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樊哙是怎麼死的(樊哙是誰)

biang 中華百科 996

本文目錄

  1. 樊哙怎麼死
  2. 曆史上張良和樊哙分别是怎麼死的
  3. 曆史上張良,樊哙怎麼死的

樊哙怎麼死

問題一:樊哙是怎麼死的?樊哙是老死的,不過因為他娶了呂後的妹妹,在呂後死後(這時樊哙已死)的清算運動中,他這一族人被滅了。

問題二:樊哙怎麼死的樊哙到長安時,高祖(劉邦)已死,呂後就釋放了樊哙,并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所以,他沒有被劉邦殺掉。

樊哙(?―前144年),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大将,漢高祖劉邦的心腹,封舞陽侯,谥武侯,以勇著稱。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他與劉邦的交往甚密,曾與劉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哙做了他的随從副官。跟随劉邦征戰,先是攻打胡陵、方與,在豐縣一帶打敗了泅水郡監和郡守的軍隊,後又平定了沛縣。在與司馬在砀東作戰時,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抵抗章邯軍隊時,樊哙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被賜爵為列大夫。此後經常跟随劉邦出征,常立戰功。攻城陽,下戶牖,破李由(李斯之子)軍,共斬首十六級,被賜上間爵。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鬥中,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得封賜五大夫。之後又破秦河間守軍,趙贲、楊熊等的軍隊。屢次先登陷陣,捕斬有功,被賜爵為卿,被賜賢成君的封号。後又多有斬獲而再加封賜。攻武關至霸上,樊哙率軍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俘獲一百四十人,降二千九百人。

劉邦率軍入關,滅秦封關自守,欲依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舊約,稱王于關中。這引起了項羽的不滿,派當陽君英布等攻下函谷關,項羽入關後,駐軍于戲(今陝西臨潼東北新豐鎮東南戲水西岸)西,欲擊滅劉邦軍。樊哙早在劉邦人鹹陽後,就力勸劉邦還軍霸上(今西安東南),勿貪秦宮奢麗的亨受。

待項羽兵臨城下,劉邦自度勢單力薄,乃與張良率一百多随從赴鴻門謝罪,樊哙随往。項羽在鴻門設宴,酒酣之時,亞父範增預謀殺害劉邦,授意項莊拔劍在席上獻舞,想趁機刺殺沛公。此時,席間隻有劉邦和張良在坐,身在營外的樊哙聽說情況緊急,不顧衛士阻止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項羽用眼盯着他問:“此人是誰?”張良說:“他是沛公的參乘樊哙。”項羽欣賞道:“是位壯士”于是賜酒一杯和一條豬腿。樊哙一飲而盡,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項羽問:“樊将軍還能再喝嗎?”樊哙面斥項羽道:“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鹹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史記・樊郦滕灌列傳》)項羽沉默不語。這時劉邦借故去廁所,把樊哙召了去,出了營帳,劉邦獨騎一匹馬,樊哙等四人步行護駕,從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營中。而讓張良向項羽謝罪。項羽因為已經順心遂意也就沒有誅殺劉邦的念頭了。當時,如果沒有樊哙闖帳譴責項羽,劉邦的事業幾乎失敗。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後,賜樊哙為列侯,号武侯,升為郎中,随漢王劉邦入漢中。

劉邦在漢中站穩腳跟後,用名将韓信指揮了還定三秦之戰,從而拉開了的楚漢戰争序幕。在戰争中,樊哙或者單獨,或者跟随漢王與西縣縣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兒子章平,以及趙贲等人的軍隊作戰,英勇異常,常率先登城陷陣,斬殺、俘虜敵軍,因功被升為郎中騎将、封為将軍,賜杜陵的樊鄉為他的食邑。随後又參加對楚作戰,屠煮棗,在外黃擊破王武及程處軍,攻取鄒、魯、瑕丘、薛等地。項羽敗漢王于彭城後,樊哙屯守荥陽的戶武,增加二千戶為他的食邑。一年後,又随高祖追擊項羽,取陽夏,虜獲楚将周将軍的士卒四千人,把項羽包圍在陳縣,大勝而歸。

項羽死後,劉邦稱帝,史稱漢高祖。因樊哙堅守作戰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戶。漢初,異姓諸侯王反叛不斷,樊哙成為征讨叛軍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楚王韓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陳,活捉楚王韓信,平定楚地。更賜爵為列侯。以舞陽為食邑,号舞陽侯;又以将軍名義跟随高帝讨伐了韓......>>

問題三:樊哙及老婆兒子簡介樊哙是怎麼死的?樊哙是怎麼死的?樊哙的後代怎麼樣?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以後,燕國盧绾謀反,劉邦命令樊哙以相國的身份去攻打燕國。這時高祖又病得很厲害,有人诋毀樊哙和呂氏結黨,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哙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劉邦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陳平用車載着绛侯周勃去代替樊哙,并在軍中立刻把樊哙斬首。陳平因懼怕呂後,并沒有執行高祖的命令,而是把樊哙解赴長安。到達長安時,高祖已經去世,呂後就釋放了樊哙,并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漢惠帝六年(前189年)時,樊哙去世了,谥号為武侯。他的兒子樊伉代其侯位。而樊伉的母親呂須也被封為臨光侯。在高後時,呂須也掌管政事,十分專斷,大臣們沒有不怕她的。樊伉代侯九年之後,呂後去世了。大臣們誅殺呂氏宗族和呂須的親屬,接着,又殺死了樊伉。舞陽侯這個爵位中斷好幾個月。等到漢文帝即位,暢才封樊哙的妾所生的兒子樊市人為舞陽侯,恢複了原來的爵位和食邑。樊市人在位二十九年死去,谥号為荒侯。他的兒子樊他廣繼承侯位。六年之後,舞陽侯家中舍人得罪了樊他廣,非常怨恨他。于是就上書說:“荒侯市人因為有病而喪失生育能力,就讓他的夫人和他的弟弟***而生下他廣。他廣在事實上并不是荒侯的兒子,因此更不應當繼承侯位。”皇帝下命令把此事交給官吏去審理。在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時,注銷了樊他廣的侯位,降他為平民百姓,封國食邑也一并撤除了。商都文化我推薦:樊哙簡介樊哙一生的政治生涯樊哙的下場如何?樊哙為何差點被斬首?樊哙是賣狗肉的樊哙與劉邦關于狗肉的基情故事

問題四:曆史上張良,樊哙怎麼死的?病死的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韓國人,曆史上與蕭何,韓信一起稱為“漢初四傑”。

張良雖體質羸弱,卻才氣過人,投奔劉邦後,為其出謀劃策,為漢王朝的建立裡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漢王朝建立後,張良去以“運籌帷幄隻中,決勝千裡之外”隻功,被封為留侯,繼續為漢王朝的鞏固而效力。但他的歸宿如何?一直沒有定論,有人說他崇信黃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說他居官善終。

告退說認為,楚漢争雄,六年才見分曉,劉邦登上帝位,為鞏固自身地位,大肆殺戮功臣,為漢王朝的建立裡下汗馬功勞的韓信,英布和彭越等先後被殺,張良十分心寒,聯想到曆史上文種,範蠡興越後的悲慘結局。深悟“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害怕韓信等的命運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辭官而去,劉邦再三挽留,但張良去意已決,納還冠蓋,辭朝而去,至白雲山處修道成仙。持此說者一《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為據。後世的小說和戲劇也多延續此說,如京劇《張良辭朝》就是此說的代表作。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張良居官善終。漢朝基業初定,異姓諸侯也多被消滅,國家生活步入正軌,但宮廷中卻醞釀着一場風暴。劉邦寵愛戚夫人,對呂後的野心有所察覺。欲廢太子劉盈(呂後子),欲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皇儲,滿朝文武群起谏诤,認為此舉不妥,劉邦卻立意已決,不聽群臣的勸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剝奪,呂後焦急萬分,派其弟呂澤求助于“智囊”張良。張良認為廢立太子一事事關重大,不可輕易更立。漢朝初立,百廢待興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亂,隻有順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于此,張良對呂澤說道:口舌已難保太子,現在有四個老者,人稱“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餘,節義清高,很受人們敬重,現不就漢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屢請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請‘四皓”下山輔佐,為鞏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幫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下山輔佐。劉邦讨伐英布得勝還朝,舉行慶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宮。劉邦驚問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屢請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賢愛士,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力。劉邦見四老已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恐怕難以動搖,便放棄的易立太子的主張。呂後十分感激張良,在劉邦死後,強勸張良結束學道生活,回朝做官,張良聽從了勸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張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終得善終。

張良的歸宿到底如何,雖說法不一,但從史料上分析,張良居官善終的說法是比較準确的。

問題五:樊哙怎麼死的病死的。

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去殺他,結果陳平還沒到地方劉邦就挂了。他就沒殺。

問題六:樊哙、蕭何等劉邦大将都是怎麼死的?劉邦手下的戰将很多,在《漢書》中《高惠文功臣表》中,表中143人,除了蕭何未帶過兵打仗,張良、陳平極少帶兵打仗,以及少數幾個靠嘴皮子的外,絕大多數都是戰将。這些戰将後來出任丞相(相國)的有:曹參、王陵、灌嬰、張蒼、申屠嘉等。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初年,從朝廷到地方,得要的職位基本上由這些追随漢高祖的開國功臣或者他們的子孫把持。有的功臣二代還有幾個當上了丞相。如劉舍(項羽的堂侄項它之子)、陶青、莊青翟等。1、蕭何:公元前193年家中病逝,谥号為“文終侯”;

2、曹參:公元前190年家中病,谥号為“懿侯“,蕭何去世後繼任相國;

3、張良:公元前185年病逝,谥号為”文成侯“

4、樊哙:公元前188年去世,谥号為”武侯“

5、周勃:公元前169年去世,谥号為“武侯”。漢文帝時先任左丞相,陳平去世繼任丞相

6、灌嬰:公元前174年去世,谥号為“懿侯”。漢文帝時周勃罷相後出任任丞相。

7、王陵:公元前180年去世,谥号為“武侯”。曹參去世繼任為左丞相;

8、陳平:公元前178年去世,谥号為“獻侯”。漢文帝時先為右丞相,後獨任丞相。

9、夏侯嬰:公元前171年去世,谥号為“文侯”。

10、郦商: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景侯”。

11、王吸: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定侯”。

12、陳賀: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圉侯“。他是垓下之戰擊敗項羽的費将軍;

13、孔聚:公元前171年去世,谥号為”夷侯“。他是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的孔将軍。孔子的後裔,漢初儒家代表人物。

14、陳武:公元前163年去世,谥号為“剛侯”。叁合之戰,破匈奴、韓王信聯軍,斬韓王信。

15、張蒼:公元前151年去世,谥号為“文侯”。漢文帝時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相。他與李斯、韓非同門,都是荀子的學生。是漢初儒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

問題七:樊哙最後的結局劉邦懷疑樊哙與呂後合夥殺害戚夫人,派兵斬殺樊哙,在押回途中劉邦病死,呂後掌權,又将樊哙肆放了,《史記》記載後來樊哙因病而死,野史中也貳記載說樊哙自殺而死。

問題八:楚漢傳奇盧绾怎麼死的樊哙與盧绾的老婆關系豆米曆史網盧绾(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

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常随出入上下。楚漢戰争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同陳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绾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

以樊哙、周勃攻打盧绾,攻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绾攜及家人奔走匈奴。

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盧绾死于匈奴,享年63歲。

問題九:樊哙、蕭何等劉邦大将都是怎麼死的? 1、蕭何:公元前193年家中病逝,谥号為“文終侯”;

2、曹參:公元前190年家中病,谥号為“懿侯“,蕭何去世後繼任相國;

3、張良:公元前185年病逝,谥号為”文成侯“

4耿樊哙:公元前188年去世,谥号為”武侯“

5、周勃:公元前169年去世,谥号為“武侯”。漢文帝時先任左丞相,陳平去世繼任丞相

6、灌嬰:公元前174年去世,谥号為“懿侯”。漢文帝時周勃罷相後出任任丞相。

7、王陵:公元前180年去世,谥号為“武侯”。曹參去世繼任為左丞相;

8、陳平:公元前178年去世,谥号為“獻侯”。漢文帝時先為右丞相,後獨任丞相。

9、夏侯嬰:公元前171年去世,谥号為“文侯”。

10、郦商: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景侯”。

11、王吸: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定侯”。

12、陳賀:公元前179年去世,谥号為“圉侯“。他是垓下之戰擊敗項羽的費将軍;

13、孔聚:公元前171年去世,谥号為”夷侯“。他是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的孔将軍。孔子的後裔,漢初儒家代表人物。

14、陳武:公元前163年去世,谥号為“剛侯”。叁合之戰,破匈奴、韓王信聯軍,斬韓王信。

15、張蒼:公元前151年去世,谥号為“文侯”。漢文帝時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相。他與李斯、韓非同門,都是荀子的學生。是漢初儒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

曆史上張良和樊哙分别是怎麼死的

都是病死的。

1、張良之死:

漢朝基業初定,異姓諸侯也多被消滅,國家生活步入正軌,但宮廷中卻醞釀着一場風暴。劉邦寵愛戚夫人,對呂後的野心有所察覺。欲廢太子劉盈(呂後子),欲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皇儲,滿朝文武群起谏诤,認為此舉不妥,劉邦卻立意已決,不聽群臣的勸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剝奪,呂後焦急萬分,派其弟呂澤求助于“智囊”張良。

張良認為廢立太子一事事關重大,不可輕易更立。漢朝初立,百廢待興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亂,隻有順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于此,張良對呂澤說道:口舌已難保太子,現在有四個老者,人稱“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餘,節義清高,很受人們敬重,現不就漢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屢請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請‘四皓”下山輔佐,為鞏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幫助。

“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下山輔佐。劉邦讨伐英布得勝還朝,舉行慶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宮。劉邦驚問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屢請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賢愛士,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力。劉邦見四老已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恐怕難以動搖,便放棄的易立太子的主張。呂後十分感激張良,在劉邦死後,強勸張良結束學道生活,回朝做官,張良聽從了勸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張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終得善終。

2、樊哙之死:

樊哙在高祖病重時,有人诋毀樊哙是呂氏的黨羽,皇上如哪天駕崩,樊哙就會舉兵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些人。高祖聽到這話大怒,派陳平乘車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統帥軍隊,還要求在軍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陳平懼怕呂後,所以決定把樊哙押解長安讓高祖親自處決。陳平、樊哙到長安時,高祖已死,呂後就釋放了樊哙,并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他在惠帝六年病死。

曆史上張良,樊哙怎麼死的

都是病死的。

1、張良之死:

漢朝基業初定,異姓諸侯也多被消滅,國家生活步入正軌,但宮廷中卻醞釀着一場風暴。劉邦寵愛戚夫人,對呂後的野心有所察覺。欲廢太子劉盈(呂後子),欲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皇儲,滿朝文武群起谏诤,認為此舉不妥,劉邦卻立意已決,不聽群臣的勸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剝奪,呂後焦急萬分,派其弟呂澤求助于“智囊”張良。

張良認為廢立太子一事事關重大,不可輕易更立。漢朝初立,百廢待興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亂,隻有順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基于此,張良對呂澤說道:口舌已難保太子,現在有四個老者,人稱“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餘,節義清高,很受人們敬重,現不就漢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屢請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請‘四皓”下山輔佐,為鞏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幫助。

“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下山輔佐。劉邦讨伐英布得勝還朝,舉行慶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宮。劉邦驚問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屢請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賢愛士,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力。劉邦見四老已為太子左右,可見太子羽翼已豐,恐怕難以動搖,便放棄的易立太子的主張。呂後十分感激張良,在劉邦死後,強勸張良結束學道生活,回朝做官,張良聽從了勸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張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終得善終。

2、樊哙之死:

樊哙在高祖病重時,有人诋毀樊哙是呂氏的黨羽,皇上如哪天駕崩,樊哙就會舉兵誅殺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些人。高祖聽到這話大怒,派陳平乘車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統帥軍隊,還要求在軍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陳平懼怕呂後,所以決定把樊哙押解長安讓高祖親自處決。陳平、樊哙到長安時,高祖已死,呂後就釋放了樊哙,并恢複了他的爵位和封邑,他在惠帝六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