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墨家最後怎麼消失(墨家怎麼沒落的)

biang 中華百科 1.2K+

本文目錄

  1. 在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原因是什麼
  2.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呢
  3. 曆史上的墨家是怎麼走向毀滅的,是被秦始皇滅的嗎
  4. 墨家在中國,為何消失的這麼徹底

在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原因是什麼

對于墨家的認識,我們印象中往往都是機密、機關、機甲等等技能為一身的神秘組織,提到墨家我們就會想到出其不意。然而,就是這麼神秘的一個組織,最終卻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我認為原因有三:

原因一:

我們都知道,諸子百家争鳴是出現在動亂的春秋戰國分解時期,這時每個分解的國土都要有自己的獨特治國方式,因為有了需求,那麼就會有供應,于是百家興起,墨家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

墨家主張遵循規律,抵制戰亂,推崇節約。墨家的思想,雖然能夠存在于六國分裂時期,卻不能繼續存在于大一統的秦漢時期。原因就是,墨家的主張已經不能試用統治者的需要,得不到相應的政治支持,墨家也就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原因二:

1.秦朝

秦始皇稱帝後,急需穩定國内秩序,于是法家成了第一選擇。"焚書坑儒"這樣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儒家遭到了破壞,而且墨家等其他諸子百家也紛紛被趕下曆史舞台。因為當下的秦國需要的是穩定和嚴法。

在秦國時候,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國進行的兩次政治改革,史稱“商鞅變法”,秦國統一後,繼續沿用嚴苛的法律,也是正常的。

2.漢朝

漢初,為穩定民心,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訓,漢朝統治者決定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者在意的是如何穩定國家,而非科學技術。儒家思想占領了上風,墨家也就更缺少機會登上曆史舞台。

原因三

最根本原因是:墨家所代表的利益階層是農民,他們自身缺少繼承者和傳承者,自墨家創始人之墨子之後就很少出現傑出的管理者。

雖然如此,墨家仍然為我國古時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比較著名的有:小孔成像、幾何學說、邏輯詭辯等等方面。

小結

墨家的出現是必然的,他們的興起也是曆史所需要的,他們的沒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我們佩服墨家傑出的科技創作能力,他們的有些發現甚至早早領先世界,但是仍然缺少将科學技術轉化為經濟進步的能力。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呢

戰國時期是一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的時代。正是由于周朝的分封制的弊端,導緻了後面的春秋戰國各國藐視周天子,互相征戰、殺伐不斷。然而這個時代也是曆史上文化興起最為重要的時期——諸子百家争鳴。

諸子百家中影響最為廣泛、最為深遠的是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儒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其中的墨家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的三大哲學體系,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的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曾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這些思想家的高度評價也從側面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戰國時期的輝煌。

墨家産生于且盛行于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主要思想主張是兼愛非攻——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反對侵略戰争;節用、明鬼——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重視前人的文化财富。

墨家學派還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從這些點看來墨家在戰國時期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可為什麼最後,墨家學派神秘的消失了?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發現其進步性。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墨家學派缺少可供其生長的土壤。戰國之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國内逐漸從百年征戰中掙脫出來,開始休養生息,同時秦始皇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镝,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将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其次,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後驕奢淫逸,沉迷煉丹,大興土木: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骊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從阿房宮的建造來看,秦始皇當真是驕奢至極。

從這兩點看出,秦始皇是一個既不兼愛也不節用明鬼的人,天下太平後墨家的非攻思想也無用武之地。一個不受統治者支持的學派,一個思想無法運用到實踐中的學派,其在這片土地上也難以茁壯成長。

第二,封建王朝中,地主階級占有絕對的領導權力,而墨家學派的衆人平等、甯願自身受苦受難也要有利于他人、為天下幸福而放棄個人私利等十分理想的思想觸犯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墨家成了一個橫梗在封建集權專制統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不除掉墨家這一障礙,秦始皇就很難統一中國,中央集權專制的大帝國也很難建立。

曆史上的墨家是怎麼走向毀滅的,是被秦始皇滅的嗎

墨家不是被秦始皇毀滅的,是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逐漸滅絕。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并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

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擴展資料:

墨子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

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争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裡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墨家

墨家在中國,為何消失的這麼徹底

墨家思想體系,充滿了偉大的人道主義色彩與科學精神,即便以現在的眼光看,它依然是那麼熠熠生輝。可見,曆史留下的未必盡是精華,淘汰的也未必盡是垃圾。曆史的邏輯未必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又未必是不能解釋的。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運安排,原因是什麼?墨家與儒、道、法三家有一點差别,它不僅有一套學說,還有自己的組織。

儒家講究仁愛,法家講究嚴刑酷法,而曆史證明的是,社會的運行需要既需要愛,也需要刑。而墨家的觀點是“兼愛平生”,從這個角度上墨家比儒家更上一層。墨家要求“尚賢”,這一點與儒家有不謀而合之處。

但是儒家後來卻被統治階級利用來宣揚所謂“天子”。但是,墨家一直堅守。墨家講究科學的思維。墨家認為人們應該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實踐為基礎去觀察這個社會。

除此之外,墨家思想中的“尚同”也是個很危險的存在,要求把全部人的思想統一到一個想法中,這樣便形成了一個紀律嚴明的世俗化組織,有着不可忽視的号召力,再加上在機關術、守城、器械方面的特長,墨家對大一統專治君主制形成了莫大的威脅。試問,秦漢大一統時代,有其存活的可能嗎?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墨子及其門人,算是一根脊梁。不能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