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怎麼把别人的老婆(劉邦怎麼用人的)

biang 中華百科 904

本文目錄

  1. 劉邦的老婆呂雉曾經被項羽俘虜,她有沒有被項羽霸占過
  2. 劉邦愛妾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是怎麼死的
  3. 明明樊哙是劉邦的好兄弟,怎麼會被懷疑是呂後的人

劉邦的老婆呂雉曾經被項羽俘虜,她有沒有被項羽霸占過

她肯定是沒有被項羽霸占過。

01、項羽人品還是值得信任的。

劉邦的老婆呂稚被項羽俘虜應該是在彭城之戰後,當時劉邦帶兵偷襲彭城,項羽得知消息後帶着兵馬就回到了彭城,最後劉邦慘敗,而劉邦的一些家人也被項羽俘虜,其中就有呂稚。

項羽肯定是沒有霸占過呂稚。一般這樣的事,史料上多少會說一些,但史料上并未記載這些,當然史料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史料是不能作為證據的。

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項羽不會幹出那樣的事。有兩點原因,第一點原因呂稚雖然是劉邦的皇後,但是她到底長得怎麼樣無人知道,我個人認為她應該不是特别絕色,不然劉邦後來也不會冷落她而寵幸戚夫人。

在古代如果有敵軍女家屬被俘虜的話,有的确實會被人霸占,但這些被霸占的人都個前提那就是長得好看,就算呂稚長得不錯,但她能比得過虞姬嗎?起碼虞姬在曆史上的豔名是遠勝于她的。

而且項羽對于虞姬是真愛,要知道項羽是當時的霸主之一,古代時候男人身邊有多個女人都是極為正常的事,項羽想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但項羽一直隻有虞姬。

第二點原因,在我眼裡主要還是項羽人品值得信任。在楚漢争霸中項羽雖然是失敗者,但這不妨礙項羽是個英雄是個正人君子,實際上在争霸天下這事上,有時候不需要正人君子的,反而哪些玩陰謀有城府的人更容易得到天下。

從很多事情咱們就能看出項羽是個正直的人,比如楚漢争霸在前期其實項羽占據絕對的優勢,他有數次機會将劉邦幹掉,但因為不想違背内心,他都沒有那麼做,他想與劉邦正面剛。

所以這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個肯堅守内心那份道德的人,哪怕他吃虧了,也照樣那麼做。可惜的是在某些事情面前,這樣的性格反而會是阻礙。而項羽性格的形成,在我看來應該是其家教的緣故,項羽是名門之後,家世在當時是非常好的,一般來說在當時家世好的人,家教這方面都不會差。

因此起碼在我眼中,項羽是一個極為正直的人,這樣的人是幹不出霸占别人妻子的事,哪怕這個人是他敵人的妻子。

02、呂稚最後還是項羽主動放的。

而且呂稚最後還是項羽主動放的,呂稚被項羽抓了三年,劉邦對其不聞不問,在期間還有了新歡,也就是戚夫人,後來楚漢和議,項羽主動将劉邦家人歸還給劉邦,這其中就有呂稚。

這可不是什麼示好,那個時候劉邦雖然發育起來了,但在實力方面項羽依然是不懼劉邦的,而且楚漢和議,據我所知,劉邦是沒有主動要回家人的。所以呂稚應該是項羽主動放回去的。

劉邦愛妾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是怎麼死的

戚夫人和他兒子劉如意是死于呂後手下,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他的兒子被呂後下毒,七竅流血而死。

戚夫人就是太貪心了,本來自己就是小三上位,搶了人家丈夫的愛,還想搶人家的位置,呂雉對付她是必然的。隻不過呂雉不是尋常女人,她的手段過于很殘忍狠毒,所以戚夫人的下場才那麼慘,還連累了她的兒子。其實戚夫人也算死有無辜,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

1、她隻看到自己功勞

戚夫人自認為自己陪伴劉邦南征北戰,流離失所,吃盡了苦頭,就不甘心隻做個小老婆,想轉正,但是卻沒看到别人吃的苦比她更多。呂雉在楚營當人質時期,不僅收到的是身體上的辛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幾乎差點失去性命,這是戚夫人體會不到的痛苦。

2、想廢太子

這就是戚夫人在找事,戚夫人有兒子,呂後也有,按世襲制理應當呂後的兒子劉盈為儲君,戚夫人想利用兒子上位就是異想天開,她那點心機在呂雉面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3、她執迷不悟

呂後開始反擊時,戚夫人應該有所覺得,安分守己才對,因為劉邦死後,她根本就是孤立無援,不可能鬥得過呂氏家族。

而呂雉本來隻是想讓她安安分分在冷宮呆着,她卻偏偏要作死,還唱起歌來,歌詞大概的意思是兒子是王子,自己卻過得這麼凄慘,不甘心。最後激怒了呂雉,才決心除掉她們母子,把她做成了人彘,又把他兒子騙到皇宮,伺機毒害了他,最終七竅流血而死。

戚夫人的死不值得同情,本來就是小三,還想上位,除了有美貌和舞技之外,一點頭腦都沒有,一點局勢都看不清,就知道一心去搶奪皇後的位置,最後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還害了自己的兒子。

明明樊哙是劉邦的好兄弟,怎麼會被懷疑是呂後的人

一、樊哙是呂後勢力嗎?

說實話,我不認為樊哙是呂後勢力,即便他是呂後的妹夫,我也覺得他不是。

司馬遷在給樊哙寫列傳的時候,寫的是《樊郦滕灌列傳》,将樊哙、郦商、灌嬰、夏侯嬰這四個人寫在同一個列傳之中,就可以看出司馬遷并沒有将樊哙視作呂後的勢力,而是将樊哙與郦商、灌嬰等人視作了劉邦的鐵杆子勢力。

我們縱觀樊哙的一生,似乎除了作為呂後的妹夫之外,也沒有幫呂後幹過什麼黑活。反而蕭何的作為更像是呂後的同黨。

樊哙唯一被黑成呂後同黨的點在這裡:

“哙以呂後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将最親。”

即樊哙去了呂後的妹妹,因此劉邦和樊哙的關系因為親上加親更加親密一些。然後《史記》之中并沒有提過樊哙是呂後的人之類的話。

二、樊哙對劉邦有多忠心?

樊哙對于劉邦十分忠心,并且為了劉邦怒斥項羽。你設想一下,那個人是項羽啊。劉邦在垓下之戰圍攻項羽,項羽一個眼神一瞪,劉邦軍中的楊喜就吓得連連後退,你可想而知項羽身上的那一股壓力該有多大。

但是面對着如此恐怖的項羽,樊哙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挺身而出去保護劉邦,據記載:

“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哙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哙,哙直撞入,立帳下。”

就沖這句話,你就可以看出當時樊哙的心情有多急了。當時項羽都準備拔劍剁了樊哙了。劉邦軍中換了别人,可能很難有這種勇氣和魄力去直面項羽。

樊哙這一輩子,可以說是從一個年輕人一路征戰到了一個老年人。雖然樊哙可能沒有韓信那麼謀略過人,沒有張良那麼運籌帷幄,但是樊哙對于漢朝建立的功勞是絲毫不應該被小看的。司馬遷曾經統計過樊哙這一輩子立的戰功,總結如下:

“從,斬首百七十六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别,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就沖樊哙這戰功,說樊哙忠心耿耿一點毛病也沒有吧。

三、為何劉邦最終懷疑了樊哙?

說實話,劉邦晚年過得确實不是很如意。相對于早年的同仇敵忾對抗項羽,劉邦晚年遭受到了很多背叛。例如說九江王英布的背叛、例如說韓王信的背叛、例如說燕王臧荼的背叛,例如說盧绾的背叛……其中盧绾還是劉邦的童年摯友,深受劉邦信任。除了這些來自外部的背叛之外,劉邦内部還深陷呂後之争。呂後的争執點主要是針對太子位置的争奪。因此此時的劉邦,外部有諸王叛亂,内部有皇位之争。

劉邦這個人,我感覺其實雖然看上去大大賴賴,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手底下任何一個人的思想變動、任何一個人的謠言都會給劉邦的内心非常大的沖擊。碰巧這個時候有人進了樊哙的讒言:

“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哙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不得不說,這個告狀的人也是個高手,直接抓住了劉邦非常在意的一點,即太子之争。他說樊哙起兵是想要殺掉您的妃子戚氏和您的兒子劉如意。這一點就觸碰到劉邦的點了,自古以來皇帝最怕什麼?最怕擁兵的外将與内臣勾搭,如果這個勾搭再加上關于太子之争的話,那皇帝更是不能忍了。在這種情況下,劉邦便拿下了樊哙,甚至還想要當場殺他。說實話,劉邦頗有些氣昏了眼的嫌疑。

但是負責監斬的陳平是個聰明人,我們看陳平怎麼做的:

“陳平畏呂後,執哙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後釋哙,使複爵邑。”

陳平怕呂後是一方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陳平是認為劉邦隻是暴怒之下做出了這樣的判斷,若是日後劉邦緩過勁來,找殺害樊哙的罪人,那麼陳平就該倒黴了。

說實話,因為呂後之後放了樊哙,因此大臣們就自然而然地将樊哙認為成呂後的人了,在呂後死後,大臣們進行反撲的時候,就順手殺了樊哙與呂須的兒子。據記載:

“伉代侯九歲,高後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

但是說實話,樊伉就是個孩子,他懂什麼?樊哙終其一生也沒有做對不起劉邦的事,何罪之有?忠奸之事,也是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