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怎麼死的(劉瑾怎麼被除掉的)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奸臣劉瑾最後是怎麼死的奸臣劉瑾生平簡介
  2. 正德八虎之首的劉瑾最終是怎樣被處死的
  3. 《回到明朝當王爺》劉瑾怎麼死的

奸臣劉瑾最後是怎麼死的奸臣劉瑾生平簡介

劉瑾此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曆史上惡名遠揚的宦官就那麼幾個,劉瑾便是其一。劉瑾公元1451年在陝西興平出生,去世于公元1510年,其本姓為談,後來他六歲的時候被太監劉順收養,因此改劉姓,後來劉瑾順其自然的淨身入宮當了太監。

早些年的劉瑾并不怎麼出色,隻知道他後來因為當值犯錯,弘治年間被赦免後,便被派往侍奉太子朱厚照。跟了朱厚照後,劉瑾從此開始走向人生巅峰。

劉瑾知道皇位遲早有一天都會傳到朱厚照手中,因此侍奉太子極為用心,處處迎合讨好太子,獲得太子的信任。太子當時隻有十多歲,還是個年輕的孩子,别人待他的好,他都默默記在心裡。加之劉瑾是其近身之人,時時刻刻都與朱厚照在一起,這之間培養的感情自然不是旁人能夠比拟的。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朱厚照順利繼承皇位,是為明武宗。明武宗一繼位,侍奉他的近身之人可謂雞犬升天,當時包括劉瑾在内的八人,得到了明武宗的寵愛。八虎有太監劉瑾、張永、谷大用、馬永成、丘聚、羅祥、魏彬、高鳳,其中劉瑾是八虎之王。

八虎受到武宗寵愛後,驕橫跋扈,逐漸生起了專權擅政的想法。于是八虎在劉瑾的領導下,處處引誘武宗玩樂遊戲,比如打球跑馬、帶鷹抓兔等。明武宗是一個愛玩的皇帝,對繁雜的政事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心思,劉瑾等人一拿出新玩意兒,武宗很快就會沉溺其中。而劉瑾每當這個時候,都會将政事拿去給武宗審批。

武宗正玩的興起,哪兒有時間搭理這些事情,每每都是讓劉瑾自己看着辦,不許拿這些事情來煩他。憑借着這種手段,劉瑾逐漸掌握了權勢和内閣,造成了後來大臣聽從一個太監指令的情況發生。現在很多關于明朝曆史的小說電視劇都會涉及這樣一個情節,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暢銷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裡面對于這類事件有着詳細的描寫,雖然大多數都是作者本人臆想,但也算貼近史實。

明武宗這般愛玩,受宦官蠱惑,乃至國家朝政竟然交付一個掌印太監的手裡,大臣們哪兒看的過去。于是紛紛上書明武宗,勸谏他将注意力放在朝政方面,不要一意寵幸劉瑾。開始明武宗怎麼也聽不進去,直到後來被告知天象有變,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這才正視這件事。明武宗原打算将劉瑾貶至南京,大臣們自然不想就這樣輕饒了劉瑾,于是便暗中策劃,聯合了當時的京城主要官員,準備第二天一起勸谏武宗殺掉劉瑾。

這件事情謀劃的很好,但奈何中間出了差錯,這個差錯就在吏部尚書焦芳身上。焦芳得知這件事情後,當夜就向劉瑾告發了這件事。于是劉瑾當夜就召集了七虎,連夜到武宗面前哭訴求情。武宗想到以前他們悉心照顧的舊情,竟然就這樣赦免了他們。此後更是将司禮監、東廠、西廠也讓他們分别掌管。

司禮監在當時是很重要的内宮官署,有掌印太監一名,秉筆太監八至九名。當時的奏折要先遞内閣審查,讨論之後再遞給皇帝審批。而皇帝有些時候不想處理政事了,就會讓司禮監的太監代筆批注。劉瑾他們掌握了司禮監,意味着得到了篡改诏書的權利。這也是劉瑾逐步掌權的重要一步。此後劉瑾便憑借這一手段排除異己,獲得權利。

獲得權利的太監們,專權擅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劉瑾更是得了個立皇帝的稱号(明武宗為坐皇帝)。

公元1510年,太監張永利用平定安化王叛亂後的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将劉瑾抓捕審問。随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并有僞玺、玉帶等違禁物。明武宗大怒,當即判處極刑。最後劉瑾受淩遲3357刀而亡,從他身上割下來的肉,被他迫害的百姓買去吃之洩憤,一文錢一片。

正德八虎之首的劉瑾最終是怎樣被處死的

劉瑾為正德八虎之首,無惡不作最終還是沒有逃過淩遲處死的報應。

結成聯盟

正德五年,安化王起兵叛亂。武宗命都禦史楊一清和太監張永去平叛。時間不長,他們就帶着軍隊得勝而歸。楊一清是朝中的老臣,這幾年劉瑾的所作所為他都看在眼裡,也很為朝廷的狀況擔憂。隻是楊一清的心計很深,他知道皇帝信任劉瑾,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是不能和劉瑾正面沖突的。

他深知近年來劉瑾想一人獨掌大權,一直都借着武宗最寵信自己而設法排斥那些以前和他一起分享權力的人。張永就是昔日的正德八虎之一,近年來一直受劉瑾的排擠,十分不得志,心裡很恨劉瑾。楊一清知道這件事,當然要抓住眼前這個難得的機會。他假裝歎息着說:“現在外亂雖然已經平了,但不知内亂哪一日能夠平息?”張永明白楊一清話中的意思,但是沒有答腔。

楊一清接着又說:“張公公您昔日本來是劉瑾的夥伴,想不到現在他居然這樣對待您,連我們這些外臣都要替您抱不平了。”張永這一次總算答話了,他回答說:“您的意思我明白,隻是皇上最信任劉瑾,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扳倒他。”楊一清一聽這話,知道張永已經動心了,就接着勸道:“現在就正是一個扳倒劉瑾的好機會。皇上也是因為信任您才派您和我一起去平叛的。眼下安化王的供詞中提到了他和劉瑾有勾結,您不妨借着回朝後面禀皇上的時候,私下裡和皇上談起這件事,再詳陳劉瑾一切不法之事,皇帝肯定會相信您的。到時我再聯絡外朝衆臣一起彈劾劉瑾,想必大事可成。”他還誘之以利,說明隻要劉瑾一死,以後宮中的大權肯定會都歸張永一人所有。張永仔細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答應了。于是兩人結成了鏟除劉瑾的聯盟。

決計殺劉瑾

張永一回到朝中,武宗皇帝果然立刻就召見了他,慰勞他平叛的功勞。在武宗專門為張永準備的慶功宴後,劉瑾先走了。張永就趁此機會把安化王叛亂的檄文和供詞都呈上給皇帝過目。本來安化王和劉瑾有往來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這幾年來,安化王一直都小動作不斷,許多大臣都提醒武宗應該注意安化王的行動,以防他犯上作亂。但是劉瑾總是在武宗身邊替安化王說一些好話,使皇帝相信這些大臣彈劾安化王都是誣告。由于劉瑾的庇護,安化王的實力才有可能壯大到今天的地步。但是這件事卻沒有人敢告訴武宗,就是有不怕死的人想冒死說出,劉瑾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所以武宗一直也不知道安化王叛亂的幕後黑手正是他身邊最信任的劉瑾。

武宗這時已經有了幾分醉意,他看着手中這些劉瑾謀反的罪證,還是不太相信,喃喃的念道:“朕不相信,劉瑾為什麼要背叛朕?”張永回答說,劉瑾正是想奪得天下啊!武宗更加心煩意亂,随口說道:“他想要就讓他奪去好了!”張永聽皇帝這麼說,簡直是哭笑不得,但還是提醒喝醉了的武宗說:“天下讓他奪去,陛下您又怎麼辦呢?”武宗這才有些明白過來,同意了張永的奏請,命他帶人去抓劉瑾。張永得到聖旨馬上連夜就帶人闖人劉瑾的家中,把他從被窩兒中抓了起來。他生怕等到皇帝酒醒了,一見到劉瑾又會改變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張永還是怕皇帝會臨時改變主意,就請皇帝一起去查抄劉瑾的家。在劉瑾的府中,武宗果然親眼看見查出了大量的武器盔甲,還有許多僭越了自己身份的隻有皇帝才能用的物品,金銀财寶更是無數。本來劉瑾就準備在為自己的哥哥辦喪事百官前來吊唁的時候就起兵謀反,先把朝中的大臣一網打盡的。想不到卻被張永搶了先,這下人贓并獲,謀反的證據一下子都擺在了武宗的面前。武宗本來還是不太相信劉瑾想謀反,還想對他從輕發落的,這會兒眼看證據确鑿,不禁勃然大怒,說:“劉瑾果然反了!”對劉瑾不再留情,直接交給審判機關去定罪。劉瑾的一些同黨也都被抓進了監獄。這時被劉瑾壓抑了很久的監察禦史們紛紛上書陳述劉瑾的大罪,多達三十多條。

恨之入骨

正式審判這一天,又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劉瑾被五花大綁的帶到公堂之上,卻昂然挺立,不肯下跪。在場負責審判的官員幾乎以前都設法巴結過劉瑾,也都受過劉瑾的提攜。這會兒見劉瑾如此狂傲,久處淫威之下的大臣們居然面面相觑,誰也問不出一句話來。

劉瑾看到這種情況更加得意,十分嚣張的說:“滿朝公卿都出自我的門下,你們哪一個沒有受過我的恩惠?看你們今天誰敢問我!”堂下犯人的态度居然比坐在上面的法官還強硬有理,這可真是少見,足以傳為笑談了。幸虧在場還有一個驸馬都尉,他站出來大聲說:“我是驸馬,出自皇室,總不是出自你的門下了吧?别人不敢問你,我來問!”他命人先上前對劉瑾用刑,要先打擊一下劉瑾的嚣張氣焰。受了刑之後,劉瑾果然老實多了,開始回答堂上法官提出的問題。由于謀反的證據非常明确充足,劉瑾沒有什麼狡辯的餘地,不久就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他這時才開始有些害怕了,在堂上哭着要求見皇帝一面,可是武宗卻再也不會救他了。結果劉瑾的罪狀很快被确定下來,被判處淩遲處死,三日後再殺頭。他的親屬和同黨幾十人也一并被處死刑。在行刑的那一天,刑場上站滿了圍觀的群衆,那些曾經受過劉瑾迫害的人家紛紛前來花錢買劉瑾身上被削下的肉,就當場吃了洩恨。可見劉瑾當權的這幾年之間确實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至使人們恨之入骨,恨不得吃了他的肉來出氣。如此看來,他死的也實在不冤了。

《回到明朝當王爺》劉瑾怎麼死的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禦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平定叛亂後與前來監軍的張永商讨除劉大計。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将劉瑾抓捕審問。

在李東陽的幫助下,明武宗最終動了殺心。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并有僞玺、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着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狀大怒,終于相信劉瑾謀反的事實,下诏将劉瑾淩遲處死,并廢除劉瑾變法時的一切舉措。

擴展資料:

太監專權,是大明王朝一道奇異的風景線。劉瑾,是這道風景線上的一個奇葩。劉瑾本來跟随母親姓談,由于家庭貧窮,在6歲時跟随一個太監劉順進入宮中,做了一名太監,改姓為劉。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劉瑾的太監之路走得并不順利。在明孝宗朱祐樘當政時期,劉瑾因為犯了罪,依法當被處死。不過,劉瑾被赦免了,被安排在東宮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明武宗。這正是劉瑾飛黃騰達的開始。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有人用它來造福黎民、恩澤天下,有人用它來為非作歹、荼毒百姓。毫無疑問,劉瑾屬于後者。

劉瑾手中有權後,開始聚斂家産。聚斂的手法也沒啥新意,無非是向下邊的人收受賄賂。司禮監掌印太監想收點銀子,下邊的人還不乖乖地送上來?當時,外地的官員來到京城,第一件事不是觐見皇帝,而是拜見劉瑾,送上“見面禮”。少則上千兩銀子,多則5000兩銀子。

為了讓權力變得更加暢通無阻,劉瑾還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他還沒當司禮監掌印太監時,内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太監王嶽、範亨、徐智等紛紛彈劾“八虎”引誘皇帝遊樂,不顧朝政。

就在朱厚照猶豫不決之際,劉瑾等人跑到他面前,哭泣不已——最終,這一番哭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參與彈劾的劉健、謝遷被迫辭官,王嶽、範亨、徐智等被發往南京充軍。

按照管理,死刑隻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死刑。但朱厚照下令立即執行,“張彩獄斃,磔其屍”。據記載,由于劉瑾得罪的人太多,他的淩遲之刑持續了3天。不少受過其害的人紛紛買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有的還生吃洩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