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有哪些著名的皇後(漢朝有哪些著名的皇後和妃子)

biang 中華百科 1.1K+

本文目錄

  1. 漢朝有哪些皇後,他們的下場都怎麼樣呢
  2. 漢朝皇後列表
  3. 中國曆史上哪些皇後最有名

漢朝有哪些皇後,他們的下場都怎麼樣呢

漢朝有哪些皇後,他們的下場都怎麼樣呢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皇太後一般都喜歡臨朝稱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都比較注重孝道,皇帝一般就更要起到帶頭作用,所以有的大臣們想要升官發财,一般就會去巴結皇太後,更有甚者,皇太後可以直接代替皇帝行使皇權。

第一:窦太後(窦氏)

窦氏從小就出生在權貴之家,初入皇宮就被立為貴人,因為窦氏不僅花容月貌,而且聰明能幹,不到兩年時間,就被漢章帝劉炟立為皇後。窦氏由于沒有生育,就把一個貴人的兒子劉肇過繼到自己的名下。

後來窦氏為了能讓劉肇當上太子之位,并在以後能掌握主動權,不僅使用卑鄙手段讓漢章帝廢掉太子,還陰謀誣告劉肇的親生母親謀反,最後劉肇當上的太子之位,窦氏的對手也被她清理幹淨了。

漢章帝逝世後,年僅10歲的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由于漢和帝還小,不能處理朝政,窦氏成為皇太後之後就開始臨朝稱制。窦氏一族開始崛起了,但他們太嚣張跋扈,竟然想造反,最後被漢和帝一鍋端了,窦太後也在孤獨中死去。

第二:鄧太後(鄧綏)

鄧綏是東漢開國名将鄧禹的後人,從小就聰明伶俐,熟讀各種史書,十六歲入宮,就被封為貴人,但她并沒有被封為皇後,當時的皇後是光武帝殷皇後的曾孫女,她也是才識過人,但嫉妒之心也很強。

當漢和帝越來越寵信鄧綏之後,殷皇後決定用巫蠱之術詛咒鄧綏,後來殷皇後陰謀敗露,她的皇後之位也被廢,幾個月之後,鄧綏被冊封為皇後。

漢和帝駕崩後,當時繼承皇位的劉隆還不足百日,這時候鄧綏就掌握着漢朝的最高權力,她臨朝執政達16年之久,但鄧綏當皇太後期間,國家安定,人民幸福,是一名賢後,為世人所稱頌。

第三:閻太後(閻氏)

閻氏從小出生就是皇親國戚,他們閻氏出了二十多個貴人,就是沒有一個皇後,但功夫不負苦心人,閻氏在十二歲時就被立為皇後,在她當皇後期間就喜歡幹預朝政,漢安帝死後,漢少帝即位,閻氏成為了太後之後就開始臨朝稱制的。

但漢少帝是個短命皇帝,幾個月之後就死了,最後宦官發動政變,閻氏一族被誅,閻太後也在第二年之後就死的。

第四:梁太後(梁妠)

梁妠是漢順帝劉保的皇後,漢順帝死後,梁呐成為了皇太後,在她執政期間,共立過三個皇帝,梁呐的哥哥是梁翼。

此人可為是東漢時期嚣張第一人,東漢王朝也是在這一時期由盛轉衰,梁太後也在執政六年之後就死了。

第五:窦太後(窦妙)

窦妙是漢恒帝劉志的第三任皇後,雖然是皇後,但漢恒帝根本沒有把她放在心上,等到漢章帝駕崩後,她就擁立漢靈帝繼承皇位,窦妙成為皇太後之後,開始臨朝稱制,想把漢恒帝生前所有的貴人都殺掉,但被别人勸阻才罷手。

但最後皇帝寵信宦官,政權被慢慢剝奪,後來憂郁而死。

第六:何太後(何氏)

何氏是屠夫之女,但其父不甘心一輩子都這樣,于是用盡所有錢财賄賂官員,才得以把何氏送進宮。沒過多久,何氏就生了一個皇子,幾年之後,何氏被漢靈帝封為皇後,是為靈思皇後,從此何氏家族的命運終于改變了。

漢靈帝的美人生了一個皇子,何氏竟然派人把這個美人給毒死了,漢靈帝駕崩後,何氏的兒子漢少帝劉辨即位,何太後開始臨朝稱制,後來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後,何太後被賜毒死。

總的來說,在東漢時期的六大皇太後臨朝稱制中,鄧太後是一個最沒有心計的人,後世的人都稱她為賢後。

最後的下場也是善終,何氏是一個心最狠的人,竟然公開毒死皇帝的女人,她最後的下場也是被賜毒死,這可能就是報應吧。

漢朝皇後列表

1、漢高祖:呂皇後、曹夫人戚夫人、薄姬、趙姬。

2、漢惠帝:張皇後。

3、漢後少帝:呂皇後。

4、漢文帝:窦皇後、慎夫人。

5、漢景帝:薄皇後、王皇後、栗姬、程姬、唐姬、賈夫人、王夫人。

6、漢武帝:陳皇後、衛皇後、李皇後、趙婕妤、李姬。

7、漢昭帝:上官皇後。

8、漢宣帝:許皇後、霍皇後、王皇後、張婕妤、衛婕妤、戎婕妤、公孫婕妤。

9、漢元帝:王皇後、傅昭儀、馮昭儀。

10、漢成帝:許皇後、趙皇後、趙昭儀。

11、漢哀帝:傅皇後。

12、漢平帝:王皇後。

13、漢光武帝:郭聖通皇後、陰麗華皇後、許美人。

14、漢明帝:馬皇後、賈貴人、陰貴人。

15、漢章帝:窦皇後、宋貴人、梁貴人、申貴人。

16、漢和帝:陰皇後、鄧皇後、馮貴人、肇周貴人。

17、漢安帝:祜閻皇後、李姬。

18、漢順帝:梁皇後、虞貴人。

19、漢桓帝:梁皇後、鄧皇後、窦皇後。

20.漢靈帝:宋皇後、何皇後、王美人。

21、東漢後少帝:唐姬。

中國曆史上哪些皇後最有名

中國曆史十大皇後

No.1唐高宗之後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号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号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笃,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複辟,恢複唐朝,上尊号“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谥号為則天皇後,天寶八載(749年),加谥則天順聖皇後。

武則天對曆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第五個貢獻是知人善任。但是,在很長一個曆史時期,武則天遭到的非議要比頌揚多得多。有的說她任用酷吏,肆行誅殺。武則天從做皇後到做皇帝,不斷受到各種勢力的反對。武則天除了動用武力鎮壓公開的反抗,便任用酷吏,來打擊那些對她表示不滿的人。由于她過高地估計了反對她的力量,因而也濫殺了許多無辜。但她誅殺的,主要還是貴族官僚及其黨羽和家屬,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曆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颠來倒去的話題,以至于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随之淹沒了,關于她的内寵問題,因為武則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實際上,比起任何一個男皇帝的後宮來,她的男寵是微不足道的。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财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曆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于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跻身政壇,這種曆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曆史時代,又對中國曆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No.2清太宗之後孝莊

孝莊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并尊,稱聖母皇太後;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終谥号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No.3遼景宗之後蕭綽

蕭綽(953年—1009年),中國遼朝女軍事統帥、政治家。小字燕燕,遼朝皇太後,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後。遼大臣北府宰相蕭思溫的第三女。969年被冊封為皇後,因遼景宗體弱多病,所以蕭綽多臨朝攝政,景宗去世,年僅35歲。蕭綽在母寡子幼的情況下穩定了遼朝局勢。1004年簽訂澶淵之盟,1009年還政遼聖宗,同年去世,年僅57歲。

蕭綽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一位女性統治者,為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在位期間,遼朝進入了曆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裡,在曆代軍事家的展廳裡始終懸挂着蕭綽的畫像,我們通常稱她為蕭太後。

蕭綽自幼便長的聰慧、美麗,而且成熟得很早。遼景宗繼位後,選為貴妃。969年(保甯元年),被冊封為皇後。971年(保甯三年),生遼聖宗耶律隆緒,後又生3子3女。遼景宗體弱多病,有時無法上朝,軍國大事大多由皇後蕭綽代理。975年(保甯八年),遼景宗谕史館學士:“在書寫皇後言論時也應稱‘朕’或‘予’。”這表明蕭綽可代皇帝行使職權,遼景宗的許多政績都有蕭綽的功勞。

No.4漢文帝之後窦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觀津村)人。是西漢時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貧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備受命運垂青,由民女到宮女,最後成為輔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傑出女性。

窦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隐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堕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窦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後操縱國政。當時,呂後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窦氏也在選中之列。窦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裡。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裡了。她于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代王劉恒的喜歡,寵愛并封為美人。初入代宮代王劉恒已有王後,等代王王後病死後,代王獨幸的窦美人被封為王後,在代國期間先與代王劉恒生長女劉嫖,後來又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劉啟(漢景帝)、次子劉武(梁王)。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後窦氏成了皇太後,史稱:窦太後。窦後從皇太後開始了其左右朝政的生涯直到病逝。

窦太後是西漢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她謀傳膠東略承沛公,芳流觀津名留漢青。她的時代上承漢高祖偉業,下啟漢武帝雄風。

No.5宋真宗之後劉氏

章獻明肅皇後劉氏(968-1033),益州華陽(今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人,又名章獻皇後,宋真宗趙恒皇後。名不詳,民間戲曲中将之稱為劉娥,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後,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輔佐宋仁宗創下“仁宗盛世”。常與漢呂後、唐武後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恒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劉氏出身寒微,勸趙恒不要親近劉氏不果,隻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氏出京。并為十七歲的趙恒賜婚,此時趙恒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然而,趙恒雖迫于皇命把劉氏送出王府,把劉氏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卻不願離開劉氏,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氏過了十五年。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诏傳位于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恒。趙恒繼承大統,再也不用與劉氏偷偷來往了。趙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冊立郭氏為皇後,六月追封潘氏為莊懷皇後(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後)。雖然後宮三千佳麗,趙恒卻并未忘情于劉氏,很快把劉氏接入宮裡。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劉氏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嫔的一位。當時,郭皇後之下,隻有劉美人最為尊,連王府姬妾楊氏都隻被封為五品才人。這時候的劉氏,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氏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

身為皇後的劉氏,卻不像其他妃嫔隻知争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後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氏。

雖然劉太後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于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劉太後雖不願還政于仁宗,卻并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後臨朝圖》,劉太後親擲于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後表态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于天聖七年(1029年)九月頒布诏書,将太後生辰長甯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No.6漢高祖之後呂雉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史記·呂太後本紀》(項羽和呂後不是皇帝,但是司馬遷仍将他們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是《史記》中唯一一篇單獨為女性作的傳記。

呂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呂後以惠帝年少,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際政權。又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并置之廁中,名為「人彘」。惠帝不滿呂後所為,憂郁而死。呂後遂臨朝稱制,為中國帝後專政的第一人。

曆史上對呂雉的評價毀譽參半。但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當時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績為定論的,所以僅在這一方面,對她的評價是正面的。

No.7漢光武帝之後陰麗華

在曆史上,光武帝劉秀同他的皇後陰麗華,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此言出自《後漢書?皇後紀?光烈陰皇後本紀》:光武适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歎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陰麗華(5年-64年),南陽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春秋時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後裔。陰麗華在曆史上以美貌著稱。史載,劉秀是個平民的時候,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不禁歎曰:“娶妻當得陰麗華”。昆陽之戰後,劉秀于宛城迎娶陰氏為妻。一年之後,劉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于西漢王室的郭聖通。東漢王朝建立,郭氏成為皇後,陰麗華則為貴人。建武十七年,皇後郭氏被廢,貴人陰麗華受封為皇後。陰麗華在位二十四年,死後與劉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後漢書·皇後紀》記載陰麗華的性格:恭謹儉約,很少嗜好賞玩珍品,不喜歡嬉笑戲谑。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陰麗華皇後内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後。

No.8唐太宗之後長孫氏

長孫皇後(601-636),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骁衛将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

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後宮嫔妃也殷勤恭順,極力争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玄武門之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将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長孫皇後除盡心盡力的照顧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遺孀外,并悉心安排住處、挑選侍女照料生活起居,極盡撫恤之意。

雖然長孫皇後貴為一國之母,但生活勤儉樸素,完全沒有官夫人的奢靡習性。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不僅如此,她也帶動兒子、嫔妃們都這樣做。有一回,太子的保母建議添購一些器具給太子使用,長孫皇後知道了很生氣的說:“現在國家剛建立,百姓還生活在戰亂不安當中,身為一國的太子,應該節儉自持,體恤百姓,才配的上是賢德的人君啊!”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因此,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随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不聽,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始終卻沉默不語。

如果說唐太宗是一位能接納谏言的賢能皇帝,那麼長孫皇後就是促成他有雅量、接納直谏的幕後推手。有一次,太宗怒氣沖沖的回來,直說要把魏征給殺了。一問之下,原來魏征經常在衆人面前毫不留情的提出谏言,有時甚至讓太宗覺得顔面盡失,所以太宗氣得想把魏征除掉。不料,長孫皇後聽完太宗的話之後,竟入内到房間,久之,換上隆重禮服而出。太宗驚異而不解。長孫皇後笑說:“恭喜皇上!臣妾聽古人說:‘唯有明君,臣子才敢直言勸谏’,魏征敢如此大膽提出谏言,那表示陛下您有雅量,能接納臣子意見,是個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要向您道賀呢。”太宗一聽,才恍然大悟。

No.9明太祖之後馬秀英

馬皇後,名秀英(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漢族。生于公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渡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号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後。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積勞成疾的馬皇後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一歲。死後被谥為孝慈高皇後,葬于鐘山之陽,即朱元璋死後合葬的明孝陵。

她是仁慈、善良、儉樸、愛民的一代賢後;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谏,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後宮嫔妃,不為娘家謀私利開創了明朝後宮和外戚不幹政的風氣。

No.10明成祖之後徐儀華

仁孝皇後(仁孝文皇後)徐氏(1362年- 1407年),濠州人,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母謝氏(謝再興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被冊立為皇後,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壽46。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長陵。

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歲的徐氏嫁給17歲的燕王朱棣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馬皇後不隻一次當衆稱贊這位兒媳婦。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後來,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難,在朱棣前往大甯“借”兵之際,面對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燕王妃本人親自登城督戰,與世子朱高熾成功保衛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曆時整整三年的靖難之役終于結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軍攻陷,燕王妃再次踏進皇宮的時候,已經是這裡的女主人了。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後谥号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祔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