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曆史上劉邦是怎麼死的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讨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劉邦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複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複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
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讨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擴展資料
相關故事:立足關中鴻門脫險
劉邦很得意地進入了鹹陽城,以“關中王”自居。看着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車之鑒。
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劉邦将軍隊撤退到了灞上。劉邦到達灞上之後,便召集當地的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後,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範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項羽就下令準備,要在第二天進攻。這時的劉邦在兵力上無法和強大的項羽相抗衡,他隻有十萬軍隊,不可能戰勝項羽的四十萬精兵。
最後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救”了劉邦: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見項羽要進攻了,便連夜潛入營中找到張良,讓他趕緊走,以免被殺。張良卻說不能丢下劉邦,就将消息透露給了劉邦。驚慌之下,劉邦趕忙向張良要計策,張良讓劉邦趕緊去見項伯,說明自己沒有野心和項羽争奪王位。
劉邦依計約到項伯,說明自己并無稱王野心,并于項伯約成兒女親家。項伯當天夜裡就返回了軍營,他對項羽說:“因為沛公先行進入關中,為我們掃除了入關的障礙。
我們這才能順利地通過函谷關,沛公是有功勞的人,我們不應該猜疑他,應該真誠相待。”項羽聽了,便決定不再進攻劉邦。
第二天,劉邦來到了項羽的軍營,隻帶了樊哙、張良和一百名精銳親兵。到了項羽的大帳鴻門,當面向迎接他的項羽賠禮道歉。項羽請劉邦入内赴宴,項羽的亞父範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
範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沒有成功。這就是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由來。後來劉邦借故離開,回到了大營。
在鴻門宴上,劉邦表現出了極高的沉着與冷靜。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張良、項伯、樊哙的力保之外,關鍵是劉邦的冷靜與沉着。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分封各路将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現在的陝西南鄭)。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老爹劉太公是怎麼度過餘生的
原本,劉太公會像豐沛所有的老農一樣,老死于田畝之中。
但在秦二世二年,劉太公的人生命運發生了轉折,讓劉太公命運發生轉折的,是他的兒子劉季。
那一年,劉季當上了沛縣的主公,也是沛縣造反的頭頭。劉季的軍隊在沛縣稍事整頓之後,就開始了攻城略地,而劉太公就和包括劉季妻子呂雉在内的一家老小繼續在老家種地混日子。
兩年後,暴秦覆滅,劉太公的兒子劉季被封漢王,都南鄭。劉季也再叫劉季,而是叫劉邦了,聽起來很是像模像樣了。按理說,此時的劉太公一家,應當被劉季接到南鄭享福去了,但是并沒有。
很快,劉季率領他的弟兄們,從巴蜀漢中出來,并了三秦,繼而又劫五諸侯兵浩浩蕩蕩地殺入項羽的老巢彭城。原本,這應當是劉季人生的巅峰,可惜勝利來得太快,劉季得意忘形了,竟然給士兵們放假,漢軍及諸侯軍軍紀崩壞,項羽又帶着三萬精銳突襲彭城,劉季慘敗。所謂爬得快摔得也快,說的就是這時候的劉季吧。
劉季帶着幾十個人從彭城一路跑,往老家跑,想帶上自己的父母妻子回根據地,可到家的時候,并沒看到家人,因為劉太公也帶着家人跑路了。劉太公在跑路的時候,沒遇上劉季的漢軍,反而遇上了項羽的楚軍,從而被項羽作為人質,坐進了監牢。
劉太公在項羽那坐了兩年監牢後,突然被項羽弄到兩軍陣前,綁到油鍋邊上。項羽指着劉太公對劉季喊話,讓劉季投降,如果劉季不投降,就把劉太公扔油鍋裡煮掉。
這是劉太公離死亡最近的一刻,以項羽的殘暴,把劉太公扔到油鍋裡,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得回項伯,劉太公才免去一死。項伯是項羽的叔叔,項伯對項羽說,「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隻益禍耳。」
這之後不久,劉季和項羽議和,項羽把劉太公和劉季的其他家人歸還了劉邦,按照司馬遷在《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中的說辭,「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可以判斷,跟劉太公一起做了項羽牢房的,應當還有劉季的母親劉媪,劉季的妻子呂雉,劉季的庶長子劉肥。
劉太公來到漢營後,确實過上了好日子,尤其是在劉季當皇帝以後,劉季不但給劉太公好吃好喝,還每五天給劉太公磕一次頭。
但這個劉季呀,即便當了皇帝,也是口無遮攔,竟在群臣面前跟劉太公開玩笑,問劉太公,我年輕的時候,你經常說我劉季沒有産業可以依賴,不如我二哥,那麼你現在看看,是我二哥的産業大,還是我的産業大呀?劉太公啞口無言,群臣大笑不止。
就這樣,劉太公享了五年福以後,死掉了。又過兩年,劉季也到那邊陪劉太公去了,隻是不知道,劉季到那邊後,是會如家人禮,還是酒後取樂。
劉邦當上皇帝後,其父親劉太公的生活是怎樣的
劉太公劉煓是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位從平民直接被封為太上皇的人,那麼多疑的劉邦是如何處理兩人之間的關系呢?
青年劉邦,不學無術三兒子劉季(劉邦)最讓他爹不省心,二三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十來歲的孩子一樣,整天帶着一幫狐朋狗友到家裡混吃混喝。時間一長,哥哥嫂嫂都煩了,每次劉邦帶人回來,嫂子都會刮着鍋底,意在告訴人們沒有飯了。劉邦最喜歡到村口寡婦家蹭吃蹭喝,不僅蹭吃蹭喝,還死皮賴臉跟人家住在一起。寡婦門前是非多,這長此以往,就劉老爺子就聽說了,他撕着劉邦的耳朵打罵。
劉太公的短淺劉太公住進長安的皇宮以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根據正史,劉邦本來叫劉季,劉邦的父母,分别被史書上記載為劉太公和劉媪,從這段記錄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真相:那就是劉家人地位非常低,在戰國末期——秦朝,就是最普通的農民,因為他們連名字都沒有。因為劉季,說白了就是劉老三——劉老三成了名字,這說明什麼?
封太上皇劉邦做皇帝,劉太公尚在世,按規矩,劉邦至少每五天就要拜見父親。拜見父親就要行禮,理所當然,要行“子拜父禮”。可問題是,子拜父是家禮,對一個國家來說,劉邦是君,劉太公是臣,哪有君拜臣的道理?劉太公的管家提醒劉太公:雖然皇帝是您兒子,但他畢竟是君,您是臣,這不合适。
有個大臣上奏說,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皇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重賞了這位大臣,然後他擇吉日舉行了冊封大典,将劉太公扶上了太上皇的皇位。
一個糟老頭突然一躍二上從平民當上太上皇,尊貴顯赫啊,劉太公也是過上尊貴安逸的生活,他把禦花園給改造成菜園子自娛自樂,可是時間一長,劉太公就感到枯燥乏味了,尊貴的生活雖說不錯,可是内心空虛啊,沒有以前農村的那種開心生活啊!
劉太公“擁慧而行”恭迎兒子的諧劇上演不久,劉邦特地頒了道聖旨,尊劉老太公為太上皇。史載,诏書是這樣寫的:“人之至親,莫親于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于子,子有天下尊歸于父,此人道之極也。方前天下大亂,兵革并起,萬民苦殃,朕親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劉太公的晚年生活劉太公随着自己老去之後,越來越懷念家鄉的那些人與家鄉的味道,變得有些悶悶不樂起來,劉邦也察覺到了這一切,就私下去詢問劉太公的管家究竟怎麼回事,管家告訴劉邦劉太公經常跟他談及故鄉的種種樂事,懷念當年和大家一起玩耍的日子。
劉太公表示在關中住不慣想回老家去。但是劉邦并沒有答應,而是在栎陽附近按照老家的布局修建了一座新城新豐,然後将老家的左鄰右舍甚至雞犬都弄了過來,由于複原程度太高以至于雞犬一來就走進自己的家,後世留下了雞犬識新豐的成語。而劉太公從此在這裡養老。
劉邦為人豁達大度,對自己的老爸不計前嫌,對劉太公的關照真正做到了無微不至,堪稱後代典範。
劉邦她父劉老太公怎麼死
按劉氏族譜記載是劉太公本名為劉煓,名昂,字執嘉,号顯初,又号太平,妣李氏、王氏。此祖系劉邦之父。生于周郝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271年)八月十五日午時,卒于漢高祖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五月,享壽七十五歲,葬于古雍州(陝西省)西安府臨潼縣萬年城東北陵。(一說葬于山西太原府城外烏鴉落洋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