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 古代皇帝洞房解密:皇後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
- 古代皇帝娶皇後有些什麼禮儀呢,入洞房又有些什麼講究呢
- 皇後洞房之夜怎樣伺候皇上
- 古代皇後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
- 古代皇後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組圖)
古代皇帝洞房解密:皇後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
一個美麗的女人進入皇帝的後宮而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與民間百姓結婚在程序上大體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儀式更為隆重和講究。
被選為皇後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來彩禮,但皇帝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皇後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門。皇帝即便想多結幾次,也是不是那麼随便的,要花大價錢的。
皇後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但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後與皇帝結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來的寝宮内,也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網絡配圖
明清兩朝皇帝結婚一般在坤甯宮舉行。坤甯宮是皇宮中後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後的寝宮,清朝時将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後的禮儀相當隆重,也極為講究。新皇後要從大清門被擡進來,經天安門、午門,直至後宮。而一般妃嫔進宮,隻能走紫禁城後門神武門。
皇後與皇帝的洞房比尋常百姓家的要高檔豪華多了,但也不能免貼紅雙喜、喜慶對聯的習俗。洞房的主題也是大紅色,形成紅光映輝,喜氣盈盈的氣氛。床前會挂“百子帳”,鋪上會放“百子被”,就是繡了一百個神态各異小孩子的帳子和被子;床頭懸挂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
隋唐時,皇宮大内的洞房不僅要鋪設地毯,而且要設置多重屏障,龍鳳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見,當時皇宮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後與皇帝的大婚自然沒有鬧洞房的規矩,但禮節是少不了的。那皇後與皇帝入洞房後,首先要做什麼?皇後與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春宵。
網絡配圖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謂的“合卺禮”,即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行合卺禮後,下面該上床了。但是皇帝當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後順序的。唐朝皇帝納皇後入洞房是這樣上床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禦常服;尚宮引皇後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馔,設于東房,如初。皇後從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後之馔。
而在清朝,皇後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龍袍吉服,由近支親王從乾清宮伴送至坤甯宮。揭去皇後頭上蓋巾後,皇帝與皇後同坐龍鳳喜床上,内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饽饽”恭獻。這“子孫饽饽”是一種面食,就是一種特制的小水餃。
然後設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請帝、後相對而坐,由福晉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後對飲交杯酒。這時殿外窗前,有結發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卺禮成,然後坐帳。
網絡配圖
晚上,内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後吃長壽面。面吃完了,皇後按規矩先***衣服上床,然後皇帝再脫衣上床,這樣皇後與皇帝才能開始享受男女的魚水之歡。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早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樂事也。但對皇後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種政治婚姻,有時很痛苦,也很無奈,難以體會到洞房花燭之夜的魚水之歡。
古代皇帝娶皇後有些什麼禮儀呢,入洞房又有些什麼講究呢
古代皇帝皇後結婚,自然比我們平民老百姓的禮儀規矩多。他們結婚不是由男方皇帝去迎接,而是由女方八擡大轎送到皇宮。清朝皇後是由大清門入門,再經過天安門、午門到達後宮。
在婚禮上要祭拜先祖,在婚禮之後,也不是回卧室入洞房。而是就在舉行婚禮儀式的地方入洞房。入洞房之前也有很多的規矩,比如一種象征着“子孫滿堂”的水餃,喝交杯酒,窗外還有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
唐朝時皇帝皇後結婚是這樣子記載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禦常服;尚宮引皇後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馔,設于東房,如初。皇後從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後之馔。”
洞房用的床被,自然也是新的,并且繡上了一百個神态各異小孩子,寓意着“多生貴子”。在這方面可以說與我們平民老百姓是一樣的,隻是由于經濟能力不同,所提供的被子的價值不同。皇帝們所用的自然是奢華至極。
皇帝們入洞房也不像我們老百姓那麼随便,燈一關,就開始了二人世界。他們在洞房之前,甚至在上床之前都有一套細緻的要求。
在清朝時,是先将皇後送入洞房内,再由皇帝穿着黃袍從乾清宮走到坤甯宮。而後按照步驟由皇帝掀開皇後的紅蓋頭。然後由皇帝的家人一起吃飯,吃完飯,在晚上還要再吃一次長壽面,才可以上床。
可見生在帝王家雖然多了奢華富貴,但是也少了很多自由啊,連入洞房這種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規矩步驟來行事。
皇後洞房之夜怎樣伺候皇上
皇後的大喜日子,從午門進入紫禁城,這一生僅此一次的榮耀,見證了她成為皇後的非凡時刻。洞房之夜,皇後與皇帝在坤甯宮的東暖閣共度,這是其他妃子無法享有的福氣。
皇帝以秤杆揭開皇後的大紅蓋頭,命婦引導皇帝與皇後分别坐于龍鳳喜床的左右。喜床上,金盆盛放子孫饽饽,帝、後共享,象征着繁衍後代的美好祝願。皇後随後接受梳妝,戴上雙喜如意、扁簪、富貴絨花與朝珠,舉行交杯酒儀式,結發侍衛夫婦在殿外唱祝歌,預祝二人百年好合。宴席結束後,福晉與命婦請帝、後坐于龍鳳喜床,面向東南方向進行坐帳禮。随後,帝、後享用長壽面,表示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禮成之後,女官退下,接下來的時刻,作為讀者的您自然會明白。這個古老的儀式,不僅僅是慶祝新婚,更是寓意着皇室的傳承與繁榮,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婚姻與家族延續的深刻理解與重視。
古代皇後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
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時,決定哪一個妃子當晚侍寝。每個妃子都有一塊綠頭牌,牌面上是該妃子的姓名。備晚膳時,敬事房太監将十餘塊或數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謂之膳牌。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盤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沒有興緻,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拿過此牌,交給另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專門負責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來。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備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現刺客,妃子必須裸體來到皇帝寝所。方法是妃子被帶到離皇帝寝所不遠的一間屋裡脫光衣服,宦官用紅錦被或大衣将她裹上,扛上肩,背進皇帝的寝所。到帝榻前,去掉外裹的紅錦被或大衣。後面發生的事情當時人的記載道,“屆時,帝先卧,被不複腳。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于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手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登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古代皇後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組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于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于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後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後,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隻能結一次婚,此即所謂“大婚”。不過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後被廢了,皇帝就還有可能再來一次大婚的機會。也就是說另有一位美麗女子就要歡度皇宮大内新婚的洞房之夜。如清順治皇帝福臨第一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因“與朕志意不和”,便被降為了靜妃,于是,另一個女人便走入了洞房,這第二位女人就是孝惠皇後。除了皇後外,後宮的嫔妃再多,也難享受大婚的排場。順治時的董鄂妃,雖然寵冠後宮,但是也隻能悄悄地被“迎接”進宮,而不是“迎娶”進宮,連冊封都不敢逾制,冊封時“不設鹵簿,不奏樂,王、貝勒、貝子、公等,不次朝賀禮”。所以,皇帝的後宮的嫔妃,除了皇後這位正妻外,其他都是不需要大婚的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