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兒子怎麼死的(李隆基的兒子叫什麼名字)

biang 中華百科 749

本文目錄

  1. 李治的兒子都是怎麼死的
  2. 李隆基的兒子李帽怎麼死的
  3. 李隆基是怎麼死的,是被他兒子李亨給害死的嗎
  4. 被自己兒子奪走皇位的李隆基,最後是怎麼死的
  5. 李隆基怎麼死的

李治的兒子都是怎麼死的

1、長子李忠被武則天賜死

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李治庶長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長兄。母為宮人劉氏。李忠生于東宮,初封陳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立為太子。

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廢黜李忠的太子之位,改封梁王,授任梁州都督(一作梁州刺史)。同年改任房州刺史。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将其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禁于黔州李承乾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指使許敬宗陷害李忠與宰相上官儀、宦官王伏勝謀反,李忠被賜死在黔州住所,時年二十二歲。神龍元年(705年),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2、二子李孝病亡

李孝(?—664年),唐高宗李治第二子,母為宮人鄭氏。永徽元年(650年),封許王,與弟李上金、李素節同日封王。

永徽三年(652年),拜為并州都督。顯慶三年(658年),累除遂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去世,贈益州大都督,谥号悼。神龍初年,追贈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3、三子李上金上吊自殺

李上金,祖籍隴西成記,唐朝宗室。唐高宗李治第三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永徽元年被封為杞王,兩年後遙領益州大都督。

之後被數次改變封地和爵位,載初中,武承嗣要求周興誣告李上金、李素節謀反,後來李素節在南龍門驿被殺害,上金得知後相當恐懼,遂上吊自殺。武後改其姓為虺氏。

4、四子李素節被缢殺

李素節(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母蕭淑妃,唐朝宗室。

李素節聰明好學,深得其父唐高宗寵愛,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蕭淑妃遭武則天殺害後,李素節被貶任申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李素節遭誣告,被勒令進京,在龍門驿被缢殺,時年四十三歲,以庶人之禮安葬。李素節之子李英等九人同遭誅殺,唯獨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古尚屬年幼,才得以幸免于難,長期囚禁在雷州。

5、五子李弘猝死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後出行洛陽,猝死于合璧宮绮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争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禮儀葬于恭陵。

6、六子李賢被逼自盡

李賢(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則天次子。

永徽五年臘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作為太子侍讀。

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愛。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贊、朝野擁戴和武後猜忌。

調露二年(680年),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7、七子唐中宗李顯被妻子韋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害

唐中宗李顯(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唐睿宗李旦同母兄。

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壬午被毒死,終年55歲,谥号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8、八子唐睿宗李旦病逝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李輪,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唐玄宗李隆基之父。

李旦前後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權僅有兩年。開元四年(716年),病逝,享年五十五歲,谥号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廟号睿宗,葬于橋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忠(唐朝宗室、高宗時期廢太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孝(唐朝宗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上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素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弘(武則天與唐高宗長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賢(唐朝章懷太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顯(唐中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旦(唐睿宗)

李隆基的兒子李帽怎麼死的

李帽即是壽王,其母是武惠妃,妃子是楊玉環,他們兩個大約生活了5年時間。後面唐玄宗看上楊玉環,讓她出家當太真。李瑁在楊玉環離開後的第二年,替剛剛死去的伯父甯王李憲守孝三年,以後被父皇疏遠冷淡。直到天寶四載(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皇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韋的王妃。李瑁是極度委屈和萬般無奈的,于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長眠。

李隆基是怎麼死的,是被他兒子李亨給害死的嗎

李隆基是病逝的,不是被他兒子害死的。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寶應元年(762年)病逝于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于金粟山,名為泰陵。廟号玄宗,又因其谥号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号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擴展資料

李隆基藝術成就:

1,書法

李隆基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

2,音樂

李隆基富有音樂才華,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被自己兒子奪走皇位的李隆基,最後是怎麼死的

李隆基的晚年過得非常凄慘,他身邊得力的親信都被調走了,最終李隆基在一座荒廢的宮殿裡面郁郁而終。

雖然李隆基早就将李亨立為了太子,可是由于他不信任太子,所以李亨的太子做得并不安穩,還曾經差點被李隆基廢掉。正是由于這些政治風波,導緻他們父子二人之間的感情非常疏遠,李亨對父親李隆基隻是表面上的恭敬。等到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李亨不得不在馬嵬坡與李隆基分道揚镳。年邁的李隆基一路逃到了成都避難,而李亨則調集兵馬積極平定叛亂。為了讓自己更加有号召力,李亨聽從了謀士的建議,遙尊父皇為太上皇,然後自立為帝,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唐肅宗。

而那個時候的李隆基還不知道自己的名分發生了變化,當他收到李亨從作戰前線發來的書信以後感到非常震驚,可是李隆基還是很快就承認了兒子的地位,目的就是為了團結一緻,早日清除叛黨。當叛亂被初步平定以後,李亨開始擔心自己的皇位會不會被李隆基奪走,畢竟李隆基是他的父親,在朝中樹大根深,如果李隆基暗中聯絡朝中的勢力推翻自己的話,那麼李亨很可能就會性命不保。李亨為了打壓父親李隆基,就安排士兵在将李隆基接回京城以後将他團團圍住,年邁的李隆基看到這樣的情景非常害怕。幸虧高力士對士兵們曉之以理,士兵們才悻悻地褪去。

雖然李隆基保住了性命,可是他卻被不孝順的兒子安排到了一座偏僻的宮殿裡面生活,身邊伺候的下人也很少,就連他最信任的高力士也被李亨随便安插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發配到了外地。高力士走了以後,李隆基變得郁郁寡歡,沒多久就去世了。

李隆基怎麼死的

抑郁而終,公園762年駕崩。

回到長安後,玄宗被李亨冷落,玄宗在寂寞凄涼的環境中生活,最後郁郁寡歡,于762年死于太極宮,享年77歲。

“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倉皇出逃京師長安。逃至今陝西興平馬嵬驿時,将軍安史之亂陳玄禮以軍士不滿為名,殺了楊國忠,逼迫唐玄宗讓楊貴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

乘機北上甯夏靈武,被臣下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在郭子儀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軍收複長安、洛陽,玄宗也由此返回長安。

拓展資料: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窦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