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怎麼登上皇位(漢文帝如何登上皇位)

biang 中華百科 935

本文目錄

  1. 漢文帝劉恒為什麼沒有被呂後害死他為什麼還能登上皇位呢
  2. 是什麼原因讓漢文帝五次推辭,才肯登上皇帝寶座
  3. 劉恒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4. 漢文帝劉恒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漢文帝劉恒為什麼沒有被呂後害死他為什麼還能登上皇位呢

漢文帝之所以沒有被呂後害死,主要是因為漢文帝的母親并不受寵,所以呂後沒有對漢文帝和他的母親産生嫉妒之心。

而漢文帝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主要是因為漢惠帝劉盈英年早逝。

呂後去世以後,大臣們又将呂後一黨全部誅滅,所以才需要迎立一位新的皇帝。

第一,呂後為什麼沒有殺掉漢文帝?

呂後在劉邦去世以後非常瘋狂的殘殺劉邦的兒子們,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呂後卻并沒有殺害漢文帝。

漢文帝跟淮南王劉長不一樣,淮南王劉長雖然不是呂後的親生兒子,可是從小在呂後身邊長大。

他跟呂後之間是有感情的,所以呂後才沒有殺掉劉長。

而呂後不殺掉漢文帝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之間有着母子親情,而是因為呂後認為漢文帝的智商有點低,不會對自己和自己的家族造成威脅。

而且漢文帝的母親并不受劉邦的重視,所以呂後并不妒忌她,所以也就放下了對他們母子的戒備之心。

第二,漢文帝為什麼能夠成為皇帝?

漢文帝作為劉邦的庶子,能夠成為皇帝,實在是非常的幸運。

由于漢惠帝劉盈去世的比較早,所以呂後就立了劉盈的兒子為皇帝。可是皇帝年紀太小,所以呂後一直把持着朝政。

等到呂後去世的時候,南北軍的軍權都掌握在呂祿和呂産手中。

朝中的大臣為了恢複劉氏的權利,所以就聯合朱虛候劉章一起鏟除了呂氏家族的所有人。

可是大臣們又認為劉璋的頭腦太聰明,如果将他立為皇帝的話以後不太好控制。

而遠在代地的代王劉恒看起來好像智商不太高,如果将他立為皇帝的話,大臣們就可以更好的控制皇帝。

第三,我的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漢文帝真的是非常幸運,他由于母親不受劉邦的喜愛,所以沒有受到呂後的迫害。後來由于大臣們想找一個智商比較低的皇帝,所以才選中了他。

可是大臣們最終還是失算了,等到漢文帝當上皇帝以後,大臣們才知道漢文帝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是什麼原因讓漢文帝五次推辭,才肯登上皇帝寶座

提到漢文帝劉恒,大多知道她=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皇帝,但是你知道他為什麼登上帝位的嗎?他是推辭了五次才登上帝位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就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謙卑。我們都知道事不過三,三顧茅廬、約法三章等等,覺得三就是給足面子了,就不要再多了。但是他推辭了五次,也就是告訴其他人,自己是真的沒有能力做這個皇帝,你們還是另求高明吧!這就是一個謙詞。就如同印度的買賣,必須相互推辭了很多次,很多次,才能将錢拿着!就好像不推讓很多次,就不禮貌一樣!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為了欲擒故縱。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心理,想要取得,就要放手!你越是推辭不受,那麼多擁護你的大臣就會越來勁,三番五次推讓以後,大臣們也覺得差不多了,好,登上帝位。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既滿足了擁護大臣多的心理需求,又能讓自己登上九五大統的寶座,何樂而不為?

第三個就是為了看看誰不擁護自己。在這五次推讓的過程裡,就會看到哪些大臣是真心實意的推舉,哪些是敷衍了事,哪些是口是心非,哪些是不積極不主動的人。這樣,上台以後,就可以根據他們的表現,采取相應的措施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漢文帝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上台以後的治理就知道了,他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序幕。

所以,漢文帝的這個做法是為了檢驗大臣們的,你認為是不是?不是的話,你覺得為何要三番五次的推讓呢?

劉恒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劉恒是被周勃迎接進京城當上皇帝的。

漢高帝十二年,劉恒被封為代王。寬容平和,仁厚低調。漢高祖去世後,呂後監國專權,漢惠帝英年早逝,諸呂掌握朝中大權。

呂後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恒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

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開啟文景之治”的發端。謹慎對待諸侯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

擴展資料: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着力于發展農業生産,穩定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然而文帝即位之時,不僅國家财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還相當困頓。造成這種貧困的狀況,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農民遭受殘酷剝削,淫侈之風日益嚴重,以及社會背本趨末的結果。

這表明漢初一度緩和的社會矛盾,到劉恒即位時又逐漸趨于表面化。于是他開始大顯身手,開始了他的治國之路。

參考資料來源:百讀百科—劉恒

漢文帝劉恒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被陳平和周勃擁立的。

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因為他們認為當時呂後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

最後,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劉恒見到使者,開始并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劉恒的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

而中尉宋昌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劉恒決定用占蔔來決定吉兇,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蔔結果。

這個結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蔔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于是劉恒決定入京即位。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裡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

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

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禀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着衆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劉恒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後,小心的劉恒終于在陳平等衆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擴展資料:

1、周勃

周勃(?—前169年),西漢開國将領、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将軍,賜爵威武侯。在随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贲,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

楚漢成臯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重地,後率軍投入成臯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等地,占領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绛侯。繼因讨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劉邦死後,呂後專權,呂後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

但不久,即因不勝任去職,左丞相陳平獨任丞相。次年,丞相陳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罷相,太尉灌嬰接任丞相。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為武侯。

2、陳平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裡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随從入關破秦。劉邦還定三秦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

後曆任亞将、護軍中尉。先後參加楚漢戰争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荥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範增憂憤病死。

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僞遊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後采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

漢高祖死後,呂後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并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後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

呂後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于職守,受到文帝贊賞。

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谥獻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文帝