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孔融的兩個兒子最後被處死了嗎要有憑據的
被處死了,但并不是兩個兒子,而是一兒一女,孔融得罪手握兵權的曹操,滿門被斬,還連累了兩個同樣是神童的兒女。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麼?”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
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号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于是決定都殺掉。
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孩的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于是引頸就刑,顔色不變。時人都為之悲傷。
擴展資料
孔融滿門被斬原因:
孔融進入官場,做到北海太守。但他鋒芒畢露,不甘居于人下,不懂得謙卑韬晦,經常發表一些刺激曹操的言論。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老是挑他的刺,經常用自己的才華捉弄曹操。曹操禁酒,孔融就寫了一篇《與曹操論禁酒書》,說什麼堯帝愛喝酒才成為聖人。
曹丕納袁尚遺孀甄夫人,這根本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孔融卻多嘴多舌地說:“周武王讨伐纣王,把妲己賜給周公了。”曹操不懂,又以為孔融學識淵博,便請教語出何典,孔融則不懷好意地說:“從當前的事情想當然推測的。”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但真正讓曹操起殺心的,并不是孔融在這些八卦轶事上給他添亂,而是孔融經常發表一些反對曹操内政、外交、軍事的言論,比如孔融反對曹操北伐袁紹、烏桓,在曹操權力圈中産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羊之亂群,猶能為害”,曹操最終忍無可忍,決定除掉孔融,以絕後患。
曹操于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衆”,“欲圖不軌”、“謗讪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處死,并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這些神童為何隕落?孔融因得罪曹操滿門被斬
“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
讓梨的孔融,最終被曹操殺害了,而且他犯的還是被滅了族的那種重罪。
三國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已令諸侯。這時候擁護漢朝皇帝的有識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這邊來,這些人中就包括孔融。說白了這一時期,大漢天子的權威還在,再加上曹操的力量還不夠大,他對漢獻帝還是比較客氣的。這時候侍奉皇帝的大臣們,還沒有看出曹操想稱霸的野心。在這期間孔融和曹操的關系處的還是相當融洽的,這時候的曹操正好也有結交孔融的意思。畢竟孔融是名人的後代,在當時也有比較大名聲。可以說有了孔融的輔佐,多多少少可以為曹操收買一些莘莘學子的心。
因為曹操對孔融不薄,所以孔融也極其的樂意為曹操服務。孔融還把自己的好朋友祢衡介紹給曹操認識。于是,祢衡又開始罵劉表。劉彪受不了,祢衡就把送到黃祖那裡。黃祖是個大塊頭。祢衡不高興的時候,罵黃祖,黃祖殺了祢衡。曹操與袁紹的戰争結束後,他的勢力更加強大。這時,曹操開始不理皇帝,也不去朝廷,也不向鹹帝彙報事情。孔融看到曹操的不屈之心,就開始在朝廷反對曹操。當時曹操正準備和劉表決鬥。他不能讓孔融毀了自己的事。他幹脆成立了一個文字調查所,撿到孔融寫的幾篇有漏洞的文章,将孔融殺死。他被指控不孝。
曹操在孔融的文章中找到了漏洞,大緻意思是孩子長大後,不必孝順父母,因為父親生孩子是因為他想享受。母親生孩子就像把東西放進鍋裡,剛剛熟。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感情。因此,孩子對父母沒有感恩之心。孔融就是這樣被曹操消滅的,或者說他想加刑的。
孔融的結局怎麼樣
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将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擴展資料: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
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孔融十歲那年随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來訪者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
守門人一般不會向裡面通報。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于是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
李膺問他說:“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向你家的祖先老子請教過關于周禮的問題,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中大夫陳韪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了”
孔融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韪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麼聰明将來肯定能成大器”
東漢末期,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誅殺正直之士,“黨锢之禍”此起彼伏。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張儉因得罪宦官侯覽遭到通緝,于是張儉便去投奔孔褒。
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當時隻有十六歲。張儉因孔融年紀太小,沒有把實情告訴他。孔融見張儉形色慌張,于是便把張儉留下。後來事情敗露,張儉逃走,孔融、孔褒被逮捕下獄。
孔融說人是他留下的,他該負責;孔褒說:“他是來求我的,這不是我弟弟的錯。”堅持要由他負責;孔母說她是家長,她該負責,鬧得“一門争死”。
群縣官吏拿不定主意,隻好如實上報朝廷。最後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殺死了他,孔融因此名聲大噪。州郡幾次辟舉他為官,都被辭謝了。
孔融于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開始步入仕途,負責彈劾貪污官僚。河南尹何進遷為大将軍,司徒楊賜派孔融前往祝賀,卻被擋在門外,即時留下彈劾狀辭職。
何進十分生氣,私自派遣劍客要追殺孔融。不料劍客卻對何進說:“孔文舉名望非常高,将軍如果對他動什麼手腳,則那些賢士就會離開您。
不如趁機寬待他,可以以此來顯示您的威名。”何進忌憚他的名望高,就把他辟舉為侍禦史,由于和中丞趙舍不和,孔融再次辭官。何進再辟舉他為司空掾,北軍中侯。
在職三日,升遷為虎贲中郎将。後來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孔融和董卓展開了激辯,常有正義的言論。
董卓懷恨在心,把他轉任為議郎,随後又将孔融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東漢郡國名,治所在今山東昌樂西)為相。
孔融到北海後起兵講武,讨伐黃巾軍張饒失敗後,轉移保護朱虛縣。後來修置城邑,建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鄭玄、彭璆、邴原等一些人。
他的官聲也非常好,當時人們又稱他為“孔北海”。後被管亥所圍,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劉備。劉備受寵若驚,立即發兵解圍。
當時袁紹、曹操勢力逐漸強大,而孔融料知袁紹、曹操終究是要篡奪漢室的,所以不願意投靠他們。北海國的左丞相祖者勸說孔融結納袁紹或者曹操,孔融大為光火并把他殺了。
196年(建安元年),袁譚進攻北海,城被攻陷後孔融逃往東山,妻兒被袁譚所虜獲。漢獻帝建都許昌後,征召孔融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又被封為太中大夫。
孔融為人恃才負氣,言論往往與傳統相悖,不僅屢屢反對曹操的決定,而且多次在公開場合使曹操難堪,如反對恢複肉刑、譏諷曹丕私納袁紹兒媳甄氏、嘲笑曹操征烏桓、反對曹操禁酒。
再加上他忠于漢室,上奏主張“宜準古王畿之制,千裡寰内,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此舉更是嚴重激怒了曹操。
因此,208年9月26日(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二十九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衆,欲圖不軌、“謗讪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殺死,株連全家,時年55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