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順治怎麼死的(順治因何而死)

biang 中華百科 672

本文目錄

  1. 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2. 順治是怎麼死的
  3. 清朝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4. 順治皇帝怎麼死的

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史書記載順治是感染天花病逝的。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生母孝莊文皇後,年号順治,在位十八年。

順治性格剛愎自用,并且叛逆。因心愛的妃子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曾剃度出家,後來在禅師的開導下放棄去家。

他的去世就是在一次外出觀看出家儀式的時侯染上了天花,藥石無醫,與世長辭臼。

順治是怎麼死的

順治皇帝,名福臨,死因是死于天花,1661年順治帝染上天花,最終不治身亡,在此之前順治帝并沒有出家。

公元北京爆發了天花瘟疫,順治帝最寵愛的妃子皇貴妃董鄂氏兒子不幸中天花死亡,董氏因喪子之痛,于1660年9月猝死。同年10月大覺禅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發為僧,順治帝雖然沒有出成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順治為此悲痛欲絕,沮喪數月,直至他于1661年2月2日染上天花,皇帝于1661年2月5日崩于紫禁城内的養心殿,年僅二十二歲。

擴展資料:

滿族人對天花病毒沒有免疫,一旦感染天花,幾乎隻能等死,所以他們對天花的恐懼甚于其他任何疾病。1622年,他們建立一個機構,用于研究天花病例,隔離患者避免傳染。在天花流行之時,皇室成員為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定期進入避痘所。

福臨之所以感染如此可怕的疾病,是因為他年輕,而且居住于附近有傳染源的大城市。而事實上,根據記載,在順治年間,至少有九次天花在北京爆發。

每次爆發,都迫使福臨搬到保護區。保護區為北京南部的狩獵場南苑,此前多爾衮已于17世紀40年代在那裡建立一所避痘所。盡管有這樣的預防措施——例如規定迫使感染天花的漢族居民搬出城市——但順治最終仍死于天花。

由于朝廷沒有明确宣布順治帝的死因,很快便流言四起。坊間傳言福臨其實未死,而是因為對愛妃之死過于悲痛或是四位獲任為輔政大臣的滿洲貴族發動了政變,他退位隐居佛教寺院,匿名為僧。

因為順治帝于17世紀50年代成了佛教禅宗的狂熱追随者,甚至讓僧人進入皇宮,這些流言似乎不那麼令人難以置信。中國現代曆史學家認為福臨出家之謎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

但一位僧人記錄說1661年2月初皇帝因感染天花而健康嚴重受損,而在皇帝的葬禮上有一名妃子和一名侍衛為其殉葬,由此來看福臨之死應該并非假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福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因愛而亡的皇帝——順治

參考資料來源:央視網——天花與清宮

清朝順治皇帝是怎麼死的

1626年努爾哈赤兵敗甯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

據悉,在正史的史料中記載,皇太極是“端坐無疾而終”。因此,在史學界更懷疑是腦溢血。

除了出家五台山,順治早逝的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後死亡率高。

雍正皇帝追求長生不老,服用藥物造成慢性中毒。事實上在古代丹藥中常常加入許多重金屬,比如朱砂(硫化汞)。

最幸福的莫過于乾隆皇帝了,在位63年,是中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最長壽的皇帝。回顧他的生平,平定叛亂,文武兼修,熱衷狩獵,十分注重養身。

據悉乾隆一直活到88歲,他崇尚武功,環境優越,性格開朗,身體健壯,一生幾乎沒有生過什麼病。所謂自然死亡,就是人年事已高,身體器官自然衰竭而死亡,屬于壽終正寝,沒有受過什麼病痛折磨,而有的人可能睡上一覺就再沒有醒來。

康乾盛世,讓嘉慶當皇帝的時候,國庫充盈,物産豐富。可能就是因此,患上冠心病的吧。

道光在位期間清朝日漸衰落,在其所撰《養正書屋全集》的〈賜香雪梨恭記〉這篇文章裡證實,道光皇帝在即位之前吸食鴉片。

鹹豐皇帝是個苦命的皇帝,圓明園被燒,被迫外逃,其素有咯血的頑疾,逃亡熱河後卻不注意休養,最終氣絕身亡,年僅31歲。史學上比較公認的是鹹豐皇帝患有痨病,也就是我們現代所說的肺結核。

順治皇帝怎麼死的

先看清史稿記載: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遺诏曰:“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茲矣。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

關于皇帝的死,隻有寥寥數語,并沒有記載死因,這也成了千古懸案。

順治死因正史沒有記載,其中種種疑點,可以通過對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清宮檔案的分析,解開這個困擾史學界多年的謎題。

王熙自撰《年譜》記載或死于天花:

我們來看王熙自撰《年譜》。王熙是順治時期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又是順治的寵臣,順治臨終前的遺诏就是面谕他草拟的。

王熙在《年譜》中,詳細記載了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這幾日順治帝及其本人的言行舉止,而這幾日正是順治病死前的最後的一周,如《年譜》雲:“辛醜三十四歲,元旦因不行慶賀禮,黎明入内,恭請聖安,吾入養心殿,賜坐、賜茶而退。翌日,入内請安,晚始出。初三日,召入養心殿,上坐禦榻,聖躬少安,命至禦榻前講論移時”。“初六日,三鼓,奉召入養心殿,谕‘朕患痘勢将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诏書,即就榻前書寫……’随勉強拭淚吞聲,就禦榻前書就诏書首段。随奏明恐過勞聖體,容臣奉過面谕,詳細拟就進呈,遂出至乾清門下西園屏内撰拟,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恸。初八日,又同内閣拟上章皇帝尊谥,又同内閣拟今上皇帝即位年号,又為輔政大臣撰誓文”。王熙《年譜》翔實逼真地記述了順治死前幾日的活動,明确記載順治是染痘(天花)病終于養心殿。

張宸《青碉集》記載吻合《年譜》:

另外當時在宮中擔任詞臣的張宸在其《青碉集》中所記:“辛醜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先是初二日,上幸憫忠寺,觀内珰吳良庸祝發。初四日,九卿大臣問安,始知上不豫。初五日,又問安,見宮殿各門所懸神對聯盡去。一中貴向各大臣耳語,甚倉惶。初七日,釋刑獄諸囚獄一空。傳谕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接着張宸又記述了順治的整個治喪過程。王熙與張宸都是順治病逝前後的親身經曆者、目睹者,都說順治死于天花。

從種種史料和迹象推斷,順治患天花而去世,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天花在清朝是非常猖獗可怕:

清朝天花的流行,已影響到八旗人丁的數量與質量,在當時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防天花,已經成為清朝立國的國策之一。

而防天花,已經成為清朝立國的國策之一。清朝入關前,統治者就頒布了很多法令,規定一旦疫情發生,必須立即将疫區封鎖,已經出痘的人嚴禁出走,那些在疫區内沒出過痘的人,一律遷往偏遠地區隔離;對那些不及時報告疫情或者擅自掩埋天花死亡者的人,官府要追究責任,甚至以死論罪。順治二年的谕旨宣布:凡是民間出痘者,立即遷出城外四十裡進行隔離。

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住進紫禁城的皇帝。其在位期間,為躲避天花的傳染,不惜打亂正常朝議制度,躲在深宮不敢上朝。蒙古各部落一向是清朝最可依賴的力量,從順治的父親皇太極開始,蒙古各部落首領每年都要朝見皇帝。但順治執政時期,竟然連續6年沒有接見蒙古王公,原因就是害怕傳染上正在蒙古流行的天花。

在清朝12位皇帝當中,有記載患上天花的皇帝就有4位。即第四任皇帝康熙和他的父親順治帝以及第九、第十任的鹹豐帝和同治帝父子。從康熙到同治王朝,相隔百多年,說明天花的确困擾了清王朝很長一段時間。

順治帝、同治帝都死于天花,鹹豐帝天花痊愈後成了麻子,康熙帝命大,患天花不死,因禍得福,有了免疫力,終生不再患天花。也是這緣故,出入宮廷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支持皇太後的意見,而定玄烨繼承皇位,成為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