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霍金怎麼洗澡吃飯
霍金吃飯是由人工進行喂食,但是由于無法張口,隻能通過管子進行喂食。
他吃飯洗澡等正常生活需要都是有專人照顧的。
霍金是在1985年因患上肌肉萎縮症喪失了說話能力,隻能利用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動發出指令,通過電腦語言合成器,發出獨具特色的“電腦聲”。
據霍金助理稱,之前霍金通過其電腦系統,每分鐘能講出15個英語單詞,但後來因臉部肌肉惡性萎縮,每分鐘隻能講出一個英語單詞。
史蒂芬霍金怎麼說話
問題一:霍金是怎麼說話的不能說話的霍金怎麼與外界對話,如何演講和接受媒體采訪?“他依靠電腦科技與世界溝通。”霍金的好友、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介紹說。霍金隻有三隻手指能動,他用手指操作電腦聲音合成器表達思想。每次演講時,他總是默默地沉思一會,然後開始啟動他的遙控器,按動其中的一鍵,固定在輪椅上的電腦屏幕中便出現了一些英語單詞,此刻,霍金的眼睛特别有神,他的大拇指不斷地按動着,詞變成了詞組,詞組又變成了句子,大拇指又一按,聲音便從揚聲器中發出,大家聽到的是典型的美式英語,聲音清晰,抑揚頓挫。
科技改變了霍金的生活。霍金講話功能全部喪失後,有一陣子靠的是眼神與人交流:他面對着一塊拼寫闆,讓人指着英文字母,當指到他所要的字母時,他就揚起眉毛,最後拼出詞彙。但這種交流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寫科學論文。加利福尼亞一位名叫瓦特・沃爾托茲的電腦專家幫霍金走出了困境。他寄給霍金一段自己編寫的叫做平等器的電腦程序,從而使霍金可以從屏幕上選擇詞彙,隻要他按動手中的開關,單詞就轉入語言合成器發音。後來,劍橋調節通訊公司的大衛・梅森把一台很小的個人電腦及語言合成器進行改良後裝在了霍金的輪椅上,這使霍金“說話”的速度大大加快,每分鐘可造出15個詞,并且既可以說,又可以把文字打印出來。
問題二:史蒂芬霍金為什麼不能說話斯蒂芬霍金因罹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所以不能發音。
問題三:史蒂芬.霍金無法寫字和說話,那他是怎麼寫下《時間簡史》的?…史蒂芬于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說話的功能,演講和問答隻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所以他不能鄲話,但是喉結的動作可以用語音合成器來制作出聲音,他是一句一句說出來,有助手寫出來的。
問題四:霍金先生不能說話,但是他還能作演講。是如何實現的?當然是他學過啞語呀!
不好意思梗,開個玩笑。
實際上是在他的眼鏡邊有一個振動感應器,當他左眼角動下的時候他前面的顯示屏就出現26個字母分成每屏6個字母,當他看到的字母是他想要說的話時右眼動一下屏幕就出現那個字母開頭的所有單詞。當到了他想說的那個單詞時右眼角再動一下發聲專置就把他想說的轉換為聲音。
椐媒體報導霍金每分鐘隻講到5―6個單詞
問題五:全身癱瘓,連說話吃飯都要人照顧的霍金如何生孩子外婆的兩句話
在家裡和我最親近的人是我外婆,我的整個童年就是在她的呵護下度過的。外公過世得早,老一輩人裡最疼我的就數我外婆了。
記得我上小學時,父母因為工作忙碌沒時間來照顧我,所以,每天中午放學過後我就會一個人跑去外婆家吃午飯。外婆燒得一手好菜,每次我都會把桌上的飯菜吃個精光,外婆看我這麼捧場很高興,于是我在外婆家吃了六年的中午飯。每次吃完飯剛下桌,外婆就會跑過來問我:“你吃飽了嗎?”無論剛才我在飯桌上吃了多少,她總擔心我還沒有吃飽,所以每次飯後總會跑來問一句。
吃完飯後通常我都會先去看一會兒電視,然後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後外婆就又會問我:“餓了嗎?還要吃點什麼嗎?”在這時,如果我說我餓了,那麼外婆就會立馬跑進廚裡去忙活,不久後便會端出一道美味佳肴在我面前,如果我說我不餓,外婆會想方設法勸我吃點水果,如果我硬是不吃,那麼在我上學去之前她會塞一個蘋果在我書包裡,生怕我下午餓着沒東西吃
我的外婆終其一生都在為整個家庭付出,她沒有多少文化,思想也有些落後,但她默默撫養了幾代人。她在這個世界上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若是沒有她在我們這個大家族裡忙前忙後,我們的生活也不可能過得這麼井井有條。有時我會和她頂嘴,有時我會在她面前發脾氣,可每次事後我都會特别後悔,眼前不斷浮現出她對我的好。
從小到大外婆對我的好我都銘記于心,希望将來能有機會報答她,外婆的這兩句話也被我珍藏在腦海裡,成為我童年記憶裡最溫暖的回憶
追夢者--霍金
宇宙,在人們眼裡是神秘的。因為它太廣闊了,廣闊到無論人們怎樣努力地去探索、去推理,也隻是毫無根據的臆想。自古以來有一個又一個,一又一才思敏捷的科學家将畢生的時光投入到這偉大的命題當中去。在這科學家中,一個最為閃耀的明星,脫穎而出。他就是:史蒂芬・威廉・霍金。
年,霍金降生與英國牛津,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随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就在這時,霍金的成績還并不理想,卻思想靈活,可以獨自拼裝出一台電腦。年,他結合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提出黑洞發出一種能量,最終導緻黑洞蒸發,該能量被命名為霍金輻射,引起全球物理學家重視。他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
又過了十幾年,霍金的運動神經病使他徹底失去了自己的說話能力,而全身也逐漸癱瘓。隻能用眼神發出“腦聲波”。即使命運是這樣的無情,是這樣的殘酷,他依然沒有被命運所擊倒。而是勇敢地追逐着自己的夢想--《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這兩部書籍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正是霍金那執着與夢想的結晶!
霍金,你的肉體是這樣的疲憊,而你的靈魂又是這樣的強大!是你,将人類領向那宇宙神秘的領域。而且你不僅是在領導,也是在追逐。追逐你那發現與探索的夢!在追夢的道路上,任何肉體上的折磨也無法擊倒你,你的靈魂,已經超越了一切
我
說到我自己,我迷惘了,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個答案似乎連我也不太清楚。如果你問我是誰,我隻能回答:“我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粒沙。”
我長着一張不太容易讓人記住的臉,一雙精緻的眼睛卻躲藏在那酷似瓶蓋的眼鏡後面,小巧的鼻子,紅潤的嘴唇鑲嵌在白皙的的臉上。由于我膚色較白所以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太白金星”。我并不認為這是個貶義詞,因此也很樂意的接受了這個光榮的稱。由此可見,我是一個“樂天派”。沒有什麼可以讓我難過,可是我又很糾結,因為我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哭的昏天黑地,或感動的稀裡嘩啦。比如,我家的貓丢了,我因此哭了一個晚上,早晨起來時眼睛腫的像個大核桃。
......>>
問題六:霍金說話怎麼那麼快因為他經過精心準備
問題七:為什麼史蒂芬霍金會說“哲學已經死了”霍金的這個觀點被批評了。霍金說這話的意思是哲學家仔進行哲學思辨時對科學的吸收和借鑒太少了。但是哲學和科學本身回答的問題都不一樣,而且科學不是萬能的,即使科學變成萬能了,哲學也不會死,因為科學是價值中立的,頂多消滅了宗教而已。
霍金怎麼睡覺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将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并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目标是解決從牛頓以來一直困擾人類的“第一推力”問題。他的宇宙模型是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決于物理定律。
耐人尋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論事實上使上帝沒有存身之處,但梵蒂岡教廷仍對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認了對伽利略審判的錯誤之後,教廷科學院又選舉霍金為該院院士。世俗的偏見和神學的權威,都不能阻擋科學的透射力。
霍金堅信,關于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數學來陳述,而且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講裡,生動地向聽衆解釋“利用光速,從‘黑洞’進去,從‘白洞’到宇宙另一區域去作時空旅行”的設計,是有趣的科學幻想,而現實卻是難以做到的簡明道理。經過數年的辛勤寫作和修改,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論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書中引導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探索。《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霍金隻能活兩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并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極其堅強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類意志力的記錄,是科學精神創造的奇迹。
一生的心願是做個常人
與其說斯蒂芬·霍金證明的是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存在,不如說他用一生在證明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一個常人,并沒有因為受困輪椅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廢人”。然而,證明的結果甚至比他當年發現“黑洞并不全黑”時還要讓自己大吃一驚———自己怎麼變成了高人一等的“超人”?
所以,當8月11日他癱坐在輪椅上、面無表情地被推出杭州香格裡拉酒店2樓電梯的那一刹那,霍金在瞬間亮起的無數閃光燈前多少顯得有些勉為其難。就像此前在浦東國際機場受到幾乎是超級明星式的媒體追逐,這位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最後選擇了閉緊雙眼,任憑身邊緩緩落下的窗簾将狂熱的“時間簡史迷”們阻擋在外。他甯願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宇宙的命運。
也許,這才是霍金的世界。霍金曾經說,他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有一天很晚從倫敦回家,“那時人們為了省錢,半夜裡把路燈都關掉。我走在路上,那晚的夜空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整個銀河系仿佛剛好劃過頭頂。”對此,他母親說,“隻要看看這孩子仰望星空的樣子,就知道他心裡有多好奇。”霍金甚至表示,“哪怕置身一個無人的荒島,我也甯可沒有燈光,因為那樣我就可以更好地看到星星。”
直到22歲,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功能萎縮的盧伽雷病,最多隻能活幾年時,這種對星空的執着才逐漸開始成為一種信仰———他想自己可以像常人一樣生活下去。即使是全身動彈不得,為了和心愛的女孩結婚,他就必須有工作,必須先完成劍橋的博士學位,于是就有了“宇宙起源于空間中一個奇點”的大爆炸理論。即使失去了說話功能,為了替女兒付學費,他就必須賺一筆錢,于是就有了銷量與《聖經》和莎士比亞作品媲美的《時間簡史》。人們能否想象,霍金廣為傳頌的科學成就,不過來自他想證明自己能如常人一般的初衷。
隻不過,每一次霍金試圖證明自己是常人,證明的結果都遠遠高于他的預期。他發現,既然大質量的恒星在“油盡燈枯”後會坍塌成一個奇點,那麼是否可以把這個過程倒過來,宇宙就是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誕生的呢?既然天體間有萬有引力,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引力大到連光線也會被吸進去的黑洞呢?霍金關于奇點和黑洞的理論,“一不小心”觸動了理論物理學的神經。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适用于天體類的大物質,量子力學适用于微觀粒子,但是這兩者卻無法統一。而霍金的奇點理論正好統一到“無限小的物質爆炸成為天體”上。他曾經預言,到上世紀末,這種“大一統”理論将最終發現———也許隻要幾個簡單的方程式,人類對于宇宙的知識就到達極限,理論物理學也随之終結。
但是,20多年過去了,他的預言并沒有實現。當記者就此問題請教霍金時,他的助手替他說,“我想霍金同意是他錯了。”這次不能開口講話的霍金不再向記者眨眼暗示什麼,而是直接咧嘴微笑表示同意。他費了好長時間才通過拟聲器回答,“科學是不可預測的。如果我要是知道的話,我早就把它做出來”———終于,他用自己預言的失敗向世人“成功”地證明了自己也是一個常人。
“保持安靜,老闆正在睡覺”
看到霍金的人都不會忍心去打擾這位天才。盡管有心理準備,但是記者見到他的那一瞬間還是被深深觸動。40年的盧伽雷病讓他的身體徹底變形:他的頭隻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隻手緊緊地并在當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聲器鍵盤,兩隻腳則是朝内扭曲着。10年前的照片中還蠻勻稱的嘴,此時已經歪成一個S型。隻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變成“龇牙咧嘴”的樣子———現在,這已經成了他的标志。
在現場幾十隻攝影“炮筒”的“狂轟濫炸”下,那台神奇的拟聲器看起來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液晶屏電腦。記者悄悄地溜到霍金身後,發現拟聲器中詞彙的選擇不是按照字母順序來排,而是按邏輯順序組合,比如表示選擇或并列的連詞成為一組,主語人稱成為另一組。霍金就是用它來選擇詞彙,并最後按下發音鍵,讓電腦合成的聲音來代他講話。
哪怕事先知道記者的提問,霍金的回答也慢得出奇。記者幾乎看不到他的手指在按動鍵盤,他仿佛永遠一動不動。現場在提問過後隻有一片寂靜,無數的眼光齊刷刷地落在霍金身上,直到耳邊突然傳出幾句略顯怪異的英語———英國人說帶有美國口音,而美國人認為帶有北歐口音或愛爾蘭口音。他的回答極為簡短,往往漫長的十幾分鐘才等來一句隻有主謂賓的簡單句。不到一小時,霍金就滿臉倦意,記者甚至看到他開始無聊地按起鍵盤,把屏幕弄得一閃一閃的。
從1980年起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教席的霍金就是這樣在輪椅上洞悉宇宙的一切。不過,也許對他而言,比起整天被人“衆星捧月”般的頂禮膜拜,獨自在劍橋的辦公室裡安靜思考要簡單和自在得多。霍金每天坐着輪椅去辦公室,穿過整齊地挂着包括牛頓在内的所有盧卡斯教授畫像的長長走廊,霍金的辦公室就在一排落地窗戶的盡頭。辦公室的門口通常會挂上一塊木排,上面寫着:“請保持安靜,老闆正在睡覺。”
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隻是不願被外人打擾。此時他一定坐在這間有着高高天花闆的舒适小屋裡,安靜地在電腦前工作上好幾個小時,馳騁在自己的宇宙裡。周圍兩三盆植物當中擺放的是三個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點,他會在護士的幫助下與研究生們交談。他們喝着午茶,交流對宇宙的看法。一個護士托住霍金的臉頰,扶正他歪斜的頭,這樣茶水就不會漏出來。有時他的眼鏡還會從鼻子上滑下來,但是如果有學生對他的理論提出帶有質疑的問題,他立即會給一個咧嘴笑容。
至少,“老闆正在睡覺”的托詞讓霍金最感自由自在。就像他用莎士比亞的話給自己的書取名———“即便把我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霍金告訴記者,“我發現真實的宇宙甚至比《星球大戰》更吸引人。如果你想去太空,那麼必須先學物理學。”
願意帶着《安魂曲》去荒島
有記者問他,除科研之外最大的快樂是什麼,霍金的回答似乎要迅速得多,“我熱愛生活。音樂、家庭都讓我從中得到許多快樂。”宇宙之外,音樂正是他找到自己歸宿的地方。迄今為止,關于霍金最成功的一次訪談是1992年聖誕節時英國廣播公司的“荒島唱片”節目。這個節目要求被訪者假設自己在荒島上孤身一人,隻能選擇8張唱片帶在身邊。隻有這次,霍金破天荒地回答問題很少使用簡單句———談到音樂,他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霍金很喜歡瓦格納的音樂。他說,“我是從1963年開始喜歡上瓦格納的,那年我被查出患有盧伽雷病。瓦格納音樂的暗色調和啟示錄式的情緒正好符合我當時的心情。”他甚至不厭其煩地複述了瓦格納的《魔戒》的情節———要知道,就是正常人也要頗費一番口舌,更何況是一個個詞選出來。
然而,如果隻讓他選擇一張唱片,他說自己還是會選莫紮特的《安魂曲》。“15歲生日的時候,我得到一套莫紮特的CD,整整有200小時,現在我還經常聽。我最喜歡的是莫紮特臨終前寫的《安魂曲》,如果我隻能帶一張唱片去荒島,我會帶上它,并且一直聽到DISCMAN的電池走光為止。”
1950年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入牛津大學
1962年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結婚
1967年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
1988年<<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與妻子離異
1991年<<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