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當代歐體書法家都有哪些,什麼是歐體書法
歐體書法是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書楷,字體結構中宮緊湊、向外拓展,重心偏向豎中線的左邊,在由某一筆畫向右伸展,使整個字體的重心趨于平穩,這就是歐體書法的主要特征。由于歐體字的橫劃大都是左輕右重,所以歐體字絕對不能寫平,此外橫折中的豎,在外沿線部位盡量取直勢,不可以太斜。歐體書法的美不在于端正,要敢于造險和破險,介于歐體書法的獨特性,喜歡歐體字的書法家數不勝數,那麼當代歐體書法家有哪些呢?
在了解當代歐體書法家有哪些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歐體”名稱的由來,歐陽詢的字體度之嚴謹、筆力險峻,在唐代無人能敵,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學識淵博的大書法家,故把他的字體稱之為歐體。随着曆史長河的時代變遷,歐體被越來越多的人士所追捧,這其中就有王羲之和王獻之,王羲之的《蘭亭序》,章法自然、氣韻生動、委婉含蓄又平和自然,是曆代書法者被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
同時歐體的結構特點和筆法特點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把文字書寫的既靈動多姿又富有生命力。一些字如帝王坐帳、從容不迫,一些字又如甲士執銳、威武不屈,左右背勢、體态颀長。歐體字主體看上去雖然很收斂,但卻不失舒朗開放的态勢,正斜相映、化靜為動。
介紹幾位歐體書法家:四川-王砥如;陝西-任步武;雲南-林潮;福建-劉明程;北京-胡立民;北京-孫明朗;湖南-邬惕予;湖南-周清溪;台灣-施春茂;台灣-陳忠建;
請問各位大家,在曆代書法家中,寫歐體寫得好的有哪些
黃舜生
吳佐熙(1846—1929年),字仲穆,又字荷生,号叔園,惠來都梅北華庭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拔貢,官至直隸州同知。晚年以鬻字為生,集寫字所得的酬金,構建家居,命名為“字室”,并作《字室銘》刻于門柱上,以便讓後人知此居室之來曆。
吳佐熙擅長書法,行楷并精,行書随意潇灑,多姿飄逸,取法王大令、何紹基。楷書圓滿平實,法度森嚴,源于歐陽詢、顔魯公。現存為揭陽漁湖京崗相祠的楷書“隐相堂”三字大匾,筆力險勁,點畫工妙,精神飽滿,意态精密,為其扛鼎之作,現此匾保存完好。其1919年所書《陸軍步兵上将馬君墓志》,與“隐相堂”三字屬于同一風格,用筆峻厲,鋒锷森森,結字嚴謹莊重,間架堅實平衡,章法規矩适度。
筆者認為初學楷書最好從歐陽詢開始,這是因為歐體上能旁通魏碑,下能進入唐楷堂奧。筆者很留心歐體,有幸在寶雞目睹《九成宮碑》,又見過當代名人書寫的《九成宮碑》和清末民國臨摹作品,這些人的作品大部分隻是在忠實原作上下功夫,而吳佐熙不同,不僅僅追求惟妙惟肖,還力圖有所變化有所超越。他高明的地方,則是以歐體為本,以北碑為用,因而形成剛而不狠,健而不犷的獨特風格,表現出與衆不同的特色,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創作個性。應當指出的是他拿手寫大字的歐體。在現有歐陽詢的碑帖中還沒有見過大字的歐體,沒有真正把握歐體内涵,是很難做到這一點。汕頭李昭于汕頭書畫社購得吳佐熙七言對聯:“大杏金黃小麥熟,嵩高蒼翠北邙紅。”這是六尺長聯,此聯雖為大字歐體,但與“隐相堂”略為不同,是通過吸收樸茂峻整北碑的大量營養之後,在筆墨上做了一些調整,以渾圓之筆為情性,以方整之為形貌,使結體更為缜密,左右揖讓,能斂能伸,物象生動,令人歎為觀止。澄海餘培奇收藏其八言聯:“搖筆散珠動墨橫錦,流詠太素栖志浮雲。”此對聯的書寫面目與前面的對聯大緻相同,筆墨相當精妙,突出的地方是大量使用了漲墨,渾厚卻不糊塗,更為風骨清峻。而其題款卻是采用何紹基筆法,墨色濃淡,一任自然,長撇和彎鈎十分灑脫,懸針飄然落下,如風擺垂柳,縱橫欹斜,非有傳統根基深厚者未必能成此大手筆。
當代書法家歐體誰最好
潘守宇,又名潘鴻偉,潘登,男,現年36歲,工商管理碩士,山東嘉祥人,現任中央美院嘉祥石雕集團總經理,下屬有出口滑雪手套廠,肉聯廠,中國書法家會員。
自5歲每天習字大楷500字,一直到大學畢業,從不辍筆一日。幼秉庭訓,始攻歐書,聰穎好學,勤勉過人,少年便已負書名。後遍臨曆代名家,融會貫通,自成風格,長于楷法,兼精隸書行草。曾赴日本、香港、台灣講學辦展,為日《朝日新聞》專題報道:《歐楷真功遨商海》,稱其“中國之一流書道家”。
曾師從曹玉璋,申景科,張泩俊(“嘉祥有個張泩俊,巨野有個蔔昭信”張泩俊是我們嘉祥最有名書法家,前清廪生,嘉祥卧龍山人。張泩俊老師為其刻印:“儒商鴻偉”,“聖鄉聞人”;後又拜師範曾,閻心靈(書法家,我縣人,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離休),田蘊章(天津南開大學,書法博士導師)。田教授稱潘守宇為:“齊魯歐楷第一人”潘守宇人在江湖,難得浮生半日閑,忙于經商,常在本廠石雕作品,重要碑刻上留字,作品市面上很少見到。
2008年9月“潘宏偉”的蠅頭小楷蘭亭蘭亭集序在在日本以12萬人民币拍出的.榮寶齋現售其字一平尺上萬。
近代10位寫歐體的書法家,看看哪位寫得最好
歐陽詢楷書被稱為“唐人第一楷”
它的很多書法作品也被
後人拿來當做學習的典範。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是否也正在學習歐體?
或者是曾經也練習過歐體呢?
今天,小編收集整理了自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在學習歐體頗有成就的書法家,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作品,是否真的能得歐陽詢“真傳”呢?
一、黃自元
(1837--1918),字敬輿,号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舉于鄉,次年殿試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和江南鄉試副考官。民國7年(1918)病逝。
二、姚孟起
[清1838—?]字鳳生,一作鳳笙,吳縣(江蘇蘇州)貢生。以書名,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隸書略仿陳鴻壽。兼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偶作畫,古拙如金農。《海上墨林、廣印人傳、清朝書畫家筆錄、吳門畫史》
三、綿勳
愛新覺羅·綿勳:愛新覺羅·永松第二子,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襲奉恩将軍,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襲永珠之貝子,光緒十九年卒。
四、馮譽骥
(?-1883年),字“仲良”,号“展雲”、“崧湖”,晚年号“卓如”、“鈍叟”,齋名為“綠伽楠館”。少時,肆業于兩廣總督阮元創立的學海堂書院。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領鄉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進士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編修,累督山東、湖北學政。同治年間(1861年~1875年),回端州“丁優”,受聘主講廣州應元書院。光緒五年(1879年)八月,擢陝西巡撫。光緒九年(1883年)七月,陝西道監察禦史劉恩溥彈劾其貪渎、任用非人,于十月被革職,緻仕居揚州。平生嗜書畫。
五、吳郁生
(1854~1940),字蔚若,又号純齋,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人,居蘇州白塔西路。為嘉慶戊辰科狀元吳延琛之孫。清代進士,光緒三年(1877)授翰林,曾為内閣學士,兼禮部尚書、四川督學,主考廣東,康有為出其門下。戊戌政變,六君子被戮,西太後因康有為出其門而不用鈍齋。及至西太後死,乃任郵傳部尚書,軍機大臣。
六、王維賢
字竹村,清末民初中的民間書法家,善歐楷,雖無一官半職,曾經卻被譽為“天津府歐楷第一高手”。他的歐楷書法,形神兼備,已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七、陳益椿
田蘊章曾說過,天津歐楷最高水平的代表就是王維賢和陳益椿,王維賢的作品較多也常見,陳益椿的很少見到,應該很多人沒有見過。此幅作品雖拍攝不佳,但可以領略陳益椿之水平,确實不虛。
八、高雲勝
著有《高書小楷》、《雲勝小楷》、《雲勝大楷》,影響很大。
九、任政
任政(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岩人。生前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協常務理事、上海外國語學院藝術顧問、複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藝術顧問。
十、邬惕予
(1929-2009),湖南新化人,本名邬迪于,字朝吉,号西江樵子,又自署萸江一怪。天資聰穎,四歲臨池,七十餘年筆耕不綴,曆習二王、歐、顔、柳、趙、褚、闆橋諸體,源于古人而别于古人,其楷書精嚴險勁,秀逸典雅,自成一格,世稱“邬體”。
楷書書法的現代名家有哪些
一、田蘊章,田蔭亭之長子,字存文,蟠逸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間縣卧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于天津。現執教于南開大學,為東方藝術系副教授、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南開區政協學委、市公安局特邀監督員。
二、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書法研究生,國家人事部幹部。先後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書法家。
三、盧中南,男,1950年12月生于武漢,祖籍河南濟源。中國著名書法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委員會副主任、楷書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設計處處長、研究館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