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鲶魚是怎麼形成的(巨型鲶魚是怎麼形成的原因)

biang 中華百科 977

本文目錄

  1. 湄公河巨型鲶魚(湄公河巨型昂刺被釣起)
  2. 巨型鲶魚是什麼
  3. 湄公河巨型鲶魚是什麼魚
  4. 巨型鲶魚是什麼魚學名巨無齒芒,體重可達200~300千克!

湄公河巨型鲶魚(湄公河巨型昂刺被釣起)

湄公河,發源于我國的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我國的境内叫滄瀾江,流入中南半島之後的河段,才被稱之為湄公河,幹流全長4909千米。

湄公河在亞洲長河排名第五,世界長河排名第九,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跨國水系,在東南亞地區屬于第一長河,水流經過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

湄公河

湄公河的魚種特别豐富,據湄公河委員會(MCR)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流域擁有魚種約有1700多種,其數量僅次于亞馬遜河。說起湄公河,就不得不提起,體長超過4米,體重接近600斤的湄公河巨型鲶魚。

其實,巨型鲶魚在湄公河并非稀奇,然而前段時間,有人在湄公河釣起了一條疑似巨型的昂刺魚,所以很多網友都提出了質疑,昂刺能長這麼大?簡直不敢相信!

湄公河釣起的巨型昂刺

湄公河巨型昂刺被釣起

在不久前,一段湄公河釣魚的短視頻被人上傳到網上,視頻中2名男子在湄公河邊,利用河邊富有彈性的細樹木,系上較粗的大力馬魚線,以及一個超大号的魚鈎,目的就是為了釣巨型鲶魚。

在魚鈎上挂上了一塊較大的動物内髒做魚餌,沒過多久樹木那邊就傳來了動靜,好像是被什麼東西一直在拉扯着。兩人通過協作,成功地将這條超級“昂刺魚王”拉上了小船。

被釣上來的這條巨型昂刺魚,體長已經超過了一米,從這條魚的總體來看,體重估摸着至少也有50多斤重。不過,很快就有不少提出了質疑,因為這條魚實在是太大了,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昂刺魚。

從外形來看與昂刺十分相似

昂刺魚

昂刺,學名叫黃颡魚,又稱為黃辣丁、黃姑子、黃沙古、黃角丁、刺黃股,昂公魚等,是屬于無鱗魚類的一種,且隻生活在淡水水域裡。

昂刺魚是屬于雜食性魚類,但實際上昂刺魚偏喜歡肉食,在自然水域昂刺通常是捕食昆蟲及其幼蟲、小魚蝦、螺蚌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除此之外還喜歡偷吃其它魚類的魚卵。

昂刺魚

野生的昂刺魚,喜歡栖息在水流較緩區域,特别是水草較多的淺水區。昂刺魚是屬于底栖魚類,所以通常在亂石堆、石縫,以及水體中有障礙物的區域藏匿。

昂刺是晝伏夜出魚類,在白天通常是藏匿于洞穴之中,等到夜間才出來覓食。不過,在光線較弱的陰雨天,或者是水質混濁的雨季,昂刺是不分晝夜,都會遊出洞穴捕食。

昂刺是屬于小型魚類,菜市場裡銷售的昂刺,大多的規格在100克左右。而野釣時釣獲得昂刺規格不等,但都在150克以内,偶爾也能遇到個體較大的在500克上下,但這種畢竟是少數。因此,長到50斤是不太可能的。

野生昂刺

湄公河巨型昂刺魚的對比

有人提出,這條被釣起的“巨型昂刺魚”,很有可能是一條大型的鲶魚,因為湄公河裡的鲶魚較多。從圖片來看,這條魚的整體結構,完全符合昂刺的結構,就是太大了一些。

這條昂刺也太大了

而與鲶魚身體結構有明顯的不同。鲶魚雖然同樣也是屬于無鱗魚,但鲶魚的背鳍通常沒有背刺,或者背鳍的魚刺很小。而這條魚的背鳍不僅有,且還很大,所以不像似一條鲶魚。

鲶魚

不過,有喜歡釣魚的朋友說,這條魚看上去與面瓜魚十分相似。經過我查閱資料後得知,面瓜魚學名叫巨魾,又稱為老鷹坦克、老鷹鴨嘴、坦克鴨嘴魚等,是一種大型且非常兇猛的肉食性魚類。

面瓜魚的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瀾滄江,以及下遊的湄公河,而印度的橫河也有分布。通過将巨型昂刺魚和面瓜魚進行對比發現,雖然與面瓜魚很像,但面瓜魚的嘴角呈鐮刀狀,所以這并不是面瓜魚。

面瓜魚

最後

雖然我們查閱了不少資料,但最終也沒敢确定是不是昂刺魚,單從魚的外表來說,将魚縮小100倍,這毫無疑問的确是一條昂刺魚,但昂刺魚最大的也就見過一斤多點的,50多斤的昂刺,恐怕在整個中國也沒有人見過。

不管它是什麼魚,如果不加以保護,勢必會成為“記憶中的魚”。因為根據湄公河的往年捕撈數據來看,整個流域年捕獲魚的總量約在250萬噸,而平均在200萬噸左右,不過這一數據目前以及逐年縮減。

湄公河沿岸的漁民

在整個湄公河流域,沿岸兩邊居住的居民,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捕撈湄公河内的魚蝦而生存。由于過度的捕撈,導緻了湄公河流域的水生動物,将面臨資源枯竭的風險。

其中,湄公河巨型鲶魚的數量,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時間裡,數量大約減少了80%。當然,除了過度的捕撈與新建的水電站也有關。由于淡水魚大多數都是洄遊性魚類,水電站阻斷了回遊繁殖的路徑,魚不能繁殖才是根本原因。

湄公河河魚

根據湄公河委員會,在2020年調查報告中顯示,因水電站項目的建設,目前至少已造成了40%水生的減少和消失。如果這項問題得不到解決,将會給湄公河水生動物,造成巨大災害。因此,這将是漁業專家需要研究的新課題。#釣魚##湄公河##昂刺魚#

你見過的昂刺最大有多大?

巨型鲶魚是什麼

巨型鲶魚是指體型較大的鲶魚。鲶魚是一種淡水魚類,屬于鲶科。巨型鲶魚通常指體長超過常規尺寸的鲶魚,具體的标準可能因地區和魚種而有所不同。一些具有巨型鲶魚的魚種包括亞馬遜鲶、鋸鱗鲶、魔鬼魚等。這些巨型鲶魚通常具有強壯的體形和捕食能力,也因此成為釣魚愛好者的目标。

湄公河巨型鲶魚是什麼魚

鲶魚是鲶形目鲶科下屬魚類的統稱,因栖息環境不同主要有淡水鲶魚和海水鲶魚兩大類,其中淡水鲶魚分布于全世界各種淡水中,而海水鲶魚則多栖息在熱帶海岸附近,下面一起來看一看湄公河巨型鲶魚是什麼魚吧!

一、魚種論述

湄公河巨型鲶魚是芒(魚芒)科芒屬魚類,中文學名巨無齒芒,亦稱湄公河芒、湄公河巨鲶、巨無齒芒等,最大的個體長達2.5~3米、重達200~300千克,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2006年5月1日在泰國湄公河曾捕獲到1條長2.7米、重293千克的湄公河巨型鲶魚。

二、形态特征

湄公河巨型鲶魚的頭大而平扁,吻鈍、圓形,口端位,眼小,頭部和嘴比其近緣物種寬,背鳍1個,背後部有1小脂鳍,胸鳍小,臀鳍基底長,尾鳍叉形,成魚背部呈暗灰色、腹部呈銀白色、各鳍呈褐色,幼魚背部略呈黑色、腹部兩側呈銀白色并有2條橫向的黑條紋。

三、分布範圍

湄公河巨型鲶魚是鮎形目大型淡水魚類,原産于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的湄公河幹流,緬甸和我國西南部的瀾滄江流域也有出現,自1990年以來野生種群減少了80%以上,在泰國雖然已被引入到水庫和河流,但都未能建立起種群,我國于1986年從泰國引進在南方試養。

四、生活習性

1、底栖性:湄公河巨型鲶魚是底栖性魚類,喜栖息于江河的底層,特别偏愛岩石和砂礫底,有時候亦栖息在水下的土洞、石洞中。

2、雜食性:湄公河巨型鲶魚是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莖、枝葉、果實、碎屑及藻類等為食,人工飼養可投喂配合餌料。

3、洄遊性:湄公河巨型鲶魚是洄遊性魚類,6~8齡可達到性成熟,1年産卵1次,産卵期4~5月,有洄遊習性,但洄遊的途徑未知。

巨型鲶魚是什麼魚學名巨無齒芒,體重可達200~300千克!

巨型鲶魚,學名巨無齒鲶,是東南亞湄公河流域特有的大型淡水魚類。它們的體長可達2.5至3米,體重可超過200至300千克,屬于底栖性、雜食性的洄遊魚類。以下是關于巨型鲶魚的詳細介紹:

1.物種信息:巨型鲶魚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鲇形目、鲶科、鲶屬,别稱包括湄公河巨鲶和湄公河鲶等。

2.形态特征:這種魚的身體延長且側扁,頭部平扁,吻部鈍圓形,口位于頭部前端,眼睛較小。它們的體表光滑,沒有鱗片。背鳍單一,有小的脂鳍,胸鳍較小,臀鳍基底較長,尾鳍呈叉形。成魚背部顔色暗灰,腹部銀白,各鳍顔色為褐色;幼魚背部略顯黑色,腹部兩側有明顯的銀白色條紋。

3.分布範圍:巨型鲶魚原産于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的湄公河幹流,以及緬甸和中國的瀾滄江流域。由于過度捕撈和栖息地破壞,野生種群數量大幅減少。

4.生活習性:巨型鲶魚喜歡生活在江河底層,尤其偏愛岩石和砂礫底質。它們以水生植物的根莖、枝葉、果實、碎屑及藻類為食。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可以投喂配合飼料。

5.魚種對比:與巨型鲶魚相比,六須鲶魚是鲶科、鲶屬的淡水魚類,分布于東歐、中亞等地,體長最大可達5米,體重可超過300公斤。

巨型鲶魚因其巨大的體型和獨特的生物學特性,成為了湄公河流域的重要物種。然而,由于生存環境的惡化,這一物種正面臨着嚴峻的生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