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的人都有哪些(機智的人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biang 中華百科 667

本文目錄

  1. 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有哪些
  2. 沉着冷靜機智勇敢的人有誰
  3. 機智的人有哪些表現
  4. 古今中外著名的機智人物有哪些

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有哪些

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裡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裡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2、諸葛恪得驢

孫權經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随父諸葛瑾(諸葛亮之兄)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衆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于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3、曹沖稱象

曹沖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号,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4、孔融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随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衆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後,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韪後來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韪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韪聽了局促不安。

5、甘羅

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歎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

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沉着冷靜機智勇敢的人有誰

一、項橐

項橐(tuó),春秋時期的魯國神童,學知淵博,孔子尊他為師,後人稱之為“聖公”。

據說有一年,孔子遇見項橐,問了40多個問題,項橐從容不迫的一一答對,項橐反問孔子三個問題,孔子一個字都沒有答出來。項橐以出衆的智慧,不凡的見識,難倒了孔聖人,因為被人譽為“孔子師”。可惜這位神童10歲就夭折了,可能是天妒英才吧。

二、甘羅

戰國末期人,秦國名臣甘茂的孫子,小小年紀就拜入呂不韋的門下,十二歲就出使趙國,出奇計幫助秦國得到十多座城池,回來後,因功被封為上卿(相當于丞相)。後來受到排擠,被迫逃離秦國。

三、曹沖

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也是名氣最大的神童。曹沖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超人的天賦,才5、6歲智商就與成年人一般,還留下了《曹沖稱象》的典故。

有一年,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裡面被老鼠啃噬,管理倉庫的小吏害怕被處死,曹沖知道後,把自己的衣服弄了一個洞,走到曹操面前說:“民間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會不吉利,我很難過。”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那是瞎說,不要信。”後來倉庫小吏把馬鞍情況如實禀告曹操,曹操笑着說:“我兒子的衣服都會被老鼠咬,何況馬鞍呢?”于是就赦免了小吏。

曹沖十三歲的時候,得重病去世,曹操痛哭流涕,追贈官職等懷念曹沖。

四、李賀

李賀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在李賀6、7歲的時候,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去見李賀,李賀即興賦詩一首,就是《高軒過》。韓愈一看,全詩一氣呵成,文采飛揚,斷定李賀将來必成大器。

五、方仲永

小時候都學過一篇文章,叫《傷仲永》。據說仲永在5歲之前都不識字,突然有天就能識字了,并且還寫了四句詩,題上自己的名字。方仲永的名氣傳遍了周圍相鄰,他父親因此帶着他到處應酬,最終卻泯然衆人矣。

六、蔡文姬

蔡文姬,作品《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最為出名及流傳最廣,是中國著名的女才人和文學家。

在蔡文姬6歲的時候,聽她父親彈琴,指出錯誤,讓她父親大吃一驚。蔡文姬無師自通,掌握音律,難怪能成為音樂家。

七、房玄齡

房玄齡,唐代貞觀年間的重臣,曆史上号稱“房謀杜斷”。在隋朝時期,房玄齡就斷定隋朝會亡國,吓的他父親大驚失色,不過後來也确實驗證了房玄齡的話,說明房玄齡小小年紀,就聰明絕頂,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八、駱賓王

初唐四傑之一,6歲就寫出了文明千古的《詠鵝》。駱賓王擅長七言歌行詩,寫作的《帝京篇》在當時就已經成為絕唱,獨領風騷。

九、王勃

同樣是初唐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根據史書上面記載,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而且文筆流暢,當時被人稱為“神童”。

十、司馬光

小時候都學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從此,“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據說小時候,司馬光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玩,院子裡面有一口大缸,有個小孩爬到缸邊玩耍,不小心掉進去了。眼看小孩快被水缸的水淹沒,别的孩子都吓的大哭起來,有的跑出去喊大人。司馬光急中生智,在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就把水缸砸破,水缸的水流了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機智的人有哪些表現

表現一:思維敏捷,反應迅速。

機智的人在遇到突發狀況或複雜問題時,能夠迅速作出判斷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他們的思維靈活,能夠迅速轉換思路,适應不同的情況和環境。

表現二:善于解決問題,富有創新精神。

面對問題時,機智的人能夠靈活思考,從不同角度尋找突破口。他們不滿足于傳統的解決方法,而是善于創新,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方案。

表現三:具備出色的應變能力。

機智的人在面對變化時,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策略或态度,适應新的情況。他們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展現出強大的應變能力。

表現四:聰明伶俐,洞察力強。

機智的人通常聰明伶俐,能夠敏銳地洞察他人的情緒和意圖。他們善于觀察,能夠從微小的細節中發現問題的關鍵,對事情有深入的理解和判斷。

綜合來看,機智的人不僅擁有快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具備強烈的應變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們能夠應對各種複雜情況,展現出卓越的才智和應變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在緊急情況下發揮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現出極高的機智和聰明。

古今中外著名的機智人物有哪些

古今中外著名的機智人物有:

1、諸葛亮:

早年随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于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禅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

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于蜀建興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

2、龐統:

龐統字士元,号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将。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衆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鳳坡。

3、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陽翟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谥曰貞侯。

4、荀彧: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居中持重十幾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令其心不能平。于壽春憂郁而亡,獲谥為敬,後追贈太尉。

5、曹沖:

曹沖東漢豫州刺史部谯人,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衆不同,深受曹操喜愛。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龐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郭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荀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