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激怎麼寫
激寫法是:點、點、提、撇、豎、橫折、橫、橫、點、橫、橫折鈎、撇、撇、橫、撇、捺。
激是一個漢字,讀音是zhuo或ji,意思是指水勢受阻遏後騰湧或飛濺,《說文》、《孟子》和《孫子·勢》均有記載。
釋義:
1.(水)因受到阻礙或震蕩而向上湧:江水沖到礁石上,~起六七尺高。~起了一場風波。
2.冷水突然刺激身體使得病:他被雨水~着了。
3.用冷水沖或泡食物等使變涼:把西瓜放在冰水裡~一~。
4.使發作;使感情沖動:刺~。~怒。勸将不如~将。故意拿話~他。
5.(感情)激動:感~。~于義憤。
6.急劇;強烈:~戰。~流。偏~。
7.姓。
組詞:
激戰、激情、激光、激浪、冰激淩、激素、感激、激勵、生長激素、激動、激活、刺激、激光器、性激素、感激涕零、偏激、激進、激烈、慷慨激昂、激昂、激流、激發、激蕩、激越、激濁揚清、激波、氦氖激光器、激将法、激靈。
造句:
01我對此很感激。
02我喜歡冰激淩!
03糧食産量激增。
04芥菜會刺激舌頭。
05五洲震蕩風雷激。
06我感激她的厚意。
07激動使得他狂熱。
08什麼會使我激動?
09感激你委身盡責!
激烈的激怎麼寫
激字這樣寫點、點、提、撇、豎、橫折、橫、橫、點、橫、橫折鈎、撇、撇、橫、撇、捺。詳細的内容如下:
1、首先,“激”字的結構比較簡單,由“氵”和“攵”兩部分組成。其中,“氵”表示與水有關,“攵”則表示打擊、刺激的意思。因此,“激”字的本義與水有關,指的是水流沖撞、刺激的感覺。
2、在漢語中,“激”字的使用非常廣泛。例如,“激動”一詞表示心緒不甯、興奮激動的樣子;“刺激”一詞則表示某種因素作用于人體或心理,使人産生強烈的反應;“激烈”則表示進行劇烈的競争或戰鬥等。
3、激字還可以組成很多其他的詞語,例如“激情”、“激進”、“激昂”、“激奮”等等,都表示一種強烈的情感或狀态。除了作為動詞和形容詞,“激”字還可以作為名詞使用。例如,“激發”一詞表示刺激、激發人的積極性。
激和猛的區别
1、激和猛是兩個不同的漢字,它們的意思和用法都有所區别。激字通常與水有關,表示水流沖撞、刺激的感覺。在漢語中,“激”字的使用非常廣泛,可以用來形容一種強烈的情感或狀态。例如,“激動”表示心緒不甯、興奮激動的樣子。
2、刺激表示某種因素作用于人體或心理,使人産生強烈的反應;激烈則表示進行劇烈的競争或戰鬥等。此外,激字還可以作為名詞使用,表示刺激、激發人的積極性。猛字則表示突然而有力地打擊或沖擊,強調力量和速度。
3、在漢語中,猛字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強烈的力量或氣勢。例如,猛烈表示一種強烈的風勢或打擊;猛然表示突然、出乎意料地打擊或沖擊;猛獸則表示一種兇猛的野獸。激和猛的區别在于,激強調一種情感或狀态的強烈和刺激,而猛則強調一種力量和速度的強烈和突然。
震驚怎麼寫
震驚的寫法:震的筆順是:橫,點,橫撇/橫鈎,豎,點,點,點,點,橫,撇,橫,橫,豎提,撇,捺。驚的筆順是:點,點,豎,點,橫,豎,橫折,橫,豎鈎,撇,點。
震驚,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zhèn jīng,意思是:(形)十分吃驚。出自《詩·大雅·常武》:“如雷如霆,徐方震驚。”基本解釋: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緊張、害怕或興奮:驚訝,驚恐,驚喜,驚慌失措。侵擾;震動:驚擾。
分詞解釋
1、震(拼音:zhè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據已有文獻資料,此字始收錄于《說文解字》,具體始見于何時不詳。震本義是雷擊,一說本義指霹靂。引申為震動。從震動引申為情緒過分激動。震亦是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又為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
2、驚,漢語漢字,讀作jīng。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說文解字》:“驚,馬駭也。從馬、敬聲。”馬駭是驚之範式。本義:騾馬等因為害怕而狂奔起來不受控制。如:驚車、驚群、馬驚車敗。
衍義:引申指“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緊張不安”。如:驚恐、驚駭、驚愕、驚惶、驚詫、驚遽、驚厥、驚悟、驚心動魄、驚惶失措、驚世駭俗(言行出奇,使世人驚恐)。引申指“震動”。
ji的拼音漢字怎麼寫
ji音的漢字:機(jī)、基(jī)、激(jī)、及(jí)、極(jí)、集(jí)、籍(jí)、幾(jī)、己(jǐ)、擠(jǐ)。
ji是漢語拼音中的一個音節,它由聲母j和韻母i組成。j的發音方式。在發j的音時,舌面先接近上齒龈,然後舌面前部貼着硬腭,形成一個阻礙,讓氣從舌面和硬腭之間的縫隙中摩擦出來,發出類似記的聲音。
i的發音。在發i的音時,舌位較高,舌頭前部略微擡起,接近硬腭前部,形成一個狹窄的通道,讓氣從這裡通過,發出類似衣的聲音。
當這兩個音組合在一起時,j的發音會帶出i的發音,形成一個稍微停頓的、連續的音節。這個音節可以作為一個聲母和韻母結合的部分,與其他的韻母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漢字。
ji作為一個音節,在不同的漢字中會有不同的聲調和聲母組合,從而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jī可以組成漢字機、基、激等。
表示機器、基礎、激動等含義;jí可以組成漢字及、極、集等,表示連詞、極點、集合等含義;jǐ可以組成漢字幾、己、擠等,表示多少、自己、擁擠等含義。
漢字的演變過程:
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馬、車、魚等漢字都被寫作了相應動物的形狀,包括馬頭、馬身、馬蹄、車輪、車廂、車轅、魚頭、魚身、魚鳍等部分,非常形象生動。但是随着文字的發展,這些圖案變得越來越簡潔和規範化,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馬、車、魚三個漢字。
漢字的演變還受到不同曆史時期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例如,在商朝時期,甲骨文主要記錄商代王室貴族有關占蔔活動的内容。
因為這些文字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的,所以人們稱之為甲骨文。而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實行書同文的政策,将不同地區的漢字進行規範化、标準化,形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激動的激怎麼寫
激的筆順
1.丶(點)
2.丶(點)
3.㇀(提)
4.ノ(撇)
5.丨(豎)
6.フ(橫折)
7.一(橫)
8.一(橫)
9.丶(點)
10.一(橫)
11.(橫折鈎)
12.ノ(撇)
13.ノ(撇)
14.一(橫)
15.ノ(撇)
16.丶(捺)
漢字的書寫規則
一、基本規則:
1.從上到下李(木李)三(一三)
2.從左到右仁(亻仁)
3.先外後裡問(門問)
4.先中間後兩邊乖(千乖)小(亅小)
二、漢字書寫補充規則
1.先橫後豎十(一十)
2.先撇後捺人(丿人)
3.點在上邊或左上,先書寫衣(丶亠衣)穴(丶宀穴)為(丶為)鬥(鬥)
4.點在右上或字裡,後書寫發(發)我(我)瓦(瓦)叉(又叉)
5.兩面包圍結構的字
(1)上右和上左包圍結構,先外後裡句(勹句)廳(廠廳)
(2)左下包圍結構,先裡後外遠(元遠)廷(壬廷)
6.三面包圍結構的字
(1)缺口朝上的,先裡後外兇(乂兇)
(2)缺口朝下的,先外後裡同(冂同)
(3)缺口朝右的,先上後裡再左下區(一區)
7.全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裡再封口國(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