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有關黃河的典故,詩詞,成語有哪些
黃河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萬頃良田。咬齧着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隻能在山尖、溝底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甯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着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暧,天長日久,誰也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着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着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胡子阿訇,抖動着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着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并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裡,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裡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裡,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隻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着河岸有個洞,洞裡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隻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隻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甯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陳梧桐陳名傑)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迹。
黃帝和炎帝其實并不是皇帝,而是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裡所說的“生”,并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于今陝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彙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遊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彙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遊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号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随着農業生産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那裡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幹旱又困擾着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于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着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裡有由桑幹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适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就在黃帝率領他的部落東遷的時候,炎帝也率領他的族人開始長途跋涉。炎帝又稱赤帝,一說他降生于厲(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厲山鎮,一說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陝西寶雞神農鄉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領部落東遷。但走的路線與黃帝不同,他們先是沿渭河東下,到達今河南西南部,再順黃河東下,到達現在的豫東地區,在那裡安頓了下來。
那時候,随着私有财産的出現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領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權。部落之間為了争奪生存空間,為了互争雄長,經常發生戰争。一些部落首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鋸,外用甲兵”,也發動掠奪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戰争。這種戰争加劇了社會的分化,給正常的農業生産帶來巨大的威脅,但氏族制度調節社會矛盾的習慣法此時又已喪失作用,對此顯得無能為力。面對日益增多的戰争,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部落便互相聯合起來,結成聯盟,進而結成範圍更大的聯合體。炎、黃兩大部落這時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沖突。雙方在阪泉(今河北懷來)進行了三次大戰,黃帝指揮屬下的熊、罴、貔、貅、、虎六個氏族,與炎帝部落殺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慘敗,隻得繳械投降。由于這兩個部落有血緣親屬關系,黃帝沒有屠殺炎帝部落,而是和他們結成部落聯盟,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炎黃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雛形。
後來,定居在山東曲阜地區的九黎首領蚩尤擴展勢力範圍,又引發了與炎帝部落的戰争。九黎即九夷,屬于東夷族。傳說蚩尤領有9個部落,81個氏族,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如同妖魔,這可能是出自炎黃子孫對其他部落首領的故意醜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他率領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西進豫東,進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居地盡失。蚩尤緊追不舍,炎帝向黃帝尋求援助。黃帝于是率部迎擊,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這場戰争進行得極其慘烈,據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蚩尤放出大霧彌漫了三天三夜,黃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黃帝之“臣”風後受北鬥星座的啟示發明了指南車,他們才得以沖出大霧。黃帝在困境中還得到玄女的幫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東海神獸夔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在戰鬥中擂響,聲聞500裡。戰鬥延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冀州進行決戰。黃帝派應龍向蚩尤進攻,應龍蓄水,擺下水陣。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一時風雨大作,沖垮水陣,使黃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黃帝又請來天女旱魃阻止風雨,使天氣突然轉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黃帝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蚩尤和他請來的風伯雨師都投降了黃帝。黃帝便進入東夷活動的地區,他“駕象車而六蛟龍,畢言(兆火鳥)并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頂大會鬼神,并演奏了他親自作的一支激越悲涼的《清角》樂曲,以紀念涿鹿之戰的勝利。蚩尤後來被殺,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黃部落聯盟,融入了華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蠻之中。
(3)涿鹿戰争的勝利,進一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産指揮權于一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号令,不聽從号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一生“未嘗甯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将他護送回陝北,葬在今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于黃帝後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于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制衣冠,制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颉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同樣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将一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并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于炎帝。到戰國時,人們将兩個人合在一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盡管炎黃二帝隻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造也都是遠古時代黃河兒女智慧的結晶,但是他們作為華夏民族先祖的象征和中華文明奠基者的化身,還是受到後人的無限尊崇與懷念。因此,在黃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之外的中華大地上,一直流傳着許多有關炎黃二帝的傳說,留下了許多同他們有關的名勝古迹。除了前面提到過的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和寶雞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山東曲阜的景靈宮,河南新鄭的黃帝故裡,濟源的王屋山天壇,靈寶荊山的黃帝陵,河北涿鹿的黃帝城、黃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黃帝祠、軒皇台,鹽亭的嫘軒宮、嫘祖墓,安徽黃山的黃山軒轅峰,湖南嶽陽的軒轅台,浙江缙雲的仙都鼎湖峰,甘肅平涼的問道宮,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廟,随州的神農祠,山西高平的神農城、神農井,河南淮陽的神農五谷台,鄭州炎黃二帝塑像,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等等。這些源遠流長的傳說和名勝古迹,對于增強華夏民族的認同感,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産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裡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曆山(中條山别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于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後,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禹的先祖傳說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産,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于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甯、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萬頃良田。咬齧着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隻能在山尖、溝底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甯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着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暧,天長日久,誰也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着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着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胡子阿訇,抖動着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着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并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裡,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裡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裡,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隻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着河岸有個洞,洞裡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隻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隻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甯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于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裡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隻好又去向玉帝讨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讨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裡來雨裡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隻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幹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着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隻可歎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着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着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着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擡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着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鬥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随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擡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于治住了黃河。
曆史人物:
夏禹、、鄭國、賈讓、張戎、王景、司馬孚、姜師度、劉晏、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宋用臣、蘇轍、都實、周用、萬恭、潘季馴、楊一魁、朱之錫、靳輔、陳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則徐、吳大澄、張曜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甯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甯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砺、黃河水清、砺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甯夏起身到潼關,萬裡風光誰第一?還數碛口金銀山
信天遊: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哎?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竿哎?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大浪淘沙接下來的成語
①形容競争激烈的成語
四郊多壘:sì jiāoō lěi,壘:營壘。敵軍四面逼近,形勢危急。也比喻競争的對手多。
優勝劣敗:yōu shèng liè bài,指生物在生存競争中适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适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論點。
并驅争先:bìng qū zhēng xiān,指競争高下。
物競天擇:wù jìng tiān zé,物競:生物的生存競争;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争,能适應者生存下來。
炫奇争勝:xuàn qí zhēng shèng,炫:誇耀。誇耀新奇,競争勝負。
唇槍舌劍:chún qiāng shé jiàn,舌如劍,唇象槍。形容辯論激烈,言詞鋒利,象槍劍交鋒一樣。
大風大浪:dà fēng dà làng,指巨大的風浪。比喻社會的大動蕩、大變化。也比喻尖銳、複雜、激烈、艱苦的鬥争。
大浪淘沙:dà làng táo shā,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地動山搖: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争激烈。
短兵相接:ǎn bīng xiāng jiē,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鬥争。
耳後生風:hòu shēng fēng,像耳後刮風一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後根産生的感覺。
虎鬥龍争:hǔ dòu lóng zhēng,形容鬥争或競賽很激烈。
急風暴雨:jí fēng bào yǔ,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鬥争。
金鼓齊鳴:jīn gǔ qí míng,金鐘戰鼓一齊響起。形容戰鬥氣氛緊張激烈。
驚濤駭浪:jīng tāo hài làng,洶湧吓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鬥争。
龍血玄黃:lóng xiě xuán huáng,比喻戰争激烈,血流成河。
龍争虎鬥:lóng zhēng hǔ dòu,形容鬥争或競賽很激烈。
你死我活:nǐ sǐ wǒ hu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鬥争非常激烈。
②“大浪淘沙”的前後兩句成語是什麼
“大浪抄淘沙襲”沒有前後兩句成語。
③大浪淘沙前後兩句成語是什麼
大浪淘沙
發音 dà làng táo shā
釋義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專激烈的鬥争屬中經受考驗、篩選。
出處
示例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粟裕《激流歸大海》)
④“浪裡淘沙”是成語嗎
“浪裡淘沙”不是成語。
浪裡淘沙: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意思利用浪沖刷砂石。
出處:唐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白話釋義:萬裡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到今天我們可以沿着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4)大浪淘沙接下來的成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大浪淘沙、沙裡淘金
1、大浪淘沙
讀音:dà làng táo shā
解釋: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出處:粟裕《激流歸大海》:“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
2、沙裡淘金
讀音:shā lǐ táo jīn
解釋:淘:用水沖洗,濾除雜質。從沙裡淘出黃金。比喻好東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費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從大量的材料裡選擇精華。
出處:《關尹子》六七:“破礦得金,淘沙得金。”
白話釋義:開采礦可以得到金,從沙裡淘出黃金。
⑤誰知道“春意闌珊”、“大浪淘沙”兩個成語的意思
【解釋】:闌珊:将盡,将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示例】:柳飛綿花瓢瓣,又一番~。(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别》)
【解釋】: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出自】:粟裕《激流歸大海》:“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
⑥浪裡淘沙是成語嗎還是隻有大浪淘沙是成語
大浪淘沙是成語,另外那個不是成語
⑦成語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為中國成語。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大浪淘沙
【拼音】dà làng táo shā
【解釋】隻有在大風浪中的水域裡,才能夠洗淨(淨化)混入在沙石中的污泥濁水。比喻,革命者要在長期的激烈的鬥争中鍛煉成長并經受住考驗(篩選),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無産階級革命者。
⑧跟大浪淘沙反義的成語
泥沙俱下 [ní shā jù xià]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沖下。比喻好人和壞人混雜在一起。
出處
清·袁枚《随園詩話》第一卷:“人稱大才者;如萬裡黃河;與泥沙俱下。”
例句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同時,也要防止西方精神污染,~。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魚龍混雜
⑨與大浪淘沙相同意義的成語
大浪淘沙,為中國成語。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相同意思:沙裡淘金
⑩浪的成語有哪些
浪的成語有:逐浪随波、狂蜂浪蝶、無風起浪、無風起浪、大浪淘沙。
1、逐浪随波 [ zhú làng suí bō ]
【出自】:漢·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沒而不覺,随波漂流。”
【解釋】:逐浪:追逐浪潮;随波:随順波流。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随順時尚,自己沒有主見,人雲亦雲。
【語法】:作定語、狀語;指沒主見。
2、狂蜂浪蝶 [ kuáng fēng làng dié ]
【出自】: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狂蜂浪蝶,夭桃隊裡覓相知。”
【解釋】:比喻輕薄放蕩的男子。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含褒義輕薄放蕩的男子,在這裡尋找知己。
3、無風起浪 [ wú fēng qǐ làng ]
【出自】:唐·希運《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達摩西來,無風起浪。
【解釋】: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含貶義
4、浪迹天涯 [ làng jì tiān yá ]
【出自】:宋·李楙《野客叢書·李白事說者不一》:“诏令歸山,遂浪迹天下。”
【解釋】:浪迹: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迹遍天下。
【示例】:我們做這體面憋腳生意,~,那社會上奇聞怪事,與此事相仿的,也說不盡許多。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生飄泊
5、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
【出自】:粟裕《激流歸大海》:“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
【解釋】: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釋義】:大浪淘沙,為中國成語。淘:用水沖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能表達浪淘風簸的四字成語
1.關于浪字的四字成語大全
長風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大風大浪[ dà fēng dà làng ]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放浪形骸[ fàng làng xíng hái ]風吹浪打[ fēng chuī làng dǎ ]風口浪尖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浪:làng,指波浪起伏的,沒有約束,放縱。
關于浪的詩句: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釋義: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現代·***《沁園春·長沙》釋義:還記得嗎?我們一起到江中心去遊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行船都很困難,我們以同大風大浪搏擊作為樂事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 3.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先秦·屈原《離騷》釋義:拿着柔軟蕙草揩抹眼淚,熱淚滾滾沾濕我的衣裳。
成語釋義: 1.放浪形骸[ fàng làng xíng hái ]放浪:放蕩;形骸:人的形體。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2.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比喻在激烈的鬥争中經受考驗、篩選。 3.大風大浪[ dà fēng dà làng ]指巨大的風浪。
比喻社會的大動蕩、大變化。 4.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隻乘着風勢破浪前進。
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行。 5.長風破浪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
2.浪淘風簸的簸什麼意思颠動搖晃;這句話的意思是波濤滾滾如巨風颠動搖晃。
出處: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白話釋義:
萬裡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颠動搖晃來自天涯。
到今天我們可以沿着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作品,用象征手法表現愛情經受磨難,寫世事流變之理,寫遊子情懷,描繪錦江風情,揭示勞作與享受的不平,描繪錢塘江潮,寫遷客情懷,再寫世事流變之理。這是民歌體詩,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純正,無浮華之詞。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诏後還京後,他又因《遊玄都觀》觸怒當朝權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後曆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态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
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麼讓人欣羨!這首詩用誇張等寫作手法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後于詩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