才坐了一個多月龍椅的泰昌帝時間長一些。
朱棣不喜歡大兒子高熾,一個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實仁厚,說得損一點,就是有點懦弱。沒有他爺爺、他爸爸那種英武之氣,不像個君臨天下、讓臣民戰戰兢兢的君主。第二則是因為身體不好,患了嚴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須要兩個人攙扶。他的爺爺和爸爸,江山都是馬上得來的,朱棣自己上馬能開弓,下馬能治國,沒辦法喜歡這樣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這窩囊的老大卻有了兩個能幹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興兵南下,和建文帝奪江山時,身先士卒帶領軍隊做先鋒,直逼南京,功勞赫赫。在這場戰争中,有一次朱棣對自己喜愛的二兒子許諾,你大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幹,江山遲早是你的。
高熾最終能入承大寶,一是嫡長繼承制對朱棣的約束;二是因為他娶了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兒子,朱棣喜歡仁宗的長子朱瞻基。高熾的皇後張氏也有朱元璋的馬皇後、朱棣的徐皇後之風,見識遠大而乖巧伶俐,是個不折不扣的賢内助,用古代命書的說法,有“旺夫命”。
《明通鑒》記載,張氏自從嫁給仁宗後,很得成祖和仁孝皇後這對公婆的喜愛。明仁宗在東宮做太子的時候,多次被漢王、趙王兩位弟弟挑撥離間,又因身體肥胖,不能騎馬射箭,明成祖很生氣,命令減少太子在宮中的膳食,太子幾次險些被換,然後最終能被保全,據說是因為張皇後的緣故。——婆媳關系是大家庭第一大難題,這張皇後能讓婆婆開心,憑這點就知道她不是等閑之輩。明朝和宋朝一樣,外戚很難幹政,而且多賢後。
老爸給仁宗規定的減肥計劃沒見什麼成效,你想想,人到中年再減肥何其難也,減肥無非是個姿态,做給老爸看看。高熾當了皇帝後,雖然因為封建禮法,不能公開對老爸有非議,心裡恐怕腹诽不少。由于他一生都活在老爸的陰影下,對老爸喜歡的長孫——自己的大兒子朱瞻基,大概有點怨屋及烏的因素在裡面,反而不喜歡,自己喜歡被封為襄王的第五子。朱棣生前,一再顯示他立高熾為太子是因為自己喜歡長孫,而且明确向臣民表明他的态度,将來繼承高熾皇位的,隻能是長孫瞻基。——這種隔代指定繼承人的行為,剝奪了仁宗自己選擇繼承人的權力,對他自尊的傷害可想而知。
史載,永樂帝朱棣數次出征,都帶着皇太孫瞻基。永樂十二年(1414年),“庚寅,車駕發北京,皇太孫從”,“上語諸侍臣曰:‘皇長孫聰明英睿,智勇過人,宜曆行陣,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勞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備,不可偏廢,每日營中閑暇,卿等仍與之講論經史,以資典學。’”對孫子的培養遠比對兒子用心。
因為沾兒子的光才當上皇帝的仁宗,對兒子有種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後世有人斷言如果仁宗再多當幾年皇帝,可能會廢除太子,我認為純屬臆猜。仁宗對兒子感覺不爽是一回事,可廢除長子繼承權再選另外兒子繼位又是一回事。因為前者是個人的感情,後者涉及整個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後的評價,朱高熾不會這樣冒險。在父皇在世時,他在幾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驚無險,證明他是個老實人,但毫不糊塗,做事極有主見,且“忍”的功夫一流,關鍵時刻形勢非常理智。
這樣的老實人才是大聰明。
朱棣帶領二兒子揮師南下時,建文帝的部隊搞了個“圍魏救趙”,派奇兵直搗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軍在外,如果貿然班師來救,得勝之勢将功虧一篑。朱高熾這時不顧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帶領老弱将士堅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陣,激勵将士,南軍終于無功而返。他這保護根據地的功勞成為日後得到繼承權的重要砝碼之一。
永樂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窩北京城(當時稱“行在”,還沒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讓朱高熾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監國。他懷疑太子有什麼不軌的行為,命令禮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監視太子的行為,并叮囑他說:“人言東宮多失德,汝至京師,可多留數日,試觀何如,密奏來!奏字須大,晚至即欲觀也。”這老皇帝對太子已經有傾向性意見,一般的辦事人員會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軌”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實折服了,“以皇太子誠敬曉謹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釋”。
這老實人最聰明之處是認清了父親的為人和自己的處境。面對永樂帝這樣文武兼備而又陰險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瞞過他?一味地去讨好也是下策。隻有以不變應萬變,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後熬到皇帝位置,和兩個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後,其制勝之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吾知盡子職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時候,這樣的笨辦法更管用。
仁宗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永樂帝開始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複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痛悼他在位時間太短。如果從個人的能力來說,他顯然不屬于有鋒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漢武乃至他的祖父、父親,相對平庸。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盡量少地去命令臣民這樣或那樣。這樣平庸的皇帝,帶給百姓的福祉遠甚于那些個人能力很強、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歡胡折騰的皇帝。所以,朱高熾的廟号為“仁”。
明朝最昏庸的皇帝是誰
明朝昏庸皇帝條目一覽:
1.明英宗(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導緻土木之變,明軍覆沒,自己也成為俘虜。複位後,殺害民族英雄于謙。
2.明武宗(朱厚照):寵幸太監劉瑾,沉迷酒色,建立豹房,荒廢政事。
3.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極度貪财,罷朝頻繁,被論者認為是明朝衰亡的起點。
4.明熹宗(朱由校):缺乏治國能力,偏好木匠活,将朝政交給太監魏忠賢,導緻宦官專權。
5.明思宗(朱由檢):最後一位皇帝,生性多疑,錯殺袁崇煥,加速明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