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作為大學生我們該怎麼做
1、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
教育部門要以中美貿易戰為契機,将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與《關于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通知》精神有機結合,紮實推進、注重效果,激發青年奮鬥激情,引導其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2、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日常化、生活化、網絡化、情景化
通過網絡、移動終端、情景滲透等方式,緊緊圍繞青年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解答,實現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選樹先進典型,加大對科技成就和科學家感人事迹的宣傳力度。鼓勵青年學生學習科學界前輩勇于創新、愛國奉獻的精神,把創新的熱情、求實的态度和真摯的家國情懷結合起來,培養青年學生成為“又紅又專”的高素質人才。
3、增強憂患意識教育
增強青年學生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的緊迫感。增強青年學生的憂患意識,使他們清醒地意識到,當前中國雖然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一些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産品還存在受制于人的問題。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争,隻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4、有效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入耳入腦入心工作
不分專業和學曆,厚植愛國主義的理論支撐,提升馬克思主義說服力;廣泛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解讀、導讀、領讀、接讀活動;
注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教材、入課堂、入講壇、入論壇、入論文、入作業、入考試;廣泛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瞻仰、宣誓、重走等活動。各高校要堅守意識形态陣地,抵禦、防止各種歪理邪說對青年學生的蠱惑。
擴展資料: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
中國“入世”随着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美國公司對海外競争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
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的弱勢在哪裡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的弱勢在于,貿易戰完全是由美國單邊發動的。
而中國不占據任何主動的機會。
至于這裡邊的順差逆差,就是美國的一言堂。
你比如看似是中國的順差大,但這裡邊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礎加工。
例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iphone手機。
蘋果是美國的企業,這從根本上來講完全就是蘋果的營收,也算是是美國的。
而且iphone在中國的營收是美國的兩倍……
但美國就是給安到你頭上了……
關于中美貿易戰,你怎麼看
作為一位學者和學生,我對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感到非常關注。面對這場戰争,我感到櫻陸的憤怒、無奈、理解以及深深的感慨。我們無法強制所有國家加入全球化,也沒有理由要求任何國家單獨維護全球化的進程。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曆史告訴我們,落後就會受到懲罰,無論是實際的軍事沖突還是其他形式的競争,這始終是一個不争的事實。我們必須停止無謂的辯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應該停止盲目的批評和指責,而是開始深入思考。
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喚醒中國人民了。回顧近年來的社會現象,我們看到了人民的焦慮、頹廢,以及對未來的迷茫。社交媒體的興起反映了社會的虛榮和價值觀的扭曲;過度沉迷于遊戲則顯示出一種娛樂至上的态度。從老年到兒童,整個社會似乎都陷入了頹廢的狀态。一些人用言論自由和西方價值觀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實際上并不經得起推敲。我們必須要問,中國究竟怎麼了?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戰争的威脅似乎無處不在,這讓我感到恐懼和緊張。作為中國的一員,我們還能像現在這樣嗎?如果我們不努力,誰來努力?如果我們不奮鬥,中國的未來将何去何從?不要說我們的個人努力對國家發展無關,那都是錯誤的想法。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從“少年強則國強”到“國強則少年強”,再到現在的“少年是否還能強”。娛樂至上、虛榮、浮躁的價值觀;忘記教育初衷的家長;以文化多元化為名貶低中華文化的行為;學生不願意閱讀有深度的書籍;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整個社會似乎都籠罩在一個虛假的泡影中,一觸即破。
我們青年一代,我們所有的中國人民,是時候清醒了。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無法控制其他國家,但我們可以自強。自強并不意味着盲目抵制外國産品,或是極端地放棄家庭和生活。真正的自強意味着以國家的利益為己任,真心實意地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因此,我呼籲所有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共同努力,共同自強。我期待着中國再次崛起,再次站起來!
中美貿易戰開打,中興為什麼第一個“中槍“
這是複制評論文章的
核心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中,當然有籌碼了,從另外一面看,也未必是壞事,這樣隻會加速中國對核心科技的研發速度,但願這一天早點來!中國,加油!!還有這樣評論中美貿易戰:在下就是一醫學院畢業後沒做臨床醫生,一直做醫藥銷售的醫藥代表,故感觸頗深。目前國内追求經濟發展、重商業輕基礎科研,勢必在特定階段會制約一些企業的發展!那麼小編跟你分享中美貿易戰相關内容:
這陣子跟中國有關的國際新聞,最熱門的就是中美貿易戰。本月十六、十七号連續兩天,美國有兩件事情都跟中國有關:一個是美國的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對中興通訊出售原件七年,另一個是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禁止美國公司采購中國産品。
為什麼中興第一個受到美國制裁?
中興通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被美國列為第一個制裁對象,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通訊4G邁向5G的發展過程當中,中興走得最快,也跑的最遠。中興幾乎在30多個國家的網絡當中都開始部署5G,也就是前期布局已經開始了。這個事情受到了美國的注意。
當然,真正構成罪名的是中興違反了協議。
這讓我想起一個事情:當初日本把摩托車發動機賣給中國的時候,也是有協議的,規定中國不可以把裝了日本發動機的摩托車,再賣到一些地區,像中南美、非洲。我們的摩托車生産廠商也是違背了協議,後來日本就禁止對中國出售摩托車發動機。
每個公司都想要賺更多的錢,但是如果違反了協議,牽涉到國際利害關系,尤其是中興把設備賣給美國非常注意的國家——伊朗,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美國為什麼突然掀起中美貿易戰?
1.打亂中國5G布局
電子通訊對任何國家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中國又走得這麼快,美國為了要打亂中國5G的布局,不得不找人開刀。
2.全面的技術壓制
美國制裁中國,不讓中國在高科技上領先,不僅限于信息技術,還包含了航天、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設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力裝備等等。這些技術都是國家邁向全面發展所必須要有的,美國想通過壓制這些技術,拖緩中國的發展步伐。
3.叢林法則作怪
過去的一兩百年中國給其他國家的印象是:這是個不怎麼樣的國家。現在中國崛起了,從默默無聞變得張揚了一些,當然大家就開始注意到。美國、日本、印度都會有點不爽,戒備心上升,自然要提早對中國下手。
我記得新聞當中常常說一句話“中國不怕”,我身為一個中國人,我也不能說我們國家的新聞這樣講不對。其實怕不怕,不是嘴巴講講,要看實力的。
中興創始人侯為貴臨危受命,再次出征
中興事件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1.國際化的利與弊
這個世界是國際化的,尤其是國際貿易、通訊這麼發達以後,還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全産業鍊呢?
不可能的,國際化一定是資源共享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全産業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記得當初三星告過索尼,索尼也告過三星,但是後來不了了之,就是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TCL的李東生說過“我們上面沒有什麼技術,被一打一個準。”這句話講得非常有道理,盡管沒有辦法做到全産業鍊,大家都要用到别人的元部件,可是有些比較核心的東西是不能完全依賴他國的。
今天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報道說,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幾乎令他們休克!你看這有多慘烈“幾乎令他們休克!”
在沒有事的時候大家相安無事,一旦有事拿出來修理,就變得非常的麻煩,這就是國際化工廠的無奈。
那我們為什麼不做核心零件呢
這就值得我們去思考了。中國人總是認為,直接用外國貨比較簡單。很多芯片,我們中國其實也做,但是買的人好像并不是很多。
摩托車、汽車、飛機的心髒就是發動機,全部用外國的,人家一掐你,飛機、汽車、摩托車通通動不了。
有些技術你不能不會,有些東西你不能沒有,尤其是那些對工商業和民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東西。
2.科技發展的生态環境
一個國家要擁有技術,我認為基本上少不了幾個因素:投資、國家獎勵、人才。
我記得上次講“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我講過,從以色列回來,我驗證了一件事情——國家發展離不開兩大支柱,教育和科技。這次中興通訊的事又印證了這句話。
那麼我再講講在以色列的感悟,交大的同學希望以色列來中國投資,然而以色列對中國投資沒有太大的興趣,反過來還要求我們給以色列的科技投資。
科技一定要投資,可是誰想對科技投資呢?想對餐廳、酒店、電商、手機投資的人很多,想對科技投資的太少了。
如果沒人投資,還有政府獎勵。在以色列有個國家創新局,隻要你寫報告,提出方案,審核通過後,國家就立刻給你補貼,而且還可以連續申請。我們國家不是沒有,隻能說我們國家做得不是很徹底。
再過來就是人才。在以色列,那些諾貝爾獎金得主都還在學校,那就表示人才一直在,人才還在那裡為科技界所用。
如果我們的人才學了半天的科技,跑到别的國家,或者換個行業去工作,這人才很快就不見了。如果這種人才薪水很低,津貼也很少,誰想留在那裡?
當初日本搞半導體,是十大财團拿錢研發技術,政府關緊國門五年不準外國半導體進口,自己開發出半導體後才把門打開的。
還有一個是韓國的摩托車,韓國摩托車其實原來很爛的,但韓國就不買日本摩托車,終于自己做好了摩托車,還出口賺了很多的外彙。
一個國家不咬牙去做科技,發展什麼東西都是拿來主義,直接用外國貨,誰想去搞科技?
3.人才都去哪兒了
一個社會的發展在科技方面是上下兩塊,上面是應用科技,底下那個是基礎科學。
大家都知道技術的重要,但隻注重應用科技。比如,學校裡教學生們如何使用計算機,現在又開始搞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但芯片和數學邏輯就沒有人做了。芯片跟數學邏輯是基礎科學,而應用技術就是使用計算機、大數據、雲計算。
再從醫學方面來舉例,整個中國一大堆學醫的,但醫學系畢業的學生留在學校做基礎科學研究的非常少,像血液學、胚胎學、遺傳工程學,這個有誰想去研究呢?
大家都不想當科學家,去搞很枯燥、很無聊、耗時很長的基礎科學,都想要做應用技術。難怪我們國家變不成科學大國?難怪中國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化學的人非常少?
以色列理工大學三個諾貝爾,魏茨曼科技中心三個諾貝爾,希伯來大學九個諾貝爾,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做基礎科學受人尊敬。
回到我前面講的生态環境,大家都非常的功利,國家也不認為這樣不好,人人都開始向錢看,是搞不出什麼不得了的科技的。一旦斷了鍊,那個産業鍊就斷掉了。
全世界夠資格說“我不依賴外國”的國家,大概就隻有美國了。其實美國也進口我們的東西,但美國隻是因為便宜才買,而不是自己不會做。至于電子、航天、芯片這些技術美國更是領先世界。
中興事件隻是個起點而已,還不曉得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跟美國幹起來,我想我們也占不了什麼便宜。
大家應該把剛才講的問題重新思考一下:除非年輕人都願意投身到科學中,國家有獎勵,企業願意投資,人才也覺得這樣做對社會有貢獻,我們才能在基礎科學當中真正地成長。
我隻希望中美貿易戰開打起來,不會真的那麼嚴重,也不會野火燎原。我們也不要以為特朗普不敢打,打到最後總有人倒黴。新聞一再說“還不曉得誰更倒黴”,但願我們猜的是對的,但願美國更倒黴。萬一不是呢?我都不敢往下想了
中美貿易摩擦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既然是學生,那麼就要以自己的學業為主。在不斷學習的同時,明确個人的奮鬥目标,加強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既然你提到了在中美貿易摩擦,那麼建議你還是去學一些基礎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知識(一定要在本身學有餘的情況下)。
經濟學可以看微觀的消費者與生産者的關系;宏觀的國際貿易、GDP和貨币彙率;金融學可以看看貨币的時間價值等等。
中國目前的狀況是經濟學家一堆,真正可以和美國作戰的金融操盤高手幾乎沒有(當然也有可能是隐藏的很深。但願如此,這種人對于我們來說絕對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世界上的大部分金融規則都是美國的華爾街定的,我們在規則上的話語權太低了(經濟實力是一個因素。真正的智慧也是一個因素)。
少年強則中國強。千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