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穿衣服怎麼用詞語(沒 穿衣服)

biang 中華百科 681

本文目錄

  1. 描寫人物服裝的詞語
  2. 描寫人窮衣服都穿不起的詞語
  3. 描寫着裝四字詞語

描寫人物服裝的詞語

1.描寫人物衣服的詞語

珠圍翠繞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婦女妝飾華麗。也形容富貴人家随侍的女子衆多。

珠光寶氣珠、寶:指首飾;光、氣:指閃耀的光彩。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着珍寶的光色。

衣冠楚楚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佛教語,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挂。後指人赤身裸體。

雍容華貴形容态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奇裝異服比一般人衣着式樣特異的服裝(多含貶義)。

輕裘緩帶輕暖的皮袍,寬松的腰帶。形容從容閑适。

荊钗布裙荊枝作钗,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紅男綠女指穿着各種漂亮服裝的青年男女。

2.描寫人物衣着的四字詞語

衣錦夜行、衣繡晝行、穿金戴銀、珠光寶氣、雍容華貴、鹑衣百結、布衣蔬食、粗服亂頭、峨冠博帶、錦衣玉食、衣不蔽體、馬革裹屍、美如冠玉、蓬頭垢面、袍笏登場、被褐懷玉、被發纓冠、奇裝異服、輕裘肥馬、囚首垢面、弱不勝衣、珠圍翠繞、遍身羅绮、長衣短靠、輕裘緩帶、粗布短衣、绫羅綢緞、長衫馬褂、破帽遮顔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褒衣博帶褒衣危冠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彩衣娛親乘肥衣輕鹑衣百結粗衣淡飯粗衣粝食颠倒衣裳短衣匹馬惡衣惡食惡衣粝食菲食薄衣褐衣不完褐衣蔬食解衣卸甲錦衣玉食粝食粗衣綠衣黃裡綠衣使者靡衣偷食鮮衣美食宵衣旰食腰金衣紫衣被群生衣缽相傳衣不蔽體衣不解帶衣不完采衣單食薄衣冠楚楚衣冠禽獸衣冠枭獍衣錦還鄉衣錦榮歸衣錦夜行衣輕乘肥衣衫藍縷衣裳之會衣香鬓影衣繡晝行赭衣塞路朱衣點頭朱衣使者椎髻布衣如果滿意望采納。

3.描寫人物衣着的好句

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金縷衣》唐代:佚名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釋義: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不要等到花謝時隻折了個空枝。

2、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缲車,牛衣古柳賣黃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宋代:蘇轼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缲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釋義:棗花紛紛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缫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身穿粗布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隻想小憩一番,太陽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

于是敲開野外村民家,問可否給碗茶。 3、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宋代:李清照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别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釋義:與姐妹們分手時,惜别的淚水打濕了衣衫,洇濕了雙腮,送别的《陽關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别情。而今身在異鄉,望萊州山長水遠。

寄宿館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無限凄清。被離情别緒攪得心亂如麻,竟不知在餞行時姐妹們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淺,都全不知道了。

最後囑咐姐妹,你們要将音訊讓過往的大雁捎來,以慰我心,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4、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端午日賜衣》唐代:杜甫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内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釋義: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顔色宛如新雪。

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5、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宋代:趙令畤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

飛燕又将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釋義:想要脫掉厚重的外套,怎奈春天總是乍暖還寒,寒氣尚未完全消歇。

門上的珠簾懶懶地垂着,悶在閨閣深處的人兒,實在是無心卷起簾兒,就這樣獨自悶坐在家中。餘寒未消,那枝頭的杏花,又能綻放得了多久?深閨思婦的青春就如這凋零的杏花一般,韶顔易逝,紅顔不覺已老,清明的雨淅淅瀝瀝,淋雨的花瓣兒就像那花兒啼哭的淚痕。

她惆怅難安,不由得怨恨起這不眠不休的細雨來,恨它過于無情,寒氣襲人,苦雨摧花。昨夜借酒澆愁以忘憂,宿酒過量而醒來很遲。

酒醒後的她,終日隻有一縷沉香相伴。本已百無聊賴,她又被這惱人的天氣撩得愈發心煩意亂。

空中有燕子飛過,她不禁歡喜雀躍,以為傳來了夫君歸家的喜訊,誰知卻是空歡喜一場,着實讓人煩惱難堪,她不由将一腔惱怨都發向飛燕。這莫名的怨恨正表達了她對離人的深切相思。

她想象着離人在異鄉的種種來排遣寂寞,就像他仍在自己身邊一樣。

4.描寫人物衣着的四字詞語

衣錦夜行、衣繡晝行、穿金戴銀、珠光寶氣、雍容華貴、鹑衣百結、

布衣蔬食、粗服亂頭、峨冠博帶、錦衣玉食、衣不蔽體、馬革裹屍、美如冠玉、

蓬頭垢面、袍笏登場、被褐懷玉、被發纓冠、奇裝異服、輕裘肥馬、囚首垢面、弱不勝衣、珠圍翠繞、遍身羅绮、長衣短靠、輕裘緩帶、粗布短衣、绫羅綢緞、長衫馬褂、破帽遮顔

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褒衣博帶褒衣危冠

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彩衣娛親乘肥衣輕

鹑衣百結粗衣淡飯粗衣粝食颠倒衣裳短衣匹馬

惡衣惡食惡衣粝食菲食薄衣褐衣不完褐衣蔬食

解衣卸甲錦衣玉食粝食粗衣綠衣黃裡綠衣使者

靡衣偷食鮮衣美食宵衣旰食腰金衣紫衣被群生

衣缽相傳衣不蔽體衣不解帶衣不完采衣單食薄

衣冠楚楚衣冠禽獸衣冠枭獍衣錦還鄉衣錦榮歸

衣錦夜行衣輕乘肥衣衫藍縷衣裳之會衣香鬓影

衣繡晝行赭衣塞路朱衣點頭朱衣使者椎髻布衣

如果滿意望采納

5.描寫衣着的成語有哪些

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褒衣博帶褒衣危冠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彩衣娛親乘肥衣輕鹑衣百結粗衣淡飯粗衣粝食颠倒衣裳短衣匹馬惡衣惡食惡衣粝食菲食薄衣褐衣不完褐衣蔬食解衣卸甲錦衣玉食粝食粗衣綠衣黃裡綠衣使者靡衣偷食鮮衣美食宵衣旰食腰金衣紫衣被群生衣缽相傳衣不蔽體衣不解帶衣不完采衣單食薄衣冠楚楚衣冠禽獸衣冠枭獍衣錦還鄉衣錦榮歸衣錦夜行衣輕乘肥衣衫藍縷衣裳之會衣香鬓影衣繡晝行赭衣塞路朱衣點頭朱衣使者椎髻布衣。

6.描寫人物服飾的四字詞語或成語

(1)高冠博帶【釋義】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寬闊的衣帶。

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着禮服。

【出處】《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2)鳳冠霞帔【釋義】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也指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婦的裝束。【出處】《潇湘雨》(元·楊顯之)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典故】姑娘在出嫁時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貴,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譽呢?這裡流傳着一段動人的故事:金兀術南侵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

康王于是經奉化直奔甯海而來。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着一位村姑。

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裡,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裡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

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

康王對這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着霞帔的殊榮。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

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于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并親筆題寫為“皇封廟”。

後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

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廢止。(3)衣冠輻湊【釋義】輻湊:車輻湊集于毂上。

達官顯貴集聚一處。【出處】《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楊炯):“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骈羅,衣冠輻湊。”

(4)衣冠雲集【釋義】達官顯貴們集聚在一起。【出處】《玉合記·還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聯,绮席上衣冠雲集。”

(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濟楚)【釋義】衣帽穿戴得很整齊、漂亮。【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衣冠濟濟【釋義】濟濟:莊重恭敬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莊重。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郊廟歌辭·周朝飨樂章·忠順》(唐•張昭):“衣冠濟濟,鐘磬洋洋。

令儀克盛,嘉會有章。”(7)短褐不完【釋義】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處】《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8)怒發沖冠【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着帽子。

形容極端憤怒。【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典故】(《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

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

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

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随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并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

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

兩方面比較一下,甯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就這樣,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

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裡召見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隻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

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裡,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

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隻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

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隻好按照禮儀送蔺相如回國。(9)作嫁衣裳【釋義】指白白替别人操勞,自己卻一無所得。

【出處】唐•秦韬玉《貧女。

描寫人窮衣服都穿不起的詞語

1.形容窮得沒衣服穿的成語有哪些

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窮困潦倒、身無分文、饑寒交迫、一窮二白、家貧親老、貧病交加、捉襟見肘、一寒如此。

1.一貧如洗 [ yī pín rú xǐ ]

釋義:窮得像用水洗過似的,什麼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例句:解放前,我家~,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2.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釋義:徒:隻,僅僅。家裡隻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例句:毒品害得許多人~,一文不名。

3.窮困潦倒 [ qióng kùn liáo dǎo ]

釋義: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4.身無分文 [ shēn wú fēn wén ]

釋義:形容非常貧窮。

例句:他北上求職,卻遭到扒手扒竊,~,求告無門。

5.一窮二白 [ yī qióngèr bái ]

釋義: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出處:***《論十大關系》十:“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2.形容人穿着簡陋的成語

1.【愛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裡。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2.【不解衣帶】解:脫去,解下。不脫衣服就休息,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勞。

3.【筚路藍縷】筚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着簡陋的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

形容創業的艱苦。4.【荜路藍縷】藍縷:破衣服。

坐着柴車,穿着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5.【筚路藍褛】筚路:柴車;藍褛:破衣服。坐着柴車,穿着破衣服,去開辟山林。

形容創業的艱苦。6.【荜路藍蒌】筚路:柴車。

坐着柴車,穿着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7.【弊衣箪食】破舊的衣服和粗粝的飯食。指生活清苦。

8.【布衣芒屩】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

指平民百姓。9.【弊衣蔬食】破舊的衣服和粗粝的飯食。

指生活儉樸。同“弊衣箪食”。

10.【褒衣危冠】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

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11.【粗服亂頭】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12.【麤服亂頭】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13.【乘肥衣輕】肥:肥壯的馬。衣:穿。

輕:輕暖的裘衣。駕馭肥壯的馬,穿着貴重的衣服。

形容生活奢侈豪華。14.【垂拱仰成】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臉向上。

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15.【掣襟露肘】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

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16.【稱身裁衣】稱:适合。

按照身材來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17.【蟬衫麟帶】薄紗制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帶。舊時形容服飾華麗。

18.【赤身露體】指光着身子,衣不蔽體。也指***全身,***衣服。

19.【稱體載衣】稱:适合。按照身材剪載衣服。

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20.【稱體裁衣】稱:适合。

按照身材來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21.【穿靴戴帽】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習慣。比喻在寫文章或講話的前後硬加進一些例行的政治說教。

22.【敞胸露懷】敞開衣服,露出胸部。亦形容作風粗野,沒有禮貌。

23.【鹑衣百結】鹑:鹌鹑鳥;結:懸挂連綴。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滿補丁一樣。

形容衣服非常破爛。24.【麤衣淡飯】粗布衣服,平常飯食。

形容生活儉樸。25.【鹑衣鹄面】破爛的衣服,瘦削的面形。

形容窮苦落魄之狀。26.【侈衣美食】侈衣,華美的衣服;美食,鮮美的食物。

言衣食俱精。27.【彩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

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28.【大紅大綠】謂顔色濃豔。

如:她喜愛淡雅,從***大紅大綠的衣服。29.【大寒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

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30.【吊拷繃扒】強行脫去衣服,捆綁并吊起來拷打。

31.【吊拷棚扒】吊:懸挂;拷:拷打;扒:脫掉。把人繩綁吊起,剝去衣服嚴刑拷打。

32.【冬月無複衣】冬天沒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貧寒。

33.【扼襟控煙】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抓住胸部,控制咽喉。

比喻控制要害的地方。34.【惡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

形容生活清苦。35.【惡衣惡食】惡: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36.【惡衣粝食】粝:糙米。

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飯。形容生活儉樸。

37.【方巾闊服】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軟帽。方形帽子,寬松的衣服。

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38.【菲食薄衣】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

形容生活十分儉樸。39.【返我初服】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

比喻辭官歸隐。40.【豐衣美食】豐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41.【逢衣淺帶】逢衣: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讀書人的衣服;淺帶:寬博的衣帶。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42.【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粗布衣服。

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飾。43.【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縫制的頭巾。

戴葛布頭巾,穿鄉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飾。

44.【歌扇舞衫】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舞的裝束、用具,即指歌舞。

也指能歌善舞的人。45.【羔羊素絲】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

用小羊羔的皮毛縫制衣服,用素絲作為裝飾。舊時稱贊士大夫正直節儉,品德與儀表一樣美。

46.【缟纻之交】缟纻:缟帶和纻衣。缟帶指用白色絹制成的大帶。

纻衣指用苎麻纖維織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47.【汗出浃背】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同“汗流浃背”。48.【黑貂之裘】用黑貂皮做成的衣服。

指豪華昂貴的衣服。49.【紅飛翠舞】紅、翠:指服裝的色彩,泛指各種顔色。

形容婦女們穿着各種顔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熱鬧非凡的情景。50.【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貴的食物。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51.【汗流浃背】浃: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

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52.【汗流洽背】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

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

3.形容衣服很破爛的成語

形容衣服很破爛的成語:筚路藍縷、鹑衣百結、衣衫褴褛、捉襟見肘、衣不蔽體。

1、筚路藍縷

【解釋】:筚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着簡陋的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自】:筚路藍縷,孫公既開其先河;我們就應該發揚光大。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曆盡艱險、風餐露宿、栉風沐雨、寝苫枕塊、荜路藍蒌、開天辟地

【反義詞】花天酒地、輕而易舉、養尊處優、坐享其成、榮華富貴

2、鹑衣百結

【解釋】:鹑:鹌鹑鳥;結:懸挂連綴。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滿補丁一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出自】:鹑衣百結走風塵。清·程麟《此中人語·乞丐風流》

釋義:衣服非常破爛的在塵世中行走,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衣服破爛

【近義詞】不修邊幅、衣衫褴褛、衣不蔽體、衣衫藍縷

【反義詞】衣冠楚楚、鳳冠霞帔

3、衣衫褴褛

【解釋】:褴褛:破爛。衣服破破爛爛。

【出自】: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饑民們凍得縮着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柳青《創業史》第一部

【近義詞】衣不蔽體、鹑衣百結、衣衫不整、滿目瘡痍、衣衫藍縷、不修邊幅、捉襟見肘

【反義詞】豐衣足食、峨冠博帶、衣冠楚楚、肥馬輕裘、風流倜傥、服飾麗都、腰纏萬貫

4、捉襟見肘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自】: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麼餘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顧此失彼、掣襟露肘、掣襟肘見、疲于奔命、寅吃卯糧、捉襟肘見

【反義詞】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綽綽有餘、應付裕如、應付自如、綽有餘裕

5、衣不蔽體

【解釋】: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自】:秦牧《土地》:“衣不蔽體、家裡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群不知稼穑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

【近義詞】鹑衣百結、衣衫褴褛、滿目瘡痍、捉襟見肘

【反義詞】衣冠楚楚、綽有餘裕、完美無缺、綽綽有餘

4.描寫“衣服破爛”的成語有哪些

1.衣衫藍縷 [ yī shān lán lǚ ]

衣服破爛。

2.鹑衣百結 [ chún yī bǎi jié ]

鹑:鹌鹑鳥;結:懸挂連綴。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滿補丁一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3.衣不蔽體 [ yī bù bì tǐ ]

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4.不修邊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邊幅: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衣着、儀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節。後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潔。

5.捉襟見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6.亂頭粗服 [ luàn tóu cū fú ]

頭發蓬亂,衣着随便。形容不愛修飾。

7.關于衣衫褴褛的例句:

一個衣衫褴褛的婦人抱着孩子,跪坐在車站旁。

看着那對衣衫褴褛的小兄妹,我感到非常同情。

舊社會到處都是衣衫褴褛的要飯人。

街上那個乞丐衣衫褴褛。

一個衣衫褴褛的老頭有氣無力地走在馬路上,好像很久沒吃東西了。

8.關于不修邊幅的例句:

有的人不修邊幅,卻以風流名士自居。

他這人經常不修邊幅,隻是埋頭工作。

生活中很多畫家放浪形骸,不修邊幅。

畫家往往在生活中放浪形骸,不修邊幅。

這個藝術家是個不修邊幅的人,所以人們難得見他剃次須,理次發。

9.關于衣不蔽體的例句:

當人們開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體“、奇形怪狀時,似乎特立獨行成了時代的标簽。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漸漸讓步于時尚裝扮。

那是個印度人,一個衣不蔽體、黑皮膚的德拉維苦力,看樣子才死時間不長。

現在這個制度對他們意味着痛苦的勞役,半饑半飽,衣不蔽體的生活,短命和夭折.

肯尼迪的一位幕僚後來回憶寫道“孩子們有的衣不蔽體,有的衣衫不整,在房間裡奔來撞去,埃塞爾不得不以最大的嗓門四處叫喊申饬。

未來主義繪畫中許多女性都衣不蔽體,因為我們可以假定未來的社會風氣更開放,或者氣溫更高,或者兩者兼有。

黃河濤聲入夢,華北沃野遠逝,叢林中,他們衣不蔽體,面黃肌瘦,失魂落魄,啼饑号寒朝南行去。

5.描寫衣服破爛的成語

掣襟露肘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出處:《明史·劉應節傳》:“邊長兵寡,掣襟露肘。”

鹑衣百結鹑:鹌鹑鳥;結:懸挂連綴。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滿補丁一樣。形容衣服非常破爛。

出處:《荀子·大略》:“子夏貧,衣若縣鹑。”

衣不蔽體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秦牧《土地》:“衣不蔽體、家裡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群不知稼穑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

衣衫藍縷衣服破爛。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藍縷以啟山林。”

捉襟見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子夏懸鹑鹑:鹑鳥尾秃有如補綻百結。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願做官,衣服破爛打結,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鳥尾一樣。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頓卻清高自持,安貧樂道。

出處:《荀子·大略》:“子夏家貧,衣若懸鹑。”

描寫着裝四字詞語

1.描寫人的穿着的四字詞語

衣冠楚楚、花枝招展、珠圍翠繞、珠光寶氣、峨冠博帶

一、衣冠楚楚 [ yī guān chǔ chǔ ]

【解釋】: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出自】:周孔子編訂《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譯文】:蜉蝣羽翼薄又亮,像你衣服真漂亮

二、花枝招展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解釋】:招展:迎風擺動的樣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豔麗。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襲人等捧過茶來,才吃了一口,平兒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來了。”

三、珠圍翠繞 [ zhū wéi cuì rào ]

【解釋】: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婦女妝飾華麗。也形容富貴人家随侍的女子衆多。

【出自】: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依舊有翠繞珠圍。”

【譯文】:依舊有翠繞珠包圍。

四、珠光寶氣 [ zhū guāng bǎo qì ]

【解釋】:珠、寶:指首飾;光、氣:形容閃耀着光彩。舊時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着珍寶的光色。

【出自】: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塗》:“這光芒要是隻在字和詞,那就象古墓裡的貴婦人似的,滿身都是珠光寶氣了。”

五、峨冠博帶 [é guān bó dài ]

【解釋】: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出自】: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帶一個名士大夫。”

【譯文】:高帽子和闊衣帶一定是一個名士大夫。

2.關于衣着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不修邊幅】:邊幅: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衣着、儀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節。後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潔。

【布衣芒屏】:芒屏:草鞋。穿布衣,和草鞋。古代平民的衣着。指平民百姓。

【穿紅着綠】:形容衣着鮮豔華麗。

【衮衣繡裳】: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形容衣着華麗奢華。

【華冠麗服】:冠:帽子。形容衣着華麗。

【黃冠草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黃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黃冠野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解衣磐礴】:解衣:解開衣服;磐礴:坐地時兩腿張開。形容衣着随便,舉止不拘禮節。

【亂頭粗服】:頭發蓬亂,衣着随便。形容不愛修飾。

【芒屩布衣】:屩:麻草鞋。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樸素。

【納屦踵決】:納:穿;屦:鞋;踵:腳後跟;決: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後跟。形容衣着褴褛。

【披裘帶索】:形容衣着粗陋。

【西裝革履】: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時。

【衣不兼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樸素。

【衣不兼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樸素。

【衣不完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樸素。

【衣不曳地】:曳:拖。衣衫短小,不拖在地上。比喻衣着樸素。

【衣不擇采】:衣服不選擇彩色的。比喻衣着樸素。

【衣不重采】:重:重疊;彩:通“彩”。***多件色彩鮮豔的衣服。形容衣着樸素。

【衣不重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樸素。

【衣無二彩】:身上沒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樸素。

3.描寫衣服的四字詞語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内容>原發布者:蘋焙謀取郎篇一:關于衣着的成語【弊衣疏食】:破舊的衣着,粗粝的飯食。

指生活清苦。【不修邊幅】:邊幅: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衣着、儀表。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節。後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潔。

【布衣芒屏】:芒屏:草鞋。穿布衣,和草鞋。

古代平民的衣着。指平民百姓。

【穿紅着綠】:形容衣着鮮豔華麗。【衮衣繡裳】: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形容衣着華麗奢華。

【紅裝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鴻衣羽裳】:以羽毛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指衣着華麗,隻會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弟。【華冠麗服】:冠:帽子。

形容衣着華麗。【黃冠草服】:粗劣的衣着。

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黃冠草履】: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

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黃冠野服】: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

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解衣磐礴】:解衣:解開衣服;磐礴:坐地時兩腿張開。形容衣着随便,舉止不拘禮節。

【老來俏】:衣着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亂頭粗服】:頭發蓬亂,衣着随便。

形容不愛修飾。【芒屩布衣】:屩:麻草鞋。

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樸素。

【納屦踵決】:納:穿;屦:鞋;踵:腳後跟;決: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後跟。

形容衣着褴褛。【披裘帶索】:形容衣着粗陋。

【貧窮潦倒】:家境很窮、衣着破爛、精神狀态很差。

4.描寫人物服飾的四字詞語或成語

(1)高冠博帶【釋義】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寬闊的衣帶。

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着禮服。

【出處】《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2)鳳冠霞帔【釋義】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也指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婦的裝束。【出處】《潇湘雨》(元·楊顯之)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

【典故】姑娘在出嫁時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貴,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譽呢?這裡流傳着一段動人的故事:金兀術南侵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

康王于是經奉化直奔甯海而來。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着一位村姑。

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裡,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裡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

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

康王對這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着霞帔的殊榮。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

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于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并親筆題寫為“皇封廟”。

後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

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廢止。(3)衣冠輻湊【釋義】輻湊:車輻湊集于毂上。

達官顯貴集聚一處。【出處】《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楊炯):“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骈羅,衣冠輻湊。”

(4)衣冠雲集【釋義】達官顯貴們集聚在一起。【出處】《玉合記·還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聯,绮席上衣冠雲集。”

(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濟楚)【釋義】衣帽穿戴得很整齊、漂亮。【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衣冠濟濟【釋義】濟濟:莊重恭敬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莊重。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郊廟歌辭·周朝飨樂章·忠順》(唐•張昭):“衣冠濟濟,鐘磬洋洋。

令儀克盛,嘉會有章。”(7)短褐不完【釋義】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處】《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8)怒發沖冠【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着帽子。

形容極端憤怒。【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典故】(《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完璧歸趙)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

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

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

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随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并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

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

兩方面比較一下,甯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就這樣,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

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裡召見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隻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

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裡,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

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隻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

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隻好按照禮儀送蔺相如回國。(9)作嫁衣裳【釋義】指白白替别人操勞,自己卻一無所得。

【出處】唐•秦韬玉《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