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道家經典都有哪些
道家經典著作有如下:
一、《道德經》《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和《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闡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義,闡明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立體而多層次地剖析了宇宙萬物和人類本身的種種内涵。
《道德經》曾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着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産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着。
二、《南華經》《南華經》本名《莊子》,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着的道家經文,今存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凡三十三篇。
一般認為内篇是莊子所作,外篇和雜篇為其後學所作,其主旨為“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講人如何才能超脫現實,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南華經》在哲學和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與《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
三、《沖虛經》《沖虛經》又名《列子》或《沖虛真經》,作者為列子,即列禦寇,屬于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沖虛經》的思想主旨接近老莊,追求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體現了道家學派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
四、《本經陰符七術》《本經陰符七術》作者為著名的鬼谷子,内容集中于養神蓄銳之道,其中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則讨論如何将内在的精神運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五、《抱樸子》作者葛洪,自号抱樸子,人稱“葛仙翁”,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和制藥化學家,也是着名的道教人士。他所寫的這篇《抱樸子》,外篇主要是對自己生平的自述,内篇則是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道家的代表著作
1、《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内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2、《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并分為81章。
3、《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蔔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道家都有哪些經典的著作
莊周著有《莊子》、列禦寇著有《列子》·尹喜著《關尹子》九篇,發揮道德二經,黃石公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二書,葛洪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
《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隐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
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種。漢魏伯陽《參同契》為主要經典的金丹道。陳抟著有《百字銘》,《敲爻歌》。馬玉
著有《大成捷要》。劉海蟾著有《還金篇》、《黃帝陰符經集解》
道家經典的書目有哪些
道家經典著作有如下:
一、《道德經》《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和《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闡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義,闡明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立體而多層次地剖析了宇宙萬物和人類本身的種種内涵。
《道德經》曾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着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産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着。
二、《南華經》《南華經》本名《莊子》,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着的道家經文,今存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凡三十三篇。
一般認為内篇是莊子所作,外篇和雜篇為其後學所作,其主旨為“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講人如何才能超脫現實,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南華經》在哲學和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與《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
三、《沖虛經》《沖虛經》又名《列子》或《沖虛真經》,作者為列子,即列禦寇,屬于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沖虛經》的思想主旨接近老莊,追求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體現了道家學派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
四、《本經陰符七術》《本經陰符七術》作者為著名的鬼谷子,内容集中于養神蓄銳之道,其中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則讨論如何将内在的精神運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五、《抱樸子》作者葛洪,自号抱樸子,人稱“葛仙翁”,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和制藥化學家,也是着名的道教人士。他所寫的這篇《抱樸子》,外篇主要是對自己生平的自述,内篇則是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内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2、《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并分為81章。
3、《周易》
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蔔之用。
《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4、《太上感應篇》
為道教經典,内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别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裡“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太上”是無上之上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5、《玉皇經》
道教經典,全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3卷。道士齋醮祈禳及道門功課的必誦經文。經文由《清微天宮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圓滿大神咒品》《誦持功德品》《天真護持品》及《報應神驗品》組成。
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講玉帝來曆的神話。有多種注本,收入《正統道藏》和《道藏輯要》。
6、《西升經》
是道教經典書籍,全稱《老子西升經》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義樞》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據南宋趙希弁《昭德先生讀書後志》記述,該經系函谷關令尹喜據老子所述而成。
此經最早稱記,後紀而成書。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經典,與《老子》的關系非常密切。該書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獨特的地位和相當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