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公司領導怎麼稱呼(歡迎公司領導怎麼稱呼自己)

biang 中華百科 988

本文目錄

  1.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
  2. 開場白歡迎詞怎麼寫
  3. 職場稱呼要合适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4篇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1

職場禮儀說:合理稱呼減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經為稱呼困擾,尤其是職場新人,謂“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沒有”,冒冒失失、沒大沒小的職員,在職場上是不會受歡迎的。職場上,尤其是在工作場合辦公室,你對别人的稱呼,能表達出你心裡是否對人尊重。人們很在意你心裡是否有他,而稱呼能表明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言為心聲嘛。

辦公室稱呼的學問

職場新人怎麼稱呼老人

曉玲進入單位的第一天,領導帶她認識部門新同事時,她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為老師,不少同事欣然接受。

當領導帶她來到一個女同事前,告訴曉玲将跟着這位女同事先試用時,曉玲更加恭敬地叫人家一聲老師。這位女同事連忙搖頭:“大家同事,你可别叫我老師,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曉玲覺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師對方可能又覺得生疏。

新人剛到單位,要先問問同事或者留心聽聽别人怎麼稱呼,不要冒冒失失随便按照自己的想當然來稱呼對方。如果實在不清楚該怎麼稱呼,第一次也可以客氣地咨詢說:“對不起先生,我是新來的,不知道我該怎麼稱呼您?”不知者不怪,一般對方就會把通常同事對他的稱呼告訴你。

對方要求您直呼其名,你作為一個新人,最好不要那樣叫。禮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點,也總比不尊重對方“自來熟”要好,因為讓你直呼其名完全有可能是對方的客套。而且,在職場上,過分地表現親昵不值得提倡。親昵,可以在下班後的非正式場合。

此外,你在稱呼上得體,也是給旁邊的人做了個榜樣。在别人面前給對方面子、尊重對方,對方會覺得你很職業。這樣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斷送前程,追起根來可能就在稱呼不講究,而這些看起來是“小節”,實則不然——稱呼禮節正是一個人的修養、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現。

适當的稱呼有多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而職場稱呼作為一種相互之間交往的禮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禮數多,不能小視,稱呼的難度随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職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的職場稱呼則可以反映出職場關系的親疏、職場環境的優劣,甚至可以從中大緻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人際關系現狀。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級比較森嚴,如何藝術地顯示對方的職位等級非常重要;而在民營企業刻闆地叫對方某某“總”,在報社尊稱對方某某“編”而讓對方感覺要麼不夠親密,要麼太過譏诮。

職場中如何稱呼女性

時代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也悄悄跟着變化。現在如果誰還在不适當的場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把女士叫做大姐,很可能會招來白眼。因此,為避免“病從口入”,确實需要好好琢磨琢磨。職場中稱呼女性,也要抛開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一些新興企業,同事關系比較輕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間,私下裡用些昵稱,可以潤滑緊張的人際關系。但是公司以外的工作場合,而要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的姓氏加職位,這樣才能把你們在本單位的職位,承擔什麼責任等信息傳遞給對方。

職場建議剛去單位最好多動筆

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和本部門的同事認識後,領導帶着員工去辦公室其他部門見同事,感覺像在“巡回演出”,一般還會去其他部門見同事,“巡回演出”,僅僅憑腦袋不可能一下子記住所有人的名字、職位,那麼日後會不會搞錯呢?不妨随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大體記下一些同事的姓名,在後面加上長相特征、所負責的工作等注解,總之公司同事之間的稱呼都有慣例,我們新人最好多向老員工請教,才不至于因稱呼不當引起反感。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2

儀表的協調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體形、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對于年齡來說,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穿着要求,年輕人應穿着鮮豔、活潑、随意一些,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着裝則要注意莊重、雅緻、整潔,體現出成熟和穩重。對于不同體型,不同膚色的`人,就應考慮到揚長避短,選擇合适的服飾。職業的差異對于儀表的協調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師的儀表應莊重,學生的儀表應大方整潔,醫生的穿着也要力求顯得穩重而富有經驗。當然,儀表也要與環境相适應,在辦公室的儀表與在外出旅遊時的儀表當然不會相同。

色彩的搭配

暖色調(紅、橙、黃等)給人以溫和,華貴的感覺,冷色調(紫、藍、綠等)往往使人感到涼爽、恬靜、安甯、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給人平和、穩重,可靠的感覺,是最常見的工作服裝用色。在選擇服裝外飾物的色彩時,應考慮到各種色調的協調與膚色,選定合适的着裝、飾物。

着裝

服裝不是一種沒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僅是布料、花色和縫線的組合,更是一種社會工具,它向社會中其他的成員傳達出信息,象是在向他人宣布說:“我是什麼個性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不是重視工作?我是否合群?”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适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着裝要求,即着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緻。

我們的儀表應注意場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進行着裝,喜慶場合,莊重場合及悲傷場合應注意有不同的服裝,要遵循不同的規範與風俗。

衛生

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3

1)表情

①目光。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它能如實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在社交場合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眼神的禮儀,目光要坦然、溫和、大方、親切,正視對方的兩眼與嘴部的三角區,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凝視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讓對方感到緊張、難堪。如果面對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從容的眼光來表達問候,征求意見,這時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與人對視時,切忌迅速移開,不要給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對方緘默或失語時,不應再看對方。

注意目光的注視範圍。目光注視區分為:公務注視區(額中至雙眼部)、社交注視區(雙眼至下颌)、親密注視區(雙眼至前胸)、側掃式(親密關系或非常厭惡關系)。注視區的選擇視場合而定。

②微笑。人際交往時,表情應以喜、樂為主調,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禮貌的表示建議改成:禮貌地表示錯别字系統标注,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在各種場合恰當地運用微笑,可以起到傳遞情感、溝通心靈、征服對方的積極心理效應。

在與人交流時,可以在開口之前先以微笑示好;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對方向自己投以微笑,自己一定要以微笑予以回應。

2)安全空間

從心理學上講,在每個人的人體周圍存在着一個看不見的個人空間,每個人對這個個人空間都會非常敏感。一旦被沖破,我們會不自在或有不安全的感覺。這就是安全空間。

①親密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約半米的距離,一般限于夫妻、情侶、家人。

②個人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半米至一米的距離,一般是朋友、熟人相處的得體距離。

③社交空間:指平時社交、談判場合中,交際雙方之間一米至三米的距離,一般是泛泛之交或工作關系。

一般來說,歐美人的安全距離要比亞洲人的适當大一些。到底需要保持多遠的安全距離,還要在實際交往過程中靈活掌握。

3)首語

首語包括點頭和搖頭。在中國和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是點頭表示同意、贊賞,搖頭表示否定和遺憾。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點頭是否定,搖頭是肯定。

4)手勢語

人們雙手各五個手指的屈伸,都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而在各個國家或地區含義往往不同,用錯了會出笑話,甚至可能引起誤會和麻煩、反感,因此,了解國際通行的一般的手勢尤為必要。

大拇指伸出,在中國表示勝利、佩服,第一、首領等;在日本表示男人、父親;在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表示幸運;在印度、德國則表示想搭車。拇指向下一般都表示品德不好、壞或不成功,而在英國美國,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在法國表示死了;在印尼、緬甸等地區則表示失敗。

伸出中指,菲律賓表示憤怒、輕蔑;美國、法國、新加坡表示下流;沙特則表示惡劣行為或極度不快。

向上伸食指,中國表示數字一或請注意;美國表示請稍等片刻;法國是學生請求發言的表示;緬甸表示最重要;日本表示最優秀。

小指伸出,中國表示渺小,看不起;日本表示女人,小孩兒;韓國表示女朋友;而緬甸、印度一帶則用來表示廁所;菲律賓表示小人物。

食指彎曲,中國表示數字九;日本表示小偷;泰國、朝鮮表示鑰匙;印尼表示心腸壞;墨西哥則用來表示金錢。

伸出中指壓在食指上,在中國表示數字十;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墨西哥等表示祈禱;荷蘭表示發誓;斯裡蘭卡表示邪惡;而在香港則表示關系密切。

用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在日本、韓國緬甸等均表示金錢;美國表示同意或成功;印尼則相反,表示不成功;表示傻瓜,無用;而在巴西則表示肛門。

注意:切忌伸一根手指頭指人指路,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另外要注意,适當地運用手勢,可以增強感情的表達。但與人談話時,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要給人一種優雅,含蓄而彬彬有禮的感覺。

表情是指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内心情感通過面部肌肉的運動在面部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如果将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假定為百分之百的話,那麼,其中75%的印象則來自于此人的表情,包括神态和态度,特别是微笑。而表情禮儀是指人們對目光和笑容兩方面的禮儀規範。表情禮儀對總體要求是:熱情、友好、輕松、自然。

職場辦公室的稱呼禮儀4

職場稱呼,運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級、同事之間的關系;運用得不好卻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李嫣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在出版社,大部分員工都在一個平台上辦公,鄰桌兩位年輕的女編輯互相稱呼“親愛的”,她倆稱呼對面身材魁梧的男同事為“大肥”,管後面高度近視的中年男人叫“眼鏡”。而自己是一個新來的員工,和同事之間該怎麼稱呼才恰當,實在令李小姐感到頭疼。

金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次,為了表示與領導親熱點,把部門經理稱作“小王”,結果可想而知,屢被“穿小鞋”。“哎,那個人也太小肚雞腸了,連稱呼都這麼計較,不知道怎麼做到經理的。”金先生後來跟同事念叨了此事,同事沒好氣地說:“這事,還真是你自己做得不妥當。人家都是經理了,你這麼叫,不是存心讓他尴尬嗎?”

如果你是初涉職場的新人,面對“稱呼的尴尬”時該怎麼辦?下面幾條,可謂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職場稱呼寶典,不妨好好學習學習。

不知道怎麼叫,就先叫“老師”。新人進單位,首先應該對自己所在部門的所有同事有一個大緻了解。如果是職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稱呼他們“張經理、王經理”等,對于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稱“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叫聲老師總沒錯。

變個法子喊高一檔。剛進入一個公司,可以靈活一點,适時變個法子“高呼”同事。如,不知道同事的職位,就稱他為經理,通過稱呼暗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當然,時機要留意好,别在老總面前把普通的同事稱為經理。

公司裡親昵的叫法,能少就少。有些人喜歡在公司裡玩“哥倆好”、“姐倆好”,其實過分親昵的叫法,一來容易引起别人誤會,二來也會顯得輕浮,特别是制度比較嚴謹的公司,這還是蠻犯忌的。

職業顧問認為,其實稱呼沒有必要絕對化、固定化,在不同的情況下,應有不同的稱呼。新進一個單位,最好能夠熟知它的企業文化。同事之間的稱呼是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一個企業以什麼類型的稱呼為主,與企業管理者的風格、個性有緊密關系。

在以氛圍自由著稱的歐美企業中,無論是同事之間,還是上下級之間,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闆也是如此。如果用職務稱呼别人,反而會讓人覺得和環境格格不入。

在由學者創辦的企業裡,大家可根據創業者的習慣,彼此以“老師”稱呼。這個稱呼還适用于文化氣氛濃厚的單位,比如報社、電視台、文藝團體、文化館等。

在注重團隊合作的企業、學習型企業及親情色彩濃厚的中小型家族企業裡,等級觀念比較淡化,大家以行政職務相稱的情況比一般企業要少,互稱姓名的情況較多。而在等級觀念較重的企業,最好以行政職務相稱,如張經理、陳總等,能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在私下裡,同事之間的稱呼可以随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麗麗、小燕;對男性年長者可稱“老兄”,年幼者為“老弟”等。不過,使用昵稱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對象、不分場合地亂叫一氣。還有些單位,同事之間私下裡習慣反着叫:年長者稱年輕人為“老張”、“老王”,而年輕人則稱年長者為“小張”、“小王”。據說“反着叫”能讓部分年長者找到年輕的感覺,讓年輕者找到成熟和穩重感。這類稱呼帶有幽默、調侃的味道,但應當慎用,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樂意被“反着叫”、“錯着叫”的。

要做到稱呼得體,還要看場合。在辦公室、會議室、談判桌上等正式場合,要用正式的稱謂;而在聚餐、晚會、活動等娛樂性的場合裡,則可以随意一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影響稱呼的因素是與領導之間的關系。如果你是和上級一同“摸爬滾打”混出來的“老人”,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在稱呼上加以職務。而如果隻是普通的工作關系,或是剛進單位的新人,當然還是用尊敬的稱謂為好。

開場白歡迎詞怎麼寫

開場白歡迎詞應該由标題、稱呼、開頭、正文、結語、署名六部分構成。

格式:

1、标題。标題有兩種形式。一是歡迎場合或對象加文種構成,如《在校慶75周年紀念會上的歡迎詞》二是用文種“歡迎詞”作标題。

2、稱呼。提行項格加冒号稱呼對象。面對賓客,宜用親切的尊稱,如“親愛的朋友:”、“尊敬的領導:”等。

3、開頭。用一句話表示歡迎的意思。

4、正文。說明歡迎的情由,可叙述彼此的交往、情誼,說明交往的意義。對初次來訪者,可多介紹本組織的情況。

5、結語。用敬語表示祝願。

6、署名。用于講話的歡迎詞無須署名。

要求:

1、看對象說話。歡迎詞多用于對外交往。在各社會組織的對外交往中,所迎接的賓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級領導、檢查團、考察團等。來訪目的不同,歡迎的情由也應不同。歡迎詞要有針對性,看對象說話,表達不同的情誼。

2、看場合說話。歡迎的場合。儀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隆重的歡迎大會、酒會、宴會、記者招待會;有一般的座談會、展銷會、訂貨會等。歡迎詞要看場合說話。該嚴肅則嚴肅,該輕松則輕松。3、熱情而不失分寸。歡迎應出于真心實意,熱情、謙遜、有禮。語言親切,飽含真情。注意分寸,不亢不卑。

4、關于稱呼。由于是用于對外(本組織以外的賓客)交往,歡迎詞的稱呼比開幕詞、閉幕詞更具有感情色彩,更需熱情有禮。為表示尊重,要稱呼全名。在姓名前或後面加上職銜或“先生:”、“女士:”、“親愛的”、“尊敬的”、“敬愛的”等敬語表示親切。

例如:

歡迎詞女士們、先生們:

值此××物業管理公司成立10周年歡慶之際,請允許我代表××物業管理公司公司,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遠道而來的貴賓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朋友們不顧路途遙遠專來賀喜,為我公司10周年慶祝更增添了一份熱烈和祥和,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并對朋友們為增進雙方友好關系作出努力的行動,表示誠摯的謝意!

今天在座的各位來賓中,有許多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之間有着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公司成立10周年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老朋友們的真誠合作和大力支持。對此,我們表示由衷的欽佩和感謝。同時,我們也為能有幸結識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朋友感到十分高興。在此,我謹再次向新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并希望能與新朋友們密切協作,發展相互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此新朋老友相會之際,我提議:為今後我們之間的進一步合作,為我們之間日益增進的友誼,為朋友們的健康幸福,幹杯!

職場稱呼要合适

職場稱呼要合适

稱呼根據單位性質而定

職場新人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同事和領導?李先生表示,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應根據所在單位的性質,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稱呼。一般來說,國企以及日韓等企業一般等級觀念較重,最好以姓氏加級别來稱呼同事及領導,如王經理、于總等。如果正職不在場,既要明确表示職位,又要顯示尊敬,一定要省去“副”字;如果正職在場,所有副職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而在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由于辦公室文化比較寬松,同事關系相對輕松,可以直呼其名,稱呼主管也可以是“頭兒”、“老大”。在歐美背景的外企,每個員工都有英文名,彼此一般直呼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老闆也是如此。同時,要注意外企中有不少職位都用英文簡稱,适當熟悉一下,避免在工作中出現低級錯誤。

“老師”不能随便叫

小張告訴記者,按照父母的囑咐,她到單位後遇到同事便叫“老師”,但是卻弄得同事很尴尬。她說,很多同事聽了她稱呼他們“老師”之後,都覺得很奇怪,有的同事甚至立即告訴她以後不要稱呼他們“老師”。目前在一家企業實習的小陸表示,她遇到同事就叫“老師”,很多同事都表示難以接受,部門經理甚至直接對她說:“不用老師、老師地叫,進了職場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大家隻是同事關系,不存在教學。一旦你在工作中出錯,沒人需要負指導不力的`責任。”

莫用“哥”、“姐”套近乎

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羅小姐(Lily)告訴記者,在他們公司大家都有英文名字,平時大家也都習慣稱呼對方的英文名,但是近期新來的實習生總是叫她“Lily姐”,還叫另一個同事為Nancy前輩,這讓她很不習慣,對那個實習生印象也不是很好。對于這種稱呼方式,羅小姐表示,“不用客氣,直呼名字就好”。她認為,既然在一起共事,大家都是同事,有名字叫名字,有職位就叫職位,沒必要哥哥、姐姐地叫。大學畢業後的小黃到一家企業實習,為了拉近與同事之間的距離,他都以“哥”、“姐”稱呼同事,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對同事的這種稱呼并不受同事歡迎,他期望拉近彼此之間距離,或是赢得好感的目的也沒有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