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怎麼的(康熙是幹什麼的)

biang 中華百科 828

本文目錄

  1. 康熙怎麼死的
  2. 康熙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3. 康熙怎麼駕崩的
  4. 康熙怎麼駕崩的呢

康熙怎麼死的

康熙是因病逝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為康熙帝上廟号聖祖,谥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簡介

愛新覺羅·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内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鳌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争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并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争,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衆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争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産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康熙是因為順治皇帝傳位給他當上皇帝的。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的正月,二十四歲的順治皇帝福臨突然患病去世,因為順治皇帝在生前沒有力皇太子。

所以在1661年他快要去世的時候接受了當時的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因為玄烨曾經出過天花并且具有免疫力,而選擇玄烨為繼承人,并且以遺照的形式冊封玄烨為皇太子。

在1661年的正月初就,玄烨正式在紫禁城裡面的太和殿即位,當時年齡隻有六歲,繼位以後頒布诏令大赦天下,并且在第二年将年号改為康熙元年。

擴展資料:

順治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所生育的子女相對來說還是不少的。其中就包括4個公主和8個兒子,在這八個皇子中,最後能夠躲開後宮迫害和自然早夭的厄運,長大成人的其實就隻有四個。

這四個人分别是第二子裕親王,第三子也就是康熙,第五子恭親王和第七子純親王。雖然總體來說,康熙對各位親王兄弟有所優待,但是也因個人能力和境遇不同,最終的結果也有所差别。

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是順治與董鄂妃生的順治第二子。直到康熙登基六年後,他才被封為裕親王。順治的長子因為早夭,所以裕親王實際上是順治的長子,而順治也是有意立他為皇太子的。

但是此時,後宮掀起了奪嫡戰,康熙因為有順治母親孝莊太後的支持,加上康熙幼年确實天資聰穎,頗有天子風範,所以很得孝莊的喜歡。

最後,順治傳位康熙,裕親王此時也表現的很聰明。在順治沒死之前,他就多次明确表示自己沒有争儲的想法,所以康熙繼位之後,對他并沒有過多的防範。

而且裕親王此人做事小心翼翼,從不忤逆康熙,後來他還打敗噶爾丹,至死也是平平穩穩。恭親王愛新覺羅常甯,系順治庶出子。

母親陳氏,從小教育常甯小心處事。康熙即位後,常甯也是如履薄冰,沒犯什麼錯誤。之後跟随康熙征戰噶爾丹,擔任安北大将軍,戰績平平。

所以康熙并沒有為難過他,四十七歲去世,得了善終純親王愛新覺羅隆禧,由于順治的第八子早夭,所以純親王實際上是康熙最小的一個弟弟。

康熙對這個小弟也是格外關照,民間還有純親王的功德碑,立在河北薊縣。純親王自幼體弱多病,到了十九歲的時候,重病不起。

這一年正是康熙十八年,康熙正忙着征讨吳三桂,在湖南等地作戰,一時間國内形勢危急,人心恐慌。這一年七月十五,純親王因病去世。

康熙悲痛萬分,在這樣忙碌的日子裡,康熙早在純親王病重期間,就多次探望他。純親王死後,康熙還特地停朝三日,以示哀痛。

就在純親王死後的十三天,當時京城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宮殿倒塌,民房不複。就連康熙都跑到景山去躲避地震,三天後才來到宮中。可以說,純親王的死,對康熙的打擊是巨大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玄烨

康熙怎麼駕崩的

在康熙帝死前,宮廷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金恒源說,據史料記載,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聽取胤禛、隆科多等人彙報通州查勘糧倉一事時“久議方散”,十一月七日康熙就宣稱“偶感風寒”。而宣稱“偶感風寒”後,又始終沒有任何治病的活動與記載。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聖躬不豫”為名推辭不去,多次懇求留在康熙身邊,遭康熙拒絕。而十一月十日,胤禛卻一日三次派侍衛進入康熙寝宮,以後又每日不斷多次派侍衛進入,直至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十一月十三日醜刻(淩晨1-3時),康熙急召胤禛,胤禛當時正在南郊天壇,距暢春園騎馬不到一個小時即可趕到,但直至巳刻(上午9-11點)才匆匆趕到。胤禛為什麼連續8-10個小時始終不露面?

另外,令人懷疑的是,從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進出五次,竟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後妃在現場;康熙猝死後,胤禛為其父更衣,也仍然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後妃在現場;而且康熙猝死後,從暢春園往紫禁城宮内移靈時,又仍然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後妃在現場。

種種事實證明,從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後,康熙及康熙寝宮已被雍正完全隔離與控制。

民間盛傳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研究認為,雍正向康熙進參湯确有其事

雍正即位後,民間就一直有人說康熙皇帝不是壽終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雍正朝呂留良一案中,曾靜的供詞為:“聖祖皇帝暢春園病重,皇上進一碗人參湯,聖祖就駕崩了。”這是說康熙是被毒死的,兇手就是雍正。著名清史專家孟森認為,康熙當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那麼,康熙帝去世當天,雍正向康熙進參湯究竟是否真有其事?

金恒源告訴記者,最知道事實真相者,莫過于雍正本人,對于參湯事件究竟之有無,雍正本人在百般辯解後,終于吐出了真言。在《大義覺迷錄》中,雍正說,八阿哥用他向康熙進參湯一事加惡名于他進行報複。雍正認為:八阿哥把康熙帝之死同自己向康熙帝進參湯作為因果關系是“加惡名于朕”。可見,雍正否認的是,他并無以參湯弑父奪位之心,而并非否認自己在康熙帝臨終之日确向康熙帝進參湯之實。雍正進參湯,八阿哥根本不在現場,又何能知道?當是康熙帝近侍之人揭發所為。雍正一上台就将康熙帝近侍之人一網打盡,原因也蓋在于此。

金恒源認為,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強烈的精神刺激

金恒源說,康熙在多年立儲問題上曾大傷腦筋。從康熙晚年言行來看,他的建嗣計劃中培養的對象是皇十四子胤祯而不是皇四子胤禛。

康熙早年曾三征噶爾丹,平定西北疆土。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正式任命胤祯為撫遠大将軍,實際上是在給胤祯創造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他順利登上寶座鋪平道路。但康熙也許沒有料到自己會敗在他晚年疑防最甚的四阿哥胤禛手上。

金恒源推測,晚年的康熙年老體衰、心力消耗過大,但這并不是構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強烈的精神刺激。表現在,從十一月十日起,康熙實際已處于四阿哥胤禛的控制之下,這使康熙受到了自二廢太子後最強烈的精神刺激。

康熙本無緻命疾病,但在以上刺激、打擊下,精神崩潰,終于卧床不起,并引發高燒。胤禛明知康熙平日讨厭人參,老年高燒者忌服人參卻又偏用人參,使康熙病情迅速惡化。康熙秘密急召十四阿哥胤祯加快回京,又被胤禛成功阻截。最終在胤禛的隔離與控制之中,康熙帝徹底崩潰。

康熙之死的不同說法

早年清史專家孟森先生對康熙帝之死深感懷疑。通過文獻的辨析,他認為康熙死于胤禛的陰謀,這是胤禛“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堯”所造成的。

清史著名學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奪嫡考實》一文中也認為康熙帝被謀害緻死之說不是捏造的,并以意大利人馬國賢身臨其境目擊其事的記載斷言:“駕崩之夕,号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近年,學者許曾重指出:康熙帝去世和胤禛嗣位“是一場以武力為後盾,精心策劃,巧妙安排的宮廷政變”,是“隆科多在藥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緻命性的毒藥”害死了康熙帝。

針對康熙帝被謀害緻死說,有人認為這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康熙帝生前對胤禛較為信任,臨終傳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狀,其死亡實屬正常,再則,康熙帝本人對人參“不輕用藥”,加上警衛森嚴,用人參湯毒死他是很難的。

康熙怎麼駕崩的呢

康熙駕崩過程:

在康熙執政的第六十一個年頭,老皇帝突然來了打獵的興緻,于是,他率衆浩浩蕩蕩前往南苑狩獵。在路上康熙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衆人隻得返程,在返京途中經過暢春園暫時修整,可是,休息的過程中康熙的病情卻越發嚴重,在病榻上躺了幾日便過世了。

就在康熙駕崩的當晚,宮人将皇帝的遺體送回紫禁城中,安置于乾清宮,并于次日殓葬出殡。康熙入土第五日,滿朝文武擁四皇子登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雍正,雍正登基後又追谥父皇康熙為仁皇。

康熙功績

清朝的第二任皇帝康熙的生平十分英武,在他統治大清的六十一年裡,做出許多英明的決定,使得大清得以在中原大地站穩腳跟。清朝能夠在中國繼續統治二百年,可以說,康熙功不可沒。

康熙皇帝登基後三大功績,第一件平三藩之亂,第二件挫敗外敵,第三件開疆拓土;如果按後世對君王的評判标準,得任何一件大功,就已經算是明君。

而且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大力發展内政,使得國泰民安,奠定了之後百年“康乾盛世”的基礎。當然,在康熙皇帝執政後期,由于倦政,導緻吏治開始腐敗,幸得雍正皇帝勤勉執政,以鐵血手段挽回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