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幼兒園拼音怎麼教
拼音是幼兒識字的基礎,所以基礎一定要打好。但是開始學習的時候孩子對拼音并沒有足夠的認識,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家長和老師就要嘗試用一些趣味性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接受程度就會好很多,可以嘗試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
1、觀圖法
語文課本上由許多情景圖,如蘇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拼音單元第一課中,出現的畫面為農村一角。整個畫面涉及“ a”“o”“ e”三個單韻母。在此情境圖裡,阿姨的“阿”是提示“ a”的音,公雞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遊動的鵝的“鵝”是提示“ e”的音,鵝的翅膀提示的是“ e”形。通過課文提供的情境圖,同學們就能形象直觀地掌握“ a”“o”“ e”。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抓住插圖所具有的“圖表音”“圖表形”的特點,來掌握所學拼音字母。
2、實物幫助法
用實物來記憶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學習聲母“f”和“t”時,“f”和“t”的形像一根帶短柄的彎頭拐杖。拐杖拄地可表“f”,拐杖豎直舉起可表“t"所以記住彎頭拐杖,就記住聲母“f”和“t”的形。又如,在區分“ b”和“p”和“d”和“t”的發音是否送氣的時,可選用一張薄紙做為學具。把這張薄紙放在唇邊,有意識地發出“b”“p”“d”“t”各音,紙飄動表示送氣,反之,不送氣。
3、學動物鳴叫法
有些拼音字母的發音像某些動物的叫聲。如,學習複韻母ei時,圖上畫的是一個小男孩正在喂小羊吃草,小羊“咩咩”叫着走過來吃草,“ei”發音就是小羊“咩咩”叫的聲音。還有公雞的啼聲,就是“o”的發音聲。同學們一邊做有趣的表演,記住了“ei”“o”等韻母的讀音,這樣學得快,效果好。
4、手指操練法
手指操練法簡單易學,在手指活動中記住字母的形狀。如: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彎就成o。松開一點就是c,再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兩個食指交叉就是x,c中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可以同座配合,一個做手型,一個發音,玩得愉快,練得高興,這樣做,同學們既動眼、動口、動腦、動手,又發展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5.遊戲法
可把有趣的遊戲同拼音學習結合起來,如“.釣魚”遊戲:拼音卡片别一個回形針;另外做幾個釣魚竿,用小磁鐵石作魚鈎系在線的下端,把卡片當魚撒在桌上,請幾個同學上來,老師或家長報一個音節,學生就釣那個音節,看誰先釣上來。還有像“找朋友”、“猜謎語”等遊戲,都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
6、兒歌誦讀法
把讀兒歌和學拼音結合起來,例如:“聽廣播bbb,爬山坡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 fff。左下半圓ddd,魚兒躍起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小鴿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隻母雞jjj。7個氣球qqq,切西瓜xxx,像個2字zzz,小刺猥ccc。小蠶吐絲sss,織毛衣 zhzhzh,吃東西chchch。石獅子shshsh,一輪紅日rrr,一個樹杈yyy,一隻烏鴉。”“雙門‘m’,單門‘n’”“拐棍‘f’,傘把‘t’。一根小棍‘l l l'”,所以老師在教拼音時會編許多兒歌,希望大家認真誦讀這些兒歌,兒歌背熟了,拼音也掌握了。
拗九節怎麼讀
拼音:ǎo jiǔ jié
拓展資料: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曆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害别人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荠、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
目連随口答道∶“這是拗垢”。(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以後又以粥的顔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荠、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
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内,以經營風味佳肴、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置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紅糖與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務的“拗九粥”。
“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為了“安泰樓酒家”這家老字号的傳統活動。“拗九節”前,它還特地邀請福州民俗專家為食客講解“拗九節”的來曆。它的經營者說,希望藉此讓這個的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拗九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孝順節”、“送窮節”。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加上花生、紅棗、荸荠、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兒,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這種習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裡不隻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着兒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頭。
“拗九節”演繹成為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拗九節”裡,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胪雷村就在陳氏祠堂裡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裡裡外外擺滿了一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邊悠閑聊天吃着美食,一邊欣賞着戲台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裡年輕人忙裡忙外,端菜送茶。這一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黑乎乎的拼音
黑乎乎 [hēi hū hū]
釋義:顔色黑黑的。
引證:
1、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擠垮它》:“小通訊員黑乎乎的小圓臉,一笑還有兩個酒渦。”
2、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四:“永生望了一陣,指着河東一片黑乎乎的地方,問娘道:‘那是啥村子?’”
3、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他的眼前,隻看見黑乎乎的一大片,都是人的臉。”
近義詞:
一、黑魆魆 [hēi xū xū]
釋義:形容黑暗無光。
引證:楊朔《三千裡江山》第七段:“站上黑魆魆的,見不到一盞紅燈綠燈。”
二、黑烏烏 [hēi wū wū]
釋義:烏黑貌。
引證:杜鵬程《平常的女人》:“她身邊的大江裡,停泊着許多黑烏烏的木船。”
黑乎乎的拼音是什麼
黑乎乎的拼音是hēi hū hū
基本釋義:顔色黑黑的。光線昏暗。形容人多,密集成片。近義詞:黑烏烏、黑漆漆、黑壓壓等。反義詞:白花花。
造句:烏雲密布,陰沉,黑乎乎,電閃雷鳴。我忽然看見前面湖水中央,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向我們移來,仔細一看,原來是鳄魚啊?這是一隻小鳄魚,腦袋隻有我們拳頭大小。他嘴邊沿長着圈黑乎乎的胡子,遠看像貼着塊黑絲絨。
我拿出冰淇淋,隐隐約約的看見淡黃的雪梨果肉和黑乎乎的巧克力豆。啊,口水流了!我拿起湯勺開始細細品嘗。嗯,牛奶的香醇中又夾雜着雪梨的清甜和巧克力的濃香,味道好極了,簡直就比商店裡賣的還好吃。
青蛙是兩栖動物,它的孩子叫蝌蚪。蝌蚪長得黑乎乎的,拖着一條小尾巴,象一個小逗号。時間一天天過去了,蝌蚪慢慢長出四條腿,丢掉小尾巴變成了一隻大青蛙。
小強黑乎乎的頭發,像黑鬃刷子一樣,齊刷刷地朝前沖去。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我拿出冰淇淋,隐隐約約的看見淡黃的雪梨果肉和黑乎乎的巧克力豆。嗯,牛奶的香醇中又夾雜着雪梨的清甜和巧克力的濃香,味道好極了。
小獅子狗的小嘴巴也是黑乎乎的仿佛嘴上粘了一塊煤。她們拐下大路,路過一片黑乎乎的菜園。一棵棵白菜根昂首挺胸地立在地上,上面蓋滿了黑灰。
第一次發給我的手機好像隻能打市内電話,沉甸甸、黑乎乎的,包裡的空間被它占了三分之一。他一邊抽煙,一邊瞧着腳下這黑乎乎、水淋淋、煙蒂狼籍的地.
我觀察了一下地形,南邊的群山中有一個黑乎乎的山口,那肯定是河水的出山口,去五台山肯定要沿着這條山谷進去。我用解剖刀指着她的胸腔,那裡隻有一團黑乎乎的煤塊,伏在唇膏般紅色的胸腔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