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曹植怎麼死的(曹植咋死)

biang 中華百科 648

本文目錄

  1. 曹植怎麼死的
  2. 曹植是怎麼死的
  3. 曹植怎麼死的 揭秘曹植的死因和生平
  4. 曹植的死因是什麼
  5. 曆史上曹植是怎麼死的 曹植的死因

曹植怎麼死的

曹植是病死的。

根據史料《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記載,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将其葬于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将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拓展内容: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

在《洛神賦》中,詩人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辍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于破滅。

曹植是怎麼死的

曹植是怎麼死:抑郁而死。

曹植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後失寵。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稱帝後,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曹丕死後,曹丕的兒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郁而死,年四十一歲。

擴展資料:

曹植的人生: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徒封雍丘王。

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

但過于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于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隻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徒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讀佛經,并在魚山聞梵,創作梵呗。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将其葬于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怎麼死的 揭秘曹植的死因和生平

曹植回到家族之後,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官職,但是他的性格較為放蕩不羁,不善于交際,因此很難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最終,曹植在AD 232年去世,享年41歲。

總的來說,曹植的生平和死因至今仍然有很多争議。不過,無論他的死因是什麼,都不能否認他的才華和成就,他的詩歌作品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

二、曹植的死因

曹植的死因至今仍然有很多争議。有些曆史學家認為,曹植是因為得罪了曹丕而被殺害的;而另一些曆史學家則認為,曹植是因為病逝而去世的。

曹植的死因至今仍然有很多争議。有些曆史學家認為,曹植是因為得罪了曹丕而被殺害的;而另一些曆史學家則認為,曹植是因為病逝而去世的。

曹植的死因是什麼

曹植之死是因性格導緻抑郁或是飲食不節制得病而死。

陳壽在其《三國志》中是這麼記載曹植之死的:“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而後人在史書中記錄曹植死因的時候也就大多一筆帶過,并沒有詳細記載曹植的确切死因。

在《太平禦覽》中的《魏略》中有這樣一條記載“陳思王靜意著作,食飲損減,得反胃病”,反胃病逝由于飲食之後,食物不消化,肚腹脹悶,将吃的食物吐出來,得這個病的原因大多是飲食不節制,或是大量喝酒,酒毒堆積在腸胃。

曹植因富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但因其任性而失寵。後來遭到兄長曹丕的妒忌,曹丕稱帝後,曾經想法設法要殺了曹植,最後還是因為曹植寫的千古絕唱《七步詩》而挽回了性命。

曹植的文藝成就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着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着《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曆史上曹植是怎麼死的 曹植的死因

曆史上曹植是病死的。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

但過于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于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隻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将其葬于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擴展資料:

一、文藝成就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着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着《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

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裡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二、親屬

1、妻子

1)崔氏,曹植之妻,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東北)人,崔琰兄長之女。《魏晉世語》記載,崔氏的衣裝過于華美,曹操登台看到後,認為她違反了穿着華麗的禁令,回家後崔氏就被賜死了。

2)謝氏,曹植繼妻,召陵縣(今河南郾城東)人,太和年間被封為“陳思王妃”,曹植後期軟禁生活的伴侶。據史書記載,她一直活到晉代,享年八十餘歲。參見曹植的《謝妻改封陳妃表》。

2、子女

1)曹苗,曹植長子,封高陽鄉公,早夭。其生平事迹史書缺載,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現在曹植的作品《封二子為公謝恩章》。

2)曹志,曹植次子,初封穆鄉公,後遷封為濟北王。入晉改封鄄城公,後出任樂平太守,遷散騎常侍、國子博士,轉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

3)曹金瓠,曹植長女,不過出生約190天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現在曹植的作品《金瓠哀辭》。

4)曹行女,曹植幼女,比金瓠晚兩年出生,約7、8個月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現在曹植的作品《行女哀辭》。

3、後裔

1)曹臣,曹植之孫,曹志之子,元康中為中郎,封關中侯。

2)曹永洛,曹植十一世孫,奏請北齊孝昭帝在魚山“興複靈廟”,“雕镂真容”。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