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啊拼音怎麼讀
啊發音方法:拼音ā
發音時,口腔打開,嘴形展開,舌面放平,舌面中部微凹,舌根壓低保持氣流通暢,舌尖自然抵住下齒背;提顴肌保持興奮狀态,打牙關使後口腔打開,挺軟腭關閉鼻腔通路,松下巴以免過度緊張緻使肌肉用力不均衡;氣流沖擊聲帶,聲帶顫動,所有發音部位的肌肉均衡緊張,發出“啊”音。
基本字義
啊:āㄚˉ。
表示驚異或贊歎:~,出彩虹了!~,今年的莊稼長得真好哇![10]
啊:aㄚ。
1.用在感歎句末,表示增強語氣:多好的天兒~!他的行為多麼高尚~!
2.用在陳述句末,使句子帶上一層感情色彩:這話說得是~!我也沒說你全錯了~!3.用在祈使句末,使句子帶有敦促或提醒意味:慢慢兒說,說清楚點兒~。你可别告訴小鄧~!
4.用在疑問句末,使疑問語氣舒緩些:他什麼時候來~?你吃不吃~?
5.用在句中稍作停頓,讓人注意下面的話:這些年~,咱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啦。6.用在列舉的事項之後:書~,報~,雜志~,擺滿了一書架。
7.“啊”用在句末或句中,常受到前一字韻母或韻尾的影響而發生不同的變音,也可以寫成不同的字:前字的韻母或韻尾∥“啊”的發音和寫法:a,e,i,o,ü∥a→ia呀;u,ao,ou∥a→ua哇;-n∥a→na哪;-ng∥a→nga。
興奮地後面填什麼
興奮地後面怎麼寫
您好,我認為可以是興奮地(跑着)興奮地(大喊)興奮地(蹦跳)
這些都可以啊!望采納!
興奮地後面填什麼詞語
後面填動詞,可以是:
興奮地跳起來;
興奮地大笑;
興奮地叫出聲。
興奮的後面填什麼詞語
熱淚盈眶_成語解釋
【拼音】:rè lèi yíng kuàng
【釋義】: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出處】:鄒韬奮《我的母親》:“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湧流着。”
興奮得後面應該填什麼詞
興奮得熱淚盈眶。因為是雙人旁的得所以後面不能填形容詞和動詞。所以應該填一些詞語和四字詞語。
哦拼音怎麼拼寫的
哦的拼音是(ò)、(ó)、(é)。
哦的意思:
哦是一個語氣詞,表示肯定、贊同、理解、驚訝、疑惑等語氣。具體含義取決于上下文和語境。例如,在對話中,當對方說出一件事情時,我們可以用“哦”來表示自己理解或者贊同對方的觀點,如:“你今天去了遊泳館?”“哦,是的,我去了。”
在聽到一些新的信息或者驚訝的事情時,我們也可以用“哦”來表示自己的驚訝或者疑惑,如:“你說你要辭職了?”“哦,真的嗎?”哦是一個常用的語氣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上下文,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語氣。
哦的組詞:
1、好的,知道了哦。
2、哦,原來是這樣啊,自己明白了。
3、哦,這件事情自己之前沒有聽說過。
4、哦,對方是說今天下午要開會嗎?
5、哦,自己沒想到對方會這麼做。
哦在語言溝通中有以下含義:
1、表示理解或恍然大悟:當自己聽到某種信息或觀點時,用哦來表達自己已經理解或恍然大悟。
2、表示驚訝或意外:當自己聽到某種消息或事件時,用哦來表示自己的驚訝或意外。
3、表示懷疑或不确信:當自己對某種說法或信息感到不确信時,用哦來表示自己的懷疑。
哦在語言溝通中的作用
1、表示理解或認同:當自己聽到别人說話,或者在思考某個問題時,使用哦來表示自己理解了對方的意思或者自己已經思考到了某個階段。這種用法可以傳達出一種積極的态度,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或思考對方的言論。
2、傳達情緒:哦也有助于傳達自己的情緒狀态。例如,當聽到某個好消息時,自己可以用哦來表達自己的興奮和驚喜;當聽到别人的不幸消息時,自己可以用哦來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
3、緩解氣氛:哦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來緩解氣氛,例如在和陌生人交流時,自己可以用哦來緩解尴尬的氣氛,或者在談論敏感話題時,用哦來表示自己的謹慎和尊重。
拼音和漢字是怎麼聯系在一起的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唐代守溫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基礎上,制定了描述漢字語音的36個字母,說明當時我國的語音分析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是用漢字來表示這些聲母和韻母,因此,這樣的字母沒有進一步發展成拼音文字.
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迩集》,他設計了一套拼寫法,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稱,叫做“威妥瑪式”.
民國之後,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有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号的;也有采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号的.現在我們在一些字典中還能看到模仿日文假名的“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并進行推廣.從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國使用了近 40年的時間.這對于統一漢字讀音、推廣國語、普及拼音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1930年,上層官員中有人覺得“注音字母”的名稱不好,改稱為“注音符号”,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并行的文字.
最終,中國在1956年2月12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了《漢語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間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正式批準了《漢語拼音方案》.中國在中蘇友好的20世紀50年代設計的漢語拼音采用了羅馬字母而非俄文字母,當時考慮到全世界隻有俄國、保加利亞和蒙古三國使用俄文字母,而使用羅馬字母的國家卻超過一百多個.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出現,可以說是漢語的一個重大進步.多年來的實踐被證明是成功的.
漢語拼音隻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而不是一種文字.真理在往前一步就是謬誤.現在仍然有一些激進的人,還在認為漢語、漢字的拉丁化程度還很不夠.事實上,這些人是有曆史淵源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就在蘇聯創制了.其目的據說是在蘇聯遠東的10萬華工中掃除文盲,今後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識字問題.當時的蘇聯政府把在蘇聯遠東地區的華工中掃除文盲也列為蘇聯本國的工作任務,于是,在蘇聯的中國共産黨員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與蘇聯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并創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 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引起很大反響.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并批準了這個方案.
錢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發表《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的文章,甚至說:“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他提出:“廢漢文之後”,“當采用文法簡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語)”.這顯然是一種非常激進的言論,而且把漢語和漢字混為一談,分不清語言和文字的區别,在學術上是錯誤的,陳獨秀雖然對此進行了批評,指出:語言和文字“此二者關系密切,而性質不同之問題”絕不能混淆,所以,是“僅廢中國文字乎?抑并廢中國語言乎”還值得研究,但是同時,陳獨秀也提出了“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書之”的意見.
20世紀20至30年代,前蘇聯為什麼那樣熱衷于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的問題?這還是一個謎.與這種拉丁化的傾向相反,俄羅斯人自己在語言方面是具有很強民族性的.至今他們還在為自己發明的特有的俄文字母“Ё”感到驕傲.甚至還特意為這個字母修建一座特殊的雕塑.
俄文字母“Ё”的發明者尼古拉·卡拉姆金,出生在烏裡揚諾夫斯克——列甯的故鄉.是著名曆史學家、報業巨匠.1797年,創作了一首著名的詩歌,詩中有一個單詞“СЛИОЗЫ”(俄語,意思是“眼淚”).為了音節的需要,卡拉姆金在詩歌中将其中的“ИО”兩個字母簡化成一個字母,也就是在俄語中原有字母“Е”的上面加上兩個圓點,成為“Ё”.卡拉姆金當時沒有想到,自己創造的字母“Ё”随着那首詩歌的發表立刻在俄羅斯廣泛流傳開來,它首先受到了烏裡揚諾夫斯克人的喜歡,後來又被所有俄羅斯人接受,當年即被正式收入俄語字母表中,使俄語字母大家庭中有了第33位成員.在俄國,所有俄羅斯人都喜歡這個字母,因為他們隻有用這個字母才能夠表達出最興奮、最強烈的情緒.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現在如果我們對照一下伊朗(波斯)改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本民族語言;對照一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先用阿拉伯字母,後又改成拉丁字母拼寫本民族語言,難道他們都強大了嗎?今天那些還在鼓吹漢字拉丁化的人們,值得深思啊!
這是在網上找得資料,夠詳細吧
沒有拼音之前發音已經有了,在文言中有采用漢字為漢字注音的.比如:諸,漢字注音是“之于”,以至後來諸與之于通用,“付諸東流”即“付之于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