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于簌簌拟聲詞有哪些(類似于簌簌的拟聲詞)

biang 中華百科 680

本文目錄

  1. 音變的字有哪些
  2. 描寫小雨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音變的字有哪些

1.1變調

在語流中,由于相連音節的相互影響,使有些音節的基本調值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就叫“變調”。其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普通話中比較明顯的變調有兩種:上聲的變調;“一”、“不”的變調。

1.1.1上聲變調

上聲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前都會産生變調,讀完全的上聲原調的機會很少,隻有在單念或處在詞語、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讀原調。

(1)上聲在陰平、陽平、去聲、輕聲前,即在非上聲前,丢掉後半段“14”上升的尾巴,調值由214變為半上聲211,變調調值描寫為214à211。例如:

(上聲+陰平)=211+55

百般bǎibān擺脫bǎituō保溫bǎowēn

省心shěngxīn警鐘jǐngzhōng火車huǒchē

(上聲+陽平)=211+35

祖國zǔguó旅行lǚxíng導遊dǎoyóu

改革gǎigé朗讀lǎngdú考察kǎochá

(上聲+去聲)=211+51

廣大guǎndà讨論tǎolùn挑戰tiǎozhàn

土地tǔdì感謝gǎnxiè稿件gǎojiàn

上聲在輕聲前調值也變成半上聲211。例如:

(上聲+輕聲)=211+0

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

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

耳朵ěrduo馬虎mǎhu口袋kǒudɑi

(2)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的調值變為35。實驗語音學從語圖和聽辨實驗證明,前字上聲、後字上聲構成的組合與前字陽平、後字上聲構成的組合在聲調模式上是相同的。說明兩個上聲相連,前字上聲的調值變得跟陽平的調值一樣。變調調值描寫為214à35。

例如:

(上聲+上聲)=35+214

懶散lǎnsǎn手指shǒuzhǐ母語mǔyǔ海島hǎidǎo旅館lǚguǎn廣場guǎngchǎng

首長shǒuzhǎng簡短jiǎnduǎn古典gǔdiǎn粉筆fěnbǐ小組xiǎozǔ減少jiǎnshǎo

(3)三個上聲相連的變調:

三個上聲音節相連,如果後面沒有其他音節,也不帶什麼語氣,未尾音節一般不變調。開頭、當中的上聲音節有兩種變調:

(i)當詞語的結構是雙音節+單音節的“雙單格”時,開頭、當中的上聲音節調值變為35,跟陽平的調值一樣。例如:

(上聲+上聲+上聲)=35+35+214

手寫體shǒuxiětǐ展覽館zhǎnlǎnguǎn管理組guǎnlǐzǔ選舉法xuǎnjǔfǎ

洗臉水xǐliǎnshuǐ水彩筆shuǐcǎibǐ打靶場dǎbǎchǎng勇敢者yǒnggǎnzhě

(ii)當詞語的結構是單音節+雙音節的“單雙格”,開頭音節處在被強調的邏輯重音時,讀作“半上”,調值為211,中間音節則按兩字組變調規律變為35。例如:

(上聲+上聲+上聲)=211+35+214

黨小組dǎngxiǎozǔ撒火種sǎhuǒzhǒng冷處理lěngchǔlǐ耍筆杆shuǎbǐgǎn

小兩口xiǎoliǎngkǒu紙老虎zhǐlǎohǔ老保守lǎobǎoshǒu小拇指xiǎomuzhǐ

1.1.2“一”、“不”的變調

普通話還有“一”“七”“八”“不”的變調,由于普通話中“七”“八”已經趨向于不變調,學習普通話隻要求掌握“一”“不”的變調。“一”的單字調是陰平聲55(yī),“不”的單字調是去聲51(bù)。“一”、“不”在單念或處在詞句末尾時,以及“一”在序數中,聲調不變,讀原調,例如:第一;不,我不。當它們處在其他音節前面時,聲調往往發生變化。

“一”有兩種變調:

(1)在去聲音節前調值變為35,跟陽平的調值一樣。(以下“一”字标變調)例如:

(陽平+去聲)=35+51

一半yíbàn一旦yídàn一定yídìng

一度yídù一概yígài一共yígòng

2)在陰平、陽平、上聲前,即在非去聲前,調值變為51,跟去聲的調值一樣。例如:

(陰平前)(去聲+陰平)=51+55

一般yìbān一邊yìbiān一端yìduān

一經jīng一瞥piē一身yìshēn

一生yìshēng一天yìtiān一些yìxiē

(陽平前)(去聲+陽平)=51+35

一連yìlián一齊yìqí一如yìrú

一時yìshí一同yìtóng一頭yìtóu

一行yìxíng一直yìzhí一群yìqún

(上聲前)(去聲+上聲)=51+214

一舉yìjǔ一口yìkǒu一覽yìlǎn

一起yìqǐ一手yìshǒu一體yìtǐ

一統yìtǒng一早yìzǎo一準yìzhǔn

當“一”作為序數表示“第一”時不變調。例如:“一樓”的“一”不變調,表示“第一樓”或“第一層樓”,如果念變調的話表示“全樓”。“一連”的“一”不變調表示“第一連”,而變調則表示“全連”,副詞“一連”中的“一”也變調,如“一連五天”。

“不”字隻有一種變調。當“不”在去聲音節前調值變為35(bú),跟陽平的調值一樣。(以下“不”字标變調)例如:

(陽平+去聲)=35+51

不必búbì不變búbìan不便búbìan

不測búcè不錯búcuò不待búdài

不要búyào不但búdàn不定búdìng

當“一”嵌在重疊式的動詞之間,“不”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間、夾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要輕讀,屬于“次輕音”。例如:

聽一聽tīngyitīng學一學xuéyixué寫一寫xiéyixié

看一看kànyikàn穿一穿chuānyichuān逛一逛guàngyiguàng

談不談tánbután買不買mǎibumǎi去不去qùbuqù

會不會huìbuhuì缺不缺quēbuquē好不好hǎobuhǎo

看不清kànbuqīng起不來qǐbulái拿不動nábuldòng

打不開dǎbukāi記不住jìbuzhù聽不懂tīngbudǒng

由于“次輕音”的聲調仍依稀可見,當“一”和“不”夾在兩個音節中間時,不是依前一個音節變為輕聲的調值,而是當音量稍有加強,就依後一個音節産生變調,變調規律如前。例如:聽一聽、看一看、會不會。

1.1.3輕聲

在普通話裡,除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聲調之外,有些詞裡的音節或句子裡的詞,失去了原有的聲調,念成又輕又短的調子,這種音節叫輕聲。

輕聲是一種特殊的變調現象。由于長期處于口語輕讀音節的地位,失去了原有聲調的調值,又重新構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聽感上顯得輕短模糊。普通話的輕聲都是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變化而來,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說它“特殊”,是因為這種變調總是根據前一個音節聲調值決定後一個輕聲音節的調值,而不論輕聲音節原調調值的具體形式。

輕聲作為一種變調的語音現象,一定體現在詞語和句子中,因此輕聲音節的讀音不能獨立存在。固定讀輕聲的單音節助詞、語氣詞也不例外,它們的實際輕聲調值也要依靠前一個音節的聲調來确定。絕大多數的輕聲現象表現在一部分老資格的口語雙音節詞中,長期讀作“重·最輕”的輕重音格式,使後一個音節的原調調值變化,構成輕聲調值。

輕聲不是普通話四聲之外的第五種聲調,隻是四聲在一定條件下變得比原來又輕又短。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變調。

輕聲是普通話的一個重要語音特點,輕聲說不好,普通話就說不地道。南方方言中一般沒有輕聲現象,所以輕聲是南方方言區人學習普通話的一個難點。難在發音和識别。因此,要學好輕聲,一是要掌握輕聲的讀法,二是要清楚哪些詞語讀輕聲。

1.1.3.1輕聲的特點和讀法

從聲學上分析,輕聲音節的能量較弱,是音高、音長、音色、音強綜合變化的效應,但這些語音的要素在輕聲音節的辨别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語音實驗證明,輕聲音節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長這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構成的。從音高上看,輕聲音節失去原有的聲調調值,變為輕聲音節特有的高形式,構成輕聲調值。從音長上看,輕聲音節一般短于正常重讀音節的長度,甚至大大縮短,可見音長短是構成輕聲特性的另一重要因素。盡管輕聲音節音長短,但它的調形仍然可以分辨,并在辨别輕聲時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輕聲音節的音色也或多或少發生變化。最明顯的是韻母發生弱化,例如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趨向中央等。聲母也可能産生變化。例如不送氣的清塞音、清塞擦音聲母變為濁塞音、濁塞擦音聲母等。

輕聲音節的音節變化是不穩定的。語音訓練隻要求掌握已經固定下來的輕聲現象(字典、詞典已收入的)。例如:助詞“的”讀de,“了”讀le,詞綴“子”讀zi,“鑰匙”讀shi,“衣裳”讀shang。

實驗語音學認為,音強在辨别輕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在普通話輕聲音節中音強不起明顯作用。輕聲音節聽感上輕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由于輕聲音節音長短,讀音時所需能量明顯減少,但音強并不一定比正學重讀音節弱。

輕聲音節的音高、音長、音色、音強都發生了變化。但輕聲最主要的語音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輕聲音節的音長一般短于正常重讀音節的長度。二是輕聲音節的調值(音高形式)已經改變,與原有聲調不同,形成了獨特的輕聲調值。

根據輕聲的語音特點,在練習輕聲詞時可以适度拉長前面的重讀音節,盡量縮短後面的輕聲音節,讀出類似于附點音符的前長後短的節拍。如果隻是縮短音節時長,聽起來仍然是怪怪的,并不是标準的輕聲。在縮短音長的同時,還必須改變原有調值,讀出輕聲調值。

普通話輕聲音節的調值是由其前一個音節的聲調來決定的,共有兩種形式:

(1)當前面一個音節的聲調是陰平、陽平、去聲的時候,後面一個輕聲音節的調形是短促的低降調,調值為31。例如:

(陰平·輕聲)=55+31

他的tāde桌子zhuōzi說了shuōle

哥哥gēge先生xiānsheng休息xiūxi

衣服yīfu東西dōnɡxi耽誤dānwu

(陽平·輕聲)=214+31

婆婆pópo房子fángzi晴了qíngle

紅的hóngde活潑huópo泥鳅níqiu

學生xuéshenɡ明白mínɡbɑi便宜piányi

(去聲·輕聲)=51+31

弟弟dìdi扇子shànzi睡了shuìle

壞的huàide丈夫zhàngfu意思yìsi

笑話xiàohuɑ客氣kèqi太太tàitɑi

(2)當前面一個音節的聲調是上聲的時候,後面一個輕聲音節的調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調,調值為44(實際發音受前面上聲的影響,往往開頭略低于4度,形成一個微升調形,由于輕聲音節長短,這種細微之處不易察覺)例如:

(上聲·輕聲)=211+44

姐姐jiějie我的wǒde斧子fǔzi

喇叭lǎbɑ老實lǎoshi囑咐zhǔfu

馬虎mǎhu耳朵ěrduo口袋kǒudɑi

老婆lǎopo買賣mǎimɑi眼睛yǎnjinɡ

1.1.3.2哪些詞語讀輕聲

輕聲詞多為口語中的常用詞語。書面色彩很濃的詞語和新詞、科學術語裡一般沒有輕聲詞。在詞典中,大部分輕聲音節是不标調号的,比如“窗戶chuānɡhu、朋友pénɡyou”。這類詞語稱為必讀輕聲詞,就是說必須讀輕聲。還有一類,标注了調号,但是該音節前标有一個圓點,比如“父親fù•qīn、生日shēnɡ•rì、白天bái•tiān”。這一類詞語一般要輕讀,隻是偶爾(間或)重讀,我們稱之為“可輕讀詞語”。不過,這類詞語如果重讀,則語感生硬、不自然,影響普通話的語音面貌,所以多數時候還是應該輕讀。

普通話裡大多數輕聲都同詞彙、語法上的意義有密切關系。普通話輕聲詞語很多,不可能一個一個去查詞典,為了方便方言區人學習掌握,我們把必輕聲詞和可輕讀詞語歸為“有規律的”和“約定俗成的”兩大類:

第一類:有規律的。普通話中大部分輕聲(或輕讀)和語法成分密切相關,有很強的規律性,隻要記住規律即可輕松掌握。

1.輕聲(即必讀輕聲詞,下同)

(1)結構助詞“的、地、得”為輕聲。例如:

的:那是力争上遊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作品2号)

地:它靜靜地卧在那裡……(作品3号)

得: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作品8号)

(2)時态助詞“着、了、過”為輕聲。例如:

着: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作品25号)

了:父親發怒了。(作品7号)

過: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作品3号)

(3)語氣助詞“啊、吧、了、嗎、呢、的”一般為輕聲。例如:

啊:好大的雪啊!(作品5号)

唱啊唱,嘤嘤有韻,……(作品22号)

吧:好吧。(作品2号)

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黴了吧?(作品23号)

嗎: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作品7号)

呢:遠着呢!(作品16号)

我将什麼來比拟你呢?我怎麼比拟得出呢?(作品25号)

(4)名詞或代詞的後綴“子、兒、頭、巴、們”為輕聲。例如:

兒子、木頭、下巴、我們。(注意:個别以後綴“頭”結尾的詞語為“可輕讀詞語”。如:斧頭、苦頭、勢頭、指頭。)

(5)疊音詞、單音節動詞重疊中的後字為輕聲。例如:

爸爸、媽媽、老太太、娜娜、明明、蝈蝈兒、蛐蛐兒、謝謝、看看

注:副詞、拟聲詞的重疊不輕聲,如:漸漸、簌簌、嘩嘩。

(6)聯綿詞的第二個音節為輕聲。例如:

伶俐、蘿蔔、哆嗦、疙瘩

2.輕讀(即可輕讀詞,下同)

(1)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趨向的詞一般輕讀。例如:

進來、出去、坐下、站起來、跑過去、冷下去、說出來、拿回來。(加點字為輕讀,下同)

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作品50号)

把報紙從花園籬笆的一個特制的管子裡塞進來。(作品4号)

向媽媽要了一把鏟子就跑了出去。(作品41号)

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作品15号)

老麻雀是猛撲下來救護幼雀的。(作品27号)

生命才能維持下去,發展下去。(作品27号)

(2)名詞或代詞後面的某些方位詞一般輕讀。例如:

……在污土裡,在荒草裡……(作品3号)

也是在街上。(作品21号)

站在樹下,吃幾口嫩草。(作品57号)

(3)夾在詞語中間的“一”和“不”要輕讀。例如:

幹不了、練一練(詳見“一、不的變調”)

(4)一些四字詞語中的第二個音節輕讀。例如:

黑不溜秋、黑咕隆咚、稀裡嘩啦、稀裡糊塗。

第二類:約定俗成的。無語法規律可循,需要我們一個一個積累。不過,隻要留心,也可以總結出一點規律。舉例如下:

1.“麼”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這麼那麼怎麼什麼多麼

2.部分以“當”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行當妥當穩當

輕讀:勾當

3.部分以“糊”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含糊迷糊模糊

4.部分以“快”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勤快爽快涼快

輕讀:痛快

5.部分以“量”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打量商量思量

輕讀:分量力量估量

6.部分以“家”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人家冤家親家東家婆家娘家

輕讀:行家公家老人家

7.部分以“匠”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木匠鐵匠石匠(但“工匠”不是輕聲)

8.部分以“氣”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力氣運氣客氣闊氣小氣秀氣脾氣福氣

輕讀:神氣和氣晦氣火氣志氣義氣

9.部分以“實”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紮實壯實結實老實

輕讀:誠實

10.部分以“得”結尾的詞語:

輕聲:懶得不由得

輕讀:記得曉得懂得覺得使得值得免得顯得不見得

了不得舍不得

11.部分以“人”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丈人愛人媒人

輕讀:别人主人客人工人證人大人夫人

12.部分以“處”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讀:短處長處好處害處益處用處難處住處去處

13.部分以“識”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見識認識知識

14.部分以“活”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快活忙活養活

15.部分以“夫”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姐夫大夫丈夫功夫工夫

16.部分以“應”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答應

輕讀:照應報應

16.部分以“道”結尾的雙音節詞語:

輕聲:門道地道厚道

輕讀:公道知道味道打交道

1.2“啊”的音變

“啊”是兼詞,既可作語氣詞,也可作歎詞。

1.2.1“啊”作歎詞

“啊”作歎詞時,出現在句首,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種聲調的變化。在韻母a不變的情況下,讀哪種聲調和說話人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關系,隻要按照不同聲調讀“啊”,就是後面不跟随補充的語句,聽者也能明白說話人的情感。例如:

ā啊,真讓人高興,你入黨了。(歎詞,表示驚異,贊歎)

á啊,你說什麼?他不在嗎?(歎詞,表示追問)

ǎ啊,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歎詞,表示恍然大悟)

à啊,好吧。(歎詞,表示應諾)

1.2.2“啊”作語氣詞

“啊”作語氣詞時,出現在句尾,它的讀音受前邊音節末尾音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其變化的規律如下:

(1)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a、o、e、i、ü和ê時,“啊”字讀ya,也可以寫作“呀”。例如:

a他的手真大啊(dà ya)!

o這裡的人真多啊(duō ya)!

e趕車啊(chē ya)!

i是小麗啊(lì ya)!

ü快去啊(qù ya)!

ê應該注意節約啊(yuē ya)!

(2)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u、ao、iao時,“啊”字讀wa,也可以寫作“哇”。例如:

u你在哪兒住啊(zhù wa)?

有沒有啊(yǒu wa)

ao寫得多好啊(hǎo wa)!

iao她的手多巧啊(qiǎo wa)!

(3)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n時,“啊”字讀na,也可以寫作“哪”。例如:

-n這糖可真甜啊(tián na)!

你走路可要小心啊(xīn na)

(4)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ng時,“啊”字讀nga,仍寫作“啊”。例如:

ng這事辦不成啊(chéng nga)!

大家唱啊(chàng nga)!

(5)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舌尖前元音-i[ɿ]時,“啊”字讀[z]a,作寫作“啊”。例如:

-i[ɿ]你真是乖孩子啊(zi[z]a)!

你到過那裡幾次啊(cì[z]o)?

(6)當“啊”前面音節末尾音素是舌尖後元音-i[ʅ]和卷舌韻母er時,“啊”字讀ra,仍寫作“啊”。例如:

-i[ʅ]這是一件大事啊(shì ra)!

你吃啊(chī ra)!

1.2.3“啊”的音變規律表

“啊“前面的韻母

“啊”前面音節尾音

“啊”的音變

1.3兒化

普通話的兒化現象主要由詞尾“兒”變化而來。詞尾“兒”本是一個獨立的音節,由于口語中處于輕讀的地位,長期與前面的音節流利地連讀而産生音節,前面音節裡的韻母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這種語音現象就是“兒化”。我們把這種帶有卷舌色彩的韻母稱作“兒化韻”。

普通話的韻母除er以外,都可以“兒化”。“兒化”了的韻母叫作“兒化韻”,原來的非兒化的韻母可以叫作“平舌韻”。

普通話39個韻母,除本身已是卷舌韻母的er外,理論上都可以兒化,但口語中韻母ê、o(bo、po、mo、fo後的o實際是uo拼寫上的省略,可與uo合并)未見兒化詞,實際隻是36個韻母可以兒化。

1.3.1兒化韻音變規則

兒化韻音變規則是:

兒化音變的基本性質是使一個音節的主要元音帶上卷舌色彩,(-r是兒化韻的形容性符号,不把它作為一個音素看待。)兒化韻的音變條件取決于韻腹元音是否便于發生卷舌動作。

1)兒化音變是使韻腹(主要元音)、韻尾(尾音)發生變化,對聲母和韻頭i-、ü-沒有影響。

2)丢掉韻尾-i、-n、-ng。

3)在主要元音上(i、ü除外)加卷舌動作。這些主要元音大多數變為帶有卷舌色彩的央元音ɑr和er。

4)在主要元音i和ü後面加上er[ər],包括原形韻母5個:i、in、ing、ü、ün。

5)舌尖元音-i[ɿ]和-i[ʅ]以及舌面前音ê在兒化時要先丢掉-i或ê,然後加上一個er,實際讀音是用er[ər]替換了原來的韻母。

6)後鼻尾音韻母-ng兒化時,除丢掉韻尾-ng外,往往使主要元音鼻化。

1.3.2兒化韻的作用

兒化不隻是一種純粹的語音現象,它跟詞義、語法及修辭、感情色彩都有密切關系。

1.兒化能區别詞義

xìn xìnr tóu tóur

信(信件)à信兒(消息)頭(腦袋)à頭兒(首領)

yǎn yǎnr

眼(眼睛)à眼兒(小窟窿)

2.兒化能改變詞性、詞義

gài gàir jiān jiānr

蓋(動詞)à蓋兒(名詞,蓋東西的器具)尖(形容詞)à尖兒(名詞,針尖兒)

zuò zuòr huà huàr

坐(動詞)à座兒(名詞,供人坐的地方)畫(動詞)à畫兒(名詞,一張畫兒)

3.兒化還表示細、小、輕、微的意思

yīdiǎnr

一點兒(指數量極小)

4.兒化使語言帶有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

xiǎoqǔr xiǎoháir gēr xiānhuār liǎndànr xiǎojīr

小曲兒小孩兒歌兒鮮花兒臉蛋兒小雞兒

描寫小雨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有:淅瀝、稀裡嘩啦、淅淅瀝瀝、淅淅、潺潺

一、淅瀝

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秋風~。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引證:曹雪芹《紅樓夢》第四五回:“﹝黛玉﹞又聽見窗外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不覺又滴下淚來。”

二、稀裡嘩啦

形容雨聲、建築物倒塌聲等:雨~地下了起來。院牆~地倒了下來。

引證:周立波《暴風驟雨》:“正下不來炕,揭不開鍋蓋,就來了八路軍三五九旅第三營,稀裡嘩啦把胡子打垮。”

三、淅淅瀝瀝

象聲詞。雨聲。

引證:深《走私》:“窗上淅淅瀝瀝,是雨點打在玻璃上的聲音。”

四、淅淅

形容輕微的風、雨、雪等的聲音。

引證:魯彥周《找紅軍--我失去了媽媽》:“誰知剛離開洞門幾十步,就聽見一陣淅淅聲,我擡頭一看,隻見滿山滿谷都是白匪躬着腰端着槍,貓狼子似地向山上亂跑。”

五、潺潺

形容雨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流水。

引證:周立波《掃盲志異》:“五月裡的一個晚上,大雨才停。漲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