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職盡責的字怎麼寫(盡職盡責怎麼讀)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什麼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 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可以連在一起用嗎
  3. 盡職盡責的金句八個字

什麼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工作是細節精神的一種真實寫照。對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的人,往往能獲得豐碩的回報和同事、上司的認可。相反,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厭惡自己的工作、蔑視自己的工作的人,不可能獲得上司的青睐、同事的尊重和事業上的成功。

盡心是指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一旦你選擇了一個單位作為自己的忠誠主體和職業舞台,你就必須專心緻志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隻有紮紮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每一件小事,關注每一個工作細節,才談得上職業發展和事業追求。

有的職場人士在工作中三心二意,吃着碗裡的,看着鍋裡的,剛剛進入某個單位,就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有的職場人士盲目地跳槽,工作不到半年,稍不如意或有單位開出更好的條件就辭職;有的職場人士處心積慮地收集單位内部的信息,一有條件就單幹。實際上,職場人士追求更好的發展本是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他們工作不盡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盡力是指在工作中竭盡自己全部的才幹和能力。你對單位的價值就在于你的才幹和能力。單位支付給你薪水,而你卻不能對單位有所貢獻,單位還會繼續支付薪水給你嗎?你又怎麼能說自己對單位忠誠呢?做好做壞是一回事,做與不做是另外一回事。盡力了,卻沒有實現既定的目标,說明你的能力可能不足,單位對此還是可以容忍的,但單位絕不會容忍你有能力卻不做事情。

曾經有一份英國報紙刊登了一則招聘教師的廣告:“工作很輕松,但要盡心盡力”。事實上,不僅從事教師工作應該如此,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如此。盡心盡力不僅是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做人的最高準則之一。你對工作盡心盡力了,說明你願意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把每一個細節問題都處理好,而這兩點是你在職場中獲得成功的前提。

很難想象,一個面對成堆的工作卻什麼都不願意幹,反而譏笑那些正在盡心盡力工作着的同事們的員工,會受到上司的賞識和同事的尊重。而這樣的人,最終的結果不是被單位解聘,就是被“流放”到一些無足輕重的部門。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被問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員工是什麼樣時,他說:“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當他對客戶介紹本公司的産品時,應該有一種傳教士布道般的狂熱。而隻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去做的員工,才可能有這種宗教般的激情,而這種激情正是驅使他盡心盡力地工作的最重要因素。”

在職場中,盡心盡力工作的員工還不多,大部分員工隻是将工作當成一件為了養家糊口而不得不從事的差事,談不上什麼榮譽感和使命感。甚至有很多員工認為,我出力,單位出錢,等價交換,誰也不欠誰的,誰也不用過分認真。他們隻想做單位的老人,而不是單位的功臣;他們沒有盡心盡力地工作的精神,而是像老牛拉磨一樣,懶懶散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計劃經濟時代,這樣的員工可能還能混下去,但現在已經完全不行了。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想在單位裡有所發展,就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吧!

在一家曆史悠久的瑞士手工鐘表店裡,有一對師徒,師傅手藝精湛,徒弟也技藝高超。一次,師傅派給徒弟一個任務,讓他為客人打造一塊懷表,并且給了徒弟詳細的型号與具體的規格。徒弟嚴格地按照師傅的吩咐做了,可是當徒弟将這塊懷表交給師傅時,師傅并沒有對徒弟的工作表示贊賞。徒弟覺得很奇怪,便問師傅。師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雖然你所做的工作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但僅僅是做到了工作的本分而已。要想成為真正的優秀者,還必須在我所要求的這100分之上加上更多的努力,向着完美進發。”

盡職盡責是指對自己所應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的自覺意識,它要求你認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責任,正确處理個人與集體、社會、他人之間的關系。盡職盡責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表裡如一,言行一緻;就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就是講奉獻不講條件,找辦法不找借口;就是在主動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時,還能對同事的工作給予不遺餘力的支持。

盡職盡責的員工是領導最倚重的員工。如果你能力一般,盡職盡責可以讓你身價百萬;如果你能力突出,盡職盡責可以将你帶向成功的頂峰。

許振超的身份很普通——一個普普通通的碼頭工人,許振超的工作很普通——一個普普通通的吊車司機,但他始終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因此也就業績突出、貢獻卓著。他創造的無論多大的船全部在10個小時之内完成作業的世界一流裝卸成績,連續刷新集裝箱單船裝卸作業的世界紀錄。

許振超最令人敬佩的是那種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的主人翁意識。從苦練“一鈎準”和“一鈎清”絕活到創造“無聲響操作法”,從“15分鐘排障”到“10小時完船保班”,無不蘊含着他強烈的責任心。

1974年,許振超進入青島港,成為一名碼頭工人。他操作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起重機械——門機。許振超勤學苦練,7天就學會了開門機。然而,會開容易開好難。老司機開門機,鈎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的是“一條線”;到了許振超手裡,鈎頭卻穩不住,鋼絲繩直打晃。特别是礦石裝火車作業,一鈎貨放下,灑在車廂外的比裝進車廂内的還多。看到工人們忙着拿鐵鍬清理,許振超十分内疚。還有,礦石裝火車裝多了,工人要費不少勁扒去多的;裝少了,虧噸,貨主不幹。為了早日掌握這項技術,每次作業完畢,别人都休息了,許振超還留在門機裡練習停鈎、穩鈎。幾個月後,他開的門機鋼絲繩走起來“一條線”了,一鈎礦石吊起,穩穩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裝滿一車皮。這手“一鈎準”的絕活,很快就被大家傳開了。

一次,許振超幹散糧裝火車作業,發現糧食顆粒小,更易撒漏。他便在工作之餘,吊起滿滿一桶水,練習走鈎頭,直至練到鈎頭在行進過程中滴水不灑,再去裝散糧。果然,一抓鬥下去,從艙内到車内,平平穩穩,又一手絕活“一鈎清”練成了。因為許振超的活幹得幹淨利落,裝卸工人們的二次勞動強度大大減輕,誰都願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島港組建集裝箱公司,許振超當上了第一批橋吊司機。許振超又鑽研上了。橋吊作業有一個減速區,減速早了,裝卸效率下降;減速晚了,會影響貨物安全。于是,他帶上測試表反複測試,終于成功地将減速區調到最佳位置。調整前一台橋吊一小時吊14個箱子,調整後能吊近20個箱子,作業效率大大提高。

一次,一場大霧使整個碼頭的裝卸作業被迫停下,直到中午大霧仍然不散。貨輪的船長急忙找到許振超,請求他幫忙把集裝箱卸下來。原來,該貨輪裝載的全是冷藏箱,不巧這時供電電源發生故障,如果不及時搶卸,一旦冷藏箱内溫度升高,貨物就會變質,造成好幾百萬元的損失。

一台橋吊有十幾層樓那麼高,而集裝箱上起吊用的4個鎖孔每個不過一塊香皂大小。司機在40多米高的橋吊上,要讓重達幾十噸的吊具的4個爪準确地插入集裝箱的鎖孔中,好天氣操作起來都不容易,何況大霧彌漫。

藝高人膽大,許振超一咬牙答應了。他在船上、岸邊各安排了兩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通過對講機随時報告集裝箱的準确位置,自己登上橋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邊清晰的報告聲,一個個集裝箱一鈎到位,順順利利地全卸了下來。許振超硬是憑着過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闖過了霧天作業禁區,為客戶挽回了巨額損失。

1991年,許振超當上了橋吊隊隊長。他在工作中發現,有60%的橋吊故障源于吊具,而吊具出現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時速度太快,吊具與集裝箱碰撞造成的。他認為,這樣操作不僅橋吊容易出故障,貨物也不安全,必須做到“無聲響操作”。

司機們一聽炸窩了。“集裝箱是鐵的,船是鐵的,拖車也是鐵的,這集裝箱裝卸就是鐵碰鐵,怎麼能不響呢?”橋吊隊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制,多吊一箱就多掙一份錢。搞“無聲響操作”,輕拿輕放,不明擺着要降低速度,減少收入嗎?

許振超沒作過多的解釋,自己動手練起來。他通過控制小車的水平運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間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掃集裝箱邊角,下瞄船上裝箱位置一點,手握操縱杆變速跟進找垂線,就能準确定位,既輕又穩。然後,他專門編寫了操作要領,親自培訓骨幹并在全隊推廣,以事實說服人。就這樣,“無聲響操作”又成為許振超的傑作、青島港的獨創。

1997年11月,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一批化工劇毒危險品。化工劇毒危險品一旦出現碰撞,就有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為了确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駐了武警和消防員,身着防化服全線戒嚴。船靠岸後,在許振超的指揮下,練就一手“無聲響操作”絕活的橋吊司機們個個精心操作,40個集裝箱在1個半小時之内就被悄然無聲地裝上了火車。

當上隊長的許振超,除了開好自己的橋吊,還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隊裡的一台橋吊控制系統發生了故障,請外國廠家的工程師來修。專家幹了12天,一下子掙走4.3萬元。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許振超。他想,如果自己會修,這筆錢不就省了嗎?然而,橋吊的構造很複雜,涉及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等6個學科,就是學起重機械專業的大學生也至少得工作兩三年後才能處理一般性故障。許振超隻有初中文化,可為了攻克這門技術,經過一番着了魔似的鑽研,他發現所有的技術難點都集中在控制系統模闆上,而這正是外國廠家全力保護的尖端技術——不僅沒有提供電路模闆圖紙,就連最基本的數據都沒有。

許振超不信邪。每天下班後,他拿出借來的備用模闆,一頭紮進自己的小屋裡。一塊書本大的模闆,一面是密密麻麻的上千個電子組件,另一面是彎彎曲曲的印刷電路,這樣的模闆在橋吊上一共有20塊。為了分辨細如發絲、若隐若現的線路,許振超專門用玻璃做了個支架,将模闆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燈泡,通過強光使模闆上隐身的線路顯現出來,然後一筆一筆繪制成圖。光分辨2000多個焊點,已經夠麻煩了,而要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連接就更麻煩。一個點前後左右可能有4條連線,而且每條連線又延伸出兩條連線,兩條再變成4條,最多的變成20~30條,每個點、每條線,許振超都要用萬用表試了又試,一條線路常常要測試上百個電子組件,直到最終試出一條通路來。如此精細的活特别累眼睛,累得看不清了,許振超就到冰箱裡取出冰塊敷上一會兒,接着再幹,每天晚上堅持幹3個多小時。

就這樣,許振超用了整整4年時間,一共倒推了12塊電路模闆,畫了兩尺多厚的電路圖紙,終于攻克了技術難關。這套模闆圖紙後來便成為橋吊司機的技術手冊,成為排除橋吊故障的“利器”。

一次,一台橋吊上的一塊核心模闆壞了,許振超跑到電器商店花8塊錢買了一個運控器,回來換上後,橋吊就正常運作了。而這要是在以前,換一塊模闆得花3萬塊錢。

2000年,隊裡的6台橋吊發動機又到了大修的時候。許振超找到領導,主動要求把這個項目交給他組織技術骨幹完成,一來可以鍛煉隊伍,二來可以節約資金。面對複雜的維修工藝,他與攻關小組邊琢磨邊實踐,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橋吊發動機的大修。

掌握了修橋吊的技術,許振超仍不滿足。因為作業中橋吊一旦發生突發性故障,如果不能及時排除,将對裝卸效率和船東利益造成嚴重影響。許振超又提出了一個新目标——“15分鐘排障”。他從解剖每個運行單元入手,不斷探索,終于做到心中有數,手到“病”除。

随着青島港西移戰略的順利推進,一個念頭在許振超腦海裡越來越強烈:提高裝卸效率,創造集裝箱單船裝卸作業的世界紀錄。

2003年4月27日,青島港新碼頭燈火通明,許振超和他的工友們在一艘名為“地中海阿萊西亞”的輪船上,開始了向世界裝卸紀錄的沖擊。晚上8時20分,320米長的巨輪邊,8台橋吊一字排開,幾乎同時,船上8個集裝箱被橋吊輕輕抓起放上拖車,拖車載着集裝箱在碼頭上穿梭奔跑。4月28日淩晨2時47分,經過6個小時27分鐘的艱苦奮戰,全船3400個集裝箱全部裝卸完畢。許振超和他的工友們創下了每小時單機70.3個自然箱和單船339個自然箱的世界紀錄。5個月後,他率領橋吊隊又把每小時單船339個自然箱這一世界紀錄提高到每小時單船381個自然箱。

在單位裡,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職責,每個員工都不應該因為上司不在或者沒有人監督,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上司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如果你常常趁上司不在時開小差,經常為自己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尋找借口,總是将本來屬于自己的責任推卸給其他同事,總是認為别人比自己幹得少……那麼,你一定是一個極其糟糕的員工,不但上司想開除你,你自己也會喪失信心。因為放棄責任,也就意味着放棄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職場生活。

“鋼鐵大王”卡内基曾說:“無論一個人在什麼公司工作,都不應該隻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一名員工,而應該把自己當成公司的老闆。”你應該用上司的标準去開展工作。當你看到物品破損或者生産浪費時,你是袖手旁觀,還是像上司一樣去竭力阻止?當你看到同事在工作中因為遭遇挫折而心情抑郁時,你是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還是像上司一樣主動地去鼓勵他?當你看到市場正一點一點地被競争對手占領時,你是漠不關心,還是像上司一樣積極地尋找對策?上司與下屬最大的區别就在于:上司把單位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員工則喜歡把單位的事情做上司的事情。

日本著名企業家井植薰曾說:“一般的員工,我僅要求他們工作8小時。也就是說,隻要在上班時考慮工作就可以了。對他們來說,下班之後跨出公司的大門,愛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如果一個員工隻滿足于這樣的生活,思想上沒有想幹12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的念頭,那麼他這一輩子可能永遠隻是一名普通員工。否則,他就應該自覺地在上班時盡職盡責地工作,在上班之外的時間裡多想想工作,多想想公司。”

當你準備承擔責任的時候,你就領先于大多數同事了。可能沒有同事會幫助你,甚至可能真的因為問題嚴重而讓你一個人承擔全部最壞的結果,可是如果你選擇逃避責任,雖然你一時不會失去這份工作,但長此以往,誰肯和一個不敢承擔責任的人共事呢?日複一日,如果你每次都是如此逃避,直到衆人都無視你的存在,那麼你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呢?要知道,那些凡事不願意多承擔責任的員工隻有兩條出路:要麼一輩子在原地踏步,要麼被别人踩在腳下,永無出頭之日。隻有那些勇于承擔責任的員工,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沒有哪個人可以保證自己不犯一點錯誤。既然錯誤無法避免,那麼可怕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錯上加錯,不敢承擔責任。

王強和張軍新到一家速遞公司,是一對工作搭檔。他們工作一直都很認真努力,老闆也對他們很滿意,然而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次,王強和張軍負責把一件郵件送到碼頭。這件郵件很貴重,是一個古董,老闆反複叮囑他們要小心。到了碼頭王強把郵件遞給張軍的時候,張軍卻沒接住,郵件掉在了地上,古董碎了。

老闆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老闆,這不是我的錯。是王強不小心弄壞的。”張軍趁着王強不注意,偷偷來到老闆辦公室對老闆說。

老闆平靜地說:“謝謝你,張軍,我知道了。”

随後,老闆把王強叫到了辦公室。“王強,到底怎麼回事?”

王強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闆,最後他說:“這件事情是我們的失職,我願意承擔責任。”

王強和張軍一直等待處理的結果,老闆把王強和張軍叫到了辦公室,對他倆說:“其實,古董的主人已經看見你們倆遞接古董的動作,他跟我說了他看見的事實。還有,我也看到了問題出現後你們兩個人的反應。我決定,王強留下繼續工作,而張軍你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

勇于承擔責任,是職場中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主動承擔責任的下屬,比那些尋找各種理由的下屬,往往更受上司的器重和信賴。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錯誤也不例外,關鍵就在于你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它,以什麼樣的态度去處理它。如果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勇于承擔責任,錯誤不僅不會成為你發展的障礙,反而會成為你成長的助推器。否則的話,你就會自食惡果。

李偉軍在一家工廠任技術員。經過幾年的鍛煉,在老同志的幫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被提拔為車間主任,負責車間的生産技術工作。

有一次,車間的生産線出現了一些問題,産品質量也受到了影響。他看過之後,便立即斷言是原料配比不合适。但調整之後,情況仍不見好轉。此時,另一位技術人員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問題的症結并不是原料配比不合适,而在于設備本身存在一些小問題。對此,李偉軍從内心裡覺得那位技術人員的看法很合理。但是,他覺得自己是負責車間生産技術的領導,如今自己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就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

為了逃避責任,李偉軍一方面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布置專人對設備進行必要的維修和調整。但是由于贻誤了時機,問題最終還是爆發了,給工廠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于是,李偉軍在羞愧之中辭職了。

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可以連在一起用嗎

恪盡職守,盡職盡責,他本來就是一層意思。所以說兩個是不能放在一起用的,就會形成一個重複的意思。當然是在一段話裡的話是可以的,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是可以的。比如說用在領導身上就可以用恪盡職守。用在員工上你就可以使用,盡職盡責。不管怎麼樣,這兩個表達的意思大緻都是一緻的,不可以兩那個連在一起使用。

盡職盡責的金句八個字

敬業樂群,盡責至善。

“敬業樂群,盡責至善”這八個字,是對盡職盡責精神的精準概括。敬業,是指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懷有敬畏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樂群,則是指樂于與團隊成員協作,共同為實現目标而努力。盡責,是指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不推诿、不敷衍;至善,則是指追求工作的極緻完美,不斷超越自我。

詳細來說,敬業是一種職業态度,它要求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時刻保持專注和投入。一個敬業的人,會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不僅僅是一份謀生的手段。例如,一位醫生在救治病人時,不僅要運用專業的醫術,更要懷着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這就是敬業精神的體現。樂群則是一種團隊協作的精神,它強調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默契配合。一個樂群的團隊,能夠激發出每個成員的潛力,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攻克難關。

盡責是職業道德的基石,它要求我們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項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一個盡責的人,會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警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确保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例如,一位交警在執勤時,無論風雨無阻,都會堅守崗位,确保交通的順暢和安全,這就是盡責精神的體現。至善則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品質,它鼓勵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力求做到最好。一個追求至善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有着極高的要求,不斷尋求改進和創新的機會,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敬業樂群,盡責至善”這八個字,不僅是對盡職盡責精神的簡潔表達,更是對職場人士的一種鞭策和激勵。我們應該時刻銘記這八個字,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