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文言文沒有工作
1.找不到工作,父母擔心的古文
諸葛亮的《誡子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君子,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财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甯靜中研究探讨,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于社會,隻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這是一篇千古流傳的著名古文,其中淡泊明志,甯靜緻遠一句更是名句。文中講的是勸兒子勤學立志等等,雖然沒有直接講明白是為了将來找工作。但是古人讀書和找工作就是一體的。
諸葛亮自己就是一個找工作的最好例子,他的工作都不是找來的,是劉備三顧茅蘆請他來的。
2.形容做事沒有動力的古文或詩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
二、翻譯: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大師。他曾經教了兩個徒弟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徒弟專心緻志,弈秋怎麼教,他就怎麼做;另一人(樣子雖然也在聽講),心裡卻老想着将要有天鵝飛過來,該怎麼樣拉開弓箭将它射下。雖然兩人一起跟弈秋學習,他卻遠不如人家。這是因為他不如人家聰明嗎?當然不是啊!
第二個就是沒有動力
3.有一句文言文,大意是“沒有調查就安排工作”或者“沒有下基層,治本在得人
原文:
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
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辦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于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官位得到合适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苻堅(聽後)說:"說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
陸贽論人才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聖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将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後補充缺點,那麼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隻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聖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麼辦?"孔子說:"不能肯定。""一個鄉村的人都讨厭,那該怎麼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讨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厭君子也像好人讨厭壞人,要認真調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麼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麼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物各有短長
原文: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願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裡,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幹将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麼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麼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而勝;骐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裡,而把它們放在家裡,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幹将這樣鋒利的好劍,工匠用來伐木還不如斧頭的作用大。而現在在河中搖船,進退自如,我不如你;遊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漢武帝下诏求賢
原文:
诏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dì)而緻千裡,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tuò)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将相及使絕國者。"
漢武帝下诏書說:"大概有異乎尋常的事業,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裡馬飛速奔馳而卻能日行千裡,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譏議的包袱,卻能建立功名。難于駕馭的馬,放縱不羁的人才,隻不過在于人們如何駕馭、如何使用他們罷了。命令州郡長官考察并向上推薦當地官民中具有超等傑出的才能、可以作為将相以及能出使極遠國家的人。"
形容沒有工作在家閑着的詞語或成語比如無業遊民
1.遊手好閑:指人遊蕩懶散,不願參加勞動。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我打你個遊手好閑,不務生理的弟子孩兒。”
2.好逸惡勞: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将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3.不稼不穑: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産勞動。出自戰國無名氏《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4.百無聊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麼都沒意思。出自魯迅《彷徨·傷逝》:“在百無聊賴中,随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5.無所事事:閑着什麼事都不幹。出自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五回:“上承總統指揮,下受委員成議,鎮(整)日間無所事事,反象似贅瘤一般。”
形容沒有工作在家閑着的詞語或成語 比如無業遊民
形容沒有工作在家閑着的成語有遊手好閑、好逸惡勞、不稼不穑、百無聊賴、吊兒郎當、好吃懶做、鬥雞走狗、虛度年華、不務正業、無所事事等。
成語解析:
一、遊手好閑
【解釋】:指人遊蕩懶散,不願參加勞動。
【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我打你個遊手好閑,不務生理的弟子孩兒。”
白話文:“我打你個遊手好閑,不想活的弟子孩兒。”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二、好逸惡勞
【解釋】:逸:安逸;惡:讨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将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白話文:“這是治療的,有四難了:從使用意而不信任我,困難之一;要使自己不謹慎,二難啊;骨骼不強,不能使藥,三個問題了;好逸惡勞,四難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三、不稼不穑
【解釋】:稼:播種;穑:收獲谷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産勞動。
【出自】:戰國無名氏《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白話文:“不耕種不收割,為啥拿着糧食千捆萬捆撈回家啊?”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四、百無聊賴
【解釋】:聊賴:依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麼都沒意思。
【出自】:魯迅《彷徨·傷逝》:“在百無聊賴中,随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空虛無聊,沒有依托
五、無所事事
【解釋】: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着什麼事都不幹。
【出自】: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五回:“上承總統指揮,下受委員成議,鎮(整)日間無所事事,反象似贅瘤一般。”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遊手好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好逸惡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不稼不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百無聊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無所事事
沒有工作閑的無聊用什麼名詞來形容
您好:形容無聊的詞語有很多:
1、窮極無聊
【解釋】窮極:極端;無聊:無所依托。原指光景窮困,精神無所寄托。現也形容無事可做,非常無聊。
【出處】宋·費昶《思公子》詩:“虞卿亦何命,窮極若無聊。”
2、興味索然
【解釋】興味:興趣、趣味;索然:毫無興緻的樣子。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出處】清·王韬《瀛壖雜志》:“卓午來遊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3、無所事事
【解釋】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着什麼事都不幹。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五回:“上承總統指揮,下受委員成議,鎮(整)日間無所事事,反象似贅瘤一般。”
4、百無聊賴
【解釋】聊賴:依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麼都沒意思。
【出處】漢·蔡琰《悲憤》詩:“為複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5、無聊透頂
【解釋】透頂,多作雙音形容詞的補語,表示程度極深,超過一般。形容非常無聊。
【例句】最近真是無聊透頂。
6、極度無聊
【解釋】極度,表示程度深,極端的。形容人非常的無聊。
【出處】暑假還沒過去一半,整天無所事事,極度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