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開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而不同的會議有不同的開場白和順序流程,其中開場白在會議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好的開場白能讓參會的人注意力都放在你這裡,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會議開場白怎麼說吧。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1一、自我介紹式
發言人落座後,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把自己的基本情況,或者是自己單位的基本情況告訴聽衆,然後,宣讀講稿,或者邊宣讀講稿邊解釋發言内容,或者脫稿發言。這樣的開場白叫做自我介紹式開場白。
聽衆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就是想知道自己在聽誰發言。知道了發言人的基本情況,心裡會塌實許多,可以專心緻志地聽會。不知道發言人的基本情況,在聽的過程中,心裡老是不塌實,好象缺了點什麼似的,時不時會自言自語地在心裡問“這是誰?”有的人還會停止聽講,向周圍的人打探發言人的基本情況,分散注意力,降低聽會的效果。
自我介紹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發言都可以套用。譬如,一所普通中學開語文教研會,發言人就沒有必要做自我介紹。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師不會太多,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大家朝夕相處,彼此了解,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基本情況再重複一遍。
一般說來,在參加會議的人比較多,涉及的單位比較多,發言人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才使用自我介紹式開場白。
會議發言稿開場白會議發言稿開場白
自我介紹要講究技巧。自我介紹内容簡單,容易說得平鋪直叙。自我介紹作為發言的開始,不僅是向聽衆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而且還肩負有激發聽衆興趣的任務,如果隻是簡單地說自己叫什麼,是哪個單位的人,那就太乏味啦!
難以達到挑逗聽衆情緒的目的。應該把自我介紹文學化,借助文學的魅力,激起聽衆的情緒。還要強調關鍵性詞語,吸引聽衆的注意力。
二、謙虛式
在正式發言前,結合發言的内容說一通謙虛、客套話,這樣的開場白,我們叫它謙虛式開場白。例如,在某縣“八榮八恥”教育經驗交流會上,有一所學校的代表這樣說:“上一周,縣教育局的劉局長到我們學校視察工作,看了我們學校‘榮辱’教育的部分工作,就安排我們寫一個‘榮辱’教育的經驗材料,準備在這次會議上發言,依此來推動我縣的榮辱教育。
我們隻是按照縣教育局的安排做了一點工作,很不到位,還有一些漏洞,和某些兄弟學校相比較,可能還不如他們,确實沒有什麼可炫耀的。為了推動我們縣的榮辱教育,和大家互相學習,那我就抛磚引玉啦!”
人們最反感的是高傲的發言。既然是作為先進代表發言,肯定在某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有值得人們學習的地方。否則,領導也不會安排你發言的。人有了成績,常常會得意忘形,誇誇其談、目空一切,而遭到衆人的反對。
況且先進代表發言,就是讓發言人說自己工作中的成績的,這更容易使與會的人感到盛氣淩人,尤其是遭到哪些工作平淡的人的反對。謙虛的開場白,可以化解矛盾,拉近發言人與聽衆之間的距離,使與會者以良好的心态聽取發言。
過度地謙虛就是驕傲。在會議發言上,謙虛的話要說,但是,不能夠過分地謙虛,必須控制住謙虛的尺度。
三、諒解式
在正式發言支前,講一些主觀或者客觀的理由,為自己發言可能出現的問題、不妥、錯誤開脫責任,以求得與會人的諒解。這樣的開場白叫做諒解式開場白。
大會發言最忌諱的是出現語言問題和禮節問題。因為,語言代表着發言人乃至發言人所在單位的文化水平,禮節反映發言人的文明程度。講得好,能夠博得與會者的欽佩和尊重,迎來一片喝彩;
講得不好,将有損發言人的形象,甚至會迎來陣陣倒掌。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2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我是+部門的+++,很榮幸擔任這次培訓的主持人,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老師來給我們講課,++老師目前(講師簡介)。各位我們有幸傾聽一流老師的講課,應該拿出更好的狀态是不是?那請大家全體起立,用最最熱烈的掌聲有請+++老師
會議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同志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歡聚一堂,隆重慶祝……。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人民政府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本次慶典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借此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建設與發展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各位同志表示誠摯的謝意!向為……的發展付出辛勤勞動和汗水的……領導、全體……緻以親切的慰問和良好的祝願!
結束語: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回首過去,我們壯志豪情,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面對新世紀、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堅信,在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下,在社會各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下,在全體員工的奮力拼搏下
一定能夠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取得更加驕人的業績!最後,祝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萬事如意!預祝……活動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主持會議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社團聯合會的同學在這裡歡聚一堂,回顧這即将過去的一學期,社團聯合會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在各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在廣大同學的支持下,不斷拼搏,克難奮進,艱苦奮鬥,碩果累累。
回顧這即将過去的一學期,在社團聯合會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學院内外的一緻好評,這是我們團結協作的成果,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晶。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社團聯合會08-09學年上期工作總結大會。請允許我代表社團聯合會,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們滿懷希望的喜悅,熱誠歡迎各位的到來!今天,我們召開社團聯合會總結大會,主要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便下期工作的順利開展,共同為社聯的組織團隊建設出謀劃策。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各級領導的支持、同學們的'贊譽給了我們前進的力量。
過去的一學期給予了我們收獲和希望,更重要的是給予了我們成長的經曆。也許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會遇到難關,但我們毫不畏懼,因為我們要在拼搏中成長,在奮鬥中前進,在創新中神采。
會議開場白怎麼說3一、提問式開場白
各位朋友,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夠迅速的提升你業績200%到300%,你願意了解一下嗎?
如果有一種寫作的方法能教你寫出的文案,讓很多的準客戶主動來加你,你想學習嗎?
提問最重要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引發對方的思考,讓他立馬對你的演講産生濃厚的興趣。
二、故事開場白
我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作為聆聽者,你是喜歡聽道理,還是喜歡聽故事呢?縱觀馬雲老師的所有演講,你會發現,他很少講道理,都在不斷的講故事。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也特别會講故事,包括喬布斯也是講故事的高手。
所以智慧的人就會通過一個故事,非常輕松、非常真誠、有連接性的,把他的價值觀輸入到聽衆的大腦裡去。
三、道具開場法
如果你上台的時候除了麥克風,手上還拿着一個物品,比如說我拿着一本書上台,你猜想下,那些聽衆會有什麼樣的一個反應?
如果你站在台上不說話,全場更會一片好奇,這時你隻需從左、中、右眼神掃視一遍聽衆,然後直接開講。
所有人就會關注到你手上的道具,這是無聲勝有聲的開場方式。這個道具可以是一本書,一支筆,你的一個産品,某件很有深意的紀念物等等,在你開口之前把注意力吸引過來。
四、談話互動式開場
第4種開場白的方式叫:談話互動式。建一個虛拟的場景,每個人都會被你帶進去,對于平時表達溝通演講的場次比較多的,可以用這種方式,因為要模拟二人以上場景,增加真實感,聽衆容易從旁觀者變成當事者。
五、語出驚人開場白
接下來的這個開場白方法非常有力量。它特别适合現場的聽衆已經有一些昏昏欲睡,氛圍不是太好的前提下,同時也适合你排在第三、第四個演講嘉賓的時候開場,因為前面的演講嘉賓都講了很多,輪到你時你就可以用不同的開場白來“炸醒”聽衆。
這種開場白類似我們寫作中的先抑後揚,讓聽衆和期待中的内容有極大的反差,那一瞬間整個神經都是緊繃的狀态。作為演講者,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我們就是為了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各位,這把開場白的鑰匙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到這裡,五把打動人心的開場白鑰匙老師已經都送給你了,接下來需要大家去刻意的練習,在每一次演講當中靈活的運用。我相信一開場,你就可以用這把鑰匙打開現場所有聽衆心靈的大門。
開會說什麼内容
1.計時
剛進入一家新公司,或加入一個新專案,我們對會議内容、背景脈絡都所知不多,「計時」會是我們對會議最大的貢獻。許多會議會一再拖延開會時間,多半因為組員專注讨論,忽略進程。此時扮演提醒大家時間的角色,就能确保所有會議重點都有在時間内讨論到。
2.提供數字
跟高階主管們開會,往往對他們讨論的策略方向插不上嘴,此時如果想在他們面前表現,提供數字會是聰明人的選擇。因為高階經理人們幾乎不可能記住所有數字,所以在會議前,把重要比例、細目的數字、某個流程的詳細步驟先搞清楚或背下來,就能在讨論中間把數字丢出來,加速會議效率,也能讓不同部門的主管看見你。
3.摘要整理重點
會議動辄1~ 2個小時,很容易讨論讨論,會議内容就偏離重點。所以想要刷存在感,「摘要整理會議重點」是最容易的方法。你能在白闆、筆記簿上記錄大家讨論的重點,并在讨論稍微降溫、或讨論5~ 6個重點後,跳出來講一下重點,确定大家的共識。這不隻能确保會議都圍繞的重點進行,還能鍛煉你的議題掌控能力。
4.提出問題厘清疑惑
人很容易以為自己講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其實每個人所知有限,你習以為常的知識,說不定其他人都不懂。所以在會議上遇到這種情況,問出「可以把那個重點詳細說明一下嗎?」或「可以分享幾個例子嗎?」會是吸引大家注意的好方法,這不隻能幫與會者加深對重點的理解,也能做球給發言者,給予發言的舞台,利人利己。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說話的技巧
如何在會議上發言
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崗位
會議的類型多種多樣,但其目的歸結起來無外乎兩個:傳遞信息和形成決策。
先說第一種。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會議,是團隊合作中常見的一種形式,是不同分工的合作者之間通過交流達到信息共享的過程。比如,企業的生産部門需要通過會議,向市場部和銷售人員講解産品的性能和賣點;市場部需要通過會議,向銷售人員傳達産品推廣戰略,統一行動步伐;而銷售部門也需要通過會議,向生産部門反饋來自市場的聲音。
這時候,無論願意與否,隻要身處這條信息鍊上的某一個環節,你就需要在會議上發言——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的崗位。
例子不勝枚舉。一年一度的校園宣講會,負責招聘的HR需要站在幾百人面前發布招聘信息;辦公室裡專業電腦軟件升級之後,客服人員都會上門開個培訓會,幫助每個員工盡快适應新系統;高考前,班主任老師通常要召集家長們開個會,囑咐一下備考的注意事項;或者僅僅是因為你工作成績卓著,也有可能被單位領導拉進會議室,讓你在同事們面前介紹介紹經驗。
再來看第二種。在職場上,很多問題在常規流程中無法解決、無法協調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會議的形式,借助團隊讨論達成一緻意見。在這種以形成決策為目的的會議中,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都希望通過溝通、交流甚至是交鋒,獲得一個盡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決策結果。
無論是企業制定新規章新制度之前的意見征求會、某個産品發布之前的策劃會,還是廣告公司對設計方案進行闡述的競标會,抑或評選先進工作者的部門年終總結會,在這些場合,每一個與會者都有可能獲得發言的機會,闡述自己的想法,适度地自我展現。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躲在角落裡保持沉默——如果你想在職場中一直這麼“低調”下去的話。
言不及義空話套話都是忌
冗長的會議除了是對與會者的一種精神消耗之外,更會導緻真金白銀的損失。
日本太陽工業公司曾經算過這麼一筆賬:會議的機會成本=每小時平均工資的3倍×2×開會人數×開會時間(小時)。之所以平均工資要乘以3,是因為參會人員創造的勞動産值通常是平均工資的3倍;而乘以2是因為參加會議要中斷日常工作,因此損失要以2倍來計算。
效率是衡量一個會議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籠統來說,一切圍繞效率二字的規則,比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主題清晰、言之有物等,都是對會議發言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你需要當衆進行主題發言,或者作為消息源在某個以傳遞信息為目的的會議上講話,那麼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有備而來。具體來說,有準備表現在:在進入會場之前,弄清楚參加會議的都有誰?自己為什麼來開這個會?會議内容大緻是什麼?會議要解決什麼問題?針對這些,提前查閱相關數據、材料、曆史記錄,并且事先思考一下會議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聽過一個真實的笑話。單位裡兩個同事同名同姓,分屬不同部門。一次開會,不知怎麼就通知錯了人,結果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莫名其妙地在會場裡坐了半個小時,白白耽誤了時間。其實,他如果在走進會場之前有所準備,了解清楚會議的主題是什麼,跟自己有什麼關系,這個誤會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會議上發言,尤其是占用大塊時間進行主題發言時,切忌套話、空話,要盡量做到提綱挈領,先講主張再說理由,按照一定的邏輯把自己想說的内容列成條目,每個條目都能用幾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重點。如果時間充裕,則可以在相關條目下用事先準備好的數據、材料展開論述。
别人剛剛談了對任務量考核方案的建議一二三四,其中三條與你不謀而合。這時候,即便你針對這三條建議做了充分的發言準備,論點論據也更為有力,但無論如何也沒必要展開來再重複一遍——否則隻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并且是對之前發言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會議上,當你的身份從發言者轉變為聽衆的時候,認真聆聽别人的講話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讨論環節。因為隻有了解别人說了什麼,才會讓你在随後的發言中有的放矢。
認真地聽别人在說什麼,适當地做些記錄,在會議過程中不斷調整、理清自己的思路,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完成一個得體的發言。至于那些被别人搶先提到過的内容,其實也并非雷區——你再次提到它們的時候,盡可能地用三言兩語概括核心觀點,并且加上一些“正如剛才××談到的那樣,我還想補充一點”,或者“在這個問題上,我特别贊同××的意見”。這種對他人發言的承接,不僅能強化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這充分體現出你在會議上有準備、專注、尊重他人、思路清晰和富有創見的良好職場形象。
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
有句話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正确的時間做了正确的事情。依照這個邏輯,除了“正确地說話”之外,恰當地選擇說話時機也是一次成功的會議發言的關鍵。
發言的時機選擇,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決議形成之前,核心成員或者意見領袖通常習慣于率先表态,而他們的意見往往會決定整個會議的走勢。接下來說話的是資深員工,他們會針對先前發言者提出的意見做進一步闡釋,或是贊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然後才輪到新人,這時留給他們的讨論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多數人隻能“跟票”表态,很難再提出什麼新的見解。到了會議的最後階段,團隊大佬會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總結發言,并結合他自己的态度形成最終的決議。
實際上,發言的時機更像一個“潛規則”——沒有成文的規定,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每一間會議室裡。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有着十幾年工齡的資深員工僅僅在會議後半段表态“同意,沒意見”,很可能會被認為是敷衍了事,不是帶着情緒,就是态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個職場新人在衆目睽睽之下第一個跳出來說話,則很可能被诟病為“不知深淺,自以為是”。
如何選擇合适的發言時機,需要判斷力——你必須搞清楚自己在團隊裡究竟占了多大的權重,自己的意見到底有怎樣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你才能通過對發言時機的把握,承擔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責任,并且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這麼說起來,職場新人要想在會議上一鳴驚人,确實存在一些難度。作為菜鳥,更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在會議之前認真準備,在會上抱着學習的态度多聽聽别人怎麼說;在需要自己說話的時候,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必過分謙卑,更不能過于自信。至于那些憋着通過一次會議蹿紅的年輕人,雖然這種進取心值得肯定,但切忌不能從一開始就盯着别人這兒說得不對那兒說得不好。會議室裡确實有可能給新人提供機會,但癡迷于此難免導緻用力過猛,傷及他人,讓自己在職場起步階段就陷入困境。
随機應變是一種能力
會議室是職場生态的濃縮版。在這裡,人與人的關系,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以及人們處理事情的不同方法,都會被集中在小小的一張會議桌上。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如何随機應變從容應對,是對情商的重大考驗。
在會議上發言,切不可以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要知道,這種時候,用怎樣的方式表達才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在意見相左時。
某地的公務員面試中就有這麼一道題:假如讓你組織一次會議,在會上同時有幾位同事就你的發言提出反對意見,使你很難堪,你該怎麼辦?當然,标準答案無外乎“虛心聽取大家的不同意見,認真調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等等。但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這個尴尬的場景中,那幾位提出反對意見的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呢?
當别人發言時,就算你再反對、再鄙視、再想辯駁,表面上也要保持克制,不動聲色。輪到你說話時,首先要提到的不是“我不贊同……”,而是在對方的發言中,尋找你和他可以達成共識的部分。随後再以恰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既達到了讨論的目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傷及同事。
而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說話的藝術了,這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尤其重要。試着在開場白裡,向那位和你意見相左的同事說“我認為××提到的這種方式很獨特”,“在這次活動中的積極态度非常值得我學習”,或者“感謝××對我工作的關注”。誰都好面子,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必須體察周圍的氣氛和對方的情緒——是該直抒胸臆,還是點到為止,或者暫時擱置。
總之,要把握一個原則:針對事,而非針對人。畢竟,人在職場,大家想的都是怎麼把事情做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否定了别人的方案,就一定要再至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畢竟,破壞總是比建設來得容易,隻破不立并不能解決問題。
在會議中發言時還有個小技巧。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們讓發言者頻頻注視會場上的某一個人。試驗結果發現,對于發言者頻繁的目光注視,被注視的人在心理上就會覺得自己必須有所反饋——或是頻頻點頭,或是在那人發言後表達補充意見。
這個試驗告訴我們,在會議上發言時,可以一邊進行自己的闡述,一邊注視着會場裡的聽衆,尤其是那些直接關系到你此項工作成敗的“主要聽衆”,把自己和他們的關注點聯系在一起,這樣沒準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發言效果。
學會在會議中主動發言的5個技巧常常聽到很多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努力耕耘,默默付出,我們的才華一定會被發掘的。可是這是一種很被動的付出方式,要能夠真正地發光發熱,就要學着主動出擊,讓你身邊的同事與長官注意到你的存在。
可惜對有些人來說,要主動出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要告訴大家“其實我也付出了很多!”,其實需要很多勇氣。萬事起頭難,但我們可以試着從在會議中主動發言開始。Abundant Strategies的創辦人 Nathalie Salles在 Linkedin上分享了五種幫助人們在會議中發言的方法,想要刷在公司中的存在感嗎?就從這裡開始!
一、常常舉手發言
針對會議的議題,你可以開始嘗試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會議可以思考的方向。其中“互惠”是一切的關鍵,如果你想要别人專心聽你說話,你就要先傾聽别人的意見,也可以順着别人發表的内容做出延伸說明,或是提出相關的問題。久而久之,别人會發現你是一個專心而有想法的聽衆,而你自己所提出的意見,就會得到相對的尊重。
二、準備好再發言
不是要你發表演說,而是要你先厘清好自己的思緒,并将想講的内容在腦袋裡先有條理地呈現出來,這樣當你要開口發言時,就可以直指重點,也不會讓聽衆覺得整段對話沒重點。你不僅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針對别人剛剛發表過的内容做延伸,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标,在讨論與腦力激蕩。
三、先摸清會議氣氛
如果你的老闆正在責備團隊,這就不是一個适合發言的時機;如果你深知你的上司不喜歡别人打斷他說話,就不要白目地截斷他說話。學着觀察會議中的氣氛,以及與會人士的個性,不要莽撞地沖動發言,免得你才剛學着要主動出擊,還沒學會就先被打回原形。
四、找個樁腳幫幫忙
當你決定好你要在這場會議中發言,你可以找一兩個你的同事幫忙,告訴他們你想講的内容,請他們聽聽看有沒有什麼問題,更重要的是,請他們在會議中當你的樁腳,支持你的言論。可以在你說話時,以點頭表示支持,或是在你發表完之後,做出延伸說明。當然,“互惠”依舊是其中的關鍵,你幫我,我幫你,以後大家才能一起在公司中學習成長。
五、是自己的功勞就要說出來
“謙虛”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份,但如果人們謙虛過度,就會不斷地把功勞往别人身上推,結果就是讓上司覺得你是不是什麼都沒做,怎麼功勞都别人的。我們可以學着就事論事,明眼人一定可以自行判斷出這到底是誰的功勞。當然不是要你将功勞全部往身上攬去,除了說出你所作出的貢獻,也要提及整個團隊所付出的心力,畢竟一個團隊的成功,一定是整個團隊的功勞,絕非一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