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晖是怎麼死的(弘晖是什麼意思)

biang 中華百科 670

本文目錄

  1. 曆史上弘晖是怎麼死的
  2. 曆史上馬爾泰若曦怎麼死的
  3. 允禮,甄嬛傳中允禮是怎麼死的
  4. 乾隆有幾個兄弟怎麼死的
  5. 雍正的皇後怎麼死的

曆史上弘晖是怎麼死的

愛新覺羅·弘晖(1697年4月17日-1704年8月17日),清朝雍正帝長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廿六(4月17日),生母是孝敬憲皇後烏拉那拉氏。他是雍正的嫡長子。弘晖隻活了8歲,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晖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大哥為親王,谥号端。

曆史上馬爾泰若曦怎麼死的

馬爾泰·若曦這個名字是《步步驚心》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她的故事也是作者編纂的,但是馬爾泰若曦其實是有曆史人物原型的,那就是就是雍正唯一的正式皇後,姓烏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費揚古的女兒。生母覺羅氏追封多羅格格,是貝子穆爾祜第四女,穆爾祜長女嫁乃孝獻皇後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歲夭。世宗為皇子,聖祖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九月己醜,崩。上谥号曰孝敬皇後。後來,與世宗合葬于泰陵。這位皇後少年時代即入宮侍奉,當時康熙帝很喜愛她,作主将她許配皇四子,為雍親王的正室嫡福晉。雍正元年冊封為後,雍正九年去世,卒年43歲。原著中的馬爾泰·若曦即是年少時入宮侍奉康熙帝,博得了康熙的喜愛,但是馬爾泰·若曦的身世這一點有做修改,她父親馬爾泰的身份有兩種可能,一位是中國清朝官員馬爾泰,于1738年8月30日-1744年8月10日期間,奉旨接替鄂彌達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饷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另外一位馬爾泰是人名,是八阿哥獨子弘旺的妾室茂怡氏之父,但如果根據小說内容來講,這一位就不太可能了。說到這裡,就有人關心馬爾泰将軍的子女了。曆史上并沒有記載這位将軍家族中的女眷,因此馬爾泰若曦在這一點上就不可考了,換句話說,馬爾泰若曦身上或許有許多人的影子,但她的身份,她的故事,她的地位,她的存在均是杜撰而來。

允禮,甄嬛傳中允禮是怎麼死的

甄嬛傳中允禮是怎麼死的

喝下毒酒死的。

第74集劇情介紹:

皇帝讓甄嬛以毒酒親手殺死果郡王。甄嬛不忍愛人死去,欲喝下毒酒,卻不想毒酒被果郡王調換,口吐鮮血告訴甄嬛,她才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甄嬛悲痛萬分,來不及等到允禮咽氣前告訴他自己的一對龍鳳胎乃是他的骨肉。允禮慘死于甄嬛懷抱中。甄嬛賜死果郡王有功,被賜予協理六宮的大權,位同副後。

皇帝察覺甄嬛心中仍有允禮,與她日漸疏遠。果郡王死後,皇帝為隐瞞真相,不準張揚。玉隐在果郡王葬禮上撞棺殉情而死。

甄嬛疑惑皇帝為何突然要殺果郡王,蘇培盛找來允禮與玉隐的家信,信中結尾均是果郡王問及甄嬛安好的言詞。甄嬛領悟到,這才是導緻皇帝起了殺機的原因,十分憎恨皇帝。

擴展資料:

允禮人物介紹:

愛新覺羅·允禮/果郡王(李東學飾)配音:趙嶺

果郡王不同于宮中争權奪勢的皇室子弟,他慶幸自己并非帝王之身,不必将朝政瑣事萦繞于身,他不求嬌妻美妾如雲,隻盼與愛人厮守到老。

果郡王愛着甄嬛,卻又不能僭越宮廷之禮。他善良、癡情、風流倜傥,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求一份愛,奮不顧身地保護一份愛,說他是為愛而生也不為過。

曆史上的愛新覺羅·允禮:

愛新覺羅·允禮(1697年—1738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禮,滿洲正紅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母純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

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允禮九歲以後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

于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二年赴泰甯送***喇嘛回***,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

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主刑部事務,由于身體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

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萬分悲痛,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谥曰“毅”。

因允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因允禮彼時年幼未參與康熙晚期奪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諸多皇子中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甄嬛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禮

為什麼皇帝要弄死允禮

其一、皇帝已經不需要求證的是允禮對甄嬛這點觊觎,皇帝絕對沒有錯怪他了。

皇帝從頭到尾也沒想過送甄嬛去和親當時那麼說就是讓允禮聽到為了仔細的觀察和求證他們兩是否有***所以皇帝是那麼震怒其實這麼多年來皇帝還是對允禮不錯的他萬萬沒想到允禮會觊觎自己最寵愛的妃子他是不想相信的他說他能理解以甄嬛的容貌和才情他能理解别的男人也想要的那種心裡但是甄嬛的心隻能屬于自己對一個男人而言要求自己的女人的心隻能給自己有什麼錯?他知道她與允禮兩情相悅嗎?他不知道,他認為甄嬛還是從前那個甄嬛,那個一心為他的甄嬛他真的不敢去想如果那張小象是他的嬛嬛那代表什麼那意味什麼那能把他自己的心撕成什麼樣子而當他設下圈套允禮真的中計去追的時候他無比震驚與憤怒但當時依然他還沒下殺機雖然是他認為是允禮的錯他也非常恨的情況下以他那麼多疑的性格他居然原諒了甄嬛以他的疑心他沒做任何的追查而是去相信甄嬛一是看到胧月的時候想到畢竟是孩子的母親二他真的是非常在乎甄嬛的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無法安枕最後傳她來居然連審問罪責都不說了直接原諒甄嬛自己都無法相信皇帝居然沒有追究而且是已經知道十七追去邊關而沒有追究看到這不禁想問看到這的人有些人還要繼續說他不愛甄嬛嗎你們記得瑛貴人嗎?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同樣也是懷疑他是怎麼對待的而對允禮他當時并沒有想原諒換成是你你能原諒?鎮守邊關不允許回京為什麼?遠離他與甄嬛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弟弟喜歡你老婆你能怎麼樣?如果你想避免流言避免真的發生悲劇最好的辦法遠離他們二人《甄嬛傳》裡全集,甄嬛和允禮見面分别是哪集?可以描述詳盡一點嗎?

甄嬛和允禮見面分别是以下幾集:

第五集:倚梅圓初遇,允禮撿了甄嬛為祈福剪的小像,但兩人沒有打照面。

十三集:溫宜生辰甄嬛去河邊醒酒偷着玩水被允禮撞見,允禮知道了甄嬛是自己撿的小像的主人,心生好感,回到大殿之後,甄嬛被曹貴人刁難跳驚鴻舞,允禮吹笛伴奏相助。

十七集:偶遇桐華台,甄嬛委婉開解允禮。

十九集:小船偶遇,允禮助甄嬛脫困,甄嬛見允禮收藏小像得知允禮心意,婉轉拒絕。

二十九集:甄嬛在年妃處被刁難小産,允禮不顧後宮禮制挺身相救。

三十三至三十四:甄嬛小産之後失寵,果郡王助她冬日尋蝶,得以複寵。

四十六集:甄嬛為自己是純元替身而對皇帝心寒,生下女兒胧月後心碎離宮,允禮得知後為甄嬛帶來胧月的畫像,甄嬛非常感激。

擴展資料

劇情簡介

雍正元年,十七歲的甄嬛(孫俪飾)與好姐妹眉莊(斓曦飾)、陵容(陶昕然飾)參加選秀,她本抱着來充個數的念頭,可皇帝(陳建斌飾)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氣節與端莊,最後三人一同入選。

但因華妃(蔣欣飾)嚣張,步步緊逼,眉莊被冤,陵容變心,天真的甄嬛慢慢變成了後宮精明的女子。皇帝發現年羹堯(孫甯飾)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終于鬥倒了華妃。

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親(沈保平飾)也被文字獄牽連而遭牢獄之災,生下女兒後,心灰意冷的甄嬛選擇出宮修行。在宮外幸得十七爺(李東學飾)悉心照顧,二人相親相愛,隻等有機會遠走高飛。

後因誤傳十七爺死訊,甄嬛為保全腹中骨肉,設計與皇帝相遇,重回宮中。因生下雙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

甄嬛多次躲過皇後(蔡少芬飾)的陷害,最終扳倒皇後。可造化弄人,享盡榮寵的甄嬛,最終卻隻能看着心上人十七爺死在自己懷中。皇帝駕崩後,弘曆登基,甄嬛被尊為太後。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甄嬛傳

甄嬛傳裡的元澈是允禮和誰的孩子

允禮和孟靜娴(娴福晉)的孩子,孟靜娴誤中了剪秋下的鶴頂紅,生下元澈後過世了。

拓展資料

果郡王死後,兩位側福晉一個難産而死,一個殉情,留下唯一血脈元澈隻能寄養在慎郡王府中。在玉娆嫁給慎貝勒後也隻得一女,皇室宗親不能斷了香火。所以,元澈便被過繼給了慎郡王。弘曕便入了果郡王一脈。

衆所周知,弘曕本來就是允禮的孩子,入了十七王爺的族譜也算是甄嬛了了一樁心願,算對得起果郡王為她而死了。

甄嬛傳裡,允禮給甄嬛寫過一紙婚書。婚書上的内容是什麼?求大神啊·~~~

“玄清,甄嬛,終生所約,永結為好,願琴瑟在禦,歲月靜好”。

1、允禮

亦稱十七爺或果郡王,雍正皇帝的十七弟。身量高瘦。外貌清逸英俊,劍眉,目光清澈溫和,臉型頗有棱角。

表面上倨傲不訓,實則是一個對愛情一心一意的人,有時性格偏于柔弱。允禮真心愛上甄嬛,但是兩人不會有結果,最後為甄嬛而死。

2、甄嬛

雍正寵臣甄遠道的大女兒,17歲入宮,為人聰明慧黠,善于察言觀色體察人心,口齒伶俐,有“女諸葛”之稱,重情義,自尊,為人處世精明而不失天真,溫婉大氣亦能心狠手辣。

擴展資料

《甄嬛傳》由由鄭曉龍執導,流潋紫編劇,孫俪、陳建斌、蔡少芬、劉雪華、李天柱、蔣欣、李東學、陶昕然等主演。改編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谙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于謀權的一代太後的故事。

該劇于2011年11月17日起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方台播出。2012年3月26日,該劇在安徽衛視、東方衛視上星首播。之後,該劇在多個國家及地區播出。

為什麼雍正叫胤禛果郡王叫允禮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

允禮怎麼死的曆史上允禮怎麼死的

胤禮是病死的。

參考以下材料:(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胤禮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初二,生母是***陳勤妃,1723年被封為多羅果郡王,1728年晉升為和碩果親王,先後掌管理藩院、戶部三庫。雍正帝末年,與皇十六子胤祿深受寵信,胤禮善書畫丹青,号春和堂、靜遠齋。乾隆即位後,授總理事務大臣。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胤禮病死,得年42。谥号毅,以雍正幼子弘曕為嗣。網絡資料:真實的果親王允禮是什麼樣的人哪?允禮(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醜三月初二日寅時生。比雍正小19歲。和雍正的長子弘晖同年同月生,也就是說,君臣二人雖為兄弟,但在年齡上屬于兩代人了。他的母親,是康熙的二等侍衛陳希闵的女兒,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倒是可以,但入宮的地位僅僅是嫔。因此,允禮出生時,身份也并不高。我在《愛新覺羅宗譜》上看到,他在康熙生前,幾乎沒有事做。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時候,才得了一個“管中正殿事務”的閑差。中正殿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宮花園南,主供無量壽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宮大火,殃及該殿,今僅存遺址。清代檔案、文獻中,常把以中正殿為中心的一組佛堂建築(計有:中正殿、中正殿後殿、東西配殿、香雲亭、寶華殿、雨花閣、雨花閣東西配樓、梵宗樓10處)總稱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設“中正殿念經處”,主管宮内喇嘛念經與辦造佛像等事務。可見,允禮就是個文史館主任一級。而這個時候,他已經24歲。别人且不說,與他的14哥允禵比,他可就差得太遠了,人家21歲就封了貝子。貝子,是皇室中的四等王。28歲,就是他當文史館主任的6年後,就做了撫遠大将軍。從這裡可以窺測出,康熙并不欣賞他。雍正即位後,他的命運開始改變:元年四月,封多羅果郡王。這是“破格提拔”,他連貝子都沒做過,由普通皇子一躍而為大清二級王,可見,雍正對他的恩有多高?那麼,雍正看中了他什麼呢?書載,允禮“幼從學沈德潛,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争。且又聰明持重……”這裡,“不參予皇權之争”讓他四哥看好了。于是,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給禮部谕:“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相當于外交部,十分重要。允禮不負聖望,上任後一展才華,曾秘密奏請蠲免江南諸省民欠漕糧、蘆課、學租、雜稅。于是,六年後,雍正二月初五日,下旨給宗人府(管理皇室事務的機構)曰:“果郡王為人直樸謹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來,命王辦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務數年,王失志忠誠,毫不顧及己私,執持正理,概不瞻徇,贊襄朕躬,允稱笃敬。王微有弱疾,雖偶尓在家調養,而一切交辦事件仍然盡心料理。今承我聖祖皇考六十餘年至聖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無庸似者年諸王效力于其間。朕以為若能盡心為國,備極忠誠,恪守臣子恭順之道。其人為尤甚,其事為尤難,着将王晉封親王,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範。”一下子,由郡王而親王了。這種恩寵,在雍正的衆兄弟中,隻有十三阿哥允祥可以比,剩下,怕是都難以企及。允禮在父親那裡沒有得到的,在哥哥這裡都得到了。他的兄弟們大多數人沒有得到的,他也得到了。他是雍正兄弟們中,絕少得到雍正恩寵的人。是怎麼(177)

乾隆有幾個兄弟怎麼死的

有9個兄弟。弘晖是病死,弘昀、福宜、福惠、福沛和弘_是早夭,弘時、弘晝和弘_曆史上未記載死亡原因。

1、愛新覺羅·弘晖

愛新覺羅·弘晖(1697年4月17日-1704年8月17日),清朝雍正帝長子。他是雍正的嫡長子。弘晖隻活了8歲,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弘晖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大哥為親王,谥号端。

2、愛新覺羅·弘晝

愛新覺羅·弘晝(1712~1770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曆之弟,母為純悫皇貴妃耿氏。雍正十一年,晉封為和碩和親王。乾隆三十五年,弘晝逝世,予谥為恭。

3、愛新覺羅·弘_

愛新覺羅·弘_(1697年7月19日-1699年3月30日),清朝雍正帝的兒子(實際上的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齒),皇次子弘昀、皇三子弘時的同母哥哥。

4、愛新覺羅·福惠

愛新覺羅·福惠,未齒序,曾名弘晟,又稱八阿哥,幼殇。(朱谕又書作福慧,惠、慧音同而字不同。)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

5、愛新覺羅·福沛

愛新覺羅·福沛(1723年5月—1723年5月)。清世宗雍正帝第九子,母為頗為得寵的敦肅皇貴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年妃)雍正元年生,雍正元年卒。因早夭而未序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乾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福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福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_

雍正的皇後怎麼死的

雍正的兩位皇後是病死的。

1、孝敬憲皇後(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烏拉那拉氏。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九月,皇後病重暫居皇考康熙的皇家園林暢春園後,九月二十九日皇後五十一歲逝世。

2、孝聖憲皇後(1691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淩柱的長女。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生母。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後到圓明園。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後“痰忽上湧,遂于醜刻病逝”,終年86歲。

擴展資料

1、康熙二十年(1681年),烏拉那拉氏出生,大約比雍正帝小三歲。

康熙三十年(1691年),烏拉那拉氏年約12歲時,蒙康熙慈愛,被康熙皇帝賜婚給皇四子胤禛,賜封嫡福晉。那時胤禛隻有十三歲。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内城東北修建府邸、賜雍和宮(或稱四爺府)。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雍正皇帝立嫡福晉烏喇那拉氏皇後禮成遣官祭曆代帝王陵和嶽鎮海渎長白山(清朝第一位享有生前遣官祭曆代帝王陵和五嶽五鎮四海四渎名山大川的皇後)。

并追封烏喇那拉氏皇後已久故父内大臣步軍統領費揚古為一等承恩公并緻祭修墓、和子孫襲一等侯、已故嫡(養)母追贈爵位多羅格格。(雍正登基時期,乾隆弘曆母子一直未有的禮數)。

2、孝聖憲皇後曾祖父額宜騰為額亦都堂兄弟,其父淩柱任四品典儀官。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13歲的鈕祜祿氏透過選秀,初進雍王府為多羅貝勒胤禛的妾室,稱格格。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賜皇家園林圓明園給多羅貝勒胤禛。同年十一月,胤禛第一次恭請康熙皇帝幸駕圓明園。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時,格格鈕祜祿氏生下雍親王第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孝聖憲皇後百度百科-孝敬憲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