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聽說小王又闖禍了,媽媽氣得怎麼樣把句子補充完整
聽說小王又闖禍了,媽媽氣得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自】:陶菊隐《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複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
陶菊隐《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一旦複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造句:
1.聽說兒子又在外面闖了禍,他氣得火冒三丈。
2.你太愛發脾氣,動不動火冒三丈,這樣怎麼能搞好同志關系,幹好社會工作?
3.你動不動就火冒三丈,别人是不會跟你合作的!
4.聽到這句話,他不禁火冒三丈,恨恨地罵了一句。
5.你太愛發脾氣,動辄火冒三丈,這樣怎麼能搞好同志關系,幹好社會工作。
6.爸爸很生氣。爸爸氣得火冒三丈。
7.哥哥犯了錯誤,媽媽很生氣,經弟弟添油加醋一形容,媽媽更是火冒三丈。
媽媽着急得像什麼(造句)
1、媽媽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2、媽媽着急得像猴子一樣。
3、媽媽着急得像無頭蒼蠅一樣。
4、媽媽着急得像兔子一樣。
5、媽媽着急得像火燒一樣。
擴展資料
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用氣得怎麼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用氣得怎麼造句】内容,供您參考。
1、聽說我自己去河裡遊泳,氣得媽媽臉色煞白。
2、聽說小東的成績有所退步,爸爸氣得暴跳如雷。
3、一聽到小英不來參加春遊了,氣得我們幾個搓手頓足,不知說什麼好了。
4、他氣得說不出話來,隻有嘴唇微微顫動着。
5、聽說兒子又在外面闖了禍,他氣得火冒三丈。
6、聽到他不告而别的消息,老李氣得七竅生煙,雙腳直跳。
7、聽到這種荒唐的事,連脾氣最好的老李也氣得怒發沖冠。
8、王先生家的窗戶玻璃被一群頑童用石子打碎了,氣得他咬牙切齒。
9、聽到兒子犯下如此罪行,氣得他怒發沖冠。
10、看了兒子滿江紅的成績單後,他不由氣得七竅生煙。
11、那個拳擊手被氣得七竅生煙。
12、小明又闖禍了,爸爸氣得暴跳如雷。
13、朱老忠聽了,氣得拍着大腿說:"你就老是糾纏不清。"。
14、當他看到兒子的成績單竟是滿江紅,氣得暴跳如雷。
15、你脾氣不要那麼壞,芝麻點大的事就氣得怒發沖冠。
16、不可一世:他不可一世的話語氣得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17、他對我無可奈何,現在又被我的一番話氣得沒精打采地走了。
18、為了這_芝麻點大的事,你就氣得暴跳如雷,結果造成血壓高,值得嗎?
19、冒富氣得渾身發抖:好,你油嘴滑舌的,我說不過你。
20、小明今天無中生有的說我拿了他東西,氣得我跟他吵了一架。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媽媽累得什麼補充句子怎麼寫
1、登上山頂時,媽媽累得大汗淋漓。
2、登上山頂時,媽媽累得氣喘籲籲的。
3、媽媽正在收割莊稼,累得汗流浃背。
4、媽媽勞累得連嗓子都沙啞了。
5、媽媽在田裡幹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盡。
6、登上山頂時,媽媽累得汗津津的。
7、這山太高了,才爬到半山腰就累得媽媽直喘氣。
8、折騰了一夜的媽媽終于累得睡着了。
9、媽媽年歲大了,上樓梯累得氣喘籲籲的。
媽媽累得什麼如何補充句子
1、媽媽累得身心交瘁。
2、媽媽累得疲憊不堪。
3、媽媽累得筋疲力盡。
4、媽媽累得筋疲力竭。
5、媽媽累得心力交瘁。
擴展資料:
一、身心交瘁
白話釋義:身體衰弱,精神不振。
朝代:近代
作者:石三友
出處:《金陵野史·譚鑫培的絕唱》:“因為身心交瘁的譚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間,與世長辭。”
二、疲憊不堪
白話釋義:疲憊:極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朝代:近代
作者:劉操南
出處:《武松演義》第十回:“隻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弄得疲憊不堪。”
翻譯:隻是局局促促的擠做一團,被弄得極度疲乏。
三、筋疲力盡
白話釋義:也說筋疲力竭。用盡了力氣,極其疲勞。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論淮西事宜狀》:“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翻譯:用盡了力氣,極其疲勞,得不償失。
四、筋疲力竭
白話釋義:筋:筋骨;竭:完。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朝代:漢
作者:焦延壽
出處:《焦氏易林·巽》:“筋勞力盡,罷于沙丘。”
翻譯: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死在了沙丘上。
五、心力交瘁
白話釋義:形容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瘁(cuì):極度的勞累。
朝代:清
作者:淮陰百一居士
出處:《壺天錄》:“高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翻譯:高某因為這樣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患病不久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