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鑽研的拼音怎麼讀(刻苦鑽研的解釋)

biang 中華百科 753

本文目錄

  1. 锺怎麼讀音是什麼
  2. 钺怎麼讀拼音
  3. 刻苦鑽研的拼音

锺怎麼讀音是什麼

锺字讀音為: zhōng

锺拼音:zhōng,注音:ㄓㄨㄥ,部首:钅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4畫,五筆:QTGF

倉颉:OPHJG,鄭碼:PMKB,四角:82715,結構:左右,電碼:6945,區位:7981

統一碼:953A,筆順:ノ一一一フ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釋義:

1.“锺”是一種容器,也指一種酒杯,引申為“專注”、“集中”之義。如,一見锺情、情有獨锺、锺愛、锺靈毓秀、酒逢知己千锺少、老态龍锺。

2.“锺”也是一個姓氏。如,锺子期、锺馗、锺漢良、漢锺離。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隻有1個:

鲸锺[ jīng zhōng ]

古代的大鐘。鐘紐為蒲牢狀,鐘杵為鲸魚形,故名。

形近字:重

重拼音: zhòng、chóng

釋義:

[ zhòng ]

1.重量;分量:舉~。這條魚有幾斤~?

2.重量大;比重大(跟“輕”相對):體積相等時,鐵比木頭~。工作很~。腳步很~。話說得太~了。

3.程度深:情意~。病勢很~。~傷。

4.重要:~地。~任。

5.重視:敬~。尊~。看~。器~。為人所~。~男輕女是錯誤的。

6.不輕率:自~。慎~。持~。

7.姓。

[ chóng ]

1.重複:~出。書買~了。

2.重新;再:~逢。舊地~遊。~寫一遍。

3.層:雲山萬~。突破一~又一~的困難。

4.使重疊在一起;摞:把兩領席~在一起。

5.姓。

钺怎麼讀拼音

問題一:钺拼音怎麼讀?钺的拼音是[yuè]。

釋義:

1.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殡葬用。

2.古星名。

部首:钅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10

五筆86: qant

五筆98: qann

倉颉: opiv

筆順編号: 3111515534

四角号碼: 83750

鄭碼: phz

Unicode: CJK統一漢字 U+94BA

钺,一種古代的漢族武器,雖具備殺傷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儀衛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權力象征物是權杖,中國是钺。在原始社會時期,钺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來說是大斧,本來是刑具(用于斬首或者腰斬),而不是兵器。故從文人撰寫《史記》記載的“兵器”之說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征伐。

問題二:钺怎麼讀 yuè

問題三:如何搞好學習按部就班或者刻苦鑽研

不管怎樣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

問題四:"钺"這是什麼?怎麼發音?什麼意思啊?钺 yuè

,形聲。本義: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闆斧而較大

同本義

,大斧也。DD《說文》

王左杖黃唷(DD《書・牧誓》。傳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經傳皆以铖為之。”

钺,車銮聲也。DD《說文》。偉借為唷

一人冕執钺。DD《書・顧命》

授铖四七。DD張衡《東京賦》

斧钺湯镬。DD《漢書・李廣蘇建傳》

碧漢中百十隊翔鸾振羽,黃旌白钺。DD《杌閑評DD明珠緣》

又如:钺钺(車***。也作“哕哕”);钺斧(圓刃大斧);钺下(書箋開頭表示尊敬的套語。在主管将帥的指揮之下)

星名。钺星,即天

钺作為一種兵器,由青銅铍頭、長柄構成,铍頭尖鋒直刃、扁莖,穿透力很強,很可能是由扁莖短劍發展而來。它出現于春秋時期,在戰國時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殺傷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時期實戰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儀仗、裝飾之需,以作為軍權的象征。

古代兵器,武術器械之一。钺的形成與斧的形成屬相同的時代,钺的式樣與斧相同,惟較斧為大。钺比斧頭大三分之一,杆長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鑽。钺在斧頭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長約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槍三者為一體。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槍之外,還有刺、撥、點、追四法。钺有長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鴛鴦钺,就是一種短雙器械。

钺是商周時代重要的禮器之一,也是一種兵器。據考證,這種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變而來的,在青銅器中更強調華麗、美觀的特質,成為象征權力、象征威嚴的禮儀用物,此處所選兩件钺是商代後期作品,格外強調器物威嚴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藝術風格完全一緻。

此圖是比較精細的作品,钺的柄上鑄有各種細密紋飾,同器形一起構成點線面的堆積變化,在統一中又寓以多樣,在各樣藝術表現手法中追求協調平衡。側面飾以雕像,活潑而靈秀,同商代盛期流行的那種猙獰恐怖、威嚴之至的藝術風格已相去甚遠。器物中惟一顯得莊重威嚴的是钺身造型,寬大而精密對稱的钺身是君王權力的代表,不容半點調笑與馬虎,同時也使飾件有所附麗,使各種輕巧的飾物顯得輕松而不輕浮,可以為作品增添富有生機的細節結構而不顯得浮誇不實。

對钺古代長兵器。杆長一丈,杆兩端各有一钺。二钺下端又各有一隻小钺與其杆垂直。其主要擊法與钺相同。

兩頭钺杆長八尺,杆兩端均有一钺,其杆兩頭可用。其主要擊發如钺,惟比钺更為靈活多變。

鏟钺其一端為钺,另一端為鏟,故得其名盯具有鏟钺的功能,其擊發與鏟、钺相同。

單钺其钺形似月牙鏟,柄下端有一三棱形鐵鑽。

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仿佛;書曰:「王左杖為,注大斧也。」按此可見斧本無甚巨大之分當,惟與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徑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為,此顯見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頭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寸,故杆長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無鑽,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則亦如槍杆,末端有三尖之鑽,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餘之構造,則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與,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厘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種,但比斧大。

漢劉熙《釋名・釋兵》:「钺,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釋名未見)

钺、铖是同一類兵器,脫胎于斧,然而有大小的區别。《尚書・顧命》載:“一人冕執钺,立于西堂。”鄭玄注:”钺,大斧也。”說明钺類确有大小之分,兩者區别極為顯著,大型者是钺......>>

問題五:钺并戈怎麼讀 5分 yuè bìng gē

钺并戈

拼音:yuè

簡體部首:钅

解釋:

1.古代兵器,青銅制,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殡葬用。2.古星名。

刻苦鑽研的拼音

“刻苦鑽研”拼音為kè kǔ zuān yán

“刻苦鑽研”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勤奮努力地學習和鑽研某種學問或技能。這個成語表達了通過刻苦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信念和決心,最終實現成功的信念。

下面是一些關于“刻苦鑽研”的延伸和擴展:

“刻苦鑽研”不僅僅是一個奮鬥精神的體現,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和學習态度。對于掌握知識和技能來說,必須具備堅持不懈、勇于探索、不斷改進的認真态度。

“刻苦鑽研”是成功取決于努力的一種信仰,是勤奮工作和緻力于某種目标的必備品質。在現代社會,刻苦鑽研不僅是學習技能的必備要素,同時也是職業生涯和事業發展中核心的職業素養。

“刻苦鑽研”是一種與人格正直、做事認真、追求卓越的精神相聯系的态度。它不僅體現了對學問、對事業的熾熱激情和追求,還體現了對自身品質上重視、态度上認真的高要求。

總之,“刻苦鑽研”這個成語具有非常重要的道德意義、學習意義與勞動意義,并且已經成為人們贊揚勤奮好學、精益求精的正面評價。無論在哪個領域,都需要刻苦鑽研的精神,才能夠在自己的職業行業中取得更好的成就,也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