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名言名句小篆書法作品
1)取意舍形,無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雲何哉?明.王履
2)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公文集》
3)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随意發,既形之心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篆字怎麼寫名言名句兩首
篆書入門。識篆和寫篆階段。
先來談談識篆。篆書是古文字,是我們的祖先在漢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書可分為大篆與小篆。先秦古文字為大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的篆書為小篆。識篆可從小篆開始。因為小篆的偏旁部首與我們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是一緻的。可以說隻要我們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麼,百分之九十五的現行漢字都可以寫成小篆了。當然,還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記硬背的。
篆書在寫法上有兩個要點:一是筆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選擇一本篆書字帖來臨摹練習篆書的筆法與字法。
篆書在筆法上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提按與撚管。二李(李斯、李陽冰)篆書筆法的起、收筆為圓起圓收法,行筆為平移法,轉筆用撚管法。清代鄧石如開創以隸書筆法入篆書,篆書的起、收筆與行筆、轉筆都引入了提按的筆法,增強了篆書筆法的書寫性。之後吳昌碩、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齊白石等篆書名家輩出。
篆書在字法上以均勻、對稱、對比、呼應等十個結字原則為準。可參考本人編寫的《經典碑帖解讀·鄧石如篆書》(2010年12月,中國書店出版)。
二、入門之後提高。了解篆書的發展史和提高技法修養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學習曆代篆書名家名帖的筆法和字法特點,具體的方法就是比較研究。例如:傳為李斯所寫的《峄山碑》與鄧石如成熟期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鄧石如篆書與吳昌碩篆書的筆法、字法之異同的比較研究等等。通過比較研究的學習,逐步了解和掌握曆代名家名帖的篆書筆法與字法的特點,及其曆代篆書筆法、字法的變化規律。這樣,篆書的書法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三、融會貫通。提高自身綜合修養的階段。
小篆的臨寫方法
用筆
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這五個字可以說是篆書用筆的度世金針,警世名言。“婉”和“通”雖僅二字,卻準确揭示出對篆書用筆的基本筆勢和篆書筆畫質量的要求。因此,臨習篆書寫應以中鋒為主,中鋒立骨,中鋒才能使筆畫圓實勁健,運筆應流暢,此乃正宗古法、風格神采所系。否則,極易寫得闆滞,要打破其闆滞,用筆的虛靈是其關鍵。篆書的捉筆須掌虛而指實,運筆講求中含内斂、流暢通達,筆力藏于筆畫之中,使氣息浩浩然、綿綿然而首尾貫通。清人朱和羹認為:“筆不虛,則欠圓脫,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可謂得其三昧。一般說來,實筆,指用筆較為重而遲緩且墨濃;虛筆,指用筆較輕而急速且墨幹。用筆要虛實互出、潤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書的筆畫(線條)節奏鮮明,韻律生動,行氣貫通。故而,書篆宜虛實相生、潤燥結合,宜圓轉澀進,澀而通暢,才能使線條渾厚、通暢而又古拙、虛靈,從而表現出圓通勁健的力度來,形成毛、澀、松、暢的藝術效果。此外,在臨摹過程中還要注意線條粗細穿插和變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勻。
當然,我們在臨習篆書的初級階段,首先要把篆書的字形和筆順搞清,不要以為其簡單而被忽視。到熟練之後,就可把注意力轉向用筆,關注用筆的骨力、虛實、疾澀、潤燥等細節,從而使臨習走向更高級階段,最終完成從形質向神采的過度。
結字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小篆成為官方統一的文字。小篆體勢修長,講究對稱,筆畫停勻,用筆起收不露痕迹,體态端莊而妍美。自秦以後,曆代的書法家大都把秦篆奉為圭臬,取修長的縱勢為體貌。唐代李陽冰為篆書者楷模。自唐而下,南唐有徐铉,宋代有張謙仲、喻湍石均為其時的篆書大家。元代有趙孟頫、吾衍、周伯琦、吳叡,各以篆書擅名一時。明代徐霖則飲譽當代。降至清中葉後,王澍、丁敬、錢坫、洪亮吉、孫星衍、莫友芝、楊沂孫,乃至近代羅振玉、章炳麟、王褆一脈,皆規模“二李”(李斯、李陽冰)——起筆藏鋒斂毫,行筆中鋒,收筆多垂露,筆畫停勻,講究對稱,字型方整,結體疏松古拙。這些篆書名家或師《石鼓》、或參鐘鼎籀書,雖然評者譽稱其篆書“遠接前秦”、“情參鐘鼎”,然而,大緻工緻多于神情——用筆、結字均未能突破前賢的藩籬。
蕭退庵老人認為小篆“必須能寫得方,寫得扁,方是好手”,可謂一語道破了篆書的結字特征。因此,在習篆時,應以方楷一字半為為宜。以我個人的體會,将篆書寫扁寫方也并非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這首先要練就過硬的手上功夫,并且要多從漢碑篆額的篆書上去感悟。同時,在臨習書篆時,必須以“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能容針”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結字達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以疏為風神,以密為老氣,這樣就能想方就方,想圓就圓,要長就長,要扁就扁,随心所欲,無所不宜了。另外,還要考慮字形的取勢。一般來說,取勢是字形生動與否的重要一環。就篆書字勢而言,應該追求端莊雅正,字形的高度比例以及字形與垂腳長度的比例,一定要符合一定的适度。如此于展縱間兼取橫向之勢,便能于一字之内、字字之間,得舒展跌宕而又顧盼之情。再結合以中鋒用筆為主,偏鋒、側鋒并用,收筆多側鋒,懸針、垂露兼融,筆畫間注意搭接的裝飾意味諸方面,兼工帶寫,篆書“取勢”、“具情”的新面就能表現出來。
言字的篆書體怎麼寫
“言”字的篆書體寫法:
基本釋義:
1.話:~語。語~。格~。諾~。發~。有~在先。~外之意。
2.說:~之有理。暢所欲~。知無不~,~無不盡。
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詩。萬~書。全書近二十萬~。
4.姓。
相關組詞
語言發言言行格言
謠言名言留言諾言
擴展資料
相關組詞的解釋及造句
一、留言
造句:在你的辦公桌上放一個文件櫃,将所有到來的文件、筆記、電話留言和其他紙質文件都放到這個櫃中,并利用第一種方法每天清理這些文件。
解釋:離開某地時用書面形式留下要說的話:~牌|~簿。
二、斷言
造句: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邪惡常常得不到懲罰,他斷言,這個道德準則一定反映了另一個事實,即死後靈魂會受到審判,懲罰或者獎勵。
解釋:十分肯定地說。
三、文言
造句:以上方面,決定了文言小說内容上的“博”、“雜”,在結構上的“小”及作家非正統心态三個本質的規定性。
解釋: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
四、流言
造句:一份新的研究提出了這一觀點:在其他方面都一緻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于關注那些與負面評價相關的流言蜚語,而不是那些得到中性或者正面評價的人。
解釋: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蜚語|散布~。
五、諱言
造句:北汽控股毫不諱言自己對通用汽車旗下薩博品牌的興趣——如果能在年底前找到合适的買家,通用汽車計劃将該品牌售出。
解釋:不敢或不願說:無可~。
愛國奮鬥精神用小篆怎麼寫
“愛國奮鬥精神”就是深懷愛國情懷,為國家富強艱苦奮鬥,不惜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無數仁人志士愛國、報國實際行動的概括。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是經曆多少磨難,始終屹立于世界東方。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就是要傳承老一輩愛國奉獻、赤誠報國的崇高精神,镌刻在新時代知識分子的靈魂深處,融入到他們血脈之中;就是要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把愛黨愛國、奮鬥奉獻的精神标識充分彰顯出來,接好時代的“接力棒”,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
“命令隻能指揮人,榜樣卻能感召人”,優秀黨員幹部的愛國奮鬥故事就是一個個無聲的榜樣,是一股催人奮鬥奮進的精神力量。現在,我們正處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交彙期,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鑄就千秋偉業的戰略機遇期,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又面臨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更加需要我們向革命先賢學習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當作己任,全心全力為之付出。
愛國奮鬥不是一句口号,關鍵在于立足崗位、埋頭苦幹,紮紮實實履職盡責。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是一項艱辛的事業,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任務、取得成果的,必須持續不斷付出艱苦努力。矢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造福國家和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秉持淡泊名利、甯靜緻遠的崇高境界,甘于寂寞、甘守清貧,不畏艱險、不畏勞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崗位,用情作奉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愛國重在踐履,貴在立行,需要用熱血繪就,用奮鬥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