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怎麼死的(李旦是誰)

biang 中華百科 802

本文目錄

  1. 唐朝李旦是怎麼死的
  2. 唐睿宗李旦是怎麼死的與武則天有關嗎
  3. 唐朝皇帝李旦怎麼死的
  4. 李旦是怎麼死的

唐朝李旦是怎麼死的

開元四年(716)六月,睿宗李旦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歲睿宗本性軟弱懦弱,所以在武則天時期可以存活下來。睿宗雖然是武則天的親兒子,但是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權力,為自己做皇帝,殺起兒子也是毫不手軟的。所以隻有他這樣本性軟弱懦弱,逆來順受的才沒被殺死。高宗皇帝死後,中宗繼位。才幾年,被武則天廢掉。睿宗繼位。睿宗率群臣“懇請”武則天登基,改李唐為武周。這樣武則天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但是武則天到底是一個女人,面臨一個無法解決的繼承問題。如果是武姓天下,就要傳給她的侄子。侄兒是不是會永遠祭祀姑媽,是一個問題。所以最後不得不還是立中宗為太子,恢複李姓天下。武則天自己還是回到李家為兒媳婦,稱為“則天大聖皇後”。武則天死後,中宗的皇後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想學武則天的樣,竟然将中宗毒死。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聯合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了韋氏,立睿宗。以後,李隆基囚禁了太平公主,尊睿宗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麻煩采納,謝謝!

唐睿宗李旦是怎麼死的與武則天有關嗎

在唐朝史上,唐睿宗李旦死後,便是武則天真正稱帝的時候,當時武則天已經精心準備了好久,終于等到了登基自己稱帝的這一天,在武則天之前是唐睿宗李旦皇帝,當時唐睿宗雖然表面上是皇帝,但是其實并沒有什麼權利,所以的大權都被武則天掌握。甚至武則天還把李旦囚禁起來不讓李旦參與朝廷。那麼,最後唐睿宗李旦是怎麼死的呢?唐睿宗的死和武則天有關嗎?一起來看看!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睿宗本性軟弱懦弱,所以在武則天時期可以存活下來,睿宗雖然是武則天的親兒子,但是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權力,為自己做皇帝,殺起兒子也是毫不手軟的。

正是他這樣本性軟弱懦弱,逆來順受的才沒被殺死,高宗皇帝死後,中宗繼位,才幾年,被武則天廢掉,睿宗繼位。睿宗率群臣懇請武則天登基,改李唐為武周,這樣武則天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但是武則天到底是一個女人,面臨一個無法解決的繼承問題,如果是武姓天下,就要傳給她的侄子,侄兒是不是會永遠祭祀姑媽,是一個問題。所以最後不得不還是立中宗為太子,恢複李姓天下,武則天自己還是回到李家為兒媳婦,稱為則天大聖皇後。

武則天死後,中宗的皇後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想學武則天的樣,竟然将中宗毒死,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聯合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了韋氏,立睿宗,以後,李隆基囚禁了太平公主,尊睿宗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

開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長安宮中的百福殿,享年55歲,葬于橋陵,廟号睿宗,谥号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唐睿宗李旦為何三讓天下?

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相距長達27年。在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詭雲谲,令後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稱得上富有傳奇色彩,這不僅是由于他的兩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讓天下。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則天在洛陽宮中廢中宗皇帝為廬陵王的第二天。由于這時武則天的政治經營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的火候,身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為繼中宗之後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一讓母親】睿宗被立以後,他不僅不能在正宮上朝聽政,且隻能居住在别殿,武則天則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睿宗實際上是個傀儡皇帝。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複政于睿宗皇帝。睿宗堅決表示不同意,武則天也就順水推舟,依舊臨朝稱制,把持朝政。

永昌元年(689),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曆,同時,改元為載初元年(689)。這一年,武則天開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為了配合武則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數萬人上表請願,請求武則天實施改朝換代。

處于政治波瀾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睿宗也上表請求母後榮登大寶,并懇請賜自己姓武。睿宗此舉未必是出于本意,卻使武則天的改朝換代有了一個台階,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二讓皇兄】聖曆元年(698)三月,武則天将廢黜為廬陵王的中宗從房陵召回。睿宗數稱病不朝,請讓位于中宗,顯然,睿宗稱病隻是一個借口,他是認為自己年幼,不願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較量。

唐睿宗的推讓,不僅說明了他的明理和識趣,也使武則天可以名正言順地重立唐中宗,同時避免了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不和諧。睿宗讓位既保護了哥哥,也讓自己有更多機會組織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團,擴大自己勢力,同時也避免被嚴密監視,一家人這時才被放出來。

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為皇太弟,這顯然與他推讓皇位繼承人的舉動有關。對這一稱呼,又因為睿宗的堅決推辭而作罷。由于睿宗的謙讓,他在中宗複辟以後的政治漩渦中,雖然屢屢遭受猜忌也能夠保得平安。

【三讓兒子】景龍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安國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參謀輔政,韋後想仿效武則天把持朝政,把睿宗當作了一大障礙,睿宗從沒有正面争鋒,一如既往地恭儉退讓,避免遭到已經把持了朝政的韋後的陷害。

由于倒行逆施,韋後最終走上了末路窮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将領擁兵入宮,将韋後誅殺,廢黜少帝李重茂,擁立睿宗重新登基。在少帝下诏讓位的時候,睿宗依舊上表推讓,在衆人的強烈要求下,他才勉強同意。

睿宗這次即位後的第二個月,就把誅韋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為皇太子,同時,改元景雲。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個月的睿宗再次讓位,把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讓位也宣告完成。

睿宗三讓天下,他一讓母親,應系情非得已;二讓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讓兒子,可謂實屬無奈。不過,睿宗三讓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驚無險,就連司馬光也評價說: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于難。。

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讓,倒也未必,隻是他這最後一讓,竟讓出了一個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時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開元盛世的來臨,是在睿宗之後的曆史延續。

唐朝皇帝李旦怎麼死的

李旦在衆人的要求下再次稱唐睿宗,唐睿宗登基後,本該是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是李成器為避免重蹈玄門之變主動退避,李旦立三子李隆基為太子。李隆基為太子後與姑姑太平公主發生了政治沖突很快成了政敵,李旦在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之間試圖找到平衡,他希望彼此能和平共處,所以他在自己的年号裡面将“太極”改為“延和”。

太平公主是想讓李旦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結果以天象異變唆使李旦在傳位和另立太子之間做選擇,不過唐睿宗出乎意料的決心傳位。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政局開始轉變,太平公主在李旦還是皇帝的時候,在朝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李隆基即位後,太平公主立馬陷入被動狀态,但是因為太上皇李旦還在,李隆基不能把太平公主怎麼樣。

李旦對李隆基登基後的朝政上的表現越來越不滿意,所以太平公主趁機勸李旦廢除李隆基,但是李旦在打算好讓李隆基戍邊(等于是廢帝)又猶豫了,結果李隆基發動政變,太平公主自缢,她的三個兒子被處死,而李旦則被李隆基終生軟禁,最後公元716年在百福殿中去世,享年55歲。

李旦是怎麼死的

李旦(公元661-716年),高宗第八子,母親為武則天皇後。封豫王,又封冀王。武則天廢中宗李顯後繼位,時年23歲,在位10年(公元684-690年,公元710-712年)。病死,葬橋陵。年号文明、景雲、太極、延和。橋陵位于陝西省蒲城縣西北15公裡的豐山上。曆史上豐山曾稱作“金幟山”和“金粟山”,又因這裡山勢聳峻,飛峰險勢,當地人們依其自然形勢俗稱為“鳳凰山”。李旦“溫恭好學,通诂訓,工草隸書,”。高宗死後,李顯繼位為中宗,武則天認為李顯妨礙了她的權力,就在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廢掉李顯,改立豫王李旦當皇帝。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她又廢掉睿宗,自己總攬朝政,不久改唐為周,自封為皇帝,李旦被改封為相王。及中宗複位,睿宗被立為皇太弟。景龍四年(710年),韋後及安樂公主毒死中宗,十六歲的中宗第四子溫王李重茂為皇帝,韋後為皇太後臨朝攝政,韋氏及其黨羽壟斷朝政。李旦的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官廷政變,起兵殺死韋後及其黨羽,擁立李旦為皇帝。延和元年(公元7l2年)開元四年七月便頒诏令傳位給皇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從此唐王朝結束了頻繁的宮廷政變,出現了開元盛世。開元四年(7l6年)李旦病死于長安百福殿,時年55歲,葬于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