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形容浪潮的四字詞語。
排山倒海、波濤洶湧、洶湧澎湃、風急浪高、波瀾壯闊。
一、排山倒海
白話釋義:把高山推開,把大海翻倒過來。形容聲勢巨大,不可阻擋。
出處:《資治通鑒·齊紀·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
朝代:北宋
作者:司馬光
翻譯:從前世祖以把高山推開,把大海翻倒過來的威力。
二、波濤洶湧
白話釋義: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處:《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翻譯:這是因為波濤洶湧,水就被它所激勵而動得越來越厲害的。
三、洶湧澎湃
白話釋義: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樣子。常用來形容聲勢浩大。
朝代:漢
作者:司馬相如
出處:《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翻譯:海水像生氣了一樣,水流湍急、波浪相撞。
四、風急浪高
白話釋義:形容風浪很大。
朝代:近代
作者:文彙報
出處:《文彙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湧,風急浪高。”
五、波瀾壯闊
白話釋義:比喻聲勢雄壯浩大。
朝代:南朝宋
作者:鮑照
出處:《登大雷岸與妹書》:“波瀾壯闊。”
翻譯:聲勢卻雄壯浩大。
洶湧澎湃怎麼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洶湧澎湃怎麼造句】内容,供您參考。
1、洶湧澎湃的大海吞沒了那葉小舟。
2、洶湧澎湃的浪花不斷地拍打着海岸。
3、洶湧澎湃的潮水撞擊着海邊的岩石。
4、浩瀚的大海洶湧澎湃。
5、民族解放運動的潮流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6、大海上,波浪洶湧澎湃。
7、我終于有機會親眼目睹洶湧澎湃的大海,心裡感到無比歡欣。
8、亞非拉民族解放的潮流洶湧澎湃,勢不可當。
9、大渡河水流湍急,洶湧澎湃。
10、民族解放的潮流洶湧澎湃,新老殖民主義者妄想螳臂當車,必然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
11、錢塘江的浪潮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12、民族解放的潮流洶湧澎湃,不可阻擋。
13、溫室裡生長不出茁壯鮮豔的花朵,溪流中彙集不出洶湧澎湃的海洋,鳥巢中培育不出堅實有力的翅膀。
14、父愛是高大的山脈,厚重深沉;父愛是浩瀚的大海,洶湧澎湃;父愛是無垠的星辰,廣袤無邊。
15、革命洪流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16、生命是優美的樂曲,洶湧澎湃,浩浩蕩蕩。
17、這挂在山谷的瀑布,響得震耳欲聾,地動山搖,是一幅寫意的畫,一首雄壯的曲,把激情诠釋得洶湧澎湃。
18、愛是一壺美酒,一飲就醉了;思念,是洶湧澎湃的大海,輕易就淹沒了我;你,是朵嬌豔的花,在我心中早已悄然開放。
19、海潮洶湧澎湃地沖向堤岸。
20、民主浪潮一起,洶湧澎湃,勢不可當。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形容海浪聲音的成語
1、驚濤駭浪: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湧吓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争。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釋義:人應該既安靜的時候,每次想到前經所經曆的驚濤駭浪,從來沒有恐懼地。
2、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和海浪聲音巨大。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釋義:旅客一路很艱辛,路面很寬廣。
示例:七言詩須~,頓挫激昂,大開開阖耳。◎清·郎廷槐《師友詩傳續錄》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文章、運動等
近義詞:汪洋大海、千軍萬馬、浩浩蕩蕩、波濤洶湧、波路壯闊、洶湧澎湃、氣勢磅礴、氣象萬千、萬千氣象、大氣磅礴。
反義詞:一潭死水、碧波浩淼、平鋪直叙、風平浪靜、碧波浩渺、波瀾不驚。
3、波濤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自:《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裴松之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湧,歎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釋義:這年冬天魏文帝到廣陵,臨江檢閱軍隊……上帝看到洶湧的波濤,感歎說:‘唉!本來是用來分隔南北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近義詞:風急浪高、煙波浩渺、洶湧湍急、濁浪排空、波瀾壯闊、大風大浪、驚濤駭浪
反義詞:一潭死水、紋絲不動、春風沂水、風平浪靜、水平如鏡、微波粼粼、平風靜浪
4、洶湧澎湃:洶湧:洪水猛烈上湧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出自: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釋義:水像是暴怒一樣沸騰起來,水猛烈上湧。
示例:兩洋的潮水交織一起,形成一派~的大浪,這就是橫掃亞非兩洲的反殖民主義的浪潮。◎楊朔《兩洋潮水》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波瀾壯闊、聲勢浩大、洶湧湍急、浩浩蕩蕩、澎湃洶湧
反義詞:碧波浩淼、風平浪靜、碧波浩渺
5、聲勢浩大: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
“其實他們空着沒有一點事,也不見得怎麼為患地方,不過聲勢浩大罷了。”
釋義:真實界空着沒有一點事,也見不到怎麼造成地方,不過聲勢浩大停止了。
示例:~的遊行隊伍,邁着整齊的步伐向主席台走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汪洋大海、萬馬奔騰、洋洋大觀、氣勢磅礴、大張旗鼓、氣壯山河、洶湧澎湃、叱咤風雲、氣吞山河、轟轟烈烈、英雄得志、大氣磅礴
反義詞:無聲無息、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