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怎麼不喜歡趙雲(劉備不喜歡趙雲的原因)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曆史上的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2.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趙雲和馬超
  3. 劉備為什麼不讓趙雲和自己結拜呢
  4. 劉備為什麼一生都不重用趙雲

曆史上的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三國之後的西晉時期,盛行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享有極大的特權,操縱“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在政壇造成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曆史上産生于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并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将。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卧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确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谡、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征西大将軍都亭侯馬超”!沒别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雲是政治鬥争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将默然,隻有趙雲谏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隻得大喜從之。隻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

沒有野心,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将,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家将衆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家将,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了。

為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家将,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了,已經是十數年後了,誰都習慣了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将領衆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将可用了,才派趙雲為主将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發了。。。。

趙雲犯了為官的幾大禁忌,又時運不濟,故雖一生任勞任怨,也隻能是死後封侯。當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結局。

關于趙雲的統帥能力。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善内政,從擇定賢主,千難萬險,追随不改見忠貞種看出,趙雲實有大智慧。若趙雲統兵,輔以一智謀之士,我肯定謀士之言他能聽得進。

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吳起親自替士兵吸膿,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趙雲,做戰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難得的是,有大賞又不獨自享受,而是分與諸軍。這樣的人不是帥才那什麼樣的人才是帥才?三國9中像張飛這種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統帥。。。。

統兵作戰經驗尤為重要,而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一将功成萬骨枯,沒有天生的将軍。若是趙雲一開始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上,我以為他的統兵能力不比關羽差。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趙雲和馬超

關羽死後劉備一時接受不了,一定要孫權血債血償準備伐吳,不過夷陵之戰卻是劉備打敗,讓蜀國提前進入了衰落期。但是仔細看看夷陵之戰蜀軍這邊,除了劉備以外諸葛亮、趙雲和馬超等人都沒去,如果劉備真想伐吳怎麼一個大将都不帶呢?可能劉備原先也沒想和孫權展開大規模戰争,帶個張飛也就足以,隻是張飛以外死亡一下子軍心也亂了。

劉備,世人對他的印象往往是一個知心的大哥,更是一個集眼光與智慧于一身的統治者,不錯劉備早年間便有一股子匡扶漢室之心,後來在遇到關羽張飛之後更加堅定其信念,最終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正式與曹魏集團分庭抗禮。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大勝曹操,在此戰之中,也是劉備最為用心良苦的一戰,此次除了五虎上将之首的關羽在鎮守荊州之外,其餘四位都上了戰場,不但如此劉備還出動了一個頂尖謀士“法正”戰争的結果很明顯,劉備這一次算是揚眉吐氣了,徹底擊敗了老對手曹操,最終收回了漢中全境。

不過往往是好事多磨,同年關羽為了贈送給兄長稱王的一份大禮,獨自率領攻打曹仁,雖然起初節節勝利,後來卻中了魏吳聯合之計,非但如此劉備的小舅子糜芳竟然叛變!這估計是導緻關羽身死的最為根本原因,否則就算關羽在前線不能取勝,也可以退回荊州城中。不過由于糜芳的叛變,關羽最終被東吳活捉,最後死于東吳之手。

劉備此前就講過一句話,“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若斷,不能續之!”關羽被東吳禍害之後,劉備恨不得食孫權之肉,喝其血!于是連同張飛準備與張飛會師于江州,然後一起向建業開拔而去,不料張飛卻在戰前被下屬殺害,這更加讓劉備忌恨孫權,劉備率領蜀漢4萬餘精銳加上南蠻1萬餘人,共計5萬餘人向建業開去,雖然起初節節勝利,但是後來卻中了東吳陸遜火攻連營之計,劉備損失異常慘重,好在有衛将軍向寵的保護,否則劉備很有可能被陸遜活捉!

劉備為何會如此慘敗,因為這此神機軍師諸葛亮沒有連同劉備一起去,不但如此,連馬超,趙雲,魏延,這樣的當世猛将一個也沒有跟随劉備前去!要說馬超與劉備私交不好,還可以理解,但是像趙雲基本上跟随劉備将近30年,更是與劉備稱兄道弟,不可能是因為私人之事而沒有上戰場,而魏延呢?此時他身為漢中太守,不敢私自離去,這還容易理解,但也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對于五虎上将馬超此時身居“骠騎将軍”之職,其時馬超,趙雲,除了在漢中之戰時有親自出陣之外,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閑置,而魏延呢,也完全可以抽出時間随同劉備出征,不過最後趙雲馬超魏延,沒有一個人跟随劉備上戰場?這到底是為何?其實這個原因非常尴尬,當初劉備得民心之時,馬超聯名上書劉備進位漢中王,當然趙雲諸葛亮等人也極力贊同,不過在劉備出征孫權之前,趙雲曾經力勸劉備不要伐吳,此時仍然應該攻魏!但是劉備根本沒有給趙雲解釋的機會,直接給否了,當然了諸葛亮也勸說過數次!

但依然是被劉備給否決!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此時劉備完全是為了報兄弟私仇而發動戰争,根本是不義之戰,否則趙雲馬超魏延諸葛亮等人不可能沒有一個人随他而去!不過從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劉備此時已經是狂妄到了無邊的境地,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否則,不可能不聽馬良之勸阻!(馬良當時勸劉備注意陸遜,不過劉備卻怒道:“朕縱橫沙場數十年,反倒不如黃口小兒了?”)

一場狂妄,報私仇之戰,估計當世名将都不會跟随,就算獲勝,估計名聲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劉備兵敗之後,也曾對諸葛亮坦白,不該一意孤行,導緻全軍慘敗,最後劉備郁悶而終…

劉備為什麼不讓趙雲和自己結拜呢

劉備剛開始以賣草鞋為生,自己就是一屆平民出身。最初與關羽和張飛結拜,是因為自己當時還是一個平民,也沒有什麼勢力,所以結拜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當時随着後來劉備幹成了一番事業,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今時不同往日與當年有了較大的差别。自從趙雲投奔劉備帳下之後,雖然劉備個人是非常欣賞趙雲的,但是無奈于自己和趙雲兩個人是上級和下級之間的關系,在軍隊中是不能随便攀扯關系的。

一、身份地位不同

劉備不讓趙玉和自己結拜為異姓兄弟,是因為劉備當時的身份和地位比較的珍貴,而且當時兩個人身處在軍隊中不利于去做一些攀扯關系的事情,以免引起他人的不滿,在軍隊中就是要做到公平和公正,所以劉備才不讓趙雲和自己結拜。軍隊本來就是一個公平的地方,趙雲作為劉備的下屬,自然是應該聽令于劉備,而不應該和劉備結為異姓兄弟随意的攀成關系,這對于整個軍隊的建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劉備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和趙雲結拜為兄弟。

二、防備之心

雖然劉備非常的欣賞趙雲的為人和才華,也認定了趙雲是一屆英雄人物,但是由于劉備當時的身份和地位的特殊,必須要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和自己的軍隊,畢竟趙雲是從其他軍隊來投放自己,真心與否都需要去接納,而且劉威本人也非常的欣賞趙雲的這種精神和性格,所以劉備在欣賞之餘還對趙雲有一定的揣測之心,所以劉備選擇了上下級的關系,而沒有選擇結拜為異姓兄弟。

劉備和關羽張飛兩個人結拜為三許兄弟,但是劉備卻沒有和自己非常欣賞的趙雲進行結拜,這是因為劉備當時已經是一個特殊的身份,不利于和自己的下屬結拜為兄弟,另一方面是劉備對趙雲有一定的猜測。

劉備為什麼一生都不重用趙雲

一代枭雄劉備!一生未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趙雲真相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他身為大漢皇叔,戎馬半生建立了蜀漢基業。在這個過程中,他憑借着個人魅力收服了許多有才之人,在蜀漢陣營中,文有卧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将,這陣容真的是相當強悍。隻不過在五虎上将中,馬超、趙雲都沒有得到重用。不用馬超是因為馬超名望太大,劉備不敢用,不用趙雲就有點難以理解了。一代枭雄劉備!一生未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趙雲真相。

劉備為什麼一生都不重用趙雲

趙雲與劉備可謂是舊相識,當時趙雲大概就是20歲左右,劉關張三人也都正是年輕氣盛,四人在公孫瓒手下見面,互相産生了很深厚的友誼。後來公孫瓒被打敗,趙雲就投靠了劉備。

關羽曾經說過,趙雲很早就跟随大哥劉備,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樣。張飛和關羽都得到了重用,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将,而趙雲卻一直被劉備留在身邊。其實劉備臨死前告訴了趙雲答案,之所以不将趙雲委以重任,就是為了讓趙雲成為保護自己劉家後代的人。

趙雲與劉禅的關系非同一般,在劉禅小時候,趙雲曾經兩次救了劉禅,第一次是長坂坡單騎救主,第二次是在荊州截江救阿鬥。因此劉禅對趙雲有很深的感情,劉備斷定,就算是關羽、張飛這兩位結義兄弟未來會争奪劉家江山,趙雲也絕對不會奪取劉禅大權的。

因此他在臨死之前,也把趙雲叫到了白帝城,授予趙雲特權,日後誰要篡權,可以直接由趙雲處死。留趙雲在身邊作為劉家的保镖,保護劉備家人的安全和維護蜀漢政權,這才是劉備不重用趙雲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