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什麼怎麼怎麼樣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征,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夏_尊葉聖陶《文心雕龍》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于【什麼怎麼怎麼樣造句】内容,供您參考。
1、執法者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怎麼能公正執法!
2、他剛上任不了解情況,工作怎麼幹心中無數。
3、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
4、那個騙子的話破綻百出,你怎麼能相信!
5、事情比較複雜,怎麼處理,還得斟酌一下。
6、你明明知道他不會喝酒,怎麼讓他喝這麼多!
7、你沒有調查研究,怎麼能輕易地下結論呢?
8、在草原上騎馬真灑脫,怎麼跑都行。
9、她心裡怎麼想的,别人無法猜測。
10、說話不實,辦事不牢,待人不真,别人怎麼信任他。
11、賣東西要貨真價實,怎麼可以漫天要價呢?
12、俗話說,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也跟着仿效。
13、這件事怎麼處理,請你也參加一點兒意見。
14、作文時,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深思熟慮,想好了再動筆。
15、大庭廣衆之下,你怎麼做這樣的醜事。
16、我分明看見他走過來了,怎麼一轉眼又不見了?
17、我托你辦的事已經好幾天了,怎麼還沒有下文呢?
18、事實俱在,無論怎麼辯解也沒有用了。
19、這盤棋下到現在,看看你怎麼收拾殘局。
20、你當初說得好好的,現在怎麼又變卦了?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别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号、問号或感歎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并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說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擡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随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拟詞造句,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盡管??可是??”造句:“盡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并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并有将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并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什麼怎麼樣寫句子
1.令我費解的是他怎幺找到了工作。
2.因為我們不知道有沒有賀蘭心兒,所以我們要找到答案。
3.你一旦開始一件任務,就必須把它完成。
4.她是那麼美麗,那麼善良。
5.夜晚的月亮是那麼澄澈,那麼委婉.
6.白雲是那麼純潔,那麼淘氣。
7.你怎幺竟敢問也不問我一聲就把我的那些舊信扔掉了?
8.她一聽到這消息就立即離開了。
9.一提到那隻狗,她就吓得畏畏縮縮。
10.你怎幺能甘受他的粗野暴行?
11.他在第一輪比賽中猛擊一拳就把對手打倒在地。
12.他一聽到這個消息就逃跑了。
13.這工作怎幺搞法,你給我們出一些點子。
14.你打算怎幺躲藏起來?
15.我真不明白他是怎幺幹這件事的!
16.從一開始他就堅決反對這項計劃。
17.美麗的花朵是那麼鮮豔,那麼豔麗。
18.我們一吃完飯,她總是很快就收拾好餐桌。
19.你怎幺竟敢對我大聲發号施令?
20.天那麼高,那麼藍,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
句子成分有哪些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
例如:
①人民志氣高。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例如:
①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
②樹葉黃了。
③小王今年十六歲。
④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⑤明天星期日。
⑥什麼書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例如:
①什麼叫信息?
②門口圍着一群看熱鬧的。
③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鬥争和為無産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态、數量、所屬等。
例如:
①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②(三杯)美灑敬親人。
③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單瓣)梅花。
④(中國)的曆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态、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例如:
①他[已經]走了。
②咱們[北京]見。
③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④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遊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例如:①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②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③他生〈于1918年〉。
④他坐〈在桌子旁〉。
⑤顔色是那麼濃,濃得〈好像要流下來似的〉。
7、獨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産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原推測、估計、注釋、補充、感歎、摹拟語氣等。
例如:
①事情明擺着,你看,我們能不管嗎?
②十分明顯,不大大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四個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③啊,多麼使人心醉的絢麗燦爛的秋色!
④砰,砰,一陣槍聲傳來……
充當獨立成分的,有的是一個詞,有的是短語,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較靈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複指成分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短語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個句子成分。
例如:
先生自己也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