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先發制人的典故
先發制人是泛指争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那先發制人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先發制人的解析
【成語】:先發制人
【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解釋】: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争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主動出擊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先聲奪人、先下手為強
【相反詞】後發制人
秦朝未年,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其中又以陳勝和吳廣率領的百姓起義聲勢浩大。當時有個叫殷通的會稽郡守也想趁機推翻秦朝,所以就請來當時在吳國避難的項梁和項羽叔侄倆人共商大事。
項梁和項羽在當地廣結了許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兩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當地百姓的敬仰。項梁對殷通說:現在各地義軍紛紛起義,所以現在正是消滅秦國的最好機會,當然先起義發動的人就可以得到先機,我們應該早點起義才是。項梁看出殷通性格膽怯,難成大事,于是就叫項羽把他殺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另一方面,他又不斷征集人馬,壯大軍隊,并且打出滅秦的旗号。而項羽就是後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先發制人的造句
1、想不到對方一出手,就先發制人将他的軍。
2、我們就來個先發制人,放出風聲,看他的回應。
3、在戰場上對決,要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4、我們在這兒等著,一有狀況,就先發制人發動進攻。
5、今天談判的勝負,就看哪方能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6、這場球賽我隊要先發制人,若讓對方搶得先機,要勝就難了。
7、你可以在他開口前,就先發制人跟他提出要求。
8、想不到他來個先發制人,未等我坐定,就向我興師問罪起來。
9、對付這種人,就是要先發制人,讓他措手不及。
10、敵人軍力強過我,得趁其不備,先發制人才行。
11.充分認識貨币政策效應的時滞問題,借鑒美聯儲運用防微杜漸、先發制人的前瞻性策略,尋求敏感性較好的先行指标,及時把握巨集觀經濟的轉折點,避免“臨陣磨刀”使經濟出現劇烈的波動或“大震”。
12.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過年回家準備對那些愛八卦的親戚鄰居先發制人:夫妻關系和諧麼?更年期過渡順利吧?退休金有多少?炒股賺了沒有?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哈哈,除夕快樂!
13.這場足球賽我們取得勝利,采取先發制人的戰術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14.做生意,要有洞察先機、先發制人的能力、因為這是真刀真槍的決鬥,隻許赢,不許輸。
15.在戰場上對決,要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16.這場球賽我隊要先發制人,若讓對方搶得先機,要勝就難了。
17.今天談判的勝負,就看哪方能先發制人,搶得先機。
18.以守為攻從來不是楊鵬飛的習慣,他喜歡先發制人,一口氣窮追猛打,直到把敵人再也沒有還手之力為止。
19.當黑棋在二路跳,意欲逼迫白棋補棋時,樸先發制人,打入黑棋高拆三,雙方陷入亂戰之中。
20.想不到他來個先發制人,未等我坐定,就向我興師問罪起來。
先發制人什麼意思先發制人怎麼讀
先發制人什麼意思?先發制人怎麼讀?
參考答案:
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簡拼:xfzr
成語解釋: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争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成語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
成語例句:劍波沒等這位警長開口,便理直氣壯地來個先發制人。
繁體寫法:先發制人
注音:ㄒㄧㄢㄈㄚㄓㄧˋㄖㄣˊ
先發制人的近義詞:先聲奪人指在與對方或對手較量以前,張揚聲勢來壓倒對方或使對方畏懼、退卻。後也指做事要搶先一步我兄負一鄉之望
先下手為強謂先于他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語出《隋書·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元關
先發制人的反義詞:後發制人意為先讓對方動手,使自己處于有利的地位,然後再進行反擊,戰勝對方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主動出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産生年代: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dominate the enemy by striking first
俄語翻譯:превентивный
日語翻譯:先(さき)んずれば人(ひと)を制(せい)す
其他翻譯:einem angriff zuvorkommen qui prend les devants a l'avantage sur son adversaire
成語謎語:首創者
讀音注意:發,不能讀作“fà”。
寫法注意:制,不能寫作“質”。
曹刿論戰原文及拼音曹刿論戰全文怎麼讀用文言文朗讀
關于《曹刿論戰》原文及拼音,曹刿論戰全文怎麼讀用文言文朗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十年春,齊師伐我。
2、公将戰,曹刿請見。
3、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4、”shí nián chūn,qí shī fá wǒ。
5、gōng jiāng zhàn,cáo guì qǐng jiàn。
6、qí xiāng rén yuē:“ròu shí zhě móu zhī,yòu hé jiān yān?”guì yuē:“ròu shí zhě bǐ,wèi néng yuǎn móu。
7、”乃入見。
8、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9、”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10、”nǎi rù jiàn。
11、wèn:“hé yǐ zhàn?”gōng yuē:“yī shí suǒān,fú gǎn zhuān yě,bì yǐ fèn rén。
12、”duì yuē:“xiǎo huì wèi pián,mín fú cóng yě。
13、”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4、”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5、”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6、”對曰:“忠之屬也。
17、可以一戰。
18、戰則請從。
19、”gōng yuē:“xī shēng yù bó,fú gǎn jiā yě,bì yǐ xìn。
20、”duì yuē:“xiǎo xìn wèi fú,shén fú fú yě。
21、”gōng yuē:“xiǎo dà zhī yù,suī bú néng chá,bì yǐ qíng。
22、”duì yuē:“zhōng zhī shǔ yě。
23、kě yǐ yī zhàn。
24、zhàn zé qǐng cóng。
25、”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26、公将鼓之。
27、刿曰:“未可。
28、”齊人三鼓。
29、刿曰:“可矣。
30、”齊師敗績。
31、公将馳之。
32、刿曰:“未可。
33、”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34、”遂逐齊師。
35、gōng yǔ zhī chéng,zhàn yú zhǎng sháo。
36、gōng jiāng gǔ zhī。
37、guì yuē:“wèi kě。
38、”qí rén sān gǔ。
39、guì yuē:“kě yǐ。
40、”qí shī bài jì。
41、gōng jiāng chí zhī。
42、guì yuē:“wèi kě。
43、”xià shì qí zhé,dēng shìér wàng zhī,yuē:”kě yǐ。
44、”suí zhú qí shī。
45、既克,公問其故。
46、對曰:”夫戰,勇氣也。
4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8、彼竭我盈,故克之。
49、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50、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1、”jì kè,gōng wèn qí gù。
52、duì yuē:”fū zhàn,yǒng qì yě。
53、yī gǔ zuò qì,zàiér shuāi,sānér jié。
54、bǐ jié wǒ yíng,gù kè zhī。
55、fū dà guó,nán cè yě,jù yǒu fú yān。
56、wú shì qí zhé luàn,wàng qí qí mí,gù zhú zhī。
57、”擴展資料:一、作品背景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
58、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别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
59、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
60、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
61、稍後,魯莊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争奪君位,八月魯與齊師戰于乾時,魯軍大敗。
62、二、作品賞析文章記叙的齊魯長勺之戰,是魯國抵抗齊國進攻的一次戰役。
63、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役,但卻說明了戰略防禦的原則,是後發制人,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64、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說過:“春秋時候,魯與齊戰,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戰例。
65、”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刿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