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怎麼死(劉備是咋死的?)

biang 中華百科 670

本文目錄

  1. 龐統怎麼死的
  2. 劉備是如何死的呢
  3. 曆史劉備怎麼死的
  4. 三國劉備是怎麼死的
  5. 曆史上劉備是怎麼死的

龐統怎麼死的

1、在正史上,龐統是在劉備進圍雒縣時,統率衆攻城,不幸被亂箭射死的。

2、在老版《三國演義》裡,龐統妒忌諸葛亮立功比他多,怕他助劉備取得西川而立頭功,強行不在意諸葛亮的警告“主将帥身上多兇少吉”。并且龐統認為諸葛亮并不知道西川的具體情況,更重要的是他有張松獻的西川地圖,更認為此戰必定大獲全勝,而粗心大意對待此戰。在行軍到落鳳坡時,他才感覺不妙,最終因為張任等人誤以為騎白馬(的盧)的是劉備而被亂箭射死。

3、在2010年《新三國》龐統是故意死的。當時龐統勸劉備取西川,劉備說什麼也不肯,劉備說并非他不想取西川,他比誰都想,隻是無故發兵,有違其一生所标榜的仁義,因為劉備與劉璋以同宗室兄弟相稱,這使得他以後無法面對天下人,龐統感念劉備恩德,并且認為自己無大功,決定“士為知己者死”以報知遇之恩,于是設下計謀,讓人故意透露劉備行蹤給劉璋,使得張任埋伏在落鳳坡,最終自己被亂箭射死,但出發前留有書信給劉備,讓劉備事後拆閱,告知劉備一切,并說劉璋聽信讒言無故在劉備回軍途中射殺劉備軍師,讓劉備師出有名,可以光明正大攻取西川。劉備最後成功攻取西川,為其報仇。

劉備是如何死的呢

劉備死于蜀漢章武三年(223年),時年63歲,《三國志》說劉備是得病去世的,《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屬以後事。”

從時間上看,劉備于章武二年(222年)“秋八月,收兵還巫”,在白帝城最少已經住了5個月,到次年春天前後發現自己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這說明,劉備的這場病與之前的夷陵大戰關系不大,是後來得的。《三國志》先主傳也記載說劉備“病笃”,但具體什麼病沒說。

在陳壽親自編纂的《諸葛亮集》中保留着一份劉備臨終前給後主劉禅的遺诏,其中說道:“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複恨,不複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

根據這份遺诏,劉備開始得的是“下痢”,後來又引發了其他并發症,以至于沒能挺過來。“下痢”就是痢疾、拉肚子,本不是什麼大毛病,為什麼最後竟要了劉備的命呢?

劉備一生都在戰鬥,經常被人追着打,在戰場上多次把妻兒都弄丢了,最困難的時候差點兒下海當漁民,但他被時人稱為“雄才”、“人傑”、“命世英才”,由草根一步步到了皇帝,說明他的身上有一股能吃苦的精神和可以百折不撓的毅力,與袁紹、袁術等一帆風順的公子哥比起來,他的抗打擊能力強得多。

但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底開始,3年時間裡劉備竟然接連承蒙了至少5次沉重的打擊:關羽被殺,痛殺義子劉封,張飛之死,夷陵慘敗,馬超、許靖、劉巴、黃忠、法正等先後離世。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劉備的心情極為沉痛。

痢疾這種病除飲食不潔外,“外感時邪”也是重要誘因,《證治要訣》等醫籍都說痢疾為“滞下”,“以氣滞成積,積之成痢”。當時是冬天,天氣濕冷,劉備這個北方人大概不太習慣長江邊上的這種氣候,盡管飲食不會有問題,但由于心情過度沉郁,加上天氣和年齡較大的原因,導緻劉備的身體抵抗力下降,病倒就不奇怪了。

另外,根據史書記載劉備比較愛喝酒,這大概是他消化系統首先出問題的原因,史書上有多次關于劉備喝酒的記載,不僅喝了,經常還喝得有些多,以至于說話都不大得體了。

酒量反映的是肝髒解毒能力的大小和消化功能的強弱,酒量不大的人最好少喝。從史書記載的上面這兩件事情看,劉備是個酒量不怎麼大但有點兒愛喝酒的同志,所以才會多次在酒場上失語失态。劉備的腸胃大概早就有些不對勁了,所以才在最後時刻先出了毛病。

曆史劉備怎麼死的

病死的。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于成都稱帝,國号“漢”,年号“章武”。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讨伐東吳,而張飛又被部下所害。

孫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劉備大怒不許,吳将陸遜等屯兵秭歸,被蜀将吳班擊破。劉備軍占據秭歸,派遣馬良聯合武陵五溪蠻夷。

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劉備派遣黃權督江北水軍,自率陸軍進軍。秋七月,被吳将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将軍馮習、張南、傅肜、程畿等戰死。劉備退至永安。孫權聽聞劉備駐紮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請和,劉備同意。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谥号昭烈帝,廟号烈祖,葬惠陵。

曆史上的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瓒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将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颠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号漢,年号章武。為替關張二人複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衆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三國劉備是怎麼死的

劉備是病死的。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給了陸遜,退到永安後就病了。223年三月,劉備病重,命諸葛亮、李嚴到永安,托孤于諸葛亮、李嚴,形成了一個亮正嚴副的托孤結構。四月癸已,劉備病亡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歲,谥昭烈皇帝。八月,劉備被安葬于惠陵。

擴展資料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讨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将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于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争,結果兵敗夷陵,最終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谥号昭烈皇帝,廟号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衆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備

曆史上劉備是怎麼死的

劉備是病逝的。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争,結果兵敗夷陵,最終在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

劉備在夷陵慘敗後,沒有回成都,而是坐守永安,就是為了防備孫權。果然孫權主動與劉備尋找和解。出于蜀漢的利益,劉備同意和孫權繼續“交朋友”,但又嚴防孫權偷襲。

關羽敗走麥城以後,劉備罕見的失去了冷靜,急于伐吳為關羽報仇,可能劉備和蜀國将領都沒想到竟會慘敗,劉備很受打擊,身體也逐漸衰弱,最後病逝白帝城。

病逝白帝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托孤于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受诏。同時,劉備囑咐太子劉禅事諸葛亮如父,并告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于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谥号昭烈帝,葬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