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規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家規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三年級)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古代家訓家規名言警句
  2. 八個字的家訓家規有哪些
  3. 家風家訓家規名言大全

古代家訓家規名言警句

古代家訓家規名言警句彙總如下

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3、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勤學苦練,努力登攀。

4、舉止穩重,言語文明,團結友愛,永奪先進。

5、甯讓人,勿使人讓我,甯吃虧,勿使人吃虧。

6、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造福子民,服務社會。

7、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

8、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9、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心裡有盞燈,肚裡能撐船。

10、人勝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讀書,勤勤懇懇治家。

12、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13、一日“三省”好處多,來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壯不努力,老大被人譏;少壯不立業,老大徒傷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長旺。

16、攢錢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處之有方。

17、幹本份活,行俠義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儉節約,科技緻富,讀書為先。

19、積谷防饑,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20、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相讓,一家和氣。

21、不做虧心事,不怕夜敲門,不怕樹影斜,隻要身心正。

22、手足貴相助,夫妻貴相從,長幼貴有序,鄰裡貴寬容。

23、有膽有識,有禮有節,有情有義,有失有得。

24、對賢當舉,小人當疏,孝悌當崇,五毒當誅,志存高遠。

25、吃不窮,穿不窮,人不讀書一世窮。

八個字的家訓家規有哪些

1、無信不立,心誠則靈。

2、勤儉持家,遵紀守法。

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4、誠實守信,勤勞緻富。

5、父之愛子,教以義方。

6、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7、和睦友善,勤儉節約。

8、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家訓的曆史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随着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

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顔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風家訓家規名言大全

1、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2、兒童是創造産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産的人。

3、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4、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5、吾家食宋祿三百餘年,勿忘後裔不仕。

6、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7、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9、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10、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1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12、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13、提倡勤儉持家,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14、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15、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16、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17、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1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19、凡是不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

20、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篇二】

1、刻薄成家、驕奢淫逸,就是敗家相。

2、人遺子孫以财,我遺子孫以清白。

3、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5、親賢者、遠小人;重禮儀、講誠信。

6、見不義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家家有本難念經,唯有開心念得通。

9、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10、不以已長望人,雖卑賤皆得盡所能。

11、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12、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13、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14、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5、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16、房氏後裔起名,班輩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後,不得紊亂。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18、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19、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20、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代代相傳。

經典家訓家規名言

經典家訓家規名言【篇一】

1.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

2.人生内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宜未雨而綢缪,勿臨渴而掘井。

4.甯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5.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浩氣長存。

6.不以已長望人,雖卑賤皆得盡所能。

7.積谷防饑,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8.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

9.仗勢淩人,勢敗人淩我;窮巷追狗,巷窮狗咬人。

10.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1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12.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諒互讓,互慰互勉。

13.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14.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

15.團結鄰裡,與人為善,明理處世,誠信為先。

16.家和萬事興,齊力共斷金。

17.一家同心合意,何愁萬事不興。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半無成。

18.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9.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2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把兒孫作牛馬,有書能讀需多讀,莫誤兒孫好前途。

經典家訓家規名言【篇二】

21.傳家兩字讀與耕,興家兩字儉與勤。

22.以義為重,以鄰為裡,寬大為懷,約人周己。

23.馭橫切莫逞氣,遇謗還要自修。

24.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25.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26.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7.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

28.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任何時候都就應發揚光大。

29.勤儉立身之本,耕讀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30.吾家食宋祿三百餘年,勿忘後裔不仕。

31.處富貴地,要矜憐貧賤的痛癢。

32.愛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習慣,長大不易收。導之以禮儀,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業,服務人民周。

33.見利思義,見水思源,見難思忠,見德思賢。

34.有膽有識,有禮有節,有情有義,有失有得。

35.父慈子孝,夫唱婦随,鄰裡和睦,尊道重義。

36.盡孝敬祖,盡忠報國,盡情交友,盡職創業。

37.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38.婆媳和,夫妻親,子孫孝,家業興。

39.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40.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經典家訓家規名言【篇三】

41.房氏後裔起名,班輩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後,不得紊亂。

42.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勞動,老老實實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

43.刻薄成家、驕奢淫逸,就是敗家相。

44.手足貴相助,夫妻貴相從,長幼貴有序,鄰裡貴寬容。

45.尊老敬賢,愛幼樂施,舉止穩重,語言文明。

46.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47.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48.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

49.長者是一家的天德星,應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平和一家的錯。

50.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51.勤儉不是一時節約,而是一世的堅持與努力。

52.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

53.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54.不怨恨子女,不打罵子女,身傳言教,諄諄引導,子女的成敗與父母心性德行有關,學會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當。

55.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56.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

57.贍養父母,教育子女,創業緻富,勤儉持家。

58.兒童是創造産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産的人。

59.和于鄰裡,睦于親切,言必擇善,行必和緩,食但充口,毋貪美味,非禮勿取,量力節儉。

60.做人講道德,做事講良心,種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家風家訓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家風家訓名言警句精選一:

1、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2、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3、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講究之道。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财趕走。女性性情應柔美如水,這樣才會旺夫貴己,錢财運氣自然随之而來;女性若性情強硬、兇悍、氣勢壓人、頑固偏激、心存報複怨毒,咬牙切齒、怒目瞪眼、結果隻會傷人費己,克夫賤己、福報盡失、容貌枯憔。

4、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5、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6、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7、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教敬公婆,日子準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8、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松土。

11、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12、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一嬌慣,那一定出現問題。

13、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14、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

1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17、吾家食宋祿三百餘年,勿忘後裔不仕。

18、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19、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

20、維祖卓識圖遷,艱難風雨肇雲,世系移蕃,各省籍貫他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焉。

家風家訓名言警句精選二: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裡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内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幹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後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衆;四宜慎食。

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1、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12、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13、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14、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唠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15、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6、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17、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8、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9、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20、覺愛無架(價):不擡高身份,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歎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孫奇逢《孝友堂家規》、《孝友堂家訓》翻譯_家風家訓

孫奇逢《孝友堂家規》、《孝友堂家訓》翻譯_家風家訓

清孫奇逢《孝友堂家規》、《孝友堂家訓》。

1.禮者天理之節文。

問:禮是天理中行之有度的禮儀,到底是突出嚴,還是突出和呢?回答說:禮離開和就失去了真誠,和離開禮就沒有節制。

禮儀的制定出自天理,禮與和就不能分成兩個不相關的東西。

從孔子禮之用,和為貴一章中可以看出,聖人的意圖到底是什麼。

禮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社會遵循了幾千年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幾乎已經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

但是,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它卻成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鞭撻中國傳統文化的首當其沖的突破口,認為它制造等級觀念、束縛人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進而用封建一詞把包括禮在内的中國傳統文化予以全盤否定與埋葬。

固然,禮的道德思想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不乏一些被推到極端的惡例,但是它的主旨仍然是為了宣揚和建立一種報答親情和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責任和秩序,其中有些部分仍然是我們今天應該發揚光大的萬世不移的傳統美德。

回歸不等于倒退,重建要比魯莽的批判艱難百倍。

2.齊家之難.難于治國平天下。

問:齊家難,比治國平天下還難。

家近天下遠,家親天下疏,怎麼會難呢?回答說:家正因為近,所以在感情上容易互相排斥;家正因為親,所以難用法度治理。

治家之所以要用齊字做标準,就是要求父要慈,子要孝,兄要友愛,弟要恭敬,丈夫要剛健,妻子要柔順,違背這個标準,就會發生父子相傷、夫妻反目為仇、兄弟互相打鬥的局面,逐漸積累到最後,終于發展到子殺父、妻子毒害丈夫、兄弟互相仇殺的地步,使廳堂、闱房及床席都變成仇敵世界。

自古以來平治天下的偉大人物,都在這方面忍住性情、開動腦筋,是因為法制在這裡沒有約束作用,禁令在這裡也不能推行。

從這些來思考治家之難,其難就能夠知道了。

古人治家之難,難在面對骨肉之情不能動用刑法的手段子以強制,卻要使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達到一定的道德标準,率先在家庭培訓出适應社會的能力。

今人治家早已淡化了治的因素,多半用分居形式化解了家庭矛盾;但是由于傳統道德規範的早已凋殘不堪,家庭成員之間尤其是婆媳之間、夫婦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深藏在衆多幸福家庭内部的不治之症。

倒是那些古風淳厚的家庭,常常充滿着令人豔羨的友愛與溫馨。

3.端蒙養,是家庭第一關系事。

對諸位幼小的子孫訓示:孩提時代知道愛,稍長一點知道敬,這是天性中生出的良知。

識事之後就被生活習慣決定了他們的品性走向,容易失去本性中最初的良知。

古人注重啟蒙以養育正氣,非常注重孩子所形成的生活習慣,目的在于使他們不喪失最初的天性。

今天的幼童轉眼間就要長大成人,現在的啟蒙和教育如果不端正,一旦讓習慣形成禀性,再想來補救就晚了。

家運興衰,究竟有哪些規律呢?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一家人堅固團結.從而達到家道昌隆,這是不必占蔔氣數就能知道的結果。

父不父、子不予、兄不兄、弟不弟,人人互相欺侮相争,各人都懷有私心,其家衰敗之勢,立刻就可以看到,也是不必通過占蔔氣數就能知道的結果。

端正啟蒙教育,是家庭中第一要事,各位孩子的父親,都要在這件事上勉勵自己。

古人認為,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是在他們識事之前的蒙稚階段;教育的内容暫時主要不是文化知識,而是要教孩子學會愛人敬人并形成優良的習慣;家長本人身體力行地肩負着充當施教者的社會責任,這就是中華文化在學校教育之外實施社會教育的最初的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賴以薪火代傳的全面的民間渠道。

現代的家長雖然也很重視家教,但更多的是協助學校老師關心孩子的文化課成績,但在教育孩子做人和形成良好習慣方面,顯然不是今勝于昔了。

4.子弟中得一賢人.勝得數貴人也。

士大夫教育後代是第一件重要的事。

後代如果不做好人,富貴恰能助他作惡;後代若能自立自強,貧賤越發能鞏固他的節操。

自古以來的聖賢君子,多半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富貴的人,隻要能夠安守清貧守住本分,就是賢人君子一類人。

如果不能安于清貧守住本分,畢生經營,舍去容易的而去貪圖難以得到的,到頭來富貴不僅不能通過貪求而得到,而且白白浪費了許多生命的時光。

我認為,在童蒙時期,就要淡化喜好奢華的念頭。

子弟中得到一個賢人,勝過得到幾個權貴。

不是賢明的父兄,哪能享受擁有美善子弟的快樂呢?

安貧守分、立志為賢,是夏峰先生對子孫後代的最高要求。

這或許對子孫後代勇于競争和追求物質文明形成了一種阻抑。

但夏峰先生是一個飽讀詩書、曆經朝代更替和大起大落的人生跌宕的人.比起那些對金錢和權力争奪得暗無天日的人們,他對親生骨肉的勸誡,想必更有深一層的意義。

5.爾等讀書,須求識字。

你們讀書,一定要追求認識文字。

有人說:哪有讀書還不認識文字的人呢?我說:讀到一個孝字,就要做到孝順雙親,讀一個悌,字,就要做到敬愛兄長。

自從進入私塾之時,沒有人不認識這些字,誰能在自己身上一一體驗,追求實用并化為行動呢?孩童時就學過,頭白了還不開悟,讀書縱然破萬卷,也隻能說還是不識字。

王汝止講關于良知的學問,認為不身體力行就不算知。

有個打柴人在牆洞偷聽已久,忽然有所頓悟,唱道:離山十裡,柴在家裡;離山一裡,柴在山裡。

像這個打柴人,就是我所稱道的識字的人。

所謂識字,就是要求學以緻用。

古人強調的學以緻用,具體是指把教人崇德修業的聖賢之學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足見古人進行道德建設不僅内容明确、責任落實到家到人,而且還有催人奮進的理論力量。

今人也強調學以緻用,但重點不在道德建設方面,主要是指把學到的科技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動手能力。

把古人的道德建設和今天的科技知識結合起來并付之社會實踐,才是全面提高中華民族全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6.人生第一吃緊.隻不可見人有不是。

人生第一件最要緊的事,就是不要一味盯住别人的錯處。

一旦盯住别人的錯處不放,就是對别人進行要求和限制,那麼無論親疏遠近,乃至僮仆雞犬,到處都令人憎惡,整天就把自己置身于怨怒的土坑和壕溝之中爬不出來了。

臣殺君、子殺父,也隻是盯着君和父的錯處不放罷了,可怕啊!

自身追求完美,最容易發現他人的不足。

看準别人的缺陷并非壞事,可怕的是專門生就狹小的雙眼,觸目之處都是别人的不足,這就讓别人的缺陷把自己包圍起來、封閉起來,使自己淪為一個衆叛親離終生憤懑的孤家寡人。

這種人隻能自食其力,不能成為能夠博采衆長和群雄擁戴的大業開創者。

7.枯寂收斂.約則鮮失。

對奏雅等說:眼界要放寬,胸襟要擴大。

但事情一旦取得成功,立刻要收心斂手,約束自己就能減少過失。

願你們一起注重此中含義,大得之時要防大失,多憂的目的是為了多求,這句話可以為約字作注釋。

眼界和胸襟要無限放開,這樣才能做到腹有良謀,量包天下。

但事情一經得手之後就要讓欲望立刻枯萎、斷滅,心靜如止水,給成功打一個收束的死結,這樣才能真正得到和享受成功。

事情總是如一灘動蕩不停的瞬息萬變的潮水,稍不小心就會弄得雞飛蛋打、功敗垂成。

許多人在股市上的受挫,就是缺乏這種枯寂收斂

的功夫。

隻有把成功一個一個地打成死結,人生才能矗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成功的裡程碑。

8.保身于身所大欲,德人于人所不知。

保身的關鍵在于要守住自己欲望最大的方面;施德于人重在别人不知道的時候;守志要在志向還沒實現的時候;輕蔑世俗要在世俗生活沒有遭受驚恐的時候;熱愛生命要在生存所依托之處多下工夫;珍惜幸福要在幸福過頭的時候還能懂得珍惜;誠心謙讓要體現在謙讓難以忍受的時刻;祈福于天要在天意還未決定的階段。

這是真正的名言呀!

要把它抄錄在座右,早晚咀嚼品玩,并把它展示給我的子孫使之一起來珍視這些告誡。

當一種強烈的欲望開始發生并且熾烈得難以抑制的時候,就得幡然醒悟:這會不會招緻滅身之禍?施德于人卻又避免為人所知,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道德真正擴大和提高到純粹的境界。

當世遭逢大難之際,決不可輕發傲世狂言,否則就是不識時務且暴虐天良!

對于安身立命之本尚且不知珍惜,又如何談得上熱愛生命?

能在福氣充盈得無以複加之際還懂得珍惜幸福,才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在忍無可忍之際還能堅持忍讓,才是人間大丈夫。

9.言語忌說盡,聰明忌露盡。

話忌說盡,才忌露盡,好事最忌被一人全部占盡。

不僅奇特的福分一人難以承受,而且天地也憎恨盈滿,如果不在這三件事上留有餘地,人們就會對你側目而視了。

話若說盡,無異于自織羅網,一層層地限制住自己的行動自由;才華是人生的華彩,如果傾巢而出地一味炫耀,不僅讓自己一覽無餘,而且最容易奪去他人的光輝,把出色的才華變成了一種浮躁。

好事一旦被一人占盡,這人不僅容易成為衆矢之的,而且在運動的周期上已經瀕臨頹勢。

要學會運用适度含蓄和保留的藝術,才能在和諧的氣氛中立于不敗,并能給兼顧均衡與持久留下餘地。

10.志氣從此立,學問從此充。

對韻雅說:你幼小時料理家務,我曾擔心你會荒廢學業。

但先賢陸象山曾當家三年,自己說學問有所長進。

米鹽一類零雜的家用,都是非常細碎的事情,如果把它們安排料理得有方,也就是學問。

至于長幼尊卑、家内家外的男人和女人,處境和個性都不相同,喜好和厭惡各不一樣。

努力使富有的人和貧乏的人都能安心樂意,這種境界不是至仁至義的人難以做到的。

志氣可以從這裡開始樹立,學問從這裡可以得到充實。

虛心學習,身體力行,就會得到其中的真髓。

能夠把柴米油鹽一類家庭瑣事綜理得錯落有緻,也具有一定的哲學智慧;能夠把家庭内外各種具體而複雜的人際關系處置得其樂融融,也足以顯現出一個人的仁心與才能。

儒家文化是一種能夠深入具體事務并在具體事務中得到提升的學問。

這是一種率先在家庭中貫徹、落實進而推廣到社會的大利家國、經世緻用的學問。

一些受西方文化觀念影響的人把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人應盡的人倫義務視為制造等級觀念,把人自幼開始鍛練和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視為壓抑人性和限制人的自由,這其實就是主張中國人拒絕艱苦的學習和抛棄基本的社會責任,這種觀點不僅不比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文明,反而是對已經成熟的中華文明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