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故事有哪些(經典的抗日故事有哪些)

biang 中華百科 1.0K+

本文目錄

  1. 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2. 有哪些比較著名抗日故事
  3. 中國抗日戰争的真實故事有哪些

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白求恩的故事豐富多彩,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他在中國抗日戰争期間的醫療救援事迹。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産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在戰火紛飛的前線,他不顧個人安危,全心全意地為傷員治療。有一次,在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他堅持在離前線隻有幾裡地的臨時手術室裡工作,連續為多名傷員進行手術,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

除了他的醫療技能,白求恩還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對待每一位傷員。他經常和傷員們聊天,鼓勵他們堅強面對傷痛,他的樂觀和勇敢也深深感染了身邊的人。

白求恩在中國工作期間,不僅救治了大量的傷員,還幫助培訓了許多醫療人員,提高了當地的醫療水平。他的事迹被廣為傳頌,成為了中加友誼的橋梁和象征。白求恩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進步和奉獻。

有哪些比較著名抗日故事

比較著名的抗日故事

1、英勇将軍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隻能将棉衣裡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搶,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隻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着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2、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縣上莊村,抗日戰争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着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搶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3、壯烈犧牲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蕩”,3500名日僞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将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遊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衆,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将此情報告司令員,為解救遊擊隊員與當地百姓,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于被圍的遊擊隊員與人民群衆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當壯士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僞軍砸去,日僞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甯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僞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僞軍手中,砸碎搶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挂住,幸免于難。

4、不畏犧牲黃繼光

在一場戰争中,黃繼光負責爆破任務,他投擲了一枚手雷,但由于機槍巢火力太大,隻炸毀了半邊機槍巢,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藥,身體又多處受傷,最終他頑強爬向火力點,用身體擋住了2支機槍槍口,使得後續部隊能夠攻下高地。

5、巾帼英雄江姐

江姐原名江竹筠,1946年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僞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并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鬥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镪水毀屍滅迹,時年29歲。

中國抗日戰争的真實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蕩”,制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并吸引日僞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僞軍引向懸崖絕路。

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僞軍砸去。日僞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甯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僞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僞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号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挂住,幸免于難。

2、張忠心

張忠心(1916.1.18-1996.9.6),郭家屯鎮尚莊前街人。1941年至1945年曾任豐玉遵聯合縣大隊副大隊長、玉田縣縣大隊長等職。革命戰争年代,毛主席提出“要忠心耿耿幹革命”,因其屢立戰功,唐山軍分區命名他為“忠心”,并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号。

後來,毛主席提出“當人民的老黃牛,做革命的傻子”,唐山軍分區将其命名為“傻忠心”。1949年任玉田縣首任武裝部長,同時兼任殘勞院院長、法院副院長、公安局副局長。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宣傳張忠心的英雄事迹,影社曾演出皮影戲“忠心遊擊隊”。

張忠心英勇殺敵的事迹在玉田廣為流傳,成為戰争年代冀東根據地軍民學習的楷模。後轉業到河北省柏各莊農場工作。文化大革命運動中遭受迫害打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給予平反,落實政策離休。1996年9月6日病逝,享年81歲。

3、郭興

郭興出生在輝縣(現新鄉市輝縣市)高莊鄉金章村。1938年2月,日軍侵入輝縣,燒殺搶掠。1940年秋天的一個夜裡,一支八路軍路過郭興的老家。郭興瞞着父母,決定與同村的15名青年一起參軍。因為郭興歲數小、個子矮,連指導員把其他15人留下了,唯獨不要郭興。

“指導員不要我,因為我還沒有槍高。他不要我,我就跟着隊伍走。”軟磨硬泡了三天,他終于被留了下來。就這樣,16歲的郭興到了山西,成了平順縣抗日政府公安局的一名通訊員。因讀過4年書,他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公安隊隊長。

1941年1月,他被太行軍區第五分區司令員皮定均看中,擔任敵後武工隊隊長。其實,司令員就給他一個班長和兩個戰士,外加兩支步槍、3發子彈、8顆手榴彈。

用皮司令的話說,“沒有兵你就去動員嘛,沒有槍你就去向敵人要嘛!”就這樣,郭興一行4人開始前往石家莊以南、邢台以北一帶開展敵後抗戰。

4、陳曉雲

陳曉雲(1910—1944),女,原名陳素英,又名挺然、繼芳,慈溪三七市(今屬餘姚)人。1924年冬小學未畢業辍學,次年改名陳曉雲,考入甯波女子中學。

1927年棄學回家,被迫完婚,未幾出逃,執教鎮海新倉小學,經鬥争終獲離婚。1938年移教鄞縣梅園鄉沿山小學。194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同年秋改名陳挺然,任梅園鄉公所經濟幹事。次年秋,中共梅園區工委建立,任書記。1943年秋任梅園鄉民主鄉長,為浙東地區第一個抗日政權女鄉長,以對敵鬥争堅決、關心群衆受人擁戴。1944年4月,被國民黨頑軍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嶺下墳弄。

5、楊義忠

楊義忠,原名楊明昌,1921年4月出生于新昌縣回山鎮上市場。抗日戰争爆發後,他認識了共産黨員楊世華。在楊世華的教育下,激發了愛國抗日思想。

1942年9月,參加三北遊擊司令部第一期教導隊學習,并在教導隊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1月,教導隊結業後,他被派往餘姚陸埠區工作。

1943年初,中共姚虞縣委決定建立陸埠聯鄉自衛隊,派楊明昌擔任指導員。1943年4月30日,餘姚城内的日僞軍,乘我主力部隊不在陸埠區之際,對陸埠聯鄉自衛隊下了毒手。楊明昌和13名戰士落入敵手。5月18日,被殺于餘姚城東玉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