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朱元璋老婆馬皇後是怎麼死的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馬皇後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于是從此不再立皇後。
明太祖孝慈高皇後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結發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将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
明朝朱元璋的馬皇後怎麼死的 簡單說說行了
因為她腳大所以沒包腳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一個人去世了,這個人的死在曆史上似乎并不是什麼大事,但對于朱元璋而言,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
這個人就是馬皇後
她從朱元璋于危難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她雖然是個女子,卻頗有膽識,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飾财物勞軍,并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貴後,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奢,并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
朱元璋要殺朱文正,她勸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請你不要殺他。
朱元璋要殺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養子,留他一命吧。
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老百姓尚且尊師,何況帝王家呢。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
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後,自知很難醫好,居然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實在感人心魄。
她說: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隻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降罪于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他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将結束的時候,她還是那樣做的。
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
“願陛下求賢納谏,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居民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
說完,她含笑而逝。
朱元璋靠在她的身邊,這是她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這個女人給了他無數的幫助,卻從未向他索取過什麼,她的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
經過了那麼多的磨難,朱元璋的心早已比鐵石更加堅硬,自從他的父母死後,無論多麼絕望,多麼痛苦,他也很少掉淚。因為他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此時,他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放聲大哭,隻有痛哭才能哀悼眼前的這個人,隻有痛哭才能發洩他心中極度的痛苦!
因為他終于發現,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唯一。
馬姑娘,這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裡,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随着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麼險惡,情況多麼複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
無論貴賤生死,永不相棄
在他的丈夫成為皇帝後,她仍然以愛心待人,每當朱元璋舉起屠刀時,她總是上前阻止。她用女性特有的母性和慈愛關懷和挽救了許多的人。雖然她最終也沒能把朱元璋這輛失控的車拉回軌道,但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事情。
在今天,我們可以說,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馬皇後的死給了朱元璋巨大的打擊,之後朱元璋在錯誤與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明朝朱元璋的馬皇後是怎麼死的 死因為何
因病去世。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帝欲訪後族人官之,後謝曰:“爵祿私外家,非法。”力辭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帝封馬公徐王,鄭媪為王夫人,修墓置廟焉。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請禱祀,求良醫。後謂帝曰:“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疾亟,帝問所欲言。曰:“願陛下求賢納谏,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複立後。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想尋找馬皇後的族人分封官爵,馬皇後拒絕說:“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馬皇後堅決拒絕才停止了這件事。然而有時談到父母早亡,馬皇後常常痛哭流涕。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後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後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别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後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于是從此不再立皇後。
明朝朱元璋馬皇後怎麼死的葬在哪
馬皇後在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後,她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後,但是與同樣身份的呂後卻有很大的不同,她并不像呂後那樣殘暴,相反卻一直都是非常和藹的,而且暴戾的朱元璋也隻有在馬皇後面前,才能聽得進去她的建議,對于其他人的建議,可以說還是很難聽從的。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馬皇後,這樣好的皇後,最終又是怎麼死的呢?
馬皇後簡介
馬秀英(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載馬氏仁慈、聰明、有見識,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稱帝後,立馬氏為皇後,馬氏勤于内治,史書記載宋朝的皇後大都比較賢良,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彙編成冊,讓後妃們朝夕攻讀。正是由于馬皇後的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後賢惠的占了大多數,也很少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可以說馬氏為明政權的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後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後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别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馬皇後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于是從此不再立皇後。
馬氏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嫔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後。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病逝,年51歲。同年農曆九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後。1403年(永樂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
馬皇後怎麼死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想尋找馬皇後的族人分封官爵,馬皇後拒絕說:分封爵祿偏愛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馬皇後堅決拒絕才停止了這件事。然而有時談到父母早亡,馬皇後常常痛哭流涕。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馬皇後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後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别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後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八月二十四)去世,享年五十一歲。朱元璋非常傷心,于是從此不再立皇後。
馬皇後葬在何處
馬皇後死後,谥号為孝慈皇後,後來又被兩次上尊谥号。她被安葬于孝陵,也就是現在聞名于世的明孝陵。孝陵據說就是以馬皇後的谥号為名,而且根據朱元璋的要求,它就是按照兩人的合葬陵墓來設計,所以朱元璋死後也被安葬于此。
明孝陵在馬皇後死的前一年才剛剛開始修建,在朱元璋安葬入内時仍然沒有完全建成,最後共曆時25年才真正建成。正是因為安葬的是開國皇帝和他唯一的皇後,所以明孝陵不止是建造時間長,它建造的規模和水平都是極高的,因此它也被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産。
明孝陵得以建造得如此完美,這都是因為在馬皇後死後朱元璋在他倆的陵墓上,不惜人力物力,花費了許多的心思。
後宮典範
馬皇後雖貴為皇後,每天仍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連皇子皇孫的飯食穿戴,她也親自過問,無微不至。宮人或被幸得孕,馬皇後倍加體恤,嫔妃或忤上意,馬皇後則設法從中調停。
馬皇後在内宮的治理工作上講求古訓,并注意借鑒前朝的經驗。她覺得宋朝有許多賢惠的皇後,便命女史摘錄她們的家法,經常翻閱查看。有人說,宋朝的皇後太過仁厚了吧?馬皇後反問道:過于仁厚,難道不比刻薄更好嗎?有一天,皇後問女史:黃老之學是什麼,漢朝的窦太後卻非常地喜歡?女史說:黃老之學把清靜無為作為根本。像棄絕仁義,讓老百姓注重孝順友愛,這就是它的教義。馬皇後說:孝順友愛就是仁義,難道有讓人棄絕仁義卻去講究孝順友愛的嗎?
馬皇後也設法保護宮女,朱元璋曾經非常生氣地責備宮人,馬皇後也假裝生氣,讓人送到宮正司定罪。朱元璋說:為什麼?馬皇後說: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賞罰。當您生氣的時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宮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較合理了。也就是說陛下您定人罪也應該交付到有關的部門罷了。
馬皇後勤儉持家、以身作則,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舊不堪,也不願換新的。後來聽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後煮弓弦織帛衣的故事,大受啟發。就命人在後宮架起織布機,親自織些綢衣料、緞被面什麼的,然後以皇家獻愛心的名義賜給那些年紀大的孤寡老人。而剩餘的布料,馬皇後則裁成衣裳,賜給王妃公主,并解釋說:你們生長在富貴家庭,不知紡織的難處,要愛惜财物。
愛民如子
朱元璋在前殿處理事情,有時非常生氣,馬皇後等朱元璋回到後宮,常常依據事理委婉地勸阻。朱元璋的性格雖然剛毅,但因為馬皇後的勸阻而能夠減免刑罰的人也有很多。
參軍郭景祥守衛和州,有人告密說他的兒子拿着槊想殺他的父親,朱元璋聽後大怒,想要殺了郭景祥的兒子。馬皇後說:郭景祥隻有一個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許不是實際情況,殺了他恐怕就會斷絕郭景祥的後代。朱元璋認真了解情況後,發現他果然是冤枉的。
朱元璋的義子李文忠守衛嚴州,楊憲誣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來。馬皇後說:嚴州,是面臨敵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換将領不合适。況且李文忠向來賢明,楊憲的話難道可以相信嗎?朱元璋于是停止了這件事。李文忠後來終于建立了大功。
學士宋濂因為孫慎的事情而獲罪,被抓來定為死罪,馬皇後勸阻朱元璋說:普通百姓家為孩子請老師,尚且将尊師之禮奉行一生,何況我們天子之家呢?況且宋濂住在家裡,一定不知道實情。朱元璋不聽。正好趕上馬皇後侍奉朱元璋吃飯,馬皇後不飲食酒肉。朱元璋問原因。馬皇後回答說:我在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吳興富戶沈萬三多年在海外經商,為全國第一富戶,被迫捐獻家财助修都城城牆的三分之一,後又被迫出資犒勞軍隊。事情被朱元璋聞知,不料觸犯了忌諱,大怒說: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高皇後勸谏說: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災之,陛下何誅焉。經馬皇後勸說,沈萬三才得免去死罪,遣戍雲南。
朱元璋曾經讓重刑犯築造城牆。馬皇後說:通過罰勞役來贖罪,這是國家對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來就疲憊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勞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朱元璋于是全都赦免了他們。
馬皇後非常愛惜人才。一次朱元璋視察太學回來,馬皇後問他太學有多少學生,朱元璋答有數千人。馬皇後說:數千太學生,可謂人才濟濟。可是太學生雖有生活補貼,他們的妻子兒女靠什麼生活呢?針對這種情況,馬皇後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筆錢糧,設置了20多個紅倉,專門儲糧供養太學生的妻子兒女,生徒頌德不已。
一天,馬皇後問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嗎?朱元璋說:這不是你應該問的。馬皇後說: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親,我有幸能成為天下人的母親,孩子的安定與否,我怎麼可以不問!每當遇到災年,馬皇後就率領宮人吃粗茶淡飯,幫助百姓祈禱。朱元璋有時把赈災救濟的事情告訴馬皇後,馬皇後就說:赈災救濟不如事先有積蓄好。有時朝廷官員上奏完事情,在宮廷中聚餐,馬皇後就命令宦官拿來酒菜自己事先嘗一嘗。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訴朱元璋說:作為人主奉養自己應該差一些,奉養别人應該豐厚。朱元璋為此整頓了光祿寺的官員。
馬皇後最後怎麼死的
馬皇後後期是被病痛折磨緻死的。
馬皇後作為朱元璋最愛的一個妃子,在前半生享受非常高的待遇,但是在最後死亡的那一刻場景卻是非常的慘烈。因為病重的原因,她拒絕任何治療,最後是活活的被病痛折磨緻死,一生榮耀最終卻以這種的方式去世,實在讓許多人扼腕歎息。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
馬皇後對朱元璋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
病情加重時,朱元璋問她想說什麼。馬皇後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别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後身世背景
馬氏的祖上曾是歸德府宿州富豪。父親馬公家住新豐裡,由于樂善好施,所以家業日漸貧困。母親鄭媪,在1332年生下馬氏不久就去世了。馬公沒有兒子,視馬氏為掌上明珠。馬氏自幼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也頗倔強。
馬氏的父親馬公因為殺人避仇,逃亡他鄉,臨行時将愛女托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鄭媪早卒,其後馬公也客死外地,郭子興越發可憐此女孤苦,收為養女。郭子興教她文化知識,夫人張氏則手把手教她針織刺繡。十幾歲的馬氏聰明無比,凡事一經指導,馬上知曉。
年近二十的馬氏,模樣端莊,神情秀越,還有一種溫婉的态度,無論何等急事,她總舉止從容,并沒有疾言厲色,所以郭子興夫婦很是鐘愛馬氏,一直想給她找一個好夫婿,使她終身有托,不辜負馬公遺言。
以上内容參考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