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水的形态詞語有哪些(描寫水的形态詞語有哪些成語)

biang 中華百科 872

本文目錄

  1. 描寫水面形态的四字詞語
  2. 描寫水面形态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呢
  3. 描寫水形态的詞語

描寫水面形态的四字詞語

波濤洶湧、波瀾壯闊、水波蕩漾、水波粼粼、風平浪靜、驚濤駭浪、微波粼粼、煙波浩渺、洶湧澎湃、排山倒海、滔滔不絕、浩浩蕩蕩、潦原浸天、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白浪滔天、水流花謝、水平如鏡、風平浪靜、碧波蕩漾等。

一、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湧吓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争。

【出自】: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譯文】:人應該既安靜的時候,每次想到前經所經曆的驚濤駭浪,從來沒有恐懼地

二、煙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釋】:煙波:霧霭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自】:唐·崔緻遠《将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譯文】:極目煙波浩渺之間,知道烏鴉飛處認鄉關

三、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譯文】:和尚問:‘風靜浪靜時如何?’老師說:‘吹倒南牆。

四、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滔滔:形容流水不斷。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自】: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譯文】:張九齡善于談論,每次和朋友讨論經義要旨,滔滔不竭,如果下山坡跑球了

五、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譯文】:旅客的貧苦艱辛,波路壯闊

描寫水面形态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呢

1.描寫水面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描寫水面的四字詞語有很多,比如無風起浪、蜻蜓點水、浩浩蕩蕩、水天一色、泛萍浮梗、波光粼粼、滔滔不絕、波濤洶湧、鏡花水月、波瀾壯闊、風平浪靜、波委雲集、沉滓泛起、推波助瀾、洶湧澎湃、川流不息等。

擴展資料:

詞語解析:

一、煙波浩渺

【解釋】:煙波:霧霭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自】:唐·崔緻遠《将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白話文: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水面廣闊無邊

二、風平浪靜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白話文: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謂語;比喻事情平息

三、波光粼粼

【解釋】:形容波光明淨。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

【示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漁帆點點。

【近義詞】水光潋滟

【反義詞】驚濤駭浪、水平如鏡

四、蜻蜓點水

【解釋】: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出自】:唐·杜甫《曲江》詩:“穿花蛱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白話文:“穿花蛱蝶深深見,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飛,時不時點一下水。”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輕描淡寫、浮光掠影、走馬看花

【反義詞】下馬觀花、鋪天蓋地、一語道破

五、浩浩蕩蕩

【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白話文:“浩浩蕩蕩,寬闊得無邊無際。”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流或水流等

【近義詞】聲勢赫赫、大張旗鼓、氣壯山河

【反義詞】風平浪靜、零零星星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煙波浩渺

搜狗百科-風平浪靜

搜狗百科-波光粼粼

搜狗百科-蜻蜓點水

搜狗百科-浩浩蕩蕩

2.描寫水面的四字成語有那些

風平浪靜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比喻平靜無事。

波濤洶湧

[bō tāo xiōng yǒng]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形容波光明淨。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

驚濤駭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1.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濤:船在~中前進。

水天一色

[shuǐ tiān yī sè]

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浩浩蕩蕩

[hào hào dàng dàng]

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波瀾壯闊

[bō lán zhuàng kuò]

比喻聲勢雄壯浩大(多用于詩文、群衆運動等)。

洶湧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樣子。常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3.形容水面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煙波浩渺

【解釋】煙波:霧霭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崔緻遠《将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洶湧澎湃

【解釋】洶湧: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排山倒海

【解釋】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資治通鑒·齊紀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

驚濤駭浪

【解釋】濤:***浪;駭:使驚怕。洶湧吓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争。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波瀾壯闊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處】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白浪滔天

【解釋】波濤極大的樣子。形容波浪滾滾,無邊無際。

【出處】《三國演義》七四回:“卻說-城周圍,白浪滔天,水勢益甚,城-漸漸浸塌,男女擔土搬磚,填塞不祝”

水平如鏡

【解釋】比喻風平浪靜,如鏡子一樣平靜。

【出處】我曾經想象過水平如鏡的滇池會有怎樣驚世駭俗的美麗,卻未料到是它竟是如此淡雅的。

風平浪靜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微波粼粼

【解釋】微:細小,微小,渺小;粼粼:細小的水波閃閃發光。形容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出處】西晉陸機《遂志賦序》:"昔崔篆作詩,以明道述志,而馮衍又作《顯志賦》。。衍抑揚頓挫,怨之徒也。"

碧波蕩漾

【解釋】碧:青綠色。波:波浪。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野花,碧波蕩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闆街……”

水天一色

【解釋】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水波粼粼

【解釋】形容水面明淨。粼粼,水十分明淨。

【出處】《散步》莫懷戚例句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親對我說。------莫懷戚《散步》

4.描寫潮水形态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波濤洶湧

【拼音】: bō tāo xiōng yǒng

【解釋】: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策傳》:“帝見波濤洶湧,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譯文:皇帝看見波浪又大又急,感歎道:唉,這就是天地隔開南北的原因。

2、排山倒海

【拼音】: pái shān dǎo hǎi

【解釋】: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宋·楊萬裡《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譯文:疾病剛來的時候勁頭很強,力量強盛,聲勢浩大擋也擋不住。

3、洶湧彭湃

【拼音】: xiōng yǒng péng pai

【解釋】:波浪翻騰,互相撞擊。亦比喻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譯文:沸騰近乎發怒,波浪翻騰,互相撞擊。

4、驚濤駭浪

【拼音】: 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釋】:濤:***浪;駭:使驚怕。洶湧吓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争。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譯文:每次想到之前所經曆的險惡的環境,又何曾不感到害怕。

5、浩浩蕩蕩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浩浩蕩蕩,橫夫際涯。”譯文:水勢浩大,無邊無際。

描寫水形态的詞語

1.描寫“水的形狀”的詞語有哪些

波光粼粼風平浪靜水平如鏡水波蕩漾

波濤洶湧軒然***波瀾壯闊大風大浪水靜無波海不揚波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波光明淨。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

百科釋義

詞語,波光:陽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過來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淨。波光明淨,指水波被陽光照射到的樣子。形容水面在陽光或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的樣子。近義詞是微波蕩漾,反義詞是水平如鏡。

風平浪靜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釋義

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波濤洶湧

[bō tāo xiōng yǒng]

出處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裴松之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湧,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釋義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2.描寫水聲和水形的詞語

流水淙淙、碧波蕩漾、波光粼粼

描寫水聲的詞語

淼淼。潺潺。嘩嘩。涓涓,嘩嘩,汩汩、淙淙、叮叮、咚咚、嘩啦、滴嗒

描寫水的成語

水平如鏡、流水戳戳、水流湍急、波光粼粼、水何澹澹、水到渠成、終年不息、水滴石穿、千山萬水、流水落花、水落石出、水旱輪作、靜谧的江水、水火無情、水落石出、百川沸騰、水***融、水深火熱、水下、水草、水力資源、水***融、水洩不通、水漲船高、水中撈月、涓涓細流、泛起微波、水天一色、碧波蕩漾、波濤洶湧、波浪滔天、狂濤怒吼、流水不腐、急流回漩、清澈見底、水域寬廣、水面、洪水、平靜如水、深不可測、驚濤駭浪、高山流水、川流不息、波瀾壯闊、浩浩蕩蕩、澆灌田野、彙成小溪、積水成冰、冰消玉融、冰天雪地、冰雪覆蓋、鏡花水月、随波逐流、水天一色、如煙如霧、水花飛濺、汪洋大海、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泛起微波、碧波蕩漾波濤洶湧、波浪滔天、狂濤怒吼、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波粼粼、水趣盎然、澄藍澈底、玉花飛濺,蒙目如眯、波光潋滟、清澈見底、悠悠煙水、碧波浩渺、琉璃千頃、溪流淙淙風平浪靜、碧波蕩漾、秋天碧水、水浪滔天、波光粼粼、出水芙蓉、水趣盎然波光潋滟、清澈見底、悠悠煙水、煙波、雲天水色、碧波浩渺、琉璃千頃、溪流淙淙、在水一方、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青山不老,綠水長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河水濁浪排空、山洪猛發、一泓深潭,晶瑩碧透,清澈見底、如瀑懸空、緩緩流淌、登山臨水飛花濺玉、飛流直下、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水真綠淨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波粼粼、風平浪靜、碧波蕩漾、水趣盎然、波光潋滟、清澈見底、悠悠煙水、碧波浩渺、琉璃千頃、溪流淙淙、風起浪湧、白浪滔天、波濤澎湃、狂風怒潮、黑風巨浪、波翻浪湧、波濤洶湧、急流飛濺、奔騰咆哮、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泛起微波碧波蕩漾波濤洶湧波浪滔天狂濤怒吼驚濤駭浪

滔滔不絕波濤滾滾一瀉千裡水流湍急,波濤洶湧

川流不息涓涓不壅,終為江河泾渭分明開源節流逆水行舟

窮源竟委如水赴壑水到渠成水落歸槽順水推舟

投鞭斷流沿波讨源源源不絕源遠流長

3.【描寫水的各種形态的詩句】

瀑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唐·王勃《郊園即事》斷山:懸崖峭壁.畫障:貼畫的屏風.懸溜:懸流的瀑布.鳴琴:形容瀑布之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銀河:天河.九天:天的極高處.極寫廬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飛泉的白,是寫瀑布的名句.充分展示詩人豪宕的胸懷.●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唐·李白《望廬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傾瀉和潔淨:風吹不散,銀白如空.●瀑布天落,半與銀河争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唐·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專遊廬山序》潈(cóng)射:噴射.壑:土溝.奇詭:奇妙怪異.描寫廬山香爐峰瀑布的奇觀.●水懸三尺,瀉階隅,滿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築聲.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隅:角落.昏曉:黃昏、拂曉.練:白綢.環佩:身上飾玉.築(zhù):弦樂器.描寫瀑布,繪聲繪色.●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流水,缺月如弓.宋·辛棄疾《沁園春》前兩句描寫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傾落,水花萬點;後兩句形容橫跨在溪流上的闆橋如一彎新月.●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元·喬吉《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飲澗:形容瀑布拱身之狀.連用三個比喻,極寫瀑布的動态.●自天飛下龍涎,走地流為一股泉,帶風吹作千尋練.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練:白色絲物.想象、描寫、誇張,三管齊下寫瀑布的水勢、流速、顔色.●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清·何紹基《山西》新晴:天剛放晴.大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闾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莊子·秋水》尾闾(lǘ):傳說為海水排洩的地方.萬川入海,從來沒有停止過,海水也從來沒有滿溢過;海水排洩,也從來沒有幹涸過.後人每用這句子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周而複始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三國·魏·曹操《觀滄海》碣石:指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的大碣山.何:那麼.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即聳.峙(zhì):挺立.這是作者窮追袁紹殘部路經碣石時所作.描繪了海波蕩漾、山島聳立,木繁草茂的壯觀圖景,烘托他當時昂揚的氣概.●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晉·樂府民歌《西洲曲》空綠: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卷起簾幕天穹自然顯得高遠,海水搖漾着空中的碧綠之色.境界壯闊動蕩,“搖空綠”三字,奇警.●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圖景:春天潮水湧入長江,江海連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殘夜将盡,朝陽已從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氣息.作者為客日久,日複一日,年一複一年,歲月蹉跎,回鄉無日,送書無人,觸景傷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繪.●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唐·杜甫《不離西閣》旭日浮于滄海,衆星挂在銀河.●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唐·李賀《夢天》齊州:中州,亦即中國.九點煙:我國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遠望如九點煙.一泓(hóng):一汪:繪出一幅壯觀的九州高空鳥瞰圖,可見作者氣勢不凡的胸懷和濃烈的浪漫色彩.●八月濤聲孔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聲響,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觸:碰、擊.兩句把勢大聲洪的江潮描繪得如在目前,使人驚心動魄.全詞是一幅精采的海邊觀濤畫.●一千裡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唐·趙嘏《錢塘》中秋:錢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為壯觀,曆來譽為天下勝境.寫靜景的壯闊和動景的聲勢,都極為出色.●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宋·蘇轼《望海樓晚景》一線:形容浪頭象一排白線湧來.指顧:指點顧盼,喻時間極短.寫江潮水初上的雄渾景色.李白《橫江詞》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附錄于此,以供參照.●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宋·蘇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幾許:多少.渾:簡直.極寫江潮的高大.●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洶湧沖來的時候,真疑心,大海裡的水都光了,到處都象迎接潮水的鑼鼓聲.兩句描寫錢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漫漫平沙走白虹,瑤台失手玉懷空.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瑤台:傳說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長虹從遼闊的沙灘上奔湧而來,又象天仙在瑤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瓊漿傾瀉而下.以豐富的想象,極狀錢塘江潮奔騰之急,聲勢之大,變化之速.●江海不與坎井争其清,雷霆不與蛙蚓鬥其聲.明·劉基《郁離子》坎井:指淺井.比喻寬宏大量者不與小人一般見識.●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清·陳恭尹《厓門谒忠祠》這是作者寫新會厓門懷古的詩.厓門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名臣.觸景生情,懷古痛今,憂時傷國,溢于言表.●地到盡時天不斷,人能來時鳥難過.清·沈受宏《渡海》寫盡大海之遼闊.●白馬千群浪湧,銀山萬疊天高.清·宋琬《西江月·錢塘門外作》此錢塘觀潮之作,以白馬奔騰,銀山萬疊形容潮浪洶湧壯觀.●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清·張照《觀海》乾坤:天地.浮:融.雙丸:指太。

4.描寫水形狀成語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裡觸龍門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西嶽峥嵘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忍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初驚河漢落,半撒雲天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驚濤來似雪,一坐澟生寒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一、描寫山的詩句: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題西林石壁蘇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二、描寫水的詩句:李白《将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白居易的《憶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三、描寫山、水的詩句:王維的《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萬轉,趣途無百裡。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己閑,清川淡如此。

請貿盤石上。垂釣将已矣。

王維的《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山: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轼《題西林壁》) 6、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望嶽》)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李白《将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黃雞。

(蘇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郦道元《三峽》) 6、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吳均《與朱元思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望廬山瀑布孟浩然李白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一、天地山水 1.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緻酒行》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唐.李白《将進酒》 8.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0.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2.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14.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唐.杜甫《望嶽》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轼《題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轼《飲湖上初晴後雨》 18.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9.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2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5.形容水形态萬千的成語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在這裡,孫子明确地強調用兵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高明的将帥應依據敵情的變化機動靈活、随機應變,這樣才稱得上用兵如神.

波濤洶湧

波瀾壯闊

水波蕩漾

水波粼粼

風平浪靜

驚濤駭浪

微波粼粼

煙波浩渺

洶湧澎湃

排山倒海

滔滔不絕

浩浩蕩蕩

潦原浸天

波瀾壯闊、

氣勢磅礴、

白浪滔天

水流花謝

水平如鏡

風平浪靜

碧波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