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曆史名妓李師師是怎麼 死的
一說張邦昌将其獻給了金帥,為保名節,吞金自盡。這天黃昏,宋徽宗帶着内侍數人,輕乘小辇,微服往遊。滿目春色,觸耳歡聲,花草郁郁蔥蔥,煙雲彌漫在道路兩邊。天色将暮的時候,來到金環巷,百肆雜陳,萬人骈集,笑語盈盈,歌弦喧阗。徽宗東瞧西望,目不暇接,在一座樓下,突聽得窗簾一響,便舉頭仰顧,窗簾開處露出一個千嬌百媚的俏臉兒來,鬓鴉凝翠,鬟鳳涵青,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自有三千後宮粉黛不具有的驚豔,頓令徽宗恍惚不知身在何處。這座樓是煙花之地的青樓,徽宗所看到的女子是汴京名妓李師師。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内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父親早亡,被經營妓院為業的李媪收養,教她琴棋書畫、歌唱舞蹈。年紀十四五,漸漸出落得眉目如畫,通體雪豔,又善解人意,且善唱讴,工酬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也件件精緻。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争奪的對象。就連山東水泊的首領及時雨宋江也不遠萬裡,冒死潛入汴京,為的是一睹芳澤。這日天緣湊巧,開窗閑眺,正與徽宗打個照面。徽宗下車入青樓。見到李師師,徽宗仔細端詳,一抹纖腰,眉目含情。李師師開筵宴客,酒至數巡,唱了幾出小曲,益覺令人心醉。席間詢及姓氏,徽宗先謅了一個假姓名。但酒喝多了,徽宗卻自稱“朕”,無意中透露了自己身份,李師師畢竟心靈,已是會意,她極為驚異,但伺候的自然也越發周到。待到了夜靜更闌,谑浪笑語,毫無避忌,徽宗便去擁了李師師同入羅帏。這一夜的枕席缱绻,比那妃嫔當夕時,情緻加倍。李師師溫婉靈秀的氣質使宋徽宗如在夢中。可惜情長宵短,轉瞬天明,徽宗沒奈何,披衣起床後,與李師師約會後期,依依不舍而别。别後幾日,徽宗幾乎每夜寤寐彷徨,輾轉反側,隻覺得那些後妃沒有一個比得上李師師的。隔日再見到李師師,徽宗自明心迹,徹夜綢缪。他一度想讓李師師充掖後宮。徽宗再三躊躇,可是李師師一個煙花女子,畢竟不便移居禁苑。從此宋徽宗對後宮佳麗視若無睹,隔三差五就微服出宮來李師師這裡尋歡作樂。自此李師師也不敢招待外客。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隻能回避三舍。可是偏有武功員外郎賈奕,年少英俊。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舊情重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後不免醋意大發,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聖情珲似夢,追歡執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銮,留下鲛绡當宿錢。”有好事之徒把這詞傳揚開來,宋徽宗聽說後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後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并規定永遠不許再入都門。李師師的家中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内中卻有一人是李師師自己不能割舍的,他就是大才子周邦彥。他是詞界出了名的美男子,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且能按譜制曲,所做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是當時的大詞人。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着這個空兒前來看望李師師。二人正在叙闊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新鮮的橙子,聊了一會兒就要回宮,李師師假意挽留道:“現已三更,馬滑霜濃,陛下聖軀不豫,豈可再冒風寒。”而宋徽宗正因為身體沒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周邦彥酸溜溜地填了一首詞:“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帏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筝。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豈知宋徽宗痊愈後來李師師這裡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随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後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内。臉色驟變,派心腹收羅周邦彥平日所寫的豔詞,作為罪證,說他為人輕薄,不能在朝為官,把他貶出汴京。李師師冒風雪為其送行,并将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李師師一邊唱,一邊流淚,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泣不成聲。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徽宗風流有餘,治國卻無一點本領。因金的南侵,徽宗趙佶于公元1125年倉皇傳位于皇太子趙桓,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趙桓成為曆史上的欽宗。1126年金兵進軍開封之際,兵力不過六萬,北宋各方召集勤王之師,号稱二十餘萬。然而和戰之計倉皇未決,以緻人心瓦解。徽宗及其子欽宗昏庸懦弱,靖康之難後與後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成了俘虜。這就是曆史上的“靖康恥”,徒令後人扼腕歎息。據小說家言,李師師也乞為道士,隐迹尼庵。金人夙聞豔名,尋她取樂,李師師道:“請與我見上皇一面,就随同你們北去。”金人讓她一見徽宗,兩人會短離長,說不盡的苦楚,最後她說了“保重”兩字,折斷金簪,吞食而下,跌在地下,奄然長逝了。
電視劇水浒傳中李師師最後怎麼了
電視劇中。最後李師師放棄了京城的名和利,兩個人私奔了。兩個人坐着船浪迹天涯了。
至于李師師心裡是怎樣轉變的電視劇沒有交代。畢竟電視劇不用拍的太詳細,要給觀衆想象的空間吧。
這個結局雖然我知道是假的,是電視劇虛構的,但是看着心裡也很舒服。畢竟燕青的結局在108人中算是比較好的了。其他的人很多都死得很慘。
再介紹一下真實的結局:書中寫的真實情況應該是燕青離開了主人盧俊義,流浪去了;李師師水浒傳中沒有交代,但是史書中寫到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國皇帝,折斷金钗并吞下自殺身亡。還是死得很壯烈的!
有宋徽宗庇護的李師師為何會死的這麼慘
李師師是宋朝的一個名妓,她最後死的非常慘,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宋徽宗已經成為了俘虜,沒有辦法庇護她,而李師師又是一個性情比較剛烈的女子。李師師是宋朝的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她也因為自己的美貌受到了當時的君主宋徽宗的喜愛,并且宋徽宗經常去私會李師師,李師師在當時的名聲也就傳開了。能夠讓一國之君去夜間私會的女人,那該是有何等的美貌,可惜紅顔薄命,李師師最後也是死的比較慘烈的。
金人攻破了宋朝的國門,宋徽宗成了俘虜,因此就沒有辦法庇護李師師了。李師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子,在宋徽宗選擇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當上了清閑的太上皇的時候,李師師也跟随着宋徽宗的腳步隐居了。她用錢财打通關系,讓宋徽宗允許自己出家成為尼姑,并且還得到了宋徽宗賞賜的一個小寺廟。在金人聞名來尋找李師師的時候,宋徽宗早就已經被金人囚禁,沒有辦法庇護李師師。
李師師是一個性情非常剛烈的女子,甯死不屈。李師師在成為尼姑之後,并沒有清淨太長的時間,今日早就聽說李師師的大名,攻破了宋朝的國門也要找到她,李師師被抓到之後,甯死不服侍金人,後來就以死明志,用簪子刺破了自己的喉嚨,這樣一位剛烈的女子實屬少見。宋徽宗得知李師師已經死了,悲痛萬分,非常的傷心。
綜上所述,李師師作為一個名妓,她也是有着自己的風骨的,在面對外來的敵人的時候甯死不從,甚至以死明志,這樣的一位女子讓多少賣國求榮的人汗顔。在《水浒傳》中,李師師是有着一個好的結局的,她和自己的心愛的人私奔了,這個人就是梁山好漢之一的燕青,兩個人情投意合,決定私奔,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古代名妓李師師是怎麼死的
“靖康之恥”後的李師師下落,更有如下三種說法:(一)以死殉國。《李師師外傳》中說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讓他的主帥尋找李師師。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不死,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告以賤妓,蒙皇帝眷,甯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于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作者因此對她大加贊賞,以為有俠士之風。清人黃廷鑒《琳琅秘室叢書》也據此稱贊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其行為将在曆史上永放光芒。這一說法卻受到許多人的質疑。魯迅将《李師師外傳》稱為傳奇,宋之的《皇帝與妓女》一書認為該書的作者是想借李師師的忠義諷世,鄧廣銘《東京夢華錄注》說此書“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義》也認為是借李師師諷世。
(二)老死江湖。《青泥蓮花記》雲:“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複向時風态。”《墨莊漫錄》也說她流落到浙江,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但“憔悴無複向來之态矣”。清初陳忱《水浒後傳》繼承這一說法,說李師師流落在杭州,住在西湖葛嶺,操舊業為主。宋人平話《宣和遺事》的記載相似,隻是又加了“為商人所得”一節。宋代人寫的《汴京記事詩》也吟詠了她凄涼的下落。
三)被俘北上,逼嫁殘廢金兵,了結殘生。這種說法有無依據暫且不論,事實上,李當時已經出宮,金兵主帥是按張邦昌等人提供的名單索取後宮婦女的,其中怎麼會有李師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