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的動作詞有哪些(畫畫的動作詞語是什麼)

biang 中華百科 714

本文目錄

  1. 描寫繪畫的動作的詞語
  2. 描寫畫的詞語有哪些
  3. 畫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嗎
  4. 畫的詞語有哪些
  5. 唐詩《畫》中表示動作的詞是

描寫繪畫的動作的詞語

1.描寫繪畫的詞語

惟妙惟肖妙筆生輝畫龍點睛

筆底春風、筆精墨妙、筆墨橫姿、

不拘繩墨、丹青不渝、丹青妙手、

點屏成蠅、點指畫字、畫龍點睛、

畫龍刻鹄、畫若鴻溝、畫沙聚米、

畫水镂冰、畫脂镂冰、畫中有詩、

揮翰成風、揮毫落紙、揮灑自如、

活色生香、落筆成蠅、眉黛青颦、

描神畫鬼、妙手丹青、潤筆之絹、

山節藻棁、山耶雲耶、涉筆成趣、

神工意匠、鐵畫銀鈎、下筆風雷、

一揮而就、銀鈎鐵畫、銀鈎玉唾、

勻紅點翠、醉墨淋漓

描寫畫的詞語有哪些

描寫畫畫得好的成語有很多,比如妙筆生花、破畫欲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點睛之筆、丹青妙筆、如臨此境、下筆如神、妙緻毫巅、一筆傳神、蒼勁雄渾、入木三分、墨灑青山、一揮而就、妙筆丹青等。

一、妙筆生花

【解釋】: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白話文:“李白小時候,夢中所用的筆頭上開花後天才安逸,天下聞名。”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點睛之筆、筆下生花、筆走龍蛇

二、入木三分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闆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迹透入木闆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白話文:“王羲之寫信祝版,工人削的,筆進入木三分。”

【示例】: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力透紙背、鞭辟入裡、刻畫入微、鐵畫銀鈎、一語道破、一語破的

【反義詞】不着邊際、走馬觀花、略見一斑

三、惟妙惟肖

【解釋】: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示例】: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惟妙惟肖。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呼之欲出、維妙維肖、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唯妙唯肖

【反義詞】畫虎類犬

四、栩栩如生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白話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向栩栩但是蝴蝶的,比喻自己惬意與!不知道周了。突然間覺得,那茫茫然周了。”

【示例】:這些畫裡的蝦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筆墨變化、寫照已經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緣故。——秦牧《蝦趣》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繪身繪色、躍然紙上、栩栩欲活、生龍活虎、繪聲繪色

【反義詞】半死不活、死氣沉沉

五、活靈活現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兇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白話文:“再說王氏聽說丈夫死了的消息,開始時的懷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的信了。”

【示例】:他忽然把個樂正子又請出來,說的活靈活現,倒也有個意思。——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補語;指人說話等方面

【近義詞】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繪聲繪色、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龍活現、活眼活現、活神活現、維妙維肖

【反義詞】泥塑木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妙筆生花

百度百科-入木三分

百度百科-惟妙惟肖

百度百科-栩栩如生

百度百科-活靈活現

畫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嗎

1.用筆或類似筆的東西做出圖形:~山水。~人像。~畫兒。2.畫成的藝術品:年~。壁~。油~。風景~。一幅(張)~兒。3.用畫兒裝飾的:~屏。~堂。~棟雕梁。

釋義〈動〉(會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執筆的樣子,是“筆”的本字;下面象畫出的田界。整個字形,象人持筆畫田界之形。本義:劃分,劃分界線)同本義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說文》畫為九州。——《左傳·襄公四年》畫壄分州。——《漢書·地理志上》又如:畫野分疆(劃分疆域而治);畫土分貢(中國古代實行分封制,天子劃分封地給諸侯,諸侯定期向天子朝貢);畫地(在地上畫界線);畫界(劃定疆界)繪畫;作畫為蛇畫足。——清·全祖望《梅花嶺記》善畫者多工書。——蔡元培《圖畫》善畫者或兼建築。又如:畫學(繪畫的學問);畫壁(在牆壁上作畫);畫革(在皮革上書寫);畫癖(喜愛繪畫藝術成癖)用畫裝飾的或以圖案等裝飾的。如:畫橋(彩飾的橋梁);畫燭(有彩飾的蠟燭);畫樓(彩飾的樓);畫刹(有彩繪裝飾的佛寺)簽署;簽押。如:畫敕(畫押);畫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準可行);畫卯(舊時官署規定卯時開時辦公,史胥差役按時赴官署簽到)書寫文字。亦特指寫出帶有标記性的文字。如:畫灰(在灰上寫字);畫沙(古代書家以為筆鋒如錐畫沙,方為高妙);畫沙印泥(古代書法家推崇的一種用筆方法);畫劄(寫字);畫拉(方言。寫)比畫。如:指手畫腳;畫符(道士用咒語畫成符錄);指天畫地截止;停止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畫,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極。”百川學海而至于海,丘陵學山不至于山,是故惡夫畫也。——漢·揚雄《法言》。李轫注:“畫,止。”謀劃;策劃畫,計也,策也。——《說文》孝公平畫。——《商君書·更法》助畫方略。——《資治通鑒》又如:畫策(計劃;籌劃);劃事(籌劃事情);畫制(籌畫制度);畫計(謀畫)通“化”。教化。如:畫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橫劃過去曲終收撥當心畫。——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名〉成品畫畫果真邪。——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不設色之畫。——蔡元培《圖畫》中國之畫。西人之畫。又如:畫本(泛指畫冊);畫卷(裱後帶軸的長幅圖畫)計策;計謀後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論》一個不中斷、不停頓的揮筆動作。如:“人”字有兩畫書法的橫筆。如:他姓王,三畫王皺紋;紋縷。如:畫石(有紋理的石頭)

畫的詞語有哪些

畫的詞語有哪些

一、明确答案

畫的詞語包括:描畫、繪畫、圖畫、畫像、畫筆、畫布、畫意、素描等。

二、詳細解釋

1.描畫:指用線條或顔色描繪出物體的形象或景象。這是一個動詞,表示一個動作,即創作畫作的過程。

2.繪畫:指用各種顔色和線條在紙上或其他表面上創作圖像的藝術。這個詞既可以作為動詞,表示繪畫的動作,也可以作為名詞,表示繪畫作品。

3.圖畫:是一種平面藝術形式,通過線條、色彩、形狀等視覺元素構成。圖畫可以表達思想、情感或描繪現實和虛構的場景。

4.畫像:通常是指一幅描繪人物肖像的畫作。它強調對人物特征、表情和姿态的細緻描繪。

5.畫筆:是繪畫工具,用于蘸取顔料并在畫布或其他表面上繪制圖像。

6.布料:是繪畫的基礎,是一塊用于繪制圖畫的面料,常見的畫布材料包括棉布、亞麻布和畫布紙等。

7.畫意:指畫作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或意境。一幅畫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畫意的深遠和表現力。

8.素描:是一種使用線條和陰影來描繪三維物體的繪畫技法。它強調對形态、比例和結構的準确表現。

以上就是關于“畫的詞語”的一些常見詞彙和它們的解釋。

唐詩《畫》中表示動作的詞是

看,聽,來,去。

《畫》【作者】王維【朝代】唐

遠看i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聽水卻沒有聲音。

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争奇鬥豔,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

擴展資料

這首詩寫出了一幅山水花鳥畫的特點。畫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顔色的,都是靜止的,不會有任何活動,也不會發出任何聲響。這首詩寫得相當恰切,也較有趣。

首先此詩以簡潔淺顯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畫面上的形象叙述出來。每一句詩的第三字,依次序為“山”、“水”、“花”、“鳥”。青山聳立,水流其間,鮮花盛開鳥嘻枝頭,構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優美的整體境界。

首句“遠看山有色”,寫的是直觀的客觀物象。此乃“靜境”,因其距離而産生美感,讓人覺得其有無限的風光。此色含義無窮,可是清秀俊朗紅濕綠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蒼蒼的絕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異色,唯有靜心者能品之。第二句“近聽水無聲”,有“動境”,因為源頭活水來。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甯靜緻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