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周口店地區的其他資源
周口店位于北京市的西南部,依山而建,環境優美,曆史悠久。再者群山俊嶺中,卻蘊藏着無數的寶藏,煤就是其中之一。煤的形成要很長一段時間,主要是由于地刻的運動所緻。
人類采煤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而周口店最先開礦采煤可追溯到遼金以前。根據《木岩寺碑記》中所記載,就有利的證明了這一點。然而,他們到底怎麼進行開采的?開采了多少年?當時的産量怎樣?就沒有記載了。直到1764年,出現了周口店早期的一批煤礦,這在當時的《畿輔通志》中有所記載。當時主要集中在長溝峪、車廠、西莊、葫蘆棚、周口店等幾個區域。據《房山縣西北煤窯舊日名稱表》記載,周口店當時就有6個,再加上長溝峪的42個,葫蘆棚和下寺的18個。就這樣,周口店開煤礦的越來越多,最多時竟達到60多個。由于當時的水平低下,生産難度很大,緻使關了許多煤礦。
随着生産技術的加強,生産能力得到了提高,産量每年都在增長,從而大大的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年收入也有了質的飛躍,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周口店地區采煤業究竟始于何時,更準确的年代已不可考。僅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最早的記載見于遼天慶元年(1111年)《重葺木岩寺碑記》。木岩寺始建于北魏天安二年(467年),據今有1500年。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有一首著名的五律--《過木岩寺日暮》,又名《岫山寺》。“天慶”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年号。天慶元年,木岩寺重修畢,立碑以記,上有“采煤于穴,汲水于泉”一句,可見,煤炭開采應早于天慶元年,或至遲在天慶元年,迄今有900餘年曆史。木岩寺在清末因山陽岩體突然崩坍而毀,今周口店村僅有殘址。另據舊志書記載,房山采煤業“發轫于遼金之前”,可作為房山煤炭開始開采之參考。但就從較準确的文字記載看,《重葺木岩寺碑記》“采煤于穴”一句,不僅在房山,也是北京煤炭開采業迄今所見到的最早的準确的記載。
房山采煤業發轫于遼金之前,漸興于元明之後。但元、明兩代,所能見到的關于煤炭業發展情況的記載極少。明萬曆年間,因督管西山煤窯的太監酷索煤稅,迫使民窯業主和窯工到京都示威,“黧面短衣之人,填街塞路”。這段記載見于《明神采實錄》。
從這段記載又可以看出,在明代,因煤業漸興,朝廷派太監來西山管理煤窯,并始征稅。業主和窯工不滿,太監酷索煤稅,彙聚京師,因人數衆多,把北京城的街巷都塞滿了。明代,由太監監管煤窯,除去太監勒索,朝廷征稅也是很重的。到了清初的順治年間,朝廷頒令:“煤稅累民,概予豁免”。此條見于《大清會典事例》。
自元至明、清,開采仍十分原始,采煤靠手鎬刨,斧斫支柱。煤巷十分狹窄,遇有仄巷,工人幾乎匍匐在地像狗一樣四肘着地進出。清鹹豐年間高骧雲所撰《房山志料》曾載詩,形容窯工采煤,如“譬木穿蠹蟲”,“曳筐臂下黑,灼燈頭上紅”。清中期著名文人奕繪曾寫過一首反映挖煤工人的詩《挖煤歎》,詩中寫道:山坳一簇人耶鬼?頭上瑩瑩煙紫,木鞍壓背繩系腰,俯身出入人相尾。這是窯工艱苦生活的生活寫照。
窯工生産條件惡劣,有窯主逼迫盤剝等原因,更主要的是生産力落後。土法開采,逢煤必采,無煤棄之,采煤如土撥鼠掏洞。夏秋雨季,窯裡積水,到了采煤之季,隻好用柳條鬥淘水,或取層層遞洩之法,将水洩于較低的鄰窯,元至明數年間,均用此法。到了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有窯商常某,深谙長溝峪一帶地勢,于是在車場西南山坡鑿岩為穴,俗稱“嘴巴子”,以洩長溝峪各窯之水。一晃百年過去,又有個叫李琴舫的人,眼見掘進日深,已深入洩水洞以下,于是購買機器抽窯裡積水,遂使煤炭開采又前進一步。
曆史上周口店一帶煤窯究竟有多少,從斷斷續續記載的一些史料中可見一斑。據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統計,房山正在開采的煤窯140座,停業及尚未開采的煤窯80座。這些煤窯主要分布在大房山南北麓。另據光緒十年(1884年)史料,房山有官窯16座,其中長溝峪村窯,周口店窯等就在今天的周口店地區。
直到清末,房山煤業因受交通阻隔,一直是産量多但運不出去,所以煤價也上不去。據德國人李希霍芬《中國煤礦業簡表》(1868-1972)記載:“北京西南煤嶺煤價,在煤地碎煤,每擔126文,塊煤250文。”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為修築京(北京)漢(口)鐵路蘆溝橋至保定段,要從周口店一帶山坡采運石料,遂先行修築琉璃河到周口店支線。起點為琉璃河,終點站周口店,中間站石樓,全長14.8公裡。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天津商會總辦王賢賓、天津鹽運公司經理陳梓臣及鹽商陳秉章等,感于房山煤藏豐厚,有利可圖,遂聯合天津地區十幾位營鹽巨賈,以直隸,河南二省六十三縣專賣許可權為抵押,向駐津的外國銀行借款300萬兩,開始在房山勘修高線路。高線主線是坨裡到南窯清港溝的坨清高線。還有一條高線,就是周口店至長溝峪的高線--“周長線”。這段高線起點為周口店火車站,止于長溝峪的橫門,全長7公裡。“周長線”雖是天津商會計劃在房山修築的高線之一,但并非天津商會投資,而是北京和房山等地的鄉紳,受坨清高線竣成而獲厚利的啟發,于1919年集資修築的。但用料不精,加上所聘請的日本株式會社技師技術不佳,修造不甚得法,緻使高線修成後屢生事故。而且因線路較短,運費低微,不但未獲利,反而連續賠蝕,所以運行時間不長便廢棄。
琉璃河至周口店鐵路支線修通後,到民國初的十來年,周口店地區的煤業和灰業發展漸進入鼎盛時期。特别到民國初年,為開發礦業,政府頒發《礦業條例》,鼓勵民衆投資開發礦業,嗣後,全國各地資本家鴻臨鹜至。據民國《房山縣志》載,民國二年(1913年)到民國十四年,房山縣先後登記領取礦業執照的民族資本主義礦業近50家。長溝峪一帶是煤礦集中的地方。較大煤礦有:大豐礦,位于長溝峪一車廠村,礦主是江蘇無錫人姚真,民國四年領取礦照,礦區面積3541畝;廟兒庵礦,位于葫蘆棚村,礦主是房山縣人李桐,礦區面積3635畝;坡港礦,位于長溝峪村,礦主是房山縣人常效勤,民國十二年領照,礦區面積488畝;同聚礦,位于長溝峪村,礦主是房山縣人肖元英,民國十年領照,占地面積637畝7分;銀窩礦,位于周口店村,礦主是四川長壽縣孫鴻猷,礦區面積669畝9分;四聚礦,位于長溝峪,礦主是房山縣人車策,民國五年領照,占地面積346畝;會興礦,位于長溝峪,礦主是房山縣人常振興,民國十年領照,礦區占地337畝。
周口店地區是房山縣煤礦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産量自然也位居前列。迄今查到的數字,見于清乾隆年間的史料。乾隆十二八年(1763年),直隸總督方觀承于奏折中稱:“僅房山一縣即産煤94900斤左右。”到了民國初,才有周口店地區産煤的具體數字。據民國九年農商部調查:長溝峪冬季最多時每日出800噸,平均每年産額當在十二萬噸上下,每噸末煤售價一元五角,塊煤每噸三元,合計得利在三十萬元上下。周口店、長流水、葫蘆棚、下寺、黃院、西莊、車廠、羊耳峪等處所産當亦不下十二萬噸。兩項合計,當在二十四噸左右。
盧溝橋事變之後,日寇鐵蹄蹂躏,礦山狼藉,窯數銳減,産量亦減。但日寇為掠奪此地寶貴的煤炭資源,派專人進駐礦山,故能勉強維持生産。解放戰争時期,周口店地區處于國民黨統治之下,周口店成了國民黨政府軍一重要據點,煤業生産進一步萎縮。
據有關史料,盧溝橋事變前,長溝峪煤窯有27座(周口店數字缺失),工人2000人,日産量120萬斤,煤價為每斤折3斤小米;盧溝橋事變後,周口店、長溝峪有煤窯17座,工人1500人,日産量73萬斤,其中長溝峪日産3萬斤,煤價差異極大,周口店每百斤煤折8斤小米,長溝峪每百斤煤僅折1斤小米;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周口店和長溝峪計有煤窯37座,其中周口店30座,工人合計1800人,日産煤109萬斤,煤價為每百斤折8斤小米;1949年4月,周口店和長溝峪有煤窯22座,工人730人,日産煤27萬斤。
自煤業興發以來,圍繞着礦業權屬及利益分配,各種糾紛不斷,而且,窯裡事故頻仍,不少窯工死于非命,直至被人抛到荒溝,屍身被野狗撕咬。
清光緒八年(1882年),長溝峪大桶煤窯窯主杜起亨,因誘賭至人斃死,被羁押于順天府西路廳。此案驚動了朝廷,光緒皇帝下令要李鴻章等究辦。結果,将杜起亨黨羽盡數捉拿歸案,一并嚴辦,并将大桶窯封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農曆十二月二十日,房山将日本人企圖以強制手段開辦的長溝峪趙家院煤窯封禁,并将駐礦日本人枝盛吉押解到天津海關道。
1925年3月19日,周口店張記煤窯因多年開采,内部空虛,至深夜,窯西北角突然坍塌,工人王進才等6人慘死,20多人受傷。
1937年夏,盧溝橋事變前夕,長溝峪興寶煤礦發生了不僅是房山縣而且是北京采煤史上最大的一次透水事故。
興寶煤礦是北京礦務局長溝峪煤礦的前身,是時任北洋羊閥政府财政總長曹汝霖等人于1933年投資興辦的。這年夏天,京畿連降大雨,興寶礦積水越來越多,資本家為了攫取厚利,強令工人冒險排水作業,結果井下突然崩水,有69名窯工被困身亡,造成了駭人聽聞的慘劇,一名在後邊死命驅趕工人的把頭也被淹死。
1949年,北平和解放,在大力恢複國營煤礦的同時,對私營煤窯采取扶植政策。為保障國營房山煤礦生産,房山縣人民政府決定“停開礦區内小窯以防突患”,對縣内小窯整頓全并,私營煤窯數略減。1956年,随着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私營小窯或關閉,或歸集體。爾後,集體煤礦得到發展。據1974年統計,房山縣有國礦3個,為房山煤礦、長溝峪煤礦和大安山煤礦。小煤窯(礦)86座,其中縣辦3個,社辦15個,村辦66個,房山駐軍辦礦2個。
80年代初,國家在鼓勵集體采礦業發展的同時,鼓勵私營和個體經濟發展。
至1990年統計,周口店地區辦事處有村辦煤礦3個:周口村煤礦、雲峰寺村煤礦、黃院村煤礦,三個村辦礦總計職工270餘人,年産煤9.1萬噸。其中周口村煤礦有職工160人,年産煤6萬噸。辦事處所辦煤礦二個:龍寶峪煤礦和辦事處第二煤礦,總計職工200餘人,年産煤5萬餘噸。部計周口店地區辦事處有煤礦5座,職工470餘人,年産煤14萬噸。另有區辦黃院煤礦,為區煤炭公司所辦,有職工500餘人,年産煤6萬噸。
長溝峪辦事處建有辦事處煤礦和西莊村煤礦,合計職工170餘人,年産煤4萬噸。
黃山店鄉有鄉辦煤礦兩座,為黃山店煤礦和楊樹窪煤礦,另有村辦礦一個:平塔煤礦。三座煤礦合計有職工360餘人,年産煤10萬噸左右。房山礦産資源豐富,其中以煤炭為大宗。除煤而外,還有石墨、滑石葉臘石等礦物資源。
石墨性質與煤炭相同。多伴生于煤田附近。房山的石墨開采,主要在周口店迤北約6公裡的車廠村。車廠村位于貓耳山下,煤炭資源豐富,居民多以采煤為業。1939年,村民在村北約3公裡的山溝内采煤礦發現石墨,當地人稱之為鉛粉,有好事者運往周口店出售,被日本人玉井發現。玉井遂邀北京城内日商淩藤事務所經理成山在周口店設點大量收購,緻使附近村衆争相挖掘。成山又在周口店設廠加工,将石墨進行分選,分為粒狀,末狀兩種規格,用草袋裝運送往北京等地,數量約計兩千噸。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日本人撤走,留在周口店石墨約千噸,由當地人銷往北京。解放以後,又有私商褚還珠與周口店人沈德祿合資開采,往北京出售。後因利益問題意見不合,遂停止開采。
1952年,北京市成立京西礦區政府,周口店及車廠村劃歸京西礦區政府管轄,村民遂組織開挖石墨生産。1953年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石粉加工廠、鐵工廠、化工廠等約有700噸。貨分優次兩種,優質品在周口店火車站交貨,每噸40兇;次品在車廠村石墨礦窯交貨,每噸20-27元。到1953年底,尚積壓300噸。1954年,車廠村成立石墨生産合作社,年産石墨400噸。因成本較高、規格難于統一,故影響銷路,生産難以為繼,遂于1954年4月停采。隻銷出560噸,到年底仍積壓219噸。1955年,車廠石墨礦由農業、手工業生産合作社再次開采。生産規模擴大并較正規化、建礦井一個,巷道深約250米。但生産方式仍然是土法炮采,鑿洞深挖,如同小煤窯。以木柱做為支護,用鐵鎬刨下裝筐背出,放在窯口風幹,然後裝袋,運往周口店火車站。礦洞内設有通風道、洩水道、安全通道。夏季遇水停産,秋後再恢複生産。工人勞動強度較大,全年生産期約8個月。采出的石墨仍然分選。優質口為硬質發亮、細膩無渣、油性較大,可用于制作炭精棒、電池芯、鉛筆芯以及翻砂,而次品則隻能做為翻砂使用。1954年,國家礦産公司曾專門化驗,以備出口,結果含碳率不符合國外要求。
1955年,石墨藏量逐漸減少,開挖成本太高,加之京西礦區政府撤消,車廠石墨終至停止生産。房山礦産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滑石即是其中的一種。滑石,通常是由含鎂的岩石變質而成,為單斜晶系,常呈片狀、鱗片狀或緻密塊狀集合體。顔色多為綠色或白色,象玻璃光澤。
房山滑石産地,主要在周口店以西的黃山店一帶。其中黃山店最為集中,涞利水、黃元寺、四馬溝等地亦有蘊藏。據原小礦區1955年春調查勘測:黃山店村滑石資源分布在兩處,一是以村北北溝山為中心,向西南延長約2華裡,向東接黃道溝,綿延十餘裡,斷續蘊藏。另一處是以黃道溝為中心,向東約15華裡,向南約5華裡,向北約5華裡,藏量非常豐富。涞利水村滑石藏于村東攔羊樹梁,向東約3華裡,向西約1.5華裡,向南約8華裡,藏量比較豐富。黃元寺村滑石分布在小棧溝,向東約5華裡,向北約1華裡。四馬溝也有蘊藏。
房山滑石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初即已發現。民國初年,在編寫我國第一部地質專業志書--《西山地質志》的過程中,中外地質學家曾對房山地質做過廣泛調查。三十年代,黃山店山主趙寬曾出資進行滑石開采,雇工10餘人,陸續挖掘一年,産量約200噸。銷往北平城内,主要供應化妝行業,用以做爽身原料,制造撲粉、香粉、痱子粉。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據房山之後,對房山礦産資源進行調查,尤其對龍骨山一帶地質關注。時有一日本商人玉井常駐周口店,發現滑石,遂在周口店設點收購。玉井從黃山店山主趙寬手中,購買滑石200噸,轉售北平。那時房山滑石生産隻能是時采時停,生産規模無法擴大。至新中國前夕,滑石生産已奄奄一息。
新中國建立後,大力開展副業生産,發動農民找礦、獻礦。房山滑石生産開始擴大規模。涞利水村和黃元寺村先後成立起互助組,進行滑石生産。當年涞利水村産滑石129噸,黃元寺村産滑石60噸。在村裡産地交貨,每噸可售價12-13元,用戶為北京的化工廠,由廠方組織收購運輸。但因滑石質地太軟,油性較小,兩地遂于1951年停産。1951年,黃山店民衆也組織起生産合作社,再次生産滑石,當年産量50噸,運到北京的化工廠,每噸售價達到132.50元。1952年年産滑石達到500噸,每噸28.50元。
同年8月,房山西部山區大部分劃入京西礦區。對開發礦業資源尤為重視,并設置礦務科專門管理礦業,幫助指導生産和銷售。1953年,礦區政府成立工農業生産服務推銷處,推銷京西礦産,為滑石開辟了新的用戶。當年黃山店滑石産量猛增到700噸,運到廠内,每噸售價27.30元。1954年,京西礦區政府開展農業生産互助合作化運動,在黃山店成立了滑石生産社,增加了滑石生産的投入,将滑石生産開發列入了發展計劃,明确由京西礦區生産合作社聯合推銷處周口店辦事處負責經營銷售。當年黃山店滑石生産猛躍到6200噸,銷出5940噸。從産地至周口店火車站用人力背運和馬車運輸。從周口店火車站向廠家交貨,每噸售價約20元。産品主要用戶為國營華北鄭州制藥廠和北京、天津的化工廠。滑石銷量的90%為國營工廠用,另10%為私營化工廠用。1954年11月,涞利水和黃元寺也組織成立了農業生産、手工業生産合作社,分别恢複了已停止3年的滑石生産。當年涞利水産滑石103噸,黃元寺産滑石30噸,均到周口店火車站交貨,由礦區生産聯合推銷處周口店辦事處推銷。到1955年初,房山滑石生産分布于黃山店、涞利水、黃元寺三個村莊所在地。
至1955年,房山滑石的生産方法均為土法人工開采。其生産過程打眼--放炮--支柱--背運出礦洞--傾倒堆放場--加工粉碎過篩分選--裝袋--運出銷售。産品分為綠白色、純白色和烏白色三種。綠白、純白塊狀柔脆者為上品,烏白色和夾有石心(如石灰石、黑石、以牙石、白石等)的為次品。房山所産滑石,通常綠白色占10%,純白色占30%,烏白色占60%。綠白色滑石多産于黃山店,純白色多産于涞利水,烏白色則三地都有。運出裝袋時采用混合裝袋,袋由買方負責,一般為單層麻袋,每袋重100公斤。随着工業的發展,滑石在我國已大量用于造紙和橡膠等行業。中醫用于主治清熱、利濕、小便淋傷熱痛、暑熱煩渴、利瀉等疾病。化妝業的爽身粉、痱子粉等已把滑石做為主要原料。
房山所有滑石生産礦井,均為季節性生産,7-8月因礦井水大停産,進入9月雨漸少但農業正忙隻能生産半月。1956年國家對礦産資源政策進行調整,集體礦業生産單位并入國營,私營礦窯關閉。1958年京西礦區政府撤銷,房山滑石生産随之停止。
怎麼形容地理位置優越
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形容為:位于交通樞紐地帶,周邊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具有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
地理位置優越通常指的是某個地區在地理位置上占據有利條件。這樣的地區通常位于交通樞紐地帶,比如靠近港口、機場、鐵路或高速公路等交通幹線,這使得該地區在物流、運輸和通訊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例如,新加坡作為一個島國,地理位置優越,是亞洲重要的轉口貿易中心,其港口和航空運輸業發達,有效連接了世界各地。
另外,地理位置優越還體現在周邊資源的豐富性上。這些資源可能包括自然資源如礦産、水源、土地等,也可能是經濟資源如人才、技術、資金等。這些資源的存在為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以沙特阿拉伯為例,其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成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産和出口國。
此外,自然環境的優美也是地理位置優越的重要表現。優美的自然環境不僅能提升地區的生活品質,還能吸引遊客和投資者。瑞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壯麗,吸引了大量遊客和高端産業,成為全球知名的旅遊和金融中心。
綜上所述,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地區在地理位置、周邊資源和自然環境等多方面占據有利條件的綜合體現。這樣的地區通常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是投資者和居民的理想選擇。
礦怎麼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礦怎麼造句】内容,供您參考。
1、礦工的工作是挖掘地下寶藏。
2、中國有豐富的礦産資源。
3、他大學畢業後,自願去礦山工作。
4、他每次從礦山回來,總是喜形于色。
5、他們正想方設法去搶救困在地洞中的礦工。
6、我國運用遙感技術普查礦産資源。
7、在這座山上,有無限的礦石等着我們去開采。
8、礦産管理局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部門,遠離總統的監督。
9、海底蘊藏着豐富的石油及各種礦物,是人類取之不盡的寶庫。
10、有一位解放軍叔叔,盡管自己的嘴唇都幹裂了,卻把自己僅有的一瓶礦泉水給受災的群衆喝。
11、舊社會,礦工下井就像下地獄,妻子在家每天都提心吊膽地盼着丈夫平安回來。
12、一塊鈾礦石,可以平庸無奇地在地層沉睡下去,也可以發出驚天動地的能量。
13、首先經過去粗取精,從衆多礦石中篩選出含有一定金的石塊,再粉碎碾磨、清洗,才能把金子淘出來。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