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後羿是什麼樣的人
後羿是一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英勇射手,被譽為太陽神箭手。
在傳說中,後羿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射手,他的箭術無人能敵。他為了拯救蒼生,毅然決定射下多餘的太陽,以消除旱災和苦難。最終,他成功射下了九個太陽,為人們帶來了清涼和安甯。這個故事展現了後羿英勇無畏、智慧過人、技藝高超的形象。
此外,後羿還是一個忠誠愛情的人。在他射下九個太陽後,王母娘娘賜予他仙藥,吃了可以升天成仙。然而,他的妻子嫦娥誤食仙藥,飛升到月球上。後羿悲痛欲絕,為了表達對嫦娥的思念之情,他在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擺上嫦娥最愛吃的食物,以此寄托哀思。這個故事展現了後羿忠誠愛情、重情重義的一面。
總的來說,後羿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和形象一直被人們傳頌和贊美,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後羿射日中後羿是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後羿射日》中後羿是一個為天下蒼生着想,敢于與天鬥,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人物。
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适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為天下蒼生着想,敢于與天鬥。
擴展資料: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譯文:等到了堯統治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同出來。灼熱的陽光曬焦了莊稼,花草樹木枯死,老百姓連吃的東西也沒有。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都來禍害人民。
于是堯派大羿去為民除害,在南方的澤地荒野殺死鑿齒,在北方的兇水殺滅九嬰,在東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絲繩的箭來射大風,射太陽,接着又殺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斷修蛇,在中原一帶桑林擒獲封豨。(大羿把那些災害一一清除)民衆都非常歡喜,并推舉堯為天子。
後羿的形象及性格特點
後羿的形象及性格特點具體如下:
智勇雙全、不畏強暴、敢于犧牲、熱愛人民,在生産力水平比較低下的古代,人類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争,敢于征服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
後羿是個怎樣的人
在神話故事中,後羿是一位勇猛無敵的神射手。他的箭法精湛,深受天帝和諸位上神的看中。天帝派遣後羿到人間射日時,後羿拿着弓箭就趕往了人間。
到人間後,後羿看見百姓們凄慘的狀況,心生憐憫,急忙奔赴東海之濱,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一路上,後羿遇到了很多猛獸,他敢于和猛獸作戰,并且打敗了它們。
曆經千辛萬苦,後羿終于到了東海之濱,急忙拉開弓箭,用精湛高超的射擊手法,消滅了九個太陽,給百姓們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後羿還是一位多情,善良、單純的人。
後羿成為射日英雄之後,受到百姓們的尊敬,不久之後娶了貌美如花的嫦娥為妻。婚後,後羿對嫦娥十分體貼,從王母娘娘處讨得的長生不老藥,都要交給嫦娥保管。
後羿弟子中,有一位叫逄蒙的年輕人,他嫉妒後羿的神弓,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打敗後羿。随後,他先逼迫嫦娥吃下不死藥,又以見嫦娥為由,讓後羿射下月亮。後羿對嫦娥十分思念,便中了逄蒙的圈套。
後羿放心的将弓箭借給了逄蒙,逢蒙拿上箭後,指向後羿,将後羿射死了。正是因為後羿多情、善良、易相信他人,讓逄蒙抓到後羿軟肋,将他置于死地。
後羿圖片“後羿射日”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講述了射箭手後羿勇猛無敵,曾在東海之邊,射下九個太陽,救百姓們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故事。
後羿的形象特點
勇猛無畏、善于射箭。
1、勇猛無畏:後羿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能夠鎮定自若,冷靜、堅定地做出判斷,不畏懼強大的敵人,敢于挑戰,而且能夠勇敢地挺身而出,幫助他人抵禦敵人的進攻。
2、善于射箭:後羿是一位手持紅色神弓、白色羽箭的威武射官,有人神鬼三種形象,生前是半神半人的神人,死後成為半鬼半神的鬼王,一些漢畫像将宗布神後羿的形态繪制成魁梧雄壯、外貌英偉的持弓猛漢。
女娲,後羿,精衛這三個上古神話中的形象
在戰國中後期,女娲尚未形成如漢代較為固定的“人頭蛇身”的形象,從成書于戰國中後期《山海經·大荒西經》中關于“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腸,化為神,處粟廣之野,橫道而處”的記載中也可以反映出來。其中及涉及到女娲造化萬物(當然也包括人)的神話,但并沒有關于女娲外在
女娲開天地
形象的具體闡釋。特别是在《山海經》的記述中,也沒有關于伏羲的直接記載。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先秦典籍中,言伏羲者不同時言女娲,言女娲不同時言伏羲”。
後羿是民間傳說”後羿射日“的主人公。
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名字帶“羿”字的。一位生于帝堯時代的大羿;一位生于夏朝時代的後羿,屬有窮部落。古籍記載的是“羿彃(bì)日”、“大羿射日“、後羿篡權。
究竟是哪個射日,學術上有争議。
後羿,又稱「夷羿」,夏王朝第六任帝,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同堯帝時代的羿一樣,也善于射箭。民間傳說中是嫦娥的丈夫,射日的英雄。
堯帝時代的大羿,簡稱“羿”,善于射箭,古籍記載曾助堯帝射九日。傳說天帝(十日的父親叫帝俊或帝喾或帝夋)實在看不過去,就派擅長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災禍。
部分學者認為傳說中的後羿是抽取了後羿、大羿的特征而融合成的神話人物。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于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