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贊美貴州的文章怎麼寫
剛到貴州的時候,安定下來上了網,便有好多朋友不解地問我,你怎麼會跑到貴州那個窮地方去了呢?還有人說我怎麼會想到去那山旯旮裡去了呢?我未置可否。也許我們這個論壇裡的貴州人确實不多,對貴州的了解也很少。今天我突然看到一些關于貴州的資料,不由我想寫下一篇贊美貴州的文章,也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貴州。
其實不論是中國的哪一個省,它都是中國的一份子,在中國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存在。貴州北接四川與重慶,西臨雲南,東接湖南,南邊就是廣西。到處都是高山,由于地勢的原因,它的發展要比内地其它的一些省份慢了一些,于是一般人都會認為貴州是個窮山溝,其實貴州自有它的優勢值得我們去贊美。
且不說古代太遙遠的曆史,清政府所簽訂的《馬關條約》曾是中國的國恥,而當時很聞名的公車上書的人群中就有五分之一是貴州人。當年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也是近代重工業創始人張之洞也是貴州人。而被稱為“半個神仙,算命将軍”的開國上将楊志誠也是出身于貴州。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的時候,在談判桌上是貴州的龍永圖的說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貴州拳擊小将鄒市明在奧、運、會上為中國奪取了第一塊拳擊金牌。等等這些貴州人的成績就不容我們輕視貴州。
貴州的文物也說明了它的悠久曆史,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化石(23毫米)就是在貴州的興義。而兩億年前留下來的活化石“桫椤樹”成了貴州現在的盆景。“中國蕭笛之鄉”玉屏的蕭笛制作工藝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産目錄”。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就在貴州的黔東南。貴州的安順三刀——菜刀、剪刀、皮刀更是聞名于世。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就是黔北的一個“鳳”字。
貴州有着諸多的風景名勝,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就是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群,其中亞洲最大的黃果樹瀑布更是名揚中外。千古之迷的“紅崖天書”,失落的文明-古夜郎國,中國的小說之鄉-正安,地球上最美麗的疤痕-馬嶺河大峽谷,被稱為中國第一漂的杉木河漂流,中國最美的地方-荔波,全國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園-黔靈公園,天下第一洞的溶洞之王-織金洞,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龍宮,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自然天生橋-高屯天生橋,世界最高的橋梁-北盤江大橋,亞洲最長的洞穴-綏陽雙河溶洞,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百裡杜鵑,高原明珠-花溪,世界第一大隧道錨-壩陵河特大橋等等,還有貴畢高速以及高速路上的六廣河特大橋都是全國聞名的。貴陽南站更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貴州的安順在生産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客機。
貴州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卡斯特生态區,享有“世界獨生子”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黔金絲猴,世界名犬-下司犬都是貴州的,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出自貴州,我國古代人的三大印花技藝之一的“蠟染”出自貴州人的貴染織,貴州荔波人發明了涼席,中國黑糯米之鄉,中國金錢桔之鄉都是說的貴州的惠水,那裡的牛頭牌牛肉幹也是享譽全國。被稱為國酒的茅台更是舉世聞名。
當年挽救紅軍與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誰又不知曉。貴州又是全國十大有色金屬産區之一,其中磷礦占了中國總量的一半。世界上最小的電腦硬盤就是在貴州生産,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節-台江姊妹節也隻有貴州人還保留着。而國際風筝節一直都是在貴州的白雲市舉辦。
貴州地大物博,有四十九個少數民族在這裡生息繁衍。中國最大的侗寨—黎平肇興侗寨就在貴州。被譽為“千戶苗寨”的世界最大、最壯觀的西江苗寨也是在這裡。一般人家中常備的藥品基本都有貴州生産的藥。“苗藥”更是中國傳統的中醫精華。
貴州屬于山區,但決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山旯旮,這裡不僅沒那麼貧窮,相反這裡有着很大的資源在開發,号稱“江南煤都”的六盤水,也就是我現在的所在地,也因氣候宜人被稱為“中國涼都”。省會貴陽因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而獲得了“中國避暑之都”的稱号。群山環繞,礦産豐富,貴州擁有着無盡的挖掘潛力。
當然,貴州還有些地方因為各種原因,處在閉塞的情況下過着貧窮的生活,被養育他們祖祖輩輩的大山擋住了緻富的去路。可是,不管是哪裡,都是有貧富分化的呀,美國也有窮人,開放發達的上海也有着棚戶區呀。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我們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貴州。
貴州人熱情好客,在公車上随時可見讓座的美德,雖說隻是小小的舉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貴州的資源豐富,山水秀麗,而且貴州的氣候宜人。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貴州,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貴州。雖然不算富裕,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贊美嗎?
希望你可以采納
外地人怎麼看待貴州人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因地處雲貴高原,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來形容貴州。因交通不發達,很多人都背井離鄉的去外地打工。在外地人眼中,貴州人給他們的印象并不好。
窮:貴州到沿海務工的人員特别多,貴州在全國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有一部分人知道遵義而不知有貴州,就算知道的也認為貴州是窮的代名詞。沒聽說貴州有啥出名的富翁,貴州人就是活在窮山溝溝裡的,貴州人就隻剩窮可形容了。
特别愛吃辣:貴州走到何外都把吃看得很重,幾乎在外打工都是頓頓要吃辣椒,有的甚至不遠千裡也要叫家裡人寄辣椒來吃。
打架特别狠:貴州人在外地,喜歡蠻幹,有誰惹他不順心,吵幾句就容易幹一架,而且下手不知輕重,一打就往死裡弄,還罵罵咧咧不停。
不愛幹淨:很多人說貴州人不愛幹淨,衣服穿得邋遢,一年也不洗幾回澡,小孩每天都髒兮兮的。
其實作為一個真正的貴州人,我隻想告訴那些人,貴州人愛吃辣是對的,但是貴州也有富翁,而且貴州人很講理,絕不是所謂的野蠻人。
貴州是山區,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我看到有許多貴州男人和女人在我地務工,他們忠厚老實,心地善良,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尤其是貴州女人溫柔漂亮,氣質非凡。人的素質各不一樣,在貴州人中也有一些人,是殘渣和流氓,他們在外務工,合夥結幫行兇鬧事偷竊扒拿。去年我在《安慶晚報》上看到貴州人在安慶宿松縣犯罪被抓的消息,這是貴州極少數的人所為,不能代表整過貴州人的形象。全國各省的人都有善惡良誘不齊的。也有安徽人在江蘇犯罪的,也有河南人在安徽犯罪的,也有山東人在浙江被抓的,各省在異省犯罪的都有。随着中國的法制健全,貴州和全國各省的人素質都在提高。
小斌是湖南人。對于臨近的省份,貴州比算是印象深刻。
首先,他是西部省份,多山而少平原,多3000多萬,民族衆多他們當的自然環境,這裡讓人。讓我心馳神往
目前雖然經濟總量不多,但是經濟增速也在全國是名列前茅啊。許多新科技都先在貴州這一塊慢慢實施起來。包括嗯,全球最大的靜電望遠鏡,沒心制約貴州經濟發展的交通因素。也逐漸在解決問題,南泉縣縣通高速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同時在此期間,貴廣高鐵已經通車,多條連接重慶,四川等地的高鐵建設也已經敞開交通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
貴州有漢朝的夜郎文明有紅崖天書,有國酒茅台有涼都避暑勝地,有三大印花技藝之一的蠟染,還有數不勝數的名勝,自然風景和民族文化。
白沙哥現在工地就在貴州六枝,可以說是典型的外地人在貴州生活。到貴州以後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山多,地少。土地相對貧瘠,在不多的土地上要養活一家人确實有點困難。但絕對不能說貴州就是窮地方,或許貧瘠的大山底下就是豐富的礦産資源。
六枝特區以前就是以盛産煤而出名,也曾經是國家的煤炭基地。随着資源枯竭,抑或是國家環保要求,現在的六枝特區已經蕭條了很多。這些資源型企業的蕭條,很多貴州人失去了工作機會,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很大,所以出去打工是沒辦法的選項。這一點和我們勞動力輸出大省比如湖南,四川,廣西,安徽,河南等一樣,都是為了生活。
貴州山多,給人印象交通不便。這次在那邊工作,才發現貴州的交通真的不錯,高速公路修的多而好,完全不是想象中那麼個情況,看來貴州人民是花了大力氣來改變的。
白沙哥這次是在貴州過的年,過年的貴州,外地車牌很多,看樣子貴州人民在外地打工很努力,賺了錢。這些在外地打工的貴州人,就是希望火種,有機會可以給貴州帶來經驗見識,這是很寶貴的。我接觸的貴州人,都比較純樸,也很好學,尤其年輕人,接觸新鮮事物比較敏感,這與大城市的年輕人沒什麼區别了。我相信,隻要貴州加大貧困山區尤其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投入,從娃娃抓起,從普通話抓起,假以時日,貴州一定會給我們一個驚喜!貴州加油!貴州人民加油!我是一包白沙,用普通人的視角看問題。請關注鼓勵!感謝您的閱讀!
外地人是在不了解貴州的情況下,來看貴州的,他們的大多數人,不真正懂得貴州,他們就隻知道貴州窮,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地方,他們還知道貴州是夜郎國主要地方。他們的觀念,還是“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天無三日晴。”貴州還是在中國人的眼裡不能夠發展那時候的形象,還附加一個“八山七水一分田”現代人的形象,貴州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一個貧困落後的代名詞,貴州的名片就是這樣的自愧不如。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一日千裡來比喻貴州的變化,實在是不過分!貴州的發展和共和國同步,與全國各地相通,高速公路在2018年就已經實現88個縣,縣縣通高速,在貴州這個沒有平原的地方,“基建狂魔”們還建立起來了,十多座可以标彪天下的橋梁,使得貴州似乎有了平原,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終于在貴州有了生動的注腳,這十分的來之不易,要不是貴州人敢想敢幹,恐怕貴州在中國還是處于挂末的位置。這些高大上項目的建立,引來了華為、騰訊、中國電訊三大運營商和美國的蘋果、微軟,入駐貴州,這還不算貴州的成功,主要大數據的進入,改變了貴州髒兮兮的過去,随着中國天眼落地在貴州,吉利汽車已經在貴州撐起一片天。使人感到貴州的發展逆天了,GDP已經在全國以20名的排名,比起以前又提高幾位,超過了山西,緊逼雲南、廣西,這是改變了貴州發展思路,取得的成績,這也是貴州在抗擊新冠疫情當中,取得新的勝利。貴州還是中國唯一的山地旅遊大省,爽爽的貴陽,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族大歌,梵淨山風光,遵義會議的紅色旅遊等等,都堪稱貴州旅遊的精品……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個問答:
#貴州和**有什麼區别#
我本人是比較反感這種拿兩個地方做比較的問答的。
因為評論區真的很讓人傷心。
是,貴州的确很多窮的地方。
是,貴州是有人吃不上飯了。
是,貴州因為水質問題很多人患有地氟病牙不好。
是,你們說的都對,但貴州也是中國的。
貴州這幾年的發展大家都能看在眼裡。
貴州的環境有幾個地方能比較?
如果你喜歡貴州,我代表貴州人歡迎你。
如果你不喜歡貴州,我同樣代表貴州人歡迎你!
一提起貴州,就感覺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山多地少,交通不方便,是個窮地方。而且你看貴州在外地打工的人也非常多,特别是在各大建築工地上,貴州人随處可見。
但仔細一想,貴州其實好像也并不窮啊,也有百強縣,特别是仁懷市在2020年上市公司總市值僅次于北深上杭廣之後,位于萬億市值城市排行榜第六位。僅僅是因為貴州茅台這一個公司。所以奇怪的很,我們感覺很窮的省偏偏做出了中國最貴的酒,那麼貴州人到底喝不喝茅台酒呢?
而且有這麼一個公司,貴州還會窮到哪裡去呢?2020年貴州GDP17826億元,排在全國第20,其實并不差啊。特别是茅台所在的仁懷市,在社科院發布的《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争力100強》中排名第17位啊,可以說非常有錢了。
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看法了,貴州經濟還是可以的,當然窮人肯定有不少,但有錢人也很多。
最後還是希望貴州不光光有茅台這麼一個特别的公司,可以出現更多的好公司來帶動貴州的發展吧。
一提起貴州,就有先入的兩個印象出來,一個是柳宗元的《黔之驢》,另一個就是貴州茅台。說明貴州自古以來就很有名,這是無疑的。雖然沒去過那裡,但也間接了解了一些那土那山那人。
那裡,好像是交通經濟都不甚發達,但感覺那裡的人一直都很努力。聽說過一些有關貴州人如何素質不高,脾氣暴躁的負面說法,但我不太相信,一個勞務輸出省的地方,如果人們不勤勞,如何能做到。無論哪裡人,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無需帶着有色眼鏡看人,固定标簽。
隔壁湖南的,沒什麼看法吧,兩省交界,常常還有通婚什麼的,湖南這邊我們常常怼他們苗得很,但是沒有惡意,都是互相調侃,他們也說我們精得很
朱允文是怎麼死的
朱允文在位四年,因削藩時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後被燕王朱棣打敗而下落不明。
衛斯理的一篇科幻小說裡面寫他當時逃到了雲南終老。
但是個人認為不應該是死在皇宮裡的,因為史傳一直說“不清楚”。
-------------------------------------------------
朱允文的謎?
中新網8月25日電在中國曆史上,明代初年的“靖難之變”中,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在被自己的叔父、後來的永樂帝朱隸奪取了皇位之後,建文帝去了哪裡于是自焚而死還是削發為僧;甚或流落海外,各種說法衆說紛線,曆史學家們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從而使這一懸案成為中國曆史的“四大謎案”之一。
據金陵晚報報道,日前,84歲的南京有線電廠退休工程師讓慶光老先生帶着一本自家保藏多年的《讓氏家譜》找到記者,翻開家譜,讓先生告訴記者,建文帝當年并沒有自焚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讓銮,在湖南湖北一帶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讓慶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孫。
建文帝逃出南京改姓“讓”
讓慶光先生指着家譜為記者講述了建文帝朱允文開創“讓”姓的曆史源流。讓慶光說,讓氏先祖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早年立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禮法傳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史稱:“建文帝”,但在位僅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發動“靖難之變”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
朱允文被朱棣趕下台後,并沒有像許多史家所說,在宮中自焚身死。而是從地道逃亡出宮,離開南京,隐居于民間改名為“讓銮”,假扮僧道,雲遊于滇、黔、蜀、粵、桂、湘、鄂各省,在遊曆名山大川期間,讓銮還題寫過許多詩詞和符号,向世人暗喻自己就是建文皇帝。晚年,讓銮隐居于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以上的事情,在《讓氏家譜》中有明确記載。
至于為什麼建文帝出宮隐居民間後,改姓為“讓”,更名為“銮”,讓慶光解釋說,建文帝認為自己是遜位退國讓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讓銮”,是讓出了皇位的意思。
建文墓地隐匿山林
為了讓記者相信自己确是建文帝後人,讓慶光還舉出了一些例證。讓慶光說,他出生在武昌,而先祖建文皇帝朱允文就葬在洪山寶通寺的寶塔旁。讓慶光還記得,小時候寶通寺的和尚都知道建文皇帝的墓地具體方位,和尚們還曾經指引讓慶光的祖輩前去祭掃。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動蕩,這座隐匿在民間的帝王陵寝已經找尋不到了。
1945年,讓氏後代讓廉修根據曆代先祖口授心傳的描述和家藏中元燒包單(上有曆代祖先名諱),修成《讓氏家譜》一書,得到了著名學者張其昀、昌彼得的認同,張其昀為家譜題寫書名,昌彼得則作《<讓氏家譜>叙錄》,肯定讓氏為建文帝後人。而讓慶光的舅舅、台灣的陳萬鼐教授曾作有《明惠帝出亡考證》,1950年由台北百成書店出版,該書持讓氏為建文後裔說,隻是可惜沒有引起明史學界充分關注。
另據記者了解,貴州黃果樹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刻碑文“紅崖天書”的破譯也為證實建文帝未自焚死提供了佐證。上海工程師林國恩考證出“紅崖天書”其實是退位後,建文帝頒下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的檄诏,說明建文帝逃出南京後,流落西南一帶,并有可能繁衍後代。
塵封7600年的秘密
對于自己家族的這段曆史,讓慶光老先生從小就聽父親講過,但一直深埋在心裡,當作一個秘密。讓慶光說:“我們的先祖被奪去了皇位後,朱棣還多方尋找,想斬草除根,明朝的時候,祖先們自然是不敢暴露身份。而到了清代,更不能講自己是明朝皇族後裔。這600年來,讓氏隻好一直隐瞞先祖身份,家族的曆史也隻能口耳相傳,這本《讓氏家譜》也是到上世紀40年代才敢公開編纂的。”
到今年,“靖難之變”已經過去了602年,讓慶光說,是到了該建文帝的後人站出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的時候了。據讓慶光介紹,目前全國有兩支讓氏,一在湖北湖南一帶,一在山東巨野,山東的讓氏是不是建文帝後裔目前還不得而知。讓氏人數雖然不多,卻多為高級知識分子,很多定居在海外。
社科院專家力證《讓氏家譜》
在這兩天舉行的第十屆明史學術讨論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商傳研究員向大會遞交的論文就是名為《<讓氏家譜>與建文帝出亡考》的論文。
論文中,商傳研究員介紹了《讓氏家譜》這一有助于解開建文帝下落謎團的重要資料,商傳研究員充分肯定了《讓氏家譜》的價值,他對記者說:“《讓氏家譜》在明史學界還幾乎沒人知道,因此,我的論文公布後,肯定會引起不小的轟動!”
不過,商傳也指出,要徹底弄清建文帝下落,還要進一步做考證工作,“讓氏家譜”雖明确說自己是建文後人,但目前還沒有發現當年的實物證據證明這一點。《讓氏家譜》中說:“公(指建文帝)生前書法甚佳,武昌候補衙範衷愚家有祖遺一聯,是其墨寶。殁後葬于武昌洪山之陽,生殁不詳,惟知其享壽一百歲整。”由此可知,讓氏先祖建文帝有一副對聯傳世,并有墓地在武昌,如果能夠找到這副對聯或者墓葬,将有助于徹底解開這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