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血動物有哪些(藍血動物有哪些圖片)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海底的藍血動物有什麼
  2. 藍色血液的生物有 哪些
  3. 世界上的藍血動物有幾種
  4. 鲎是唯一的藍血動物嗎

海底的藍血動物有什麼

1.頭足綱動物,如章魚、烏賊和鱿魚,雖然被稱為“柔弱動物”,但實際上它們擁有令人驚歎的能力。這些動物不僅智慧滿滿,而且體内流淌着藍色的血液,能在幾秒鐘内完成徹底的形态變化。它們遍布地球上的各種海洋環境。

2.鲎(Limulus)是地球上古老的生物之一,已經存在了超過4億年。盡管經曆了地質時代的變遷,鲎依然保留着其原始的特征,因此被譽為“活化石”。鲎曾經生活在半鹹水、淡水和海洋環境中,但現在幾乎全部為海洋生物。它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和亞洲的東南亞海域,中國則主要分布在浙江以南的淺海區域。

3.鲎俗稱馬蹄蟹,屬于節肢動物門、肢口綱。體長約50厘米,重達3至4公斤,體型類似勺塵瓢,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并擁有尖型的劍尾,體色呈棕褐色。頭胸部呈馬蹄形,背面隆起而腹面凹陷,配備六對附肢。腹部略呈六角形,兩側帶有可活動的倒刺,腹面也有六對附肢。尾刺像劍一樣突出于體後,稱為“劍尾”。鲎擁有複眼和單眼。鲎通常成對生活在沙質海底,白天休息夜晚活動。以蠕蟲和無殼軟體動物為食。每年春夏是鲎的繁殖季節,幼蟲與三葉蟲成蟲相似,故得名“三葉幼蟲”。鲎在第一年會蛻皮4至5次,之後每年蛻皮2次直至性成熟(約13年),壽命可超過20年。鲎的血液因含有血藍蛋白(含銅)而呈現藍色,能遇細菌即刻凝固,因此在醫療和食品工業中廣泛應用,作為檢測細菌的試劑。

4.頭足綱動物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最聰明的,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神經系統結構,還因為它們展現出的“推理”能力。實際上,它們的神經系統與高級動物的神經系統極為相似。章魚等頭足綱動物似乎能夠充分利用它們的智慧。例如,章魚能夠通過解決問題來達到目的。衆多實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水族館進行的一項測試中,一隻章魚被隔離在一隻蝦的對面,經過一夜的“思考”,章魚成功找到了越過隔闆的方法,達到了美味大蝦的目的。對于章魚這類動物來說,“個人主義”是它們的一大特點:章魚傾向于獨來獨往,因此無法通過觀察同類的行為來學習,這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學習障礙相似。因此,它們的“明智舉動”完全是出于天性,而無法被其他同類學習和模仿。上述動物都是海洋中的藍血生物。

藍色血液的生物有 哪些

這類動物就是鲎(hòu),人們把它叫作藍血動物。

鲎屬于節肢動物的肢口類。全世界隻有5種,都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有一種分布在我國福建和廣東沿海一帶。鲎的身體長約60厘米,是節肢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由于長得古裡古怪,沿海一帶漁民把它叫作醜八怪。鲎的體形像隻瓢,體色棕褐色,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頭胸部背面有一個堅硬的背甲,形狀像個扁扁的鋼盔,在背甲上有一對單眼和一對複眼。頭胸部的腹面凹陷,生有6對附肢。第一對很短小,叫作螯肢,第2對長大,叫作腳須。其餘4對位于口的兩側,具有嚼碎食物、遊泳和爬行的多種功能,最後一對附肢還适于在沙地上挖坑。鲎的腹部背面有堅硬的腹甲,腹面有5對鰓,鰓折疊成頁,像一本書,這種鰓叫作書鰓,是鲎的呼吸器官。肛門位于書鰓的後面。鲎的劍尾鋒利,是鲎的主要防衛武器。

無論是在海底還是在海灘上,鲎常常是一雌一雄成對爬行。成熟的雄鲎,頭胸部的第2對附肢末端,長成彎曲的小鈎。雄鲎用這一對小鈎,鈎住雌鲎腹甲的側緣,爬在雌鲎背上,一前一後結伴而行。而且一經結合便不再分開。平時,鲎兩兩相随生活在沙質海底,靠着單眼和複眼,感知光線,識别物體,尋找各種蠕蟲和軟體動物作為食物。

世界上的藍血動物有幾種

鲎(hòu)是地球上唯一的藍血動物

鲎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節肢動物,長相既有蝦模又有蟹樣,有人稱之為“馬蹄蟹”有的幹脆叫它“海怪”.鲎是與三葉蟲現在隻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鲎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曆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随着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鲎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有“活化石”之稱.

鲎僅存四種

現存的鲎的種類很少,僅存四種,分别是美洲鲎、東方鲎(又稱中國鲎或日本鲎)、南方鲎和圓尾鲎.這四種鲎中,體長平均值最大的是東方鲎,最小的是圓尾鲎,而且各種鲎都是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大.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鲎資源的國家之一,種類以東方鲎為主,其中數量較多的分布區是福建、廣西、廣東、海南等省沿海,尤以我省和廣西最多.在我省沿海,廈門島、金門島等周圍鲎的數量較多.廈門島周圍、集美沿岸和同安灣的海灘,不少是泥沙海灘,非常适合鲎的繁殖的栖息,因此廈門地區鲎資源非常豐富.

鲎有四隻眼睛

鲎體色呈藍褐色至深褐色,整個頭胸甲質地堅硬,形态上鲎明顯有别于其他節肢動物,鲎軀體可明顯地分為兩部分,即前端較大的前體部和後端較小的六角形後體部,通過附着于前體部頭胸兩端突出物之間的可動關節,後體部可以自由移動.在後體部末端的缺口處伸出一長劍般的尾刺,這也是鲎在分類學上被歸類于劍尾目的緣由.鲎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隻用來感知亮度.在鲎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幹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鲎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應用于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

雄鲎是“無情郎”鲎多數栖息在風浪較平靜的海灣内,此處沙灘多為泥沙質,适于鲎的繁衍生息.鲎喜爬行,偶見其遊泳.它多在晚上攝食,其胃口不小,多以小動物為食,但耐饑餓能力也很強,甚至數月不進食也無大礙.但是,鲎卵、胚胎及其幼體也是一些魚類和海鳥的美味佳肴.

鲎的繁殖季節多在五月至九月,在此季節,當夜幕降臨,海水潮漲潮落之時,雄鲎用步足抱握器緊緊抱住雌鲎的後體部側緣,就這樣,雌鲎背着雄鲎緩緩爬上海灘,用步足在沙地挖坑為巢,将卵産于沙坑中,随之雄鲎将精液撒到卵堆上,再由潮水上漲時沖刷上來的泥沙将卵堆覆蓋,受精卵便在沙層中進行孵化.然後這一對鲎又向前爬行2 0厘米左右,重複以上過程.大約産十幾堆卵後,潮水退去,這一對鲎就乘夜色撤離海灘,回到海底世界.由于雌雄鲎出外常成雙成對,因此,沿海漁民戲稱之為“海底鴛鴦”.成鲎通常是成雙成對出現,但漁民認為雄鲎較無情,因為在水中發現一對鲎時,隻要輕拍一下趴在雌鲎上的雄鲎,它就會把雌鲎抱緊,這樣隻要捉住雄鲎,雌的就跟着上來,要甩都甩不掉,算是捉一隻提一雙;而如果先捉雌鲎,雄鲎就迅速溜了.

鲎是獻血冠軍

鲎又有“無脊椎動物獻血世界冠軍”的美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哪一種無脊動物像鲎一樣擁有大量的血液.一隻成年鲎一般可制1 00—300毫升血,而且血液采集也較為便利,因此鲎是無脊動物血液學研究的絕好材料,也是目前鲎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原材料,鲎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試劑”,可以準确、快速地檢測人體内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緻病;在制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鲎血是鲎抵禦入侵病原的免疫系統.另外,對鲎血的進一步研究,有望開發出一些抗菌素、抗艾滋病及抗癌藥物.

不懂再問懂請采納

鲎是唯一的藍血動物嗎

鲎是劍尾目、鲎科節肢動物的統稱,别稱三刺鲎、馬蹄蟹、夫妻魚等,起源于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現存物種僅有3屬4種,分别是中國鲎、巨鲎、圓尾蠍鲎和美洲鲎,下面來看一看鲎是不是唯一的藍血動物吧!

一、物種論述

鲎是古老的海洋節肢動物,别稱三刺鲎、馬蹄蟹、夫妻魚等,在生物分類學上屬于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劍尾目、鲎科的統稱,起源于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素有活化石的美譽,現存物種僅有3屬4種,分别是東方鲎屬的中國鲎、巨鲎及蠍鲎屬的圓尾蠍鲎、美洲鲎屬的美洲鲎。

二、血液顔色

鲎是唯一的藍血動物。動物血液的顔色是由血紅蛋白的顔色決定的,血紅蛋白的顔色又是由組成血紅蛋白的金屬元素決定的,例如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高等動物組成血紅蛋白的金屬元素是鐵,血液呈紅色,鲎是唯一的藍血動物,組成血紅蛋白的金屬元素是銅,血液呈藍色。

三、生活習性

1、環境:鲎是暖水性底栖動物,通常栖息在20~60米深的砂質底淺海區、港灣、入海口等處,夏季見于潮間帶的泥灘上,冬季見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喜潛砂穴居,隻露出劍尾。

2、食性:鲎是肉食動物,其中幼體階段以單胞藻、浮遊動物、小型甲殼類、蠕蟲等為食,成體階段以甲殼類、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星蟲、藻類等為食,有時也吃些有機碎屑。

3、繁殖:鲎是卵生動物,雌雄異體,繁殖期一般在4~8月,通常于日落後在大潮的沙灘挖坑上産卵,每個坑中産卵200~300粒,卵在體外完成受精,經數周後幼體從卵中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